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教科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思考这句话,将这句话放大到国家的高度,最终我想明白了,我明白了感觉不到米国对我的友好的原因了,那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米国之所以在现在看来非常的美好,之所以在现在看来各种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和谐,那是因为现在的米国有钱,可是一旦米国没有钱了,它还能维持这样的局面吗?”
    薛一氓的话正好点在了最关键的地方,而事实上现在的中国人想移民米国,很大的程度上是这个国家富裕的原因,如果米国没钱了,如果剥掉这个国家金光闪闪的外衣,那么这个国家还剩下什么?
    那位想要移民的小资以及他的朋友一下子变得沉默了,胡佳在一旁默默的赞许,薛一氓的话很有穿透力,看来他到图书馆看书确实学到了一些东西。
    薛一氓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对米国的失望使我转而关注起自己的祖国来,我们口口声声谩骂的中国,真的就那么不堪吗?我以前也认为中国一无是处,和其它的发达国家、又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比起来,真的是没法比,我以前的愿望也是移民,早日离开中国这个鬼地方,但是稍微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祖国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开始研究政治了——这是不是很奇怪?就是以前我上课的时候认为那些都是骗人的玩意儿的一门功课,现在我把它细细的再次品味一次,觉得上面所写的那些理论知识,并非是只是一些忽悠人的话。
    我把中国和米国做了一个比较,从经济和政治来做了一个详细的比较,我发现自己所猜测的没有错,米国所表现出来的民主、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在政治上优于我国的地方,那些全是金钱堆积出来的表象,一旦它失去了金钱的外衣,那么这个国家将变得一塌糊涂!”
    “你这也太危言耸听了吧?”
    薛一氓赤裸裸的结论,使有些人无法接受,倒不是那位即将移民的小资,而是他的朋友质问薛一氓。
    薛一氓倒是不急于回答,而胡佳mm却先发话了,她适时的插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的意思是,把中国和米国放在同等经济的条件下,中国要优于米国,是不是?”
    薛一氓点点头,说道:“事实上正是这样,米国这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国家,它能有什么底蕴,充其量来说,它只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国家罢了,在战争的时候没有受到破坏,而且还发了一笔横财,一下子成为了国际社会的老大。
    而中国呢?从上上个世纪开始就一直内忧外患不断,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片废墟,人口多、底子薄,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经济,当然十分困难,我们的政府能把中国建设成今天的模样,已经非常不错了,许多人认为现在的中国政府腐败,我只能说,那是因为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这就像蛇蜕皮,中国会长期处在一个阵痛期,到了各种制度完善起来之后,中国的腐败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而且腐败是每一个国家都会有的,不要因为自己身在中国,就认为中国的腐败是世界上最严重的!
    事实正是这样,中国正在一天天强大,而米国却在一天天损耗自己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财富,我想过不了多久,中国就会超越现在的米国,到了那个时候,是米国人移民到我们中国,而不是中国人移民到米国。”
    薛一氓的话让那位正准备移民的话彻底无语了,如果真如薛一氓所说,日后的米国不如中国,那么自己还移民过去干什么?


第24章 雄辩
    “简直是一派胡言!”
    薛一氓没有注意到,在距离自己不远的一张咖啡桌旁,一位中年人竟仔细的聆听着自己的话,他看来是一位资深人士,从他的穿着打扮来看,他的收入应该不低。
    胡佳看了那个人一眼,觉得不像自己身旁的两位小资那样好应付。
    中年人走近薛一氓,以一种带着权威的口吻询问道:“小伙子,你用一个米国人的例子,就说明整个西方国家不如中国,未免有些牵强附会?还有,米国虽然有钱,但米国人的素质和道德却不是靠钱堆出来的。”
    “小伙子?”胡佳很不客气的说道,“先生,我的这位朋友现在的年龄是31岁,他的儿子都已经四岁了,您还称呼他为‘小伙子’,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大美女胡佳的话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薛一氓的年龄说大一点,资历说老一点,就能在辩论场上不落于下风,当然,薛一氓的身份设定是胡佳临时想出来的,至于儿子都四岁了的说法,简直让薛一氓直冒冷汗。
    “是吗?那是我太唐突了,不过这位先生看起来真的很年轻,不像是30多岁的人。”中年男人连忙道歉,不过他并没有因为错误的估计了薛一氓的年轻而有所退缩,而是继续说道,“据我所知,米国国家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的体制、制度,却是集多个国家之长,它的国家的宗旨就是自由和民主,所以它能够将选举总统的选票发到每一个公民手里,像这样的事情,中国政府应该办不到吧?”
    薛一氓定了定,自我调节了一下情绪,像这样的问题,他还不至于回答不上来。
    “先生,我不知道我刚才对这两位所说的话是否触怒了你,但是我在之前就已经说过了,我所说的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并没有强行将自己的观点加在别人头上的想法,我听你的意思,似乎是想反驳我的观点,其实我可以不必回答的,因为这并非是辩论赛,是输是赢都没有关系,赢的人只是能在口舌上图一时之快罢了。”
    薛一氓没有急于去反驳中年男人,而是以退为进,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这种万金油的话,在两个人争论某件事情的时候很管用。
    不过这并不代表薛一氓回答不上中年男人的问题,在铺好了台阶之后,他缓缓说道:“针对你所说的选票的问题,我很遗憾的告诉你,你在选票和民主之间划上等号,这根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观点,首先,选票并不代表民主,选票只是选举的一种手段而已,它不能够表现什么,更不能代表什么。要看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就要看它的民主覆盖率,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关于“民主覆盖率”的观点,是薛一氓从未来的政治课本上学来的,民主覆盖率,总的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标准,通俗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权益,是否覆盖每一位公民,民主覆盖率,就算在未来极端发达的世界,也很难达到100%,所以说21世纪的某些国家,动不动就宣称自己的国家是完全民主的,这简直就是信口开河。
    未来的政治知识果然管用,中年男人被“民主覆盖率”这五个字给震住了,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当然其他人也是一样,谁都没听说过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民主要用到什么覆盖率的概念。
    而薛一氓对于这样的理论却是驾轻就熟,这可是他反复研究许多天之后才能融会贯通的。
    “如果选票能够代表民主,那么一个专制和独裁的政府,大不了多花点印刷费,印出几亿张选票出来,然后散发给每一位公民,逼他们投票选举,米国的大选,充其量只不过是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的形式主义,为了宣扬他们所谓的‘民主’,他们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他们是自由的王国。
    可是事实的情况呢?每一次大选之后,新当选的总统所制定的新政策,都是有利于自己所在阵营的,民主覆盖率,打个比方来说,如果米国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那么它的民主覆盖率将不会超过50%,如果有三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那么它的民主覆盖率将不会超过33%,像这样一个国家,居然还有人认为它‘民主’,简直是太可笑了。
    相比之下中国却不一样,他有一套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虽然在人大代表的产生上有许多令人诟病的地方,但是总的来说,只要坚持这项制度,等到政治完全清澈透明的那一天,中国的民主覆盖率将会达到80%以上,也就是说能够覆盖10亿左右的中国人。”
    有些数据,薛一氓只有根据中国现在的情况来推测,哪怕是在600年后,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中国,民主覆盖率也从来没有超过90%,当然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比现在多得多,国家每年都会统计一次当年的民主覆盖率,80%~90%的民主覆盖率,已经包括了相当范围的人群,21世纪的中国拥有13亿的人口,如果能让这13亿人中的10亿人享受到民主,那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当然,这必须是在政治清明的情况下,这样的说法也代表了薛一氓的某种愿望。
    民主覆盖率的提出让所有人都无言以对,包括胡佳,原本她还以为薛一氓这一次只是想在美罗咖啡厅小小的出一口气,没想到他居然准备得如此充分,民主覆盖率什么的,自己听也没听过。
    中年男人自视很高,但没有想到却被薛一氓的一席话说得灰溜溜的无法还口,只得郁闷的再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抿了一口咖啡,这咖啡怎么会这么苦?
    那位想要移民的小资,在听完了薛一氓的长篇大论之后,也沉静下来,他在思考,自己真的要移民去米国那个国家,那个虽然富有但是却虚伪的国家?
    他的朋友却有些看不下去,虽然无法在言语上击败薛一氓,但是釜底抽薪的计策他还是会用的。
    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薛一氓,问:“朋友,你真的不是五。毛党?”
    薛一氓一愣,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问,五。毛党的名号他是听过的,但是自己却不是。
    胡佳说道:“我的这位朋友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刚才只不过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至于什么五。毛党什么的,他可是看不上眼的。”
    胡佳很聪明的帮薛一氓解了围,这一次来美罗咖啡厅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第25章 被赤化的美罗咖啡厅?
    珍妮·格兰特,来自米国的交换留学生,她到中国来,除了原本留学的任务之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观察中国的社会舆论以及民心导向。
    珍妮的父母都是知名的政客,这个任务就是她的父母交给她的,珍妮十分敬业,除了老老实实的收集数据之外,她还适时的推波助澜,使舆论导向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定时到美罗咖啡厅这种中产阶级聚集的地方去宣扬米国有多么多么好,也是珍妮的举措之一,她知道在中国所谓的小资都是一群崇洋媚外的单细胞动物,他们对西方世界盲目崇拜,因此也是最容易煽动的,借由这些小资们,再去影响这个国家的其他人,这是珍妮的目的。
    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珍妮也知道,仅仅是一家咖啡厅,还不至于覆盖到全中国所有的人,她只是以玩乐的心态进行着这项计划,不过效果还真不错。
    上一次通过与一位中国学生打赌的方式,证实了来美罗咖啡厅喝咖啡的小资中,已经没有人认同现在的中国,这使珍妮非常高兴,美罗咖啡厅地方虽然小,却是中国社会的缩影,再说,谁又能保证这个小咖啡厅里的思想不会蔓延到整个中国,希特勒的革命,不也是从啤酒馆里开始的?
    任何人都有骄傲和自满的时候,阶段性的胜利使珍妮放松了警惕,她接连几个星期都没有再去过美罗咖啡厅,而当她再一次去那儿的时候,那儿的情况已经完全改变了!
    出乎意料之外或者说,用错愕和震惊来形容才比较恰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中国的国旗,而且居然与米国的国旗挂的是同样的高度,珍妮气不打一处来,那不是在侮辱自己的祖国吗?以前美罗咖啡厅里是只挂米国的国旗的,可是现在怎么会
    “老板,那是什么?”
    珍妮指着那面中国的国旗问美罗咖啡厅的老板,可是老板却笑而不言,珍妮无法知道答案,不过,她还是能猜到一点。
    ——难道说,舆论导向变了?
    珍妮小心翼翼的迈进咖啡厅里,她这个金发美女的出现倒是引来了一些人的侧目,不过更多的人却只是关注于自己的话题。
    珍妮找了一处位置坐下,顺便点了一杯咖啡,然后就戴上了耳机,其实她戴的不是耳机,而是窃听器的一种,通过窃听器,珍妮能够听到美罗咖啡厅里客人的谈话内容,这套窃听器是她的父母送的,为的是让她更好的收集情报。
    从窃听器里,珍妮-格兰特听到了一些奇怪的理论,在相隔一张咖啡桌的地方,一男一女正在对话,看起来是男女朋友——
    “线条经济?”
    “没错,以前我都不知道,是上一次来这儿的时候听某个人说的,他是说,米国的经济就如同是在一条直线上奔驰,根本没有转圜的余地,所以它无法避免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