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器大世界--飞机-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艇研制成功后不久,就被用于军事。和当时的飞机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航
程远、有效载重量大,很适合进行远程轰炸和侦察。
    1911年意大利和土耳其发生了战争,意大利首次利用飞艇对敌方进行轰炸和侦
察。
    1914年7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年8 月5 日夜,德国的齐伯林飞艇首次
轰炸了法国列日要塞。1914年12月19日,齐伯林飞艇首次轰炸了英国本土;1915年
3 月20日又轰炸了巴黎;8 月5 日,德国又出动5 艘齐伯林飞艇轰炸伦敦。
    据英国有关方面的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飞艇共空袭英国51次,投
弹约6000枚,炸死、炸伤约2000人。
    德国用飞艇进行空袭,不仅使英国遭受了一定的损失,而且在心理上给人们造
成了很大的恐慌,牵制了一部分英国空军力量。为了对付齐伯林飞艇,英国不得不
动用了12个飞行中队、110 架飞机,2200名人员和一支拥有1 .2 万人的高射炮和
探照灯部队来执行防空任务。
    飞艇的体积大,速度低,灵活性很差,因而极易受到攻击。同时,由于飞机的
性能不断提高,所以飞艇在军事上的应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逐步被飞机取
代。但民用运输中仍应用飞艇。
    在民用飞艇方面,德国也一直居领先地位。1929年,德国制成巨型商业飞艇
“齐伯林伯爵号”,曾载客16人首次进行了环球飞行。
    1936年,德国制成了“兴登堡号”飞艇,艇长245 米,直径约40米,曾10次往
返于德国和美国之间,运送旅客1000余人。
    1937年5 月6 日,“兴登堡号”飞艇越过大西洋,正准备在美国新泽西州降落
时,大气中的静电点燃了飞艇泄出来的氢气。瞬时间,引发了熊熊烈火。97名旅客
中有37位不幸罹难。这次航空史上的大悲剧,导致了飞艇的衰落。自此以后,作为
运输工具的飞艇逐渐“销声匿迹”了。但仍用于海上巡逻和作商业广告。
    飞艇是否就这样衰落了呢?科学技术的发展似乎又给了飞艇以“生机”,使它
重新获得了新的活力。
    70年代以来,由于新型材料的出现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飞艇安全性提
高,使用范围扩大(又显出了它的新“魅力”。一些国家纷纷开始研制新飞艇,有
的准备用来进行油田巡逻,有的准备用来吊运大型设备,有的要用它来作为大型机
场和市中心之间的“转运工具”,还有人想把它作为空中预警雷达的“平台”。
    飞艇能否“枯木逢春”,人们正在拭目以待。
             自行车匠和第一架飞机
    1903年12月的一天,在美国北卡罗来纳海岸基蒂霍克附近的沙丘上,一个用云
木、白蜡木、金属和平纹细布制作的“机器”,嘎吱嘎吱作响地飞向天空。这次飞
行只延续了12秒钟,飞行距离也只有30多米,但它却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架飞机的
首次成功飞行。这次飞行是在“荒无人烟”的沙丘上进行的,既无军政要人参观、
又无报纸记者采访,当时在场目睹者也不过四五个人而已。但它却是一次具有重大
历史意义的飞行,从此开创了人类航空航天的新纪元。如今,每当你坐上幽雅舒适
的新型民航机时,每当你在报刊上看到有关F -117A隐身战斗机、B -Z 轰炸机和
F -22战斗机的“神奇”报道时,你应当想到它们的先驱就是这种第一次只飞了30
多米的飞机。发明这种飞机的,是一对美国兄弟,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
所以,人们把这种飞机称作“莱特飞机”。
    有些细心的读者会问,在1903年以前,就已经有滑翔机了。为什么要把莱特飞
机算作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架飞机呢?这就有必要介绍一下飞机的确切定义了。
    关于飞机,现在人们的共同认识是:“装有动力装置。通常装有固定机翼的重
于空气的航空器”。即被称之为飞机的航空器,一是要有动力装置,也就是发动机
;二是一般要装有固定的机翼;三是重于空气(不同于气球、飞艇)。所以,莱特
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飞机。但是,在莱特兄弟以前,已经有很多先驱者为实
现人类飞行的幻想而努力工作了。这里介绍的一位,就是德国的奥托·李林塔尔。
他进行的实验,对第一架飞机的制造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林塔尔1848年出生于一个布商的家庭,他不仅仪表堂堂,而且聪慧过人。更
难得的是,他有发明家的好奇心和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甚至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
生命,他从小就迷恋于航空事业,在14岁时,他就与弟弟古斯塔夫制成了一副宽2 
米的“翅膀”——这是参照鸟翼设计的。柳条做的骨架外面绷上棉布,这就是飞机
机翼的雏型。
    虽然有了像鸟一样的“翅膀”,但是人还是无法飞行。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使
人能够飞起来,兄弟俩开始观察鸟类的飞行,研究它们飞行的规律。
    “古斯塔夫,你注意到没有?鸟总是顶风起飞的。”有一次,哥哥在观察天鹅
起飞后,对弟弟说。
    “是的,天鹅起飞的时候总要迎风奔跑几步,这是为什么呢?”古斯塔夫回答
说。
    兄弟俩反复琢磨、研究,最后悟出一个重要原理:没有速度就无法飞行。
    1873年,25岁的李林塔尔制造了一个旋转装置,让不同形状的平面物体在空中
转动,并测量其升力、阻力。通过试验,李林塔尔认识到:稍带一些拱型的平面物
体的上升力比扁平的平面物体要大。他不仅发现了这一点,还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1891年,李林塔尔制成了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机——这是一种最简单不过的滑翔
机,实际上它是两个捆得很结实的机翼。为了验证自己的飞行理论,李林塔尔决定
亲自试飞。这年夏季的一天,李林塔尔来到柏林附近的温德米伦山。他身着棉布衬
衣、白色紧身短裤,充满信心地用双臂将自己支撑在滑翔机内,然后在北山坡奔跑
后起跳。他飞离地面了,他的下半身挂在滑翔机下面,通过摆动身体来保持稳定和
操纵滑翔机。滑翔机平稳地飞行了15米,安全着陆了。这15米的距离虽很近,但它
却是人类迈向空间的重要一步。正如法国航空先驱费迪南·费贝尔所说:“1891年
李林塔尔在空中首次飞行15米的这一天,正是人类学会飞行的时刻。”
    自此以后,李林塔尔更加潜心研究飞机和进行飞行试验了。他先后制成了五种
单翼滑翔机和两种双翼滑翔机,还试验了小型发动机。为了进行飞行试验,他不仅
利用了高地和山坡,连机库的屋顶都成为他练习起飞的场所。他甚至还用垃圾杂上
堆成一个高15米的人工试飞山,这座“山”后来成为柏林的一个旅游景点。
    1896年8 月9 日,他驾驶一架滑翔机在里诺韦山飞行,不幸,滑翔机坠毁了。
李林塔尔颈椎骨折,伤势十分严重。他被送到柏林的一个门诊所抢救,亲友们看到
他伤痕累累的样子,十分伤心。而他却神态自若地说:“干这种事总要有牺牲。”
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热泪,被他为航空事业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所感动。
    李林塔尔还曾进行飞行理论的研究和试验。1889年,他编写的《作为航空基础
的鸟类》一书出版。这本书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一部在航空史上有重大意义的经典著
作。
    奥托·李林塔尔的成就表明了,人是能飞起来的,他不但为人类上天飞行奠定
了理论基础,而且还研制成了飞机“胚胎”,为他的后继者大洋彼岸的美国人——
莱特兄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是一位主教的儿子。他们本来在俄亥俄州代顿经
营一家自行车商店。虽说兄弟俩只有中学文化程度,但是他们手艺很高,在工作中
积累了丰富的机械知识,而且热衷于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对于飞行更是十分喜爱。
莱特兄弟成年以后,开始研究滑翔机和飞机。他们从华盛顿史密森协会获取了很多
有关的书籍和文献。他们发现,这些众多的文献中,李林塔尔的理论最有道理,而
且也为他的献身精神所感动。于是兄弟俩作出了庄严的决定:要把制造飞机作为毕
生追求的事业。
    1899年他们来到了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荒凉的岬角,这里海风很大,是个有利
的试飞场地。兄弟俩支起帐篷、筑起了仓库,在这里“大显身手”了。不久,他俩
制成的第一架风筝式滑翔机升空试飞。这架滑翔机的新颖之处是,机上绑上了用于
操纵飞行的绳子。当滑翔机升空以后,人在地面拽动绳子使机翼弯曲或扭转,它便
可以上升、下降或转弯。试飞结果相当成功,这是向可操纵飞机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1900年,莱特兄弟制成了有人滑翔机。这架滑翔机的翼展有5 米多长,为了使
滑翔员舒适、着陆安全和减小阻力,滑翔员在机上采取的是俯卧的姿势。10月的一
个傍晚,这架滑翔机迎着海风升空了!威尔伯·莱特趴在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操纵。
虽然这次飞行只持续了几秒钟,但这证明了在载人飞行上,莱特主教的儿子们已经
超过了李林塔尔。兄弟俩不禁为之雀跃。
    威尔伯一下滑翔机就高呼着:“成功了!成功了!”
    奥维尔对跑过来的哥哥说:“我们一定要制造出有动力的飞鸟来!”
    1901年,兄弟俩制成了一架更大的滑翔机。这架滑翔机起飞的方式很有意思:
一人在机上操纵;两个人(莱特兄弟中的一个和另外一个助手)一人抓住一个机翼,
以最快速度奔跑,适时松手,滑翔机便升人空中。试验并不顺利,频频发生摔机事
件。幸好,机体的前部装有一个升降舵,它能在滑翔机坠落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使
滑翔机不至于坠毁。挫折和失败没有动摇兄弟俩的决心,他们苦苦思索,反复研究
改进的办法。
    一次,试验失败后,他们又议论开了:“我们现在采用的计算数据会不会有问
题呢?”
    “这可是李林塔尔的研究成果呀!”
    “不管怎么说,一切还得靠自己研究。”
    “好,那么我们从头做起吧。”
    于是,他们制订了一个机翼剖面形状(称为翼型)的全面研究计划,还建造了
一个称之为“风洞”的试验设备。在这个新的试验设备上,他们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还对他们的“老师”——李林塔尔的研究结果做了修正。
    李林塔尔对固定翼滑翔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有一个错误观点:认为扑翼
机是有动力飞机的必然方案。莱特兄弟既继承了李林塔尔的研究成果,又修正了他
上述的错误观点,从而成功制造了人类第一架“真正的”飞机,继承前人,同时纠
正前人的失误,这就是科学发展的规律。
    1902年,他俩满怀信心地制造了一架新型的滑翔机,改变了机翼横截面的外形,
机尾装有一个方向舵。这架滑翔机设计得相当成功,在短短两个月内成功地进行了
近千次飞行。至此,他们的理想,一架真正的飞机,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就缺发动机和螺旋桨了。
    莱特兄弟在成功的鼓舞下,又开始了飞机发动机和螺旋桨的研制。不久,他们
终于设计成功了有史以来第一种实用的航空发动机。这台活塞式发动机,有四个汽
缸,用水冷却,功率为12马力左右。它通过齿轮和链条(与自行车有点相似)带动
两个相对旋转的木制螺旋桨。当时还没有设计螺旋桨的教科书和公开资料,莱特兄
弟在设计螺旋桨方面再次显示了他们的天才。
    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于1903年夏天制成了,它被称为“飞鸟”。这是一
架双翼机,机身是构架式的,没有蒙皮,机翼翼尖上翘,机尾装有两片垂直尾翼,
水平翼面却装在机头。机上还装有方向舵和操纵机构,但没有起落架,飞机靠木质
滑撬在滑轨上起飞。飞机起飞总重(包括驾驶员)约340 千克。
    1903年12月14日,试飞的日子到了。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飞乌”搬到起飞滑轨
上,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兄弟俩该由谁先飞呢?
    威尔伯说:“奥维尔,这次由我先飞吧!”
    一向随和的奥维尔这次并没有同意,他说:“我们俩掷硬币决定先后吧。”
    为了郑重起见,他们请救生站来的朋友作证。结果威尔伯赢了,但幸运并未降
临到他的身上。可能由于过分紧张,飞机起飞时,他把机头拉得过高,“飞鸟”失
去了升力,坠落在沙滩上。“飞鸟”摔坏了,威尔伯安然无恙。
    1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