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教科书-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薛一氓有一些郁闷了,吴进山立即笑道:“不过,也没有关系的,就算是什么东西也看不见,我也能够让这篇报告显得与众不同!”
    “什么意思?”
    薛一氓实在是听不懂,这大概是因为他擅长于理科而不擅长于咬文嚼字的关系。
    吴进山又笑了。
    “薛师父,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我们的报告,不一定要真实,而是要有震撼力,这样,才能够保证能够让上面的人关注,才能够将你的改革方案推向全国!”
    薛一氓还是不懂,吴进山便指着身旁的陆康秘书。
    “这就是我为什么让小陆一起来的原因,有了他在我的身边,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他都能够包装得完美无缺!”
    在吴司长的夸赞下,一向寂寂无闻的陆康秘书这才笔直的站在薛一氓的面前,一起同行了这么久,薛一氓这还是第一次认真打量这名青年,只见陆康的眼睛里满是睿智的目光,不过这目光中,也含着一些狡黠的成分。
    “薛师父,请多多指教!”
    陆康向着薛一氓伸出手去,而薛一氓也非常礼貌的伸出手,与陆康亲切的握着。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陆康和薛一氓的了。
    吴进山说的,陆康是政府里面的御用写手,也就是政府的喉舌,这个“喉舌”,自然是要采访之后才能够写出材料。
    陆康整日与薛一氓在兴隆乡到处逛,每到一处,他都会问东问西的,薛一氓也耐心的回答他,遇到难点的地方,薛一氓还会解释无数次,务必要让对方听懂才行。
    最初的几天,陆康对薛一氓的采访还是就事论事的,薛一氓说什么,他就记录什么,然后拍几张田里的风景图。
    不过到了后来,陆康却显然对于薛一氓的回答不太满意了,便让薛一氓说一些“兴隆乡以后会是怎样”之类的话,而这只是一种预测,所以就算是精于演算的薛一氓,也不能够告诉陆康确切的答案。
    “薛师父,兴隆乡在半年之后,乡民们的年均收入能够突破十万元吗?”
    陆康如此问,薛一氓连连摇头。
    “十万元是不行的。”
    整个兴隆乡的人均收入达到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话,那是什么概念,这样的事情,就算是薛一氓再怎么演算,也是不可能达到的。
    “那么,一年之后呢?”
    陆康继续问道。
    “不行的。”
    薛一氓还是摇摇头。
    “三年之后呢?”
    “不行。”
    “五年之后呢?”
    “这个如果照着我的改革思路继续下去,也许可以吧。”
    由于是太久远的未来了,薛一氓不经过演算,根本就得不出答案,不过他的心中还是暗自的默了一下,觉得这个目标在五年之后也许能够达到。
    “谢谢。”
    陆康立即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而且他所记录的,就是兴隆乡的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了十万元大关!
    “等等,你该不会把这个也写进去吧?”
    薛一氓也注意到了陆康的记录方式有一些怪异,立即询问,而陆康则微笑着点点头。
    “薛师父,如果按照你的步骤来,指不定什么时候能出来效果,现在上面的人所想要的,并非是改革的漫长过程,他们只要结果,所以,在我们的报告中,多多少少将这些数据写出来,一定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的。”
    “可是,这不是还没有达到吗我是说,十万元的人均收入那个标准”
    薛一氓战战兢兢,他并不擅长于撒谎。
    陆康又说道:“我不也没有写达到了吗?你看看这里,我不是写了一个‘约’字吗?”
    陆康指指笔记本上的那一个小到看不见的“约”字,如果真的将这个字加进去了,那么无论陆康写多大的数目,也不构成撒谎的。
    面对这位秘书通同志的虚假数据,薛一氓也只好无奈的摇摇头。
    这一次由陆康执笔所撰写的这篇报告,就是为了将兴隆乡的改革方式,简称为“兴隆模式”的东西向全国推广,这也是吴进山的目的,是薛一氓的愿望!
    为了让题目更加的新颖,陆康还为这篇报告取了一个非常响亮的标题——
    “用数学构造乡村,用理论富裕人民!”
    十四个字的标题,足以上人民日报的头版了,而这个标题薛一氓自己也非常的满意,不过在内容方面
    总的来说,薛一氓所提供给陆康的真实数据,全都被陆康给pass掉了,而他写进报告里面的东西,全是一些编造出来的数据。
    比如说,兴隆乡的水利工程!
    由薛一氓牵头,让乡民们以地下水为基础,来构建的水利工程,原本是为了增加兴隆乡的耕地面积,不过到了陆康的笔下,却已经是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内容了。
    “我们的神,并非是上帝,也不是佛祖,而是自然界一切规律的本源,那就是数学!神说,要有光,那便是数学要让我们有光!在兴隆乡的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奇迹,也是数学创造出来的,在巨大的数学模型中,人们计算出了水的重要性,于是在兴隆乡的土地上,便有了地下水,地下水流出地面,成了沟渠,沟渠灌溉泥土,有了耕地,耕地种了庄稼,动物从远方而来,动物从远方而来,万物滋生滋长”
    在报告里面,陆康还特意引用了许多《圣经》上面的内容,使得整篇报告有一种童话的感觉,薛一氓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不过既然他是非常专业的写手,那么薛一氓也自然要随他的便了。
    除了将兴隆乡的改革成果浮夸一阵之外,陆康还在报告之中,注入了感情的元素。
    “对!就是这样!老伯,你的表情很到位!”
    按照吴进山的指示,这一次,不仅要交一份文字性的报告之外,还要拍摄一些宣传用的视频,这主要是用于制作专题片的,所以陆康也对此非常的关注。
    虽然所录制的,只是最简单的数码摄影设备,但是陆康却做足了排场。
    为了让兴隆乡的改革专题片更加有感染力,所以要特意拍摄这样的一段画面。
    陆康所找来的这位老伯,一看就是一副穷酸样子,让他去街上做一阵子,保准有人施舍钱财的那种类型。
    陆康首先让这位老伯将台词看了一遍,然后又彩排了好几次,最后才举起了DV机。
    “天啊!”
    从老伯的口中,首先就冒出了这样哭天抢地的呐喊。
    “我种的庄稼怎么都死了!?”
    老伯哭得非常的伤心,一看就是马上就要上吊的类型,而这个时候,薛一氓便进入到了镜头里面。
    薛一氓拿出一张草稿纸来,为坐在地上的老伯耐心的讲解着,而薛一氓一边讲解,老伯就一边的点头。
    实际上在整个过程中,薛一氓也只是张张嘴巴而已,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而老伯也只是点头而已,他并不知道薛一氓稿纸上写的是什么。
    薛一氓可是非常反感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的,因为自己的改革方程式,就算是专业人士也很可能听不懂,更何况是这位乡下的老伯呢?
    不过既然陆康让这么拍,薛一氓也没有办法
    只听得在薛一氓耐心的为老伯讲解的时候,旁白就出现了——
    “众所周知,万物的滋长,都有着自然的规律,而这一切的规律,都能够用数学来描述。兴隆乡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正在耐心的为一位不知道如何顺应万物生长规律的乡下老伯讲授知识,知识正是兴隆乡的新农村建设的原始动力!”
    随着旁白的结束,老伯立即兴奋的跳了起来!
    “我的庄家可以活了!我的庄稼可以活了!”
    老伯的表情非常的到位,他成功的演绎了从狂悲到狂喜的整个过程,这位乡下的老伯,简直就是横店里的老戏骨啊!
    薛一氓并不赞同陆康以这样的方式来写报告、拍摄宣传片,所以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薛一氓的兴趣并不大。
    不过多亏了陆康这位专业秘书的努力,这份报道兴隆乡的新农村建设改革的报告以及附带的宣传片,终于新鲜出炉了!
    陆康将写好的报告送到了薛一氓的面前,薛一氓红着脸将这份报告看完了。
    在这份报告里,兴隆乡不再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下属乡镇,而是全中国的农村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据点,按照陆康的说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兴隆乡的贫穷,就是全中国农村的贫穷”。
    不过这么重要的一个乡镇,却偏偏非常的穷,穷到什么地步呢?乡民们的家里面只有一套衣服,当家里面有客人来的时候,丈夫就穿好了衣服出去接客了,而妻子只好光着身子缩在被窝里面
    民不聊生,民不聊生
    但是,命运总是眷顾对于未来有着美好追求的人,就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一样,一套全新的改革理论出现在了兴隆乡乡民们的面前,那就是将整个兴隆乡作为一个巨大的数学模型来进行建设,将整座兴隆乡的一切都纳入到演算的体系当中来。
    在整篇报告中,唯独只有这一点薛一氓是满意的,因为这一点至少实事求是的写出了自己的理论,而兴隆乡的“整体模型”,同样也是薛一氓构造出来的。
    不过就算是实事求是的理论,陆秘书也对薛一氓的理论歌颂了起来,什么“神的恩赐”,“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伟大变革”之类的话比比皆是,看得薛一氓都觉得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然后就是这套改革理论所产生的成效了!
    “单单是三个月的时间,就让兴隆乡的耕地亩产量翻了一番,兴隆乡的耕地面积也翻了一番,四倍于之前,而乡民们的收入,也从少得可怜的一万元,整整翻了十倍,达到了十万元,现在乡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衣服穿了,他们载歌载舞,欢庆着改革的成果。”
    添油加醋,浮夸乱吹,就是陆康作为政府秘书所惯用的写作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吴进山会将陆康当成是“文科版的薛一氓”。
    也是多亏了陆康的浮夸,使得他所撰写的这份材料,起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作用!
    薛一氓和胡佳都惊呆了,而维克多也对这份报告感到不可思议,他的中文虽好,但是将这份报告看了几次才看懂,维克多一直认为自己对于这篇报告的理解是错误的。
    而吴进山对于这篇报告非常的满意,让陆康立即将这份报告送到发改委去,并且还令送了一份到《人民日报》,而且是以吴进山自己的名义。
    而陆康拍摄的宣传片,则送到了CCTV的焦点访谈栏目组。
    宣传片主要是拍摄的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来和乡民们进行交流的,比如说薛一氓孜孜不倦的为乡下老农讲解兴隆乡的改革理论只是一部分,其中还有邵乡长召开什么党的群众路线专题会,还有乡政府的秘书钱艳丽亲切的将各种各样的传单发放进乡民们的手中这样的画面
    虽然单单以DV所拍摄的画面,要上焦点访谈这样的电视节目不太可能,但是吴进山知道,一旦兴隆模式在中国传唱开来,中央台的记者迟早会来兴隆乡的,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怕没有人帮忙宣传了,因为中央台的记者,可是比陆康还要会作假的人!
    当一切都结束之后,吴进山看着有一些闷闷不乐的薛一氓,问道:“薛师父,对于这篇报告,你难道不满意。”
    “不,我很满意。”
    薛一氓的这句话没有说全,他所满意的,只是这篇报告所能够起到的效果,而并非是其中表达的形式。
    如果再晚几个月来这里,等到改革的成果都出来了,说不定就不会是这么回事了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真是如此,只怕吴进山和陆康会用更夸张的数据来写报告了!
    吴进山自然也看出了薛一氓心中的郁闷,便道:“薛师父,你可不要认为这是一件违心的事!至少在我的心目中,你的改革理论是迟早会成功的,那么既然会成功,我提前夸奖一下又如何?”
    作为发改委的高官,吴进山自然善于夸大其词,不过这一次的夸大其词,却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他对于薛一氓的信任——绝对的信任!(未完待续。)


第286章 真相
    《人民日报》足足用了一个版面来刊登陆康的文章,这也令兴隆乡的新农村建设很快的为世人所知。
    这也成为了政策的风向标,随后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记者就来到了兴隆乡,虽然他们摄取新闻素材的手段和陆康差不了多少,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大力的颂扬兴隆乡的新农村建设。
    再然后,吴进山所在的发改委农经司就开始呼吁学习“兴隆模式”了,只要打着学习的口号,就差不多能够将政策贯彻下去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薛一氓并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发生的,都是吴进山暗中操纵的,不过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