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8-丹台玉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x 
补 牡蛎 石斛 
泻 荔枝子 葱白 紫苏 木通 
温 小茴香 大茴香 乌药 
凉 天花粉 黄芩 
引经 本 羌活(行上) 黄柏(行下) 
r膀胱腑形图ps48a22。bmpr 
x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广二寸半。x 
补 橘核 菖蒲 龙骨 续断 益智仁 
泻 芒硝 滑石 泽泻 车前子 
温 茴香 乌药 
凉 生地 甘草梢 黄柏 
引经 本 羌活(行上) 黄柏(行下) 
十二经络中。惟三焦独无图者。上焦如雾。中焦如沥。下焦如渎。有象无质。即上中下 
。三部脏腑空处是也。 
补 黄 甘草 益智仁 
泻 泽泻 
温 附子 
凉 石膏 地骨皮 
引经 柴胡 川芎(行上) 青皮(行下) 
八风宜避(风者发屋折木扬砂起石开发腠里体虚弱病后宜当避之) 
从正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内舍于心。外在于脉。其气主为热。(夏至为实风 
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弱。(立秋为实风立春为虚风) 
从正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内舍于肺。外在皮肤其主气为燥。(秋分为实风春分为虚风)。 
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 
。(立冬为实风立夏为虚风) 
从西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 
冬至为实风夏至为虚风) 
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立春为实风立 
秋为虚风) 
从正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主为身湿。(春分为实风秋 
分为虚风) 
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内舍于胃。外藏于肌肉。其气主体重。(夏至为实风冬 
至为虚风)。 
此八风。皆从其虚之所袭。乃能病患。故圣人云。风如避矢石焉。 

卷之二
伤寒门
属性:大伤寒者。冬月天气严寒。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体弱之人。触犯之者。中则即病 
。名曰正伤寒。不即病者。乃寒邪藏于肌肤之间。伏于荣卫之内。至春因温暖之气而发者 
名曰温病。至夏因暑热而发者名曰热病。虽曰伤寒。实为热病。凡治伤寒。必先辨明六经。 
而后 
。而诊之则尺寸俱浮。浮紧有力为伤寒。浮缓无力为伤风。而太阳经症可辨矣。太阳病已。 
以次而传经。必传于胃。发于一三日之间。便觉目疼鼻干不得眠。日晡潮热。不恶寒而反恶 
热者。乃太阳阳明胃经受病也。而诊之则尺寸俱长。长而微洪者脏病。长而沉数者腑病。而 
阳明症可辨矣。阳明病已。以次而传经必传于胆。发于三四日之间。便觉胸胁痛而耳聋。寒 
热呕而口为之苦。乃足少阳胆经受病也。而胗之则尺寸俱弦。弦而滑数者病发厥。弦而和者 
病欲散。而少阳经病可辨矣。少阳病已。以次而传经必传于脾。发四五日间。便觉腹满或痛 
。而咽喉干燥。大便不通。小便如常。或自利。手足温而渴者。为传经腑热。起无头疼发 
热。但恶寒自利不渴。手足冷者。为直中阴经。乃是太阴脾经受病也。而胗之则尺寸俱沉。 
沉实有力为里实热。沉迟无力为里虚寒。而太阴经症可辨矣。太阴病已。以次而传经必传于 
肾。发于五六日间。便觉口燥舌干而渴。手足乍温乍冷。便秘谵语者为热。或泄泻清谷不渴 
。手指甲而青者为寒。乃足少阴肾经受病也。而胗之则尺寸俱沉。沉实有力知其热。沉迟 
无力别其寒。而少阴经症可辨矣。少阴病已。以次而传经必传于肝。发于六七日间。便觉烦 
懑而囊缩。谵语而渴者为热。口吐涎沫小腹痛不渴。身冷如冰者为寒。乃足厥阴肝经受病也 
。而胗之则尺寸俱沉。沉实有力是其热。沉迟无力定知寒浮缓者病自愈而厥阴经症可辨矣。 
又有两感伤寒者何也。假如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疼为太阳邪盛于表。口干烦满为少阴邪 
盛于里。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身热谵语为阳明邪盛于表。不欲食腹满为太阴邪盛于里。三 
日少阳与厥阴俱病。耳聋为少阳邪盛于表。囊缩而厥。为厥阴邪盛于里。若水浆不入。又 
不知人者。六日死。以其一脏一腑同受其邪。此两感之所以不救也。然其间亦有轻重之不同 
。表重于里者。宜先救其表。而后及于里。里重于表者。宜先救其里。而后及于表。此又 
求于一生于万死之中。不得已而施治也。其不两感于寒。更不传经者。至七八日间。其本经 
之邪渐遏。至十二日则精神清爽而自愈。然伤寒传经种种不同。未可执为一定之序。有始于 
太阳。以次而传入阴经。而不传少阴者。或太阳不传阳明少阳。而即传少阴者。或不由阳经 
而直入阴经者。或始终即在一经。而不传者。或二阳三阳同受而为合病者。或太阳阳明先后 
受而为并病者。种种不一详。审而治可也。又有中寒一症。或卒。中天地之寒气。或口得寒 
物直中阴经。六脉沉弱无力。身倦手足厥冷。口噤不语。非若伤寒之邪。循经渐深也。然真 
正伤寒。与感冒伤寒。及似伤寒。而非伤寒者。何以辨之。盖寒者。冬月严凝。肃杀之气也 
。自霜降以后。春分以前。皆属冬。此时感冒而即发者。乃为真正伤寒也。若冬伤于寒不即 
病。至春分后而发者。名曰温病。其症发热咳嗽。身痛口渴不恶寒。其脉弦数不紧。右手反 
盛于左手。盖怫然在内故也。冬伤于寒春亦不病。到夏至后而发者。名曰热病其脉洪数。其 
症热渴。比春更甚。温热二症俱不恶寒而渴。不恶寒则病非外来。渴则热自内达于表间。有 
恶寒者。乃冒非时暴寒。非若冬月之甚也。其有不因冬伤于寒。而春自伤于风。夏自伤于暑 
者。则自有伤风伤暑之别。而又不可以温热并论矣。或有感于天行时气。而病相同者。谓之 
温疫。其症头疼身痛。发寒发热。一家一方长幼传染者是也。或足膝等处忽然红肿。或软弱 
发热头疼。谓之香港脚伤寒。或心腹饱闷。呕逆头疼。发热恶寒。右手关脉紧盛。左手三奇和 
平。而身不痛者。是伤食也若头痛而身亦痛左右手俱紧盛。谓之夹食伤寒。左手脉来紧盛。 
右手洪滑。或寸脉沉伏。身热恶寒。隐隐头痛。喘咳烦闷。胸胁体痛。是夹痰伤寒。头痛发 
热恶寒。但右手脉来空虚。左手脉来紧盛。是劳力伤寒。左手脉来紧涩。右手脉沉芤。心胸 
胁下小腹有痛处。汗至胫而回。是蓄血伤寒。太阳症则如狂。阳明症则善忘。少阳症则寒热 
似疟。此皆类伤寒。而非伤寒也。其余伤寒中杂症颇多。不能枚举。皆诸病门中所有者。但 
杂症一兼伤寒。即所谓伤寒杂症。医者以意求之。则不言而自喻矣。 

卷之二伤寒门
立方
属性:x神仙粥x 治身热作饱。不思饮食。头疼。冒雨受寒。一时无觅医处。此法取汗。 
用带皮老姜。三两捣烂。将热酒泡饮。出汗。轻者即愈。重者可解一时之急。 
x麻黄汤x 太阳症。头顶痛腰脊强。发热无汗。宜此汤主治而汗之。 
麻黄(一两五钱) 桂枝(一两) 甘草(五钱) 杏仁(五十枚) 
作一剂。每服用五钱。水煎温服汗出为度。无汗再服。春分后忌之。用此药发汗不出。 
脉弱者无阳。及不至足者。为难治。身热不退。脉愈燥者。难治。 
x葛根汤x 阳明症。目痛鼻干不得眠。身热无汗者。以此汤治之。 
葛根(三钱) 芍药(钱半) 桂枝(一钱) 姜三枣二。加黄芩。名葛根解肌汤 白虎汤 
治渴而有汗不解者。 
知母(二钱) 石膏(五钱) 甘草(六钱) 粳米(小半合)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无汗 
大忌。 
x小柴胡汤x 少阳症。胸肋痛而耳聋。往来寒热。病在半表半里。此汤为主治。 
柴胡(二两) 半夏(八钱)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七钱半)作五服。每服加姜三枣二。但人参一味。亦宜斟酌。若邪气未退。不可 
轻用。 
x大柴胡汤x 治身热谵语。不大便。恶寒。 
柴胡(二两) 黄芩(七钱半) 芍药(三钱) 半夏(六钱) 
枳实(五钱) 大黄(五钱) 作三服加姜枣。 
x桂枝大黄汤x 太阴症。肚腹硬满。燥渴咽干。或腹痛。 
大便实者为里热。以此汤主之。 
桂枝 大黄 甘草 枳实 浓朴 人参 芍药 槟榔 甚者加芒硝 
x附子理中汤x 腹满自利。不渴者。属里寒。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附子 
x四逆汤x 治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 
干姜(五钱) 附子(二钱半) 甘草(一两)水煎炖冷 
x大承气汤x 少阴症。口燥咽干。谵语。五六日不大便手足心并腋下。 痞满。燥实俱 
全者。用此汤主之。 
大黄 浓朴 枳实 芒硝(各二钱半) 
x小承气汤x 治伤寒传里。有痞满。实而无燥坚者以此汤主之。 
大黄(五钱) 浓朴 枳实(各二钱) 
x调胃承气汤x 无痞满。而有燥实坚者。 
大黄(四钱) 芒硝(三钱) 甘草(二钱) 枳实(二钱) 浓朴(二钱) 
若初起手指甲青。兼 
之腹痛。呕吐身如彼杖。脉细沉无力。谓之阴毒。急用四逆汤温之外灸关元。气海。复其阳气 
麻附细辛汤 本经身发热。四肢冷。指甲青。腹痛脉虽沉。亦有可汗者。此汤主治。 
麻黄(二钱) 附子(三钱) 细辛(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人参(二钱) 黄连(一钱) 芍药(一钱五分) 以其无头疼故名少阴似太阳。假若身不发 
热。岂敢轻汗之。 
x桂附汤x 厥阴症烦满囊拳谵语而渴者当下之三承气汤选用。口吐涎沫小腹痛。不渴者。 
当此汤主之。 
桂枝(一两) 附子(三钱) 青皮 甘草 柴胡(各四钱) 作三服每服加姜三片。 
陶氏冲和汤 两感伤寒。虽不治之症。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若胎元禀得浓者而 
所感得浅。间亦可生。如两感阴阳未分。或阳先受病者。以此汤服之。 
柴胡 干葛 石膏 黑豆 生地 防风 白芷 川芎 细辛 羌活 甘草 黄芩 
x羌活汤x 治两感。阴阳已分。 
羌活(一钱五分) 独活 防风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各八分) 白术 甘草 细辛 
(各三分) 知母 川芎 生地(各一钱) 煎服未解。再服三四剂。病愈则止。 
又方。 阴阳两感。表里未分。用后方主治。 
麻黄 升麻 干葛 芍药(各二钱) 甘草(五分) 苏叶 青皮 香附 白芷 川芎 陈 
皮(各等分) 
每服三钱加姜葱煎服。痞满加枳壳。大抵两感脉从阳可治。从阴难治。 
x九味羌活汤x 春分后感冒伤寒。宜此汤主之。 
羌活 苍术 防风(各一钱半) 甘草 白芷 川芎 生地 黄芩(各一钱) 细辛(四分) 
姜三 
细辛。加黄 。再不止。加桂枝。芍药。不作汗。加苏叶。渴加知母。石膏。呕逆加姜汁 
。有痰去生地。加半夏。肌热。加柴胡。葛根。喘。加杏仁。虚烦。加知母。麦门冬。竹茹 
。胸膈饱闷。去生地。加枳壳。桔梗。便秘。加大黄。中寒于经络。加附子。湿土司天。倍 
苍术 久雨。加木瓜。苍术。太阳症。倍羌活。加 本。阳明症。加升麻。葛根。少阳症。 
加柴胡。半夏。太阴症。加浓朴。枳实。少阴症。加桔梗。知母。黄柏。厥阴症。加柴胡。 
倍川芎。此方通治六经伤寒。无有不验。乃四时伤寒之圣药也。 
x回阳急救汤x 治直中阴经。无热恶寒面惨。手足厥冷。唇紫舌卷。爪甲青黑身重虽于转 
侧。不渴卧多蜷足。大便泄利。小便青白。脉细沉微。 
附子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肉桂 陈皮 
呕吐。加半夏。(姜汁拌炒)腹痛甚。加芍药。木香老姜汁。利不止。加陈壁土炒升麻少 
许。口吐涎沫。加吴茱萸盐炒。无脉。加五味子。猪胆汁。战栗。加附子。麻黄。小腹绞痛加 
青皮。吴茱萸。水一钟半。枣二。生姜自然汁半盏煎。临服入泥浆水澄清。一匙温服。 

卷之二伤寒门
合病
属性:或二阳同病。或三阳同病。不传者。太阳合阳明。升麻葛根汤。阳明合少阳。小柴胡合 
升麻葛根汤。或通用九味羌活汤。 

卷之二伤寒门
并病
属性:始初二阳合病。后二阳气盛。一阳气衰。并归一经独重者。阳明并太阳。麻黄汤合升麻 
葛根 
或通用九味羌活汤。 
x加味理中汤x 治中寒。即冬时直中真寒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手足厥冷。或腹痛呕吐。 
甚则卒倒昏迷。不省人事。脉迟无力。 
干姜 人参 白术 肉桂 甘草 半夏 陈皮 细辛 茯苓 煨姜五片煎熟。再入姜汁 
半盏 
服。其腹内外。仍用姜炒热。时时熨之。轻则根据本方。重则加熟附子。身甚寒者。加麻黄。 
挟气。加木香。呕吐涎沫。加丁香。腹痛。加木香。砂仁。挟食。加草果。枳壳。泻不止。 
加升麻。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