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器大世界--飞机-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64年,法国在这里建立了居民点,改名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767年,西班牙获得
了该岛的主权。1816年,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独立,该岛归阿根廷管理。1833年,英
国又武装占领了该岛。自此以后,阿英双方就该岛的主权问题,进行了“跨世纪” 
的争议,几经谈判,多次破裂。近年来,由于发现该岛海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争
议更发展为争斗,“兵戎相见”也就在所难免了。
    1982年4 月2 日拂晓,人们还在甜蜜的睡梦中。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响起了激烈
的枪炮声,阿根廷一支4000多人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突然登上马岛。当时英国守军
连总督在内也不过百余人,几乎没有进行什么抵抗,就缴械投降了。
    消息传到伦敦,举国震惊。首相撒切尔夫人亲自召集了紧急内阁会议,还召见
了三军首脑。4 月5 日,英国政府宣布决定派出特遣舰队。4 月6 日,舰队的旗舰、
航空母舰和主要战斗舰艇出发,驶向离英国本土1 万多千米的马岛,一场举世瞩目
的海空大战正式开始了!
    在这次战争中,阿根廷参战兵力6 .5 万余人,海空军主力几乎全部出动,有
舰船30余艘、作战飞机250 余架,地面部队1 .3 万余人。英国参战兵力3 .5 万
余人,出动舰船 110余艘、飞机270 余架,地面部队 9000 余人。这场历时70余天
的战争,最终以英军重新占领马岛而告终。
    这次马岛之战,海空作战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战斗的场面十分壮观,因而被称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现代海空争夺战。这场战争也再次告诉人们:现代
战争中,没有空军就难以取得胜利。双方的作战飞机在战争中都取得了引以自豪的
战绩。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要数“超军旗”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
“鹞”式飞机的辉煌战绩。
    在拥有百余艘舰船的英国特遣舰队中,“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吨位并不算最
大,但却是最引人注目的战舰。它不仅海战威力很强,而且还装备有性能很好的搜
索雷达,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能达400 多千米。也就是说,阿根廷飞机从本土一
起飞,它就能发现。舰上还装有称为“海标枪”的舰空导弹,这种导弹不仅可用来
攻击空中目标,也能对付水面舰艇。“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其他设备也很先进,
造价超过2 亿美元,被称为“英国舰队的骄傲”。
    “谢菲尔德号”既然有这样的“盛名”,自然就会成为阿根廷空军主要攻击的
一个目标了。执行这次任务的“杀手”,是法国研制的“超军旗”飞机。这种舰载
攻击机,性能并不很先进,不能进行超音速飞行。但它的低空飞行性能很好,不仅
时速可达1200千米,而且能贴着海面2 米~3 米飞行。机上电子设备也比较完备,
在100 千米以外就能发现海面上的驱逐舰。阿根廷空军另一个“杀手铜”就是“飞
鱼”反舰导弹,它也是由法国研制的。这种导弹的射程为50千米~70千米,它的一
个长处是,飞机发射导弹后,只要导弹本身截获了目标,载机就可以脱离战区,导
弹自动搜寻目标,实施攻击。这种导弹的飞行高度很低,可擦水面飞行,敌方难以
发现和拦截。阿根廷军方已经“磨刀霍霍”了,而“谢菲尔德号”还“蒙在鼓里” 
哩!
    5 月4 日上午,海上刮起了令人生畏的飓风,海浪汹涌。在海面上颠簸起伏的
“谢菲尔德号”上,舰长萨姆·索尔特心情烦闷而紧张,因为雷达屏幕上出现的是
一片白花花海浪干扰画面。
    “真是个该死的天气!”他嘟哝着。想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他只好到甲板上
“瞭望”了。
    此时,在300 千米以外的阿根廷航空母舰上,一架挂装2 枚‘飞鱼“导弹的”
超军旗“飞机,不顾海浪滚滚。舰身摇晃,毅然地起飞了。发动机发出雷鸣般的吼
声,飞机像一支脱弦的利箭,直插云霄。攻击战术是事先周密拟定的。阿根廷的反
潜巡逻机首先发现了”谢菲尔德号“,立即将其位置用无线电通知”超军旗“,”
超军旗“依照指令直向目标飞去。在将要进入”谢菲尔德号“的雷达警戒区时,飞
行高度迅速降低到40米~50米,使得英舰上的雷达无法发现它。
    12时20分,“超军旗”距“谢菲尔德号”只有50千米左右了,但军舰上却没有
一个人知道自己已“危在旦夕”。说时迟,那时快,“超军旗”飞机“猛然”拉起,
跃升至150 米高度,飞行员迅速打开机上雷达。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出军舰的映像。
“超军旗”飞行员将数据输人‘飞鱼“导弹的控制系统后,立即按下发射按钮,然
后就”悄然离去“。
    “飞鱼”导弹离开发射架后,一头向下扎去,到离海面2 米一3 米时改为平飞,
以每秒300 多米的速度、喷着红色的火焰呼啸着飞向“谢菲尔德号”。正在甲板上
瞭望的萨姆·索尔特舰长,目视发现了这位“不速之客”,然而没等他下令作出反
应,“飞鱼”已经钻进舰体爆炸了。
    这枚导弹打得很准,直接命中了军舰的核心部位,动力、照明、通信系统全都
被毁,舰上顿时烈火熊熊、烟雾迷漫。更加糟糕的是,这艘军舰制造时为了减轻重
量,使用了不少铝材料。谁知铝的熔点低、强度差,一遇大火就很快熔化,更加助
长了火势。
    “谢菲尔德号”上的大火烧了一天多,这艘号称“英国舰队的骄傲”的新型驱
逐舰,终于缓缓地沉入南大西洋海底。
    在这次马岛战争中,英军方面“最出风头”的,就要数“鹞”式飞机了。据称,
在空战中,“鹞”式飞机共击落对方飞机近20架,而本身却无一损失。这次参战的
“鹞”式飞机共有两种型号:陆基型的“鹞”和舰载型的“海鹞”。从性能上讲,
这两者并无多大区别。
    “鹞”式飞机是一种具有“特异功能”的战斗机,机上装有4 个旋转喷口。飞
机起降时,喷口垂直向下排气,飞机就可以像直升机那样起飞和降落。这样,就不
需要很长的机场跑道了。几次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机场是很容易受到攻击的。跑
道炸坏后,一般飞机就无法起飞,只能“坐以待毙”。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
就是用这种方法,摧毁了阿拉伯国家的大部分作战飞机。“鹞”式飞机由于具有垂
直起落能力,因而在战争中的生存能力就要比一般战斗机高得多。“鹞”式飞机的
喷口呈水平状态时,飞机就可高速向前飞行,其最大时速接近1200千米。而且可通
过旋转喷口,使飞机突然上升、突然下降,快飞。慢飞、“悬停”在空中,甚至缓
缓“后退”。这些一般飞机根本无法作出的动作,曾在国际航空展览会上使观众眼
界大开,惊叹不已。
    “鹞”式飞机的这些“特异功能”可不是只用来表演的花架子,在空战中确实
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它与敌机格斗的时候,它可以突然减速悬停、或上升、或下降,
敌机却因“刹不住车”,而冲到“鹞”式飞机的前方,这样就可以使“鹞”式飞机
从被敌方攻击的态势中迅速转化为攻击敌机的有利态势。在空战中,阿根廷的战斗
机也曾多次用空空导弹攻击过“鹞”式飞机,但是都没有战果。当阿根廷飞行员在
“鹞”式飞机的尾后攻击,发射导弹后,“鹞”式飞机尾部的告警器立刻发出警报,
英军飞行员便驾机猛然垂直下降高度,这时,向前疾飞的导弹来不及“转弯”,就
无目标地向前方飞去,“鹞”式飞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摆脱了敌机空空导弹的攻击。
    “鹞”式飞机取得辉煌战果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挂装了性能很好的“响尾蛇”AIM
-gL空空导弹,这种导弹的性能比阿根廷采用的空空导弹要先进得多。有些读者可
能会问:“响尾蛇”导弹早在50年代中期就开始使用,怎么还能算作先进导弹呢?
其实,“响尾蛇”服役后一直在不断改进,至今已有10多种型号。后期的型号与早
期型号相比,性能有很大的提高。AIM -gL的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机动性能好,
它的转弯能力很强,易于“捕捉”做机动飞行的目标;二是具有较好的“全向攻击
能力”,它不仅可从敌机的后方实施攻击,也可从敌机的前例方实施攻击。
    这次马岛空战,“鹞”式飞机大占便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阿根廷飞行员都
是在种种条件限制下“被迫”进行的。阿方飞机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攻击英国的舰艇
和地面部队,从阿根廷本土基地到马岛,单程就达600 多千米,又要满载武器弹药,
机内油量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和对手恋战。另一方面,阿根廷飞行员空战经验也
不足。他们往往忽视了一条被人们公认的空战原则:“永远不要与任何比你所驾驶
的飞机转弯更急,转弯速度更快的飞机进行空战。”阿根廷飞行员在空战中,常常
“不自觉”地与“鹞”式飞机进行了机动格斗。在这种情况下,“鹞”式飞机可以
用突然减速或急转弯的方法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使阿根廷战斗机散热的机尾“暴
露”给“鹞”式飞机。这对于红外制导的“响尾蛇”导弹来说,是最好的攻击机会
了。阿根廷飞行员为了逃避导弹的攻击,往往打开加力燃烧室以使飞机加速。但这
样做,又产生了大量的热量,飞机的红外辐射更强了,这等于为“响尾蛇”导弹打
开了一盏“指路灯”,被击毁的可能性自然更大了。
    “鹞”式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垂直起落战斗机,这次马岛战争是它首次
用于实战。“鹞”式飞机的“赫赫战果”引起了人们对垂直起落战斗机的进一步重
视,但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特定”的结果。如果对手的飞机比阿根廷的飞机
性能更好、飞行员素质更高、总体作战能力更强,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呢?这还有待
实战的结果作出回答。
                海湾风云
    1991年1 、2 月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和伊拉克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现代
化战争。由于这场战争发生在波斯湾地区,而主要参战国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
拉伯等都是海湾国家,所以被称为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的导火线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伊拉克为了掠夺近邻小国科威特的财富,于1990年8 月2 日用武力一举侵占了
它,并宣布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
    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和联合国的制裁,1990年8 月7 日,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准备以武力驱逐伊拉克,解放
科威特。有41个国家出钱出物,33个国家出兵的多国部队,集结的总兵力达80多万
人,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5000多辆,火炮5000余门,飞机3600多架,各种军舰200
多艘。
    为了和多国部队对抗,伊拉克调集了兵力54万,坦克4000多辆,装甲车2800余
辆,火炮3000多门。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1991年1 月17日爆发,2 月28日结束,历时42天。最后以伊拉克无条
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全部决议而实现停火。
    由于这场战争的规模大、作战的强度高、使用的新型武器多,因而引起了世界
各国的普遍关注。有人称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战争。
人们都想从这次战争中找出现代化战争的一些规律,以指导未来的战争。一股研究
海湾战争的“热潮”在战后掀起来了。世界各国的书刊连篇累黩地对这次战争进行
评论和介绍。虽然各人的侧重点不同,褒贬不一,结论也不尽一致,但是有一点看
法是共同的,即在现代化战争中,空中力量的地位日益重要。
    这次海湾战争中,空袭轰炸是最重要的作战方式。在这场共进行了42天的战争
中,竟有38天是多国部队对伊军实施空袭,而地面战斗仅仅只有几天!空袭中,除
了B -IB战略轰炸机因故障无法出动外,美国空军动用了它所有的机型。多国部队
共出动飞机11万架次,投弹约9 万吨。大规模空袭后,战争的胜负实际上已成定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中,航空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
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而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航空兵在战争
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对战争整个进程和最后胜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
在未来战争中,航空兵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了。
    这次空袭作战中,美国的F -117A隐身战斗机和预警指挥机战功赫赫,名噪一
时。下面让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