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靠自己去成功-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以前在台北的“青少年咨商中心”,常有学生来,说他们讨厌老师,所以退步。

  妙的是,那些学生往往在前一年,就像我小学五年级时一样,是表现最杰出的。他在上一学年表现杰出,得到老师的青睐,就想下一年也一样作个“特权学生”。当下一年的老师没对他特别的时候,他就觉得被冷落,由恨老师,到消极抵抗、不用功。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

  有个学生在上学年成绩很烂,下学年,他的导师是他妈妈的好朋友,对他多些关注,他又为了面子,特别努力,居然能由班上的中间排名,一下子跳到前几名。可见“老师的印象”,会对学习产生多大的影响。

  只是,如果你的学习完全取决于对老师是不是有好感,不是太可悲了吗?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专用来“报答”老师或“报复”老师的,就算老师对你印象坏透了,你还是应该努力学习,甚至说你更应该加倍用功,证实自己的好,给老师看才对啊!

  最后,让我说个故事给你听——

  有个学生,不喜欢英文老师,到处说他恨英文课,恨那老师。

  他消极学习,当然成绩不好,那英文老师对他愈头痛,总责骂他,他也就愈恨老师。

  有一天,学生的爸爸听到儿子又说恨老师,就问“你的英文好吗?”

  “不好。”

  “怪不得你恨老师,因为你学不好,所以用恨老师来作藉口。”学生的爸爸说:“你可以恨他,但是你要英文特棒,说他讨厌才有人听,否则人家只会说你是酸葡萄,对不对?”接著问儿子:“爸爸给你找个家教,专教你英文,把你教得棒透了,气气那老师好不好?”

  孩子听听有理,就特别用功学英文,成绩也直线上升。

  学期结束,那父亲又问孩子:“你现在英文棒了,可以去狠狠地批评他了,你甚至可以去校长那儿告他教得不好了。”

  没想到,他儿子一笑:

  “爸爸!我不但不恨那老师,反而喜欢他了,因为他对我愈来愈好,昨天还把我叫起来夸赞呢!”

  好!我的故事说完了。

  你明天要不要跟我去打网球?你要不要跟我玩丢球?

  不过我先跟你说好哟!我的球也是直接丢给你,不会先扔在地上,再弹到你的面前。

 
谈死亡

 
 
  “我要弟弟写封信给妈妈,把心里想要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我希望趁他对妈妈还有记忆时写下来,以后大了可以看,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中……”

  对远行的亲人挥完手,就回身搂搂身边的亲人吧!

  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上

  今天是奶奶的祭日。

  所以爸爸一早就把大听桌子上的东西挪开,先摆两瓶鲜花,再将奶奶的照片放在中间。然后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在前面鞠了三个躬。

  奶奶逝世已经三年了,就在三年前的今天傍晚,九十三岁的奶奶,永永远远地离开了我们。

  中国人管死人的生日叫“冥诞”,称先人逝去的那一天为“祭日”。爸爸觉得祭日比冥诞来得重要,因为奶奶生的那一天,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奶奶死的那一天,我和你妈妈都到了床前。

  同样的二月,同样的十八号,也就有着同样冬天的寒冷和短短的日照,连公路上萧疏的景象都跟三年前一样。所以祭日使我们更能回想当时的情景,使我们更能回到当年的伤心。

  对的!回到当年的伤心。有时候,我们要忘掉不好的往事,有时候却要重温碎心的一刻。

  就在不久之前,我收到一个马来西亚高中女生的来信,她的妈妈死了,弟弟只有六岁,你知道她要弟弟做什么事吗?她叫弟弟擦干眼泪,用笔写下当时的心情。

  “我要弟弟写封信给妈妈,把心里想要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我希望趁他对妈妈还有记忆时写下来,以后大了可以看,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中……”那女生在给我的信里这么说。

  我一边看她的信,一边掉眼泪,立刻回信给她,说才失去母亲不久的我,可以感受她的伤恸,更惊讶以她那么小的年龄,居然会想到要弟弟记下心情的方法。

  所以,“祭日”也是“记日”,是让我们加深对死者记忆的日子。随着岁月流逝,当我们对死者的印象逐渐淡忘的时候,如果能利用每个祭日想一想,那记忆就能停留得更长久。

  亲爱的女儿!当你走过奶奶照片的时候,就驻足看看奶奶吧!那是奶奶到华府旅行时,在国会大厦台阶上拍摄的。当时她八十八了,还很能走,你瞧!她笑得多开心。

  也利用这一天,在你的脑海里找奶奶的影子吧!跟那马来西亚小男孩一样,奶奶死时,你还太小,只怕以后记忆会愈来愈模糊,所以应该趁着奶奶逝世才三年,想办法加深对奶奶的印象。

  想想奶奶怎么疼你;想像奶奶每天一大早,怎么和婆婆一起把你的小床推到她房间,照顾你;想想你到医院看奶奶,奶奶临终张开眼,看看你的那一刻。也想想,你那天,才坐进车子就痛哭失声。

  当然,我不是要你再去哭。落泪的日子已经过去,我们已经从丧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就好比我们卷起袖子,看以前受伤的疤痕。那疤痕不再痛,但能使我们回想到受伤的一刻,也在心里告诫自己,下次要小心了。

  亲爱的小丫头,你知道要告诫自己的是什么吗?

  是当你留不住奶奶,悲伤奶奶逝世的时候,要想想还有公公婆婆在眼前,甚至想想有父母在身边,而好好把握机会,多跟我们聚聚。

  惟恐以后散了,今天就多聚聚吧!

  对远行的亲人挥完手,就回身搂搂身边的亲人吧!

  这才是在奶奶祭日,你真正应该学习的啊!

 
谈失败

 
 
  失败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地上,回头看害你跌倒的坑洞,检讨自己为什么失败;你也可以伤心、落泪,但是一边擦眼泪,一边站起身,准备再一次向前冲。

  向前走!别回头!

  昨天下午,我们去杰克叔叔家,拿他拷贝的光碟,那是妈妈为你录影,再请杰克叔叔透过电脑制作的。

  一进门,杰克叔叔就秀给你看,他怎样把杂音消除,又校正了钢琴伴奏的一个音,还问你要不要用电脑把节奏调快一点,表现更好的小提琴技巧。

  你断然说不要,因为那是欺编,你要靠实力被录取,而不是作一个假的演奏光碟送审。

  于是杰克叔叔把他拷好的光碟播放出来。你坐在那儿,侧着头专心听,妈妈和乔伊阿姨、杰克叔叔在厨房聊天,我则坐在客厅陪你。看你一边听,一面不断露出警讶的表情,还歪着头,作出不解的样子。你听了一遍又一遍,脸色也愈来愈不对劲,终于开口了:“为什么强音都不见了,弱音又变得那么强?我拉的真是这样吗?”

  但是杰克叔叔把你原录影带放出来时,效果也关不多。

  才出门,坐上车,我从后视镜里就看得出,你的眼眶红了,一个劲儿自言自语地说“原来我拉得那么烂”,又说“一定就如同杰克叔叔说的,是因为妈妈录影时太靠近,录影机又不够好,才会变成那个样子。”

  孩子,看你失望的样子,我也好伤心,但小提琴是你在拉,我也没办法;如同你去参加“草山音乐营”的选拔,那是公平竞争,我只能暗暗祝福你。

  但是我要对你说个我自己的经验。

  我学生时代画画,常常画出来的跟事先想像的差太多,就怨自己失常,而重画一张;可是画完再把两张比比看,发现还不如第一张好,甚至再画第三张,偏偏第三张也不及第一张。

  但是,当我经过一年半载,再重画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许多前面没办法克服的问题,突然都解决了。

  你说这是为什么?

  因为进步了!在这段时间,我继续学习,虽然没有不断重复那张失败的作品,但是因为整个程度提高,再动笔的时候,自然就不一样。

  同样的道理,你以为你如果再请钢琴师来一趟,再花半天时间录音,就一定有大的进步吗?

  错了!你可能改得了小地方,但是整个程度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你与其一直自责“没录好”,不如想因为“没学好”;与其重新录音,不如向前学习。

  中国人常说“闻过则喜”,意思是听到自己有过失,就高兴。这话好像有点滑稽,但有它的大道理。你想想,如果今天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能立刻改进,不是比“不知错、不能改”要好得多吗?

  你今天正应该闻过则喜,因为过去你只是自己练习,就算参加演奏会,我们为你录了影,你也从来不细心看,只会在放映时不停地叫:“烂死了!烂死了!”似乎从来没有满意过自己的表现。

  你却忘了应该借那录影,好好检讨自己的缺点,注意听听是不是你自以为的强与弱,实际别人听起来都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学语文、学体育的人总要别人为自己录影;因为只有当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冷冷地看自己,才能发现以前“闭门造车”的错误。

  想想,如果你以前在录影时,像今天一样,发现自己的大缺点,不是这段时间就能改进了吗?而今天,你固然没录出自己满意的光碟,但是能因此检讨,不也该高兴吗?

  孩子!人是要往前看的,尤其年轻人,更要把眼睛放在远方。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当电视记者的时候,有一天去采访台湾大专院校美术系的入学考试,有个考生已经考了好多年,又卷土重来。我问他考得如何?他耸耸肩笑道“可能还是不怎么样。”我又问他还会再试吗?“当然!”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明年再来了!”

  多有意思,也多积极啊!失败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地上,回头看害你跌倒的坑洞,检讨自己为什么失败,你也可以伤心、落泪,但是一边擦眼泪,一边站起身,准备再一次向前冲。

  由“闻过则喜”,到“当下努力”,细细想想我的这些话,把光碟寄出去,接着回家继续努力,比你一直懊恼、自责,有意义得多。而且,说不定你只是多虑,后来还是会被录取呢!

 
谈自由

 
 
  在中国人的丧礼上,可以呼天抢地,甚至不哭地要被认为不孝和无情。可是在美国人的丧礼上,亲属能不落泪,却会被赞赏,认为那是自制的表现。

  酷是不失规矩的自我发挥。

  你有酷的资格吗?


  先说个有意思的事给你听。

  前天汪阿姨请我去参观她在曼哈顿新买的公寓,才走到街角,她就迫不及待地指着她的那层高楼:“瞧!那就是我家。”

  “是阳台上有盆大叶子树的那户吗?”我和你妈妈也一起指。

  正指呢,却听见背后一片匆促的脚步声,冲来几个穿制服的大汉,急着大声问:“什么事?什么事?”

  我一怔,说:“没事啊!我朋友正告诉我们她家在哪一层,有什么问题吗?”

  就见那几个大汉长长吐了口气:“天哪!我们还以为楼上失火了,拜托你!以后不要随便指好不好?”

  原来他们都是附近大楼门口的管理员。

  这件事让我想起刚到美国教书的时候,常在办公大楼的走廊跑,也曾被一个同事责怪。

  我当时问他:“我又没有撞到你,怎么会影响你?跑,是我的自由。”

  那同事却板着脸说:“你跑,让我以为失火了,心不安,所以你的自由影响到我的自由。”

  孩子,你们常认为美国很民主、很自由,却可能不知道在这些自由里其实有许多不自由,甚至远比中国人不自由。

  就拿最属于个人自由的“哭”和“笑”来说吧!

  在中国人的丧礼上,可以呼天抢地,甚不哭的要被认为不孝和无情。可是在美国人的丧礼上,亲属能不落泪,却会被赞赏,认为那是自制的表现。因为丧亲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大声哭喊,使别人不知所措,就是失礼。

  “笑”也一样,你几曾到高级西餐厅,见到人们拉开嗓门大笑?就算是太好笑的事,也得压低声音,因为如果大笑,会打扰到别人,那也是失礼。

  所以自由有个必要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自由的基础是自制和守法。

  前两天你妈妈也提到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你知道某某小提琴家,虽然是茱丽叶音乐学院先修班毕业,却没考进大学部吗?”她说。

  “拉得那么好,为什么茱丽叶不收?”我不解地问。

  “因为他在先修班的乐团里,太表现他自己,常常不听指挥的。”你妈妈故作神秘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