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器大世界--飞机-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恙地返航。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定要把它揍下来!”这是空军指战员的一致心声。
    1959年9 月。国庆10周年庆祝活动正在紧张地准备着。
    这是一次规模巨大的庆祝活动,有80多个国家的贵宾将专程来中国参加庆典,
各国首脑将与中国领导人一起登上大安门城楼,观看阅兵式和近百万群众的大游行。
联想到6 月间RB-57D 两次窜扰北京,人们不禁担心,要是RB-57D 在国庆大典时
到北京上空骚扰,那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一定要保证国庆庆典的顺利进行,打掉来犯的RB-57D 。上级下达了命令。
    真是“背水一战”!人民空军指战员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空军就如何歼灭RB-57D 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专题研究。一方面研究如何提高歼
击机的性能、加强飞行员攻击高空侦察机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另一方面决定让“秘
密武器”亮相,用这种“杀手铜”来把RB-57D 揍下来!
    提起“杀手铜”得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1958年。
    1958年7 月,为加强防空力量,我国决定建立地空导弹部队。同年10月,中国
从苏联购置了5 套“萨姆”-2 地空导弹兵器,开始组建第一批地空导弹营。
    “萨姆”-2 是苏联研制的一种中程、中高空地空导弹。它的真实代号是B -
750 ,“萨姆”-2 是西方国家给它取的“绰号”。“萨姆”-2 导弹可攻击飞行
高度3000米~24500 米、飞行速度小于420 米/ 秒的空中目标。这种导弹从50年代
中期开始装备部队,它的一些改进型至今还是一些国家的主要防空武器,服役时间
长达30多年,这也说明它的作战效能是相当不错的。
    人民空军对于组建地空导弹部队是十分重视的。当时各导弹营的营长都是从空
军各兵种部队中精选的,而且多是由团级干部降职使用。著名的战斗英雄岳振华,
1949年就已经是高炮营的营长。1958年年底,从高射炮团团长的岗位上调到地空导
弹二营当营长。
    中国人的刻苦精神是世界闻名的。光荣感、责任感。自豪感激发起导弹部队指
战员炽热而高昂的学习热情。在教官的教育帮助下,学员们掌握技术的速度之快令
人惊讶。技术这么先进、结构如此复杂的地空导弹系统,他frl 竞在短短的4 个月
内完成了训练,并获得了平均优秀的成绩!
    为了保证国庆10周年庆祝活动的顺利进行,人民空军紧张地进行着“调兵遣将”。
除了调遣精锐的歼击机部队、高射炮部队外,将刚完成训练的地空导弹部队调来执
行首都防空作战任务。导弹部队担负以天安门为中心、半径130 千米以内的作战任
务,负责歼灭飞行高度3000米以上的敌机。
    首都防空作战地图上,添上了用红铅笔画上的5 个圆圈,5 个导弹阵地就这样
确定了。
    9 月5 日,各导弹营进入阵地:一营进驻大兴县,二营进驻通县张家湾机场,
三营进驻丰台槐树岭,四营进驻沙河机场,五营进驻顺义县。
    5 个导弹营环形部署,火力衔接,30个导弹发射架直指天空。一切准备就绪,
就等待RB-57D 这个不速之客的“光临”了。
    1959年10月1 日,举国同庆,全国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彩色的服装,彩
色的旗帜,彩色的气球,彩色的烟火,色彩缤纷的海洋标志着共和国光辉灿烂的前
景。
    此时,地空导弹进入了一等战备,指战员们绷紧了每一根神经。
    但是,敌人是狡猾的。
    从10月1 日到6 日,RB-57D 隐身匿迹,北京的天空十分宁静。
    10月5 日,国庆节加强战备令解除。
    10月7 日,星期日。长时间紧张劳累的指战员也该休整一下了。除担任战备值
班的人员外,其他干部战士休假,家住北京的干部与家人团聚去了。
    北京通县张家湾机场,地空导弹二营的阵地上。营长岳振华没有回家,今天由
他担任值班。清晨起来,他抬头看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不禁喃喃自语:“真是
照相侦察的好天气。”丰富的作战经验使他预感到今天很可能“有情况”。于是,
岳营长当即命令各分队严阵以待。
    6 时,部队按时起床对导弹进行功能性检查。坐标车上的故障经过一个通宵的
奋战,已经排除。
    9 时41分,福建前线某雷达部队发现,台湾某机场一架RB-57D 高空侦察机起
飞,可能要窜入大陆。
    10时03分,敌机从浙江省温岭上空窜入大陆。高度18000 米。地空导弹部队指
挥部即向各营下达命令:“敌机可能窜扰北京地区,注意做好战斗准备。”
    RB-57D 由浙江飞入江苏,到南京时飞行高度上升到19500 米。然后沿津浦铁
路,越徐州、过济南,直向北京迫近。
    此时,沿途机场的歼击机立即升空迎战。但是,“高度差”使得这些歼击机无
法实施拦截。RB-57依旧“悠然自得”地向北京飞去。
    11时15分,RB-57D 距北京700 千米,5 个导弹营的指挥所进入一等战斗准备。
    距离越来越近了,600 千米,500 千米,480 千米。此时,所有导弹部队进入
了一等战斗准备。雷达开动,指挥员进入指挥车,5 个营的30个发射架的导弹寒光
闪闪,怒指长空。各营的指战员都盼着RB-57D 能进入本营的攻击范围,让这位不
速之客尝尝“萨姆”-2 的厉害。
    幸运降到了导弹二营的身上。
    11时50分,二营打开制导雷达天线,迅速抓住了目标,此时距离115 千米。
    空军指挥所给二营下达了命令:“坚决消灭敌机!”
    距离只有100 千米了,岳营长下达命令:“3 发导弹接电准备厂距离70千米,
岳营长命令”接通发射架同步!“
    导弹发射架随着制导雷达天线指示方向转动,迅速地对准了RB-57D 。
    此时,RB-57D 机上飞行员王英钦还“蒙在鼓里”呐。他不仅多次窜入大陆未
受惩罚,而且刚飞越南京等地时,歼击机对他也“无能为力”,所以肆无忌惮地直
往导弹阵地的上空飞来。
    这真叫“硬往枪口上撞”。
    距离60千米,岳营长下达命令“三点法,导弹3 发,间隔6 秒,28千米消灭目
标。”
    12时04分,岳营长果断地发出最后的命令:“发射!”3 枚导弹腾空而起,喷
着愤怒的火焰,直扑RB-57D 。王英钦还没有反应过来,飞机就被击中,落地坠毁
了。这3 枚导弹打得非常准,全部命中目标。其实“萨姆”-2 威力很大,只要一
发命中,就足以使RB-57D “报销”了,更何况是“3 发3 中”呢!
    敌机残骸坠于通县东南18千米处。它的头部插入地下,尾翼高高翘起,机翼散
落在距机体500 米处。飞行员王英钦当场毙命。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实战战例。
             巴格达核反应堆的毁灭
    1981年6 月7 日当地时间下午6 时30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郊外的塔穆兹。
    星期天的郊外显得格外宁静,夕阳西下,一座银白色圆顶的建筑物矗立在一片
空旷的荒原上。它三面筑有马蹄形上堤,四周部署有地空导弹和高炮阵地,更显出
它的神秘和重要,这就是令以色列恐惧不安的“乌西拉克”核反应堆。为了建造这
座70兆瓦的核反应堆,伊拉克耗资4 亿美元,历时近5 年。
    突然间,宁静的天空响起了战斗机的尖啸声,14架以色列的美制战斗机突如其
来地出现在反应堆的上空。战斗机轮番俯冲,炸弹呼啸而下。瞬时间,响起了一阵
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核反应堆周围到处是浓烟烈火。空袭只进行了两分钟,庞大
的核反应堆就被彻底摧毁。在空袭过程中,伊拉克的地空导弹没来得及发射,高炮
也只是零乱地“空放”一阵,以色列飞机全部安全返航。
    这是一次不义的行动,受到了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国的谴责,连美国政府也不
得不作出反应。但从军事上来评价,这却是一次很成功的空袭行动。为了使读者了
解前后过程,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75年。
    长期以来,中东一直是世界上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
彼伏,战火绵延不断。以色列和阿拉伯的一些国家竞相加强武装力量,中东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军火销售市场。
    作为中东地区的军事大国伊拉克,倚仗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在采购武器装备、
加强军事实力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1975年11月,伊拉克先后与法国、意大利等国
签订了协议,引进核反应堆装备和技术。主要由法国帮助,在巴格达东南约20千米
的塔穆兹建造一座核反应堆。计划在1981年7 月14日伊拉克国庆时投入使用。
    核能,既能为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是否装备核武器,不
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而且也是抗争和对抗的重要“筹码”。
    多年来,以色列一直在密切注视阿拉伯国家发展核技术的动态,千方百计地进
行阻挠和破坏。当情报部门获悉,伊拉克这座核设施将于1981年7 月投产,当年年
底或下一年年初便能生产核武器时,以色列总理贝京感到十分不安。然而更令他焦
急的是,以色列当年6 月底进行的大选也将临近,如果不能干几件漂亮的事的话,
选民们是不会投他的票的。贝京前思后想,终于下决心要在大选前空袭和摧毁这座
反应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拔除伊拉克的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另一方面有
利于在大选中获取选票。一次十分神秘的空袭行动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了。
    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贝京亲自策划了这次偷袭行动,行动领导小组中有空军
司令大卫·伊弗里和情报部长舒亚·萨古等人。为此,还专门制订了被称为“巴比
伦”的行动计划。贝京决心十分坚定,下了“成败在此一举”的赌注。
    为了保障这次偷袭成功,以色列情报机构想方设法搜集了伊拉克核反应堆及其
防卫情况的详细情报,把反应堆钢筋水泥外壳厚度、水泥成分、薄弱位置,防卫力
量的作战实力,外国专家的活动规律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为了完成这一特殊的使
命,以色列人专门抽调了6 架美制F -15和8 架F -16战斗机来执行任务。这两种
飞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不但空战性能超群,而且用来执行空袭任务也是
“得心应手”。由于这是一次航程很长的远程奔袭,F -16的油量稍显不足。为此,
他们对F -16飞机进行了专门的改装。
    在飞行员的挑选上,以色列人也毫不马虎,他们从空军各个作战部队挑选了24
名“尖子飞行员”组成行动突击队,指挥员是一名参加过三次中东战争的上校飞行
员。突击队的训练是十分严格的,飞行员常常在干燥闷热、没有地面标志、荒凉的
沙漠地区上空进行长时间的超低空密集编队飞行,有时飞机与飞机之间的间隔竟不
到1 米!F -15战斗机航线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以色列空军基地到巴格达,
单程距离近千千米,途中还要飞过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领空,要做到隐蔽秘密,真
是难上加难!根据飞机的最大航程限制和尽量避免被别国雷达发现的要求,行动计
划领导小组反复推算、分析比较了多种方案,最后选定了从西奈埃齐翁基地穿越亚
喀巴湾,绕过约旦南端转向东北,沿约旦和沙特阿拉伯边界穿过幼发拉底河谷,直
达巴格达的航线。这是一次往返飞行2000千米的行动,要穿过3 个国家,最后进入
伊拉克“心脏”地区,攻击严密设防的目标,这可真是“虎口拔牙”!但是,既然
已经下了“成败在此一举”的赌注,贝京也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
    “空袭日期定在6 月7 日。”贝京发出了最后命令。
    这个日期是精心考虑后选定的。1981年夏,两伊战争僵持不下,伊拉克深陷困
境,无暇西顾。以色列又在“导弹危机”问题上故意大做文章,造成以色列同叙利
亚即将开战的假象,使伊拉克放松了对以色列的戒备,这是实施偷袭的好时机。据
以色列情报部门报告,当时反应堆已安装完毕、正待料运转,此时进行空袭,可以
避免核污染危及巴格达市民的生命安全。这并不是贝京等人的“慈悲”,而是为了
减轻国际舆论的压力。
    6 月7 日是伊拉克“圣灵降临节”的前一天,又是星期天。在这一天,不仅伊
拉克值班部队容易松懈,而且外籍专家均远离反应堆休息。这样空袭易于“得手”,
又可避免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