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现代名人演说精粹-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的东西;在技术上我们也赶不上旧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在技术上、内容上
努力超过旧的。在这里,现在新旧文艺界都在努力,不过有的还只是开始:
解放以来,旧文艺界虽然不写“一道白光”之类的作品了,但写新的还不能
掌握政策,所以我们要好好学(每天报纸上的政策和文件,都应好好学习),
渐渐学得能掌握政策,才能有好的作品产生。新文艺工作者,应丢掉轻视旧
戏剧旧曲艺的观点,要认为它们低级,或觉得很简单容易,随随便便就可以
写成,那是不对的。过去农村中,唱戏唱新的,但是不久就又唱旧的了——
因为新的太简单,太容易,唱几回就腻了。我们要重视这些东西,要细心研
究。为什么许多人愿意花钱去看去听呢?这其中是有道理的。

这里我特别再向旧文艺作者提一件事:旧文艺作家缺乏新观点,怎样建
立这个新观点呢?第一要了解政策,前面已经说过了。第二要研究群众:了
解群众需要什么、如何表扬模范例子;要了解新老解放区的乡村、城市、工
厂等各种群众的情况,想办法使写的东西给群众解决问题,使群众听得舍不
得走。我们的作品是否吸引住群众,受群众欢迎是最重要的。旧形式和新内
容是否配合,新写的是否比旧的受群众欢迎,都不是简单的问题,我们应该
下一番工夫研究——无论形式内容,都要下工夫研究,不能随随便便对付。

我们应该大家做学生、做先生,共同学习讨论。过去文人有一个毛病,
就是自己写的东西,别人不能动一笔,实际上让大家一讨论,会有很多的漏
洞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全。这个认为自己写的作品别人不能修改的包袱是必
须丢掉的。我们这个会就是为了使大家可以互相帮助、学习、创作、研究才
成立的。有了作品,要彼此修改、批评建议,再拿到群众中去考验,使其成
为真正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

(选自《赵树理文集》工人出版社一九八○年版)


周扬
一九○八——

湖南益阳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中学时,曾受到“五四”精神
的影响。读大学期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发表介绍外国进步文学
的文章。大学毕业后去日本留学,1931 年周扬从日本回国,参加左翼戏剧家
联盟,第二年转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负责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和中共中央
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扬于1937 年到达延安,
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文艺界抗敌协会主任、鲁迅文学院院长和延
安大学校长等职务。1942 年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积极贯彻执行毛
泽东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1949 年,他同郭沫若、茅盾等共同负责筹备了第
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
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文革”中受迫害达十年之久。1978
年恢复工作后,又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宣部副部长、中国文
联主席等职,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扬长期担任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在建设新中国的文艺理论事业和实
施党的文艺政策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方面他既有显著成绩,也有重
大的失误。粉碎“四人帮”后,周扬用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方法看待过去,
以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鉴,主动承担过去工作中的错误责任,给过去错批错
整的同志公开道歉,显示出一位党的文艺领导人的博大胸怀。这里选编他的
演讲《怎样批判旧文学》,表现出周扬将马列主义思想和我国文艺理论相结
合的理论水平。

《怎样批判旧文学》(1950 年3 月30 日)是周扬王50 年代在燕京
大学上的一次讲演。50 年代初,我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民主气氛浓郁。
但是在如何对待祖国宝贵的文学遗产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不少糊涂愚昧的思
想。作为党的文化领导人,周扬既指出旧文学中确实大量存在落后的封建的
糟粕,同时又运用列宁关于“在每个民族文化里面都有,哪怕是不发展的、
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成份”的理论,指出旧文化中也有具有人民性的精华成
份。认为“尊重古代文化,批判地吸取其精神,是相信自己的民族、爱护启
己的祖国的不可少的条件。”讲演中的另一闪光处是周扬针对“五四”以来
文艺界崇拜西洋文化诋毁我国文化的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创作具有中国
作用和中国气派的新文学。并说:“不摆脱外来影响,一个人是没法成为真
正民族的作家。”周扬在建国之初发表的这些观点,对我国文艺界的影响是
具有指导意义的,时至今日,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也能深感到周扬的这些真
知灼见。

怎样批判旧文学
——在燕京大学的讲演

我们对旧文化、旧文学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有人嘲笑过我们,说共产党没有文化,不要文化。无疑的,这种肆意的
造谣是不值一驳的。可是有没有什么客观的因素使某些人有这样看法呢?有
的,在对旧文化问题上,我们发生过偏向。在过去异常紧张的军事形势下,


我们没能十分注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个别解放区也错误地斗争过一些知识
分子。

在今天,我们应该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民族遗产,怎
样继承民族遗产,是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

新文化和五四运动分不开;从“五四”起,才有新文学。“五四”时期
深刻地接受了西洋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严格地批判了封建文化、封
建文艺;反对文言文、四六体,斥桐城派古文为妖孽,反对旧戏曲;介绍进
来大批的现代小说、话剧、自由诗。五四运动借西洋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
武器,来反对封建文化、封建文艺,是完全革命的。五四运动表面上受了很
多外来影响,实质上它却有深厚的民族基础。不要认为吸收外来文化就没有
民族基础了。正是因为中国民族有这种需要,所以才有了五四运动。有人说
“五四”新文化与旧的民族文化没关系,这是错误的。“五四”仅仅反对了
旧文化中的落后部分、封建部分,同时却继承了人民的或比较接近人民的一
部分。陈独秀、胡适力争白话文是文学的正宗,宣扬《水浒》、《三国演义》、
《红楼梦》的价值,这是很正确的。(虽然后来胡适一直反革命,现虽没盖
棺论定,怕也很难再争取到人民方面来。但我们有一种辨证的历史态度,我
们不抹煞他的成绩。)

那么,五四运动有没有缺点呢?五四运动在总路线上是正确的,但也有
些偏向。当时有一部分过“左”的人,说西洋一切都好,对整个中国旧文化
采取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所有的旧的只能进博物馆。这种倾向后来也
被左翼文学继承下来。左翼批判了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批判了胡适等人的资
产阶级的思想。但是这种否定一切旧文化的偏向却没有克服。我当时也在左
联,当时我们是坚决摒弃一切旧东西,反对旧戏,就连《水游》也不主张叫
人看的。抗战起来了,民族形式比较得到重视,但那也只认为是一种权宜之
计,完全认不清采取民族形式是新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仅只为宣传方面,
拿来轻轻利用一下就得了。值得指出的是:鲁迅在这个问题上是完全正确的。
鲁迅劝青年不要读线装书,那只是怕当时的青年还没批判能力,读了倒反受
坏影响。鲁迅自己并不是把中国的旧文化一齐否定的。鲁迅的《狂人日记》
是很受果戈理,尼采的影响,但到《呐喊》,《徬徨》却是中国作风与中国
气派了。鲁迅自己把这摆脱外来的技巧影响,当作一种进步的表示。的确,
不摆脱外来的影响,一个人是没法成为真正民族的作家的。不要认为鲁迅抛
弃了民族传统,恰恰相反,正是鲁迅继承了民族传统。鲁迅细心地研究过中
国旧文化、旧文艺,写了《古小说钩沉》《中国小说史略》等书。鲁迅举过
一个很恰当的例子,说对于旧的应该“恰如吃其牛羊,弃其蹄毛,留其精粹”。
假如不分辩,连蹄带毛一起吞,当然很危险;反过来,要是把好肉当作蹄毛
扔了,也未免太可惜了吧?“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
的出现,也就是变革。”鲁迅早就把新旧的关系正确的指出了。可惜当时我
们这些人不留意鲁迅的这些话,偏喜欢说洋东西,不喜欢中国的。这个问题
还没能解决。抗战一起,《放下你的鞭子》等小剧流行,老百姓却说:你们
这些人要救国,很好,戏也演得很好,就是有点不合乎咱们的口味,不好。
这就是跟群众隔离了。毛主席在1938 年就指出来:文艺宣传运动“不合民众
神气等,与民众发生隔膜,必须切实的改一改。”“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
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
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当时我们也觉着这话很好,可是并


没很好的把它贯彻到实践里去。我们那时没能真正体味毛主席的话,就像我
们在那以前不能彻底了解鲁迅的主张一样。又过了四、五年,经过整风,毛
主席文艺座谈会讲话,我们才纠正了这个偏向。

对于旧文化、旧文艺的基本观点,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极明
确的说明:“中国现时代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
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因此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
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说新文化是旧文化的进一步的发展,新的和旧的是相互衔接的,
而不是相互隔绝的。

这就是说尊重古代文化,批判地吸收其精华,是相信自己的民族,爱护
自己的祖国的不可少的条件。新文化是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新文艺是反
映反帝反蒋,土地改革,劳资两利的。这只是横的一面,但还有纵的一面,
新文艺必须是从旧的发展而来的。我们必须拿马克思主义这个武器来改造旧
文学,发展其中的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不要把封建时期的文学和资本主义
时期的文学贴上个封条就算完了。列宁说过:“在每个民族文化里面都有,
哪怕是不发展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成分,因为在每个民族里面有劳动的
和被剥削的群众,他的生活条件必不能免地要产生着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意
识形态。”比如故宫是供封建皇帝住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它是劳动人民在封
建压制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长城更是这样,不过人民那时被统治着,
所以只得按统治者的意思来创造罢了。列宁又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那
人类的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官僚社会压迫之下所造成的智力的合乎规
律的发展。”人民在封建社会下,创造出来很多戏剧、唱词、民谣、音乐。。
这里面有很多是人民自己的东西。被剥削的生活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使人要求
平等、自由、反抗压迫专制。这里面有很多民主的革命的成分,不过因为时
代限制,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所以他们得到的结论也解决不了问题。
不是以神仙式的幻想来结束,就是投降妥协,要不干脆就失败。但是我们必
须承认他们的民主的斗争。我们祖先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有等我们这个
时代才能解决。诸位朋友说解放后有位小姐看了《红楼梦》,一心想作林黛
玉,因作不上林黛玉而大为烦恼。其实这是不必的,自由恋爱不就把这个问
题解决了么?

我们举个例来考察一下文学遗产里面进步的和民主的成分。

刚才提到的《红楼梦》,大家都知道是描写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兴盛到
没落,人民除了当作陪衬的刘姥姥外,在书里没有地位。但这里面就没有民
主的成分么?贾宝玉、林黛玉这一派和贾老爷、薛宝钗这一派是恰恰对立的。
假如贾宝玉生在现在,说不定是个民主人士,有住国际饭店的资格呢。贾宝
玉不想当官,只想追求人间比较单纯的爱;反对等级制,对丫环小姐同是称
姐道妹,一视同仁。不用说,他这种作风是为封建专制所不允许的,所以他
结果也只有出家当和尚了。《西游记》里的孙猴子也是革命的,他反抗一切
封建组织和封建纪律,他把天宫闹得熙熙攘攘,你怎么能说他不革命?从这
里,我们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