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那些德语系的心理学者们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 
征;    就是都对 “使人格 ( 或者说性格)                       用分类的方 
法进行研究”感兴趣。 
       这中间;       在人格或性格进行分类的方面;                       较广 
为人知的有克雷齐莫 ( E 。Kr et sch m er )                     的分裂特质 
和躁郁特质分类;               荣格 ( C。G 。Jun g )           的内向型和 
外向型分类。他们的类型论和前面所谈到的构造论 
的性格论点一样;              是想将人类每一个人、每一个个 
体的存在方式归纳起来;                   按整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进而将其做全面性整理。因此;                         这也是一种存在 
论。因为在日常生活中;                  不论哪一个时代;              都在这 
样的类型论上聚集了强烈的关心;                         因此在人格研究 
的历史当中;           对这种类型论的尝试是不可能避免 
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就算是我们在前面所论述 
的英美特性论的人格研究;                    尽管它们和类型论有着 
完全不同的出发点;                但是;      以基尔伏特测试为例; 
我们可以看到其最终的结局还是归纳了一种类型 
论。这样的结果应该也是出于同样的关心。但是; 
无论这样的类型论是多么的优秀;                           如何具有说服 
力;    其结果也只是把焦点集中在人们共同特征或共 
同方式上;         而它在直接弄清每一个个体不同的个人 

 50 

… Page 54…

独立性方面确实缺乏强有力的证明因素。而 “明确 
与人格或性格相关的固有构造”的构造论的研究; 
反而有着对性格类型论的此项弱点进行批判;                               甚至 
反省的意义。 
       在这里;       举一个构造论人格分析的例子;                      我们 
来介绍一下在前面提到过的贝雷克的理论。贝雷克 
认为:     “人格是在各个不同时期里;                    第一次所表现 
出不定期的全部的存在。它不是人类普遍性的东 
西;    像这种每次的存在的人格;                   也不是一般性的简 
单的存在程式。各个不同的人;                      他们的性格当然不 
可能用一种类型来概括;                 就算是类型学归纳发展出 
再多样的类型;            也不可能将它们完全概括。这样的 
每一个心血来潮时的单一性、独特性的存在行为; 
除了是心理现象的条件之外;                    不可能再有其他任何 
原因、解释 ( 而对这里所说的心理现象的构造)  。 
以存在论的观点来看;                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将它思 
考为形而上学的真实性的一个内部实际存在;                               它不 
因时空背景的不同而改变其本质。因此;                            它成为一 
切基础的实体;           存在于内心;          或者存在于意识内部 
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         它是随着体验 ( 的过程和状 
态)    而发生;       或者完成的。” 
       这个论述非常值得注意。它不是简单地将人格 

                                                                        5 1 

… Page 55…

类型进行静态的研究;                 也不是将人格当做多数人共 
同的分散凌乱的特性集合体 ( 最终也归为类型)                                 进 
行研究;       而是将每一个人视为独立的个体;                         对每一 
次的表现进行研究。该构造论设定的前提是;                                人格 
基本构造是固定不变的。每一次外在表现出来的个 
性;    就是根源于这个 “不变的构造”。即使如此; 
在这里所提到的人格的变化也是由不变而来;                                或者 
是以不变为前提来进行研究的。从这层意义上来 
看;    该理论与研究人格的多样性 ( 不是指 “变化”) 
的类型论和特性论;               在前提的设定上是没有什么不 
同的。 

  是不变还是变化? 

       到这里为止;           我们不难看出在对人的认识方 
面;    我们心中有两个根深蒂固的模式 ( 陷入形式主 
义的思维方式)  。一个是总认为关于共同性的知识 
一定比关于个别性的知识更为确切实在。另一个 
是;    不变的事物总是要比变化的事物更为确实。毫 

 52 

… Page 56…

无疑问;       构造论者包括类型论者和特性论者无一例 
外地认为;         性格是与生俱来的;               但也并不是顽固地 
说它不会发生丝毫的变化。另一方面;                            我们也并不 
因为性格和人格有着无限的变化;                        就认定不变的东 
西完全不存在。问题是;                  应该从不变当中去研究变 
化;    还是应该把不变放到变化里来探讨?  或者说是 
从变化当中去研究呢?  大家通过目前本书所提也都 
已应该知道;          我们应秉持的观点毫无疑问是后者。 
       那么;      变化到底是什么呢?  在 《哲学事典》 第 
九版 (  日本平凡社;             19 78   年)    中;    有以下论述: 
       从经验上来讲;            所谓事物的变化是指事物从某 
种已有的状态向其他状态的推移。这样的推移对于 
经验事物来讲是一种本质的状态;                        不变的事物在世 
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但是;                    发生推移或者说变化的 
只是状态。而所谓状态是相对于某种真实存在而言 
的;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一定有某种可以贯穿所有 
变化而保持不变、恒定长久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我 
们称之为实体。与此相对;                    以变化为本质的经验事 
物;    我们称之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变化一定是 
和实体的不变性联系在一起来思考的;                            但是;     近代 
 自然科学的思维不承认这样的实体 ( 如像量子力 
学)  ;   变化被认为仅仅只是经验事物的本质。因此; 

                                                                         53 

… Page 57…

对变化的研究开始以变化本身为对象。在将变化和 
实体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虑的时代;                       实际上思维的关 
注层而主要是倾向于实体的;                     是从变化本身被当做 
主体受到注意之后;               变化的种种要素以及发生变化 
 的种种条件才被开始得以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得 
知它们可以被看成是可能存在着一定关系的相关 
“条件”;     而变化则被认为就是这些 “条件”之间所 
存在的相关关系。用数学的方式来比喻的话;                               可以 
将其视为变量的函数。 

  人类存在的个人情况 

       对我们来说;          毫无疑问;         人格和性格属于 “经 
验现象”。这样的说法;                只要是根据前面哲学事典 
 的定义———我们也同意这个定义;                    得出下面这个结 
论是理所当然的。即是 “不是把它们视为不变的实 
体;    而是必须把它们作为变化的现象来进行研究”。 
在这个 意义上;              我们 同意德 国心理 学者德迈 
 ( H 。T hom a e)      的研究方法。根据德迈的理论;                     所谓 

  54 

… Page 58…

人格 “是人类存在的个人情况。它是个性被统一到 
意识形态所经过的形式或者过程的系列。” 
       例如;     A  先生是个精明、冷漠的生意人。他的 
精明和冷漠也影响到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这种 
时候;     我会毫无遗漏地理解 A                  先生成为这样的人 
物所经历的过程;               才可以说真正了解了 A                  先生。 
这里面;       当然有着各种 “变化”;               理解这一段变化 
的历史;       是理解性格的惟一途径。而只是理解了精 
明、冷漠这种行为上的特征;                    或者归纳他所属的类 
型;    还不能算是真正了解了他的人格。德迈的人格 
论对象是具体的 “人 的生活史”;                       是 “个人的生 
活”;    是与世界相关的所有生活的过程。倡导基本 
上与此相同研究方法的还有推广人类学的社会心理 
学家格仑 ( A。G eh len )  ;           以及作为精神病理学家非 
常有名的宾斯万格 ( Binsw an ger )                  等。 
       另外;      美 国也有 一位 心 理 学家 奥 尔伯特 
( G 。W    。 A llpor t )  ;  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留 
过学;      因此;     他对构造论有强烈的关注。他认为在 
人格的研究史中;            “莱布尼茨的传统”( 德国及欧洲 
大陆的心理学)            要远比 “洛克的传统”( 英裔美国 
人的心理学)          优秀得多。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他所 
想要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  《人类的形成》;                          日本理 

                                                                        55 

… Page 59…

想社)  。奥尔伯特指出;                 对某位友人的真正了解; 
在于对他的未来的了解。如果只是将人格反映在他 
人眼里的行动上的特征集中起来;                         是不可能进行这 
样的研究的。奥尔伯特是把人格看做一种可能性; 
作为一种包含了尚未被发现然而即将被发现的特征 
构造来进行研究的。奥尔伯特的 “人格是存在于个 
人内部;       是决定这个人行动和思维特征的精神身体 
体系的动态组织”这个解释;                     至今还时常被引用为 
英文心理学教科书的有名的标准定义;                            虽然它确实 
既不属特性论;            也不是类型论;            但从中也看不出他 
对自己所说的 “洛克的传统”进行了批判。 
       人格在与世界的相互关联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着变化;       它只能是个性向意识形态协调的过程。在 
对人格的研究中;              最为重要的是;            首先必须对这些 
变化的 “变化本身作为主体”来进行研究。 

 56 

… Page 60…

       2。3              怎样理解 “成长” 

  应该如何考虑 “变化”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                    数年不见的老友再 
次出现在眼前时;              可能已经是两鬓斑白;                令人大吃 
一惊;      或者曾经是爽朗豪放的一个人;                       却变得战战 
兢兢、小心翼翼。当碰到这种情况时;                            我们会不由 
得感叹:       “他的变化真大啊 !”可以想像在这样的转 
变背后;       一定隐藏着很多日积月累的辛劳和人生的 
体验。 
       一般来说;         在时间系列上;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 
人在某一个时刻拥有的特征;                     而在往后的某一时刻 
失去了或者与原来有所不同;                     那么我们会感觉到这 

                                                                         57 

… Page 61…

个人 “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时候;                       我们所感觉到 
 的是这个人 “发生了变化”;                 而不是变化的 “过程” 
或是 “正在发生”变化。换句话说;                          在这种情况 
下;    我们感觉到;          或者说看到的并不是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