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 宗 诗 歌 境 界-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宏智正觉“默照禅”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西南民院学报 1994.5 P29 
    理家未必皆禅悟:屏山诗一辨  张福勋 阴山学刊 1994.1 P26~29 
    严羽“兴趣说”新解  陈桥生 赣南师院学报 1994.3 P30~33 
    漫说“学诗浑似学参禅”  徐传武 齐鲁学刊 1994.3 P32~34 
    白沙诗话如禅语  彭建康 东方文化 1994秋卷P66~70 
    《金瓶梅》佛道人性论  田秉锷 徐州师院学报 1994.2 P51~55 
    陈献章:诗与哲学的融通  张晶 华南师大学报 1994.1 P65~70,76 
    金圣叹的美学思想与儒、佛、禅、道   姚文放 文艺理论研究 1994.2 P66~73 
    彷徨于“色”与“空”之间:论《红楼梦》的存在体验  陈维昭 红楼梦学刊 1994.1 P27~46 
    《红楼梦》宗教语言文化例释二题  张丽生 盐城师专学报 1994.2 P62~64 
    《老残游记》的禅智慧  王学钧 明清小说研究 1994.2 P81~91 
    冷淡如僧著《聊斋》:从佛教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陈洪 明清小说研究 1994.4 P169~176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新论  柯汉琳 华南师大学报 1994.4 P61~68 
    斯奈德·禅宗·中国诗  刘生 聊城师院学报 1994.0 P39~44 
    命运遭际与哲理禅思:周梦蝶诗简评  张俊山 教育时报 1994.5.20.④ 

    1995年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 方立天 哲学研究 1995.3 P66~70  
    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  方立天 中国文化研究 1995冬季号  P7~11 
    禅宗与儒家心学  杨应龙 江西社会科学 1995.5 P47~51 
    禅宗自性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张育英 江苏社会科学 1995.3 P110~113 
    现象学与禅宗合参  陈立胜 东方论坛 1995.4 P24~34 
    从海德格尔到禅  俞宣孟 学术季刊 1995.3 P50~59 
    不可“言说”的“嘱告”:禅宗语言哲学一议  陈晓龙 王长华 河北师院学报 1995.3 P56~59 
    语言之外的终极肯定:谈禅宗的语言观  鲍鹏山 江淮论坛 1995.4 P107~112 
    谈禅宗语言的模糊性  张育英 苏州大学学报 1995.3 P93~95 
    禅宗、策略、负形而上学及话语游戏  唐仁 太原师专学报 1995.1 P7~11 
    禅宗“即事而真”的哲学、美学意蕴  李守珏 北京社会科学 1995.3 P57~61,67  
    佛教与中国文学  笛鸣 宁夏教院学报 1995.1 P18~25 
    宗教境界·艺术境界·审美境界  邹元江 学术月刊 1995.12 P79~85 
    从佛经故事看中外文学的“同源现象”  杨东甫 广西师院学报 1995.2 P64~70 
    禅与个性化创造诗论  张晶 北方论丛 1995.1 P63~68 
    诗学“清空”与佛学空宗  何土林 广西教院学报 1995.2 P42~47 
    从“悟”谈禅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影响  黄蔚 广西社会科学 1995.1 P93~97,64 
    灵感与禅悟:谈诗禅相通之契机  李世萍 内蒙古民师学报 1995.2 P20~22 
    佛教诗偈初探  李谷鸣 安徽教院学报 1995.4 P44~47 
    古代禅诗的修辞  杨俊莹 修辞学习 1995.1 P33~34 
    汉唐僧诗发展述略  茨新亮 广西师院学报 1995.1P22~27 
    论南下高僧及其对美学、文学发展的影响  钟仕伦 社会科学研究1995.6 P103~110 
    从山水到美人的艺术变奏:略论佛学与南朝诗风的演进关系  陶礼天 福建论坛 1995.3 P24~28 
    唐诗的繁荣与佛学思想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何林矢 山西师大学报 1995.2 P72~76 
    唐宋禅宗文献的“R拟”结构  冯春田 山东社会科学 1995.6 P94~97 
    儒、释、道思想与唐代山水田园诗  高人雄 甘肃社会科学 1995.4 P84~87 
    论王梵志诗的艺术性  高国藩 江苏社会科学 1995.5 P129~134 
    王梵志诗校议  段观宋 中国韵文学刊 1995.2 P15~18 
    寒山子诗的几个问题  吴宗海 台州师专学报 1995.1 P52~55 
    喜读寒山诗  王鹏鑫 五台山研究 1995.3 P35~38 
    敦煌遗书《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研究  李玉昆 敦煌学辑刊 1995.1 P29~35,8 
    简论玄觉的《永嘉证道歌》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 1995.4 P13~15 
    净众、保唐禅与杜甫晚年的禅宗信仰  谢思炜 首都师大学报 1995.5 P33~36,65 
    王维“以佛入诗”辨  刘晓林 衡阳师专学报 1995.5 P63~68 
    王维诗画与禅宗影响  时卫平 东南文化 1995.1 P114~118 
    清新幽深,空灵魂远:王维诗禅境生成初探  于雪棠 郭春燕 学术交流 1995.2 P91~93 
    王维“安禅制毒龙”考辨兼其佛教诗的实践性  日 内田诚一 锦州师院学报 1995.2 P8~13 
    禅性、禅性、禅愉:论王维山水诗的静与动  潘静 陕西师大学报 1995.4 P105~109 
    丰盈与寂灭:王维诗中的两种时间意识  杨铁军 北大研究生学刊 1995.1/2 P70~73 
    心物冥一中的庄、禅精神:陶潜、王维比较论  王志清 东北师大学报 1995.6 P54~59,95 
    大历诗人与禅宗  叶青 赣南师院学报 1995.2 P45~49 
    韩愈文学理论与佛法行持之研究  林伯谦 铁道师院学报 1995.1 P28~35 
    柳宗元与苏轼崇佛心理比较  陈晓芬 社会科学战线 1995.2 P219~226 
    柳宗元“好佛”略谈  袁家耀 江淮论坛 1995.3 P45~49 
    白居易的中隐理论与禅宗的关系  熊晓燕 学术论丛 1995.6 P55~59 
    齐己尚“清”说探微  蒋力余 湘潭大学学报 1995.1 P39~42 
    齐己诗中的人间佛教思想初探  黄新亮 益阳师专学报 1995.1 P104~106 
    略论齐己诗歌的禅境美  蒋力余 中国韵文学刊 1995.2 P24~28 
    大唐第一奇诗:怀常《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禅释  王辉斌 名作欣赏 1995.4 P117~119 
    黄龙三关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西北师大学报 1995.1P5~11 
    法眼门庭、应病施药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青海民院学报 1995.1 P39~44 
    禅宗、理学与宋人理趣诗  阎福玲 中州学刊 1995.6 P100~105 
    净土法门盛而梅花尊:宋代梅花诗及其与佛教的因缘  李炳海 东北师大学报 1995.4 P61~67 
    苏轼:儒道佛美学的融合与超越 徐林祥 文艺报 1995.1.21③ 
    试论苏轼的佛教观念及其影响  栾睿 新疆师大学报 1995.2 P33~39 
    论苏轼诗文中的理趣  葛晓音 学术月刊 1995.4 P82~89 
    略论苏轼的禅宗思想及对其诗论诗作的影响  邝文 华南师大学报 1995.3 P90~93 
    苏轼诗论与诗作的禅宗化特点  邝文 广西教院学报 1995.2 P37~41 
    苏东坡居士与佛教禅理  张效机 广东佛教 1995.1P59~60 
    黄庭坚诗词理趣、禅趣辨味  吴晟 广东教院学报 1995.3 P23~27 
    黄庭坚的诗与禅  孙昌武 社会科学战线 1995.2 P227~235 
    论张元干对佛道思想的汲取  罗方龙 柳州师专学报 1995.1 P48~51 
    大慧宗杲、“看话禅”与禅宗美学  皮朝纲 四川师大学报 1995.3 P36~42 
    周敦颐的主静说及其审美情趣  周乔健 九江师专学报 1995.2 P55~58 
    《爱莲说》并非“佛学因缘说”:兼与《中国思想史》商榷  任俊华 湖湘论坛 1995.8 P65~67 
    “道”家米硕,虚之诗学  杜青钢 外国文学评论 1995.1 P110~119 
    宋濂的佛教观  李道进 浙江学刊 1995.3 P85P85~88 
    明代理学与文学思想  董国炎 山西大学学报 1995.3 P24~29 
    晚明性灵说之佛学渊源  黄卓越 文学评论 1995.5 P118~129 
    王渔洋与禅  何绵山 齐鲁学刊 1995.2 P97~103,43 
    己亥杂诗与龚自珍的佛教思想  齐文榜 河南大学学报 1995.3 P77~81,48 
    试论宗教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和渗透  张静琴 贵州社会科学 1995.1 P80~84,39 
    戴望舒诗歌禅理透视  王卫湘 云梦学刊:社科版 1995.4 P62~65 
    台湾现代诗与禅  吴晟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5.5 P46~50 

    1996年

    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  方立天 中国文化研究 1996.4 P1~6  
    参究与研究:把握禅的两种方式  邢东风 北京大学学报 1996.3 P87~91 
    禅的可说与不可说:兼谈现代禅研究的方法问题  邢东风 哲学研究 1996.1 P40~44 
    禅语解读:“头白”与“头黑”  李壮鹰 北京师大学报 1996.2 P49~55 
    论儒、道、佛、禅的言语观  王向峰 文艺研究 1996.5 P39~47 
    佛教“唯识无境”论对美学意境的影响  祁志祥 广州师院学报 1996.3 P43~47 
    试论禅境的美感特征  蒋力余 求索 1996.4 P87~91 
    论海德格尔哲学和禅宗相互诠释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王为理 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6.5 P15~22 
    《金刚经》禅心意境的初步体会  华定谟 浙江佛教 1996.3 P106~107 
    渐顿之悟与艺术灵感  祁志祥 青海社会科学 1996.4 P61~67 
    莲花的原型批评  贾一心 青海民院学报 1996.1 P92~94 
    “圆”:禅宗的审美理想  李天道 西北师大学报 1996.1 P28~32 
    佛教论“以圆为美”及其美学影响  祁志祥 淮海文汇 1996.4/5 P43~45 
    中国当代禅宗美学研究概观  刘方 西南民院学报 1996.1 P10~15 
    道家与禅宗的解脱论  李霞 学术界 1996.3 P17~21 
    禅悟与艺术想像  蒋述卓 广东社会科学 1996.5 P120~123 
    游戏精神与澄明之境:佛教与中国传统诗学的“存在深度模式”  荆成 东方丛刊 1996.2 P60~71 
    诗的态度与禅的态度:“诗禅相通”说研究之一  林衡勋 湛江师院学报 1996.4 P1~6 
    儒佛道的境界说  蒙培元 百科知识 1996.1 P38~39  
    儒、佛、道的境界说及其异同  蒙培元 世界宗教研究 1996.2 P17~20 
    禅与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