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斯泰洛齐1746年1月出生于瑞士苏黎世。其父是个医生,在他5 

岁时去世。他深受母亲和祖父的影响,他们仁慈宽厚,同情劳动人民的 

疾苦。祖父是传教士,在职42年。裴斯泰洛齐幼年时就经常跟随祖父到 

教区访贫问苦。劳动人民苦难的现实使他坚定了改造社会的决心,使他 

后来成为一位伟大忘我的教育家。他回忆说:“从青年时代起,我的心 

就象一条奔腾的激流那样,孤独而寂寞地向着我唯一的目标前进:消除 

苦难的根源。” 

     裴斯泰洛齐9岁上小学,后在一所拉丁学校接受中等教育;17岁上 

苏黎世大学,预备研究神学,19岁改习法律,受哲学教授布来丁格的思 

想影响很大,曾参加苏黎世爱国青年组织。  1767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一 

个田庄学习种植法,以期帮助农民改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次年购买 

一个小田庄,建一所住宅,其田庄命名为“新庄”,企图建成一个模范 

农场,帮助农民学习农业技术。自此,开始了他60多年的教育生涯。 

     他的教育实验活动经历了如下几个时期。 



     (1)新庄30年 (1768—1798年) 

     1769—1774年,是裴斯泰洛齐经营农场时期。经营结果失败,拍卖 

了部分农庄财产抵债,但是他的奋斗激情和为民服务的热忱不减。这期 

间他的独子出世,他摹仿卢梭的名字,给儿子取名雅克。为了尝试卢梭 

的教育理想,他逐日认真观察儿子的行为和他试验的情况,记了一本“教 

育三岁儿子的日记”。这是他关于教育儿童的第一次记录。雅克象卢梭 

的“爱弥儿”一样,直到12岁时,仍然既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他由此 

认定卢梭的教育方法有缺陷,便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 

     1774—1780年,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创办孤儿院,实验贫儿工艺教育, 

他招收几十名孤儿和流浪儿童,多时达80人。他创办孤儿院不是为了救 

济,而是为了教育。他要“在穷困中教育人”,让贫儿们认识贫穷的真 

面目,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来克服贫穷。他说:“常年来我与50个乞丐 

儿童共同生活,在我的穷困生活中,他们分享我的面包,我也如同乞丐 

一般,我的目的是教乞儿过人的生活。” 

     裴斯泰洛齐办孤儿院的主导思想是让儿童进行自给自足的劳动,夏 

季耕田,冬季纺织。农场办有乾酪制造厂和纺织厂,聘有技工,负责教 

授儿童手工业技术。他亲自教授儿童读书、写字和算术。男孩还要从事 


… Page 53…

园艺,女孩还要学习烹调和缝纫。经过教育和生产劳动的锻炼,原来营 

养不足、道德不良、智力迟钝的儿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不太长的时间 

里,他们变得强壮能干、快乐而热诚。裴斯泰洛齐的事业得到了人们的 

赞扬和社会的赞助。但是,由募捐和裴氏的私人财产长期维持孤儿院是 

不可能的。1780年孤儿院停办,他的第一次贫儿工艺教育实验也就此结 

束。 

     裴斯泰洛齐没有丧失教育可以改造社会的信心。1780年他发表了格 

言式短文,批评当时形式主义的虚伪的学校教育,倡导教育应重在启发 

内在能力,提出普通教育应是各种专门教育的基础等思想。 

     1781—1787年裴斯泰洛齐所著《林哈德和葛笃德》一书陆续出版, 

全书共4卷,是一部伤感性教育小说,塑造了富有教育理想的“伟大母 

亲”葛笃德。裴斯泰洛齐把“起居式教育”体现在葛笃德的一言一行中。 

这种“起居式教育”成为他后来提出的“基本教育”的演练。这部书的 

问世使裴斯泰洛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伯尔尼经济学会给他颁发了奖状 

和金质奖章,许多知名人士来新庄拜访他,奥国首相和普鲁士王后都对 

他表示推崇。周围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1792年,法兰西共和国立法议 

会授予他“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荣誉称号,这使他成了以自由保卫者 

而闻名的18个外国人之一。 

     裴斯泰洛齐在新庄的最后十年里,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极度艰苦。 

他在教育中的失败,使他逐渐领悟到个人改造社会的尝试是不能成功 

的,改造社会只能依靠人民的力量。 



     (2)在斯坦茨创办孤儿院 (1798—1799年) 

     1798年瑞士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共和国。共和国新 

政府聘裴斯泰洛齐为《民众报》编辑,但他更愿作一名教师。后来斯坦 

茨城在镇压贵族的反革命暴乱中被烧毁,留下许多孤儿,政府委托裴斯 

泰洛齐组织孤儿院,并拨款6千法郎。他欣然接受了委托。 

     1799年1月斯坦茨孤儿院正式开办,收容了5—10岁的儿童80人。 

儿童的健康和道德状况极差。办学条件极为艰苦,没有设备,没有助手, 

只有一个仆役,一切都要裴斯泰洛齐亲自动手。他成了这80个儿童的父 

亲、教师和保姆。他开始了新的教育实验活动。他的教育目的“在使他 

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有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 

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和亲切的人”。他在孤儿院实施的主要教育 

原则是: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儿童的良心,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和团结 

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坚持教育教学直观化原则,从观察入手,以生 

动、直观的事例和老师本身的榜样作为教育手段;进行劳动教育,使儿 

童经受劳动训练,从而获得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尊重儿童的个性和 

人格,发展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学会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裴斯泰洛齐力求使孤儿院的教育和生活家庭化。他和孩子们一起吃 

住,一起劳动,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温暖和爱。他的教育实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几个月之后,孩子们的健康和道德都明显好转,他们 

变得活泼聪明。 

     斯坦茨孤儿院的经费开支由政府负担,因此儿童劳动的时间可以大 

大减少,有较多的时间实施文化教育。孤儿人数由80人增至100人,最 


… Page 54…

后达到169人。但是6个月之后,孤儿院被迫停办,这里成了法国军队 

的医院,裴斯泰洛齐痛苦地离开了斯坦茨。 



     (3)在布格多夫创办小学 (1800—1804年) 

     1799年裴斯泰洛齐离开斯坦茨,来到伯尔尼附近的布格多夫。起初 

在一个鞋匠办的学校任教,后来转入一所“识字学校”。从此他开始探 

索新的教学法。他所教的学生是5—8岁的儿童。不满一年,儿童即能读 

书、作文、绘画、算术,兴趣颇为广泛。他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 

独立思考和自主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优异的教育成绩 

受到社会好评。1800年,24岁的赫尔巴特慕名来布格多夫参观裴斯泰洛 

齐的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年后他发表文章谈他同裴斯泰洛齐会 

见的情景,高度赞扬裴斯泰洛齐的教学工作,称他是“高贵的裴斯泰洛 

齐”。 

     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成绩,使地方政府给了他在更大范围进行教学实 

验的机会。1800年5月,他来到布格多夫城一所男童学校任教,同时遇 

到了赫尔曼·克鲁塞。克鲁塞是一名乡村教师,由于战争的原因,他带 

着一批学生来到布格多夫,以后成为裴斯泰洛齐的得力助手。 

     1800年10月1日,由政府批准,包括裴斯泰洛齐和克鲁塞两所学校 

学生在内的新学校在布格多夫成立。裴斯泰洛齐担任了这所学校的领导 

工作,他有4个助手,分别担任读法和算术、历史和地理、音乐和图画 

及体育的教学工作。该校实行班级教学,裴斯泰洛齐的新教学方法得到 

了充分实验的机会。 

     政府批准该校招收公费生12名,专门学习教学方法。该校附设有教 

师训练班,后人称这个教师训练班为欧洲近代最早的师范学校。 

     裴斯泰洛齐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安慰他们,和他们谈笑, 

带他们到山间玩耍,感受大自然之美。学生们对功课也极感兴趣,自己 

管理自己,从不用惩罚。裴斯泰洛齐训练道德的方法是“在儿童面前, 

做给他们看,依你所希望他们的去做,使儿童完全信任你,爱你”。一 

个农民参观了这所学校之后赞叹地说:“这不是一个学校,简直是一个 

家庭。” 

     布格多夫新学校的成就再次赢得众多人士的仰慕,他们纷纷前来参 

观,有些还制定仿效的试验计划回本地推行。 

     1804年,瑞士的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布格多夫的试验受到摧残,政 

府无意继续支持布格多夫的学校;6月12日,裴斯泰洛齐和一些教师只 

好带着学生去伊佛东办学。 



     (4)在伊佛东创办学校 (1804—1825年) 

     1805年,在政府指定的一个大堡寨里,裴斯泰洛齐开设了一个很大 

规模的学院,包括中学和师范学校,简直是一个教育实验中心。最初十 

年,是它的全盛时代。大量学生从瑞士各地涌来,各国政府也派青年前 

来学习;教师工作非常勤奋,裴斯泰洛齐的各种教学法都得到广泛实验 

和应用;欧美各国君臣、王侯、政治家和教育家络绎不绝前来参观。裴 

斯泰洛齐被誉为“教师的教师”和“人类的教育家”。福禄倍尔两度来 

校参观考察,对裴斯泰洛齐的为人极为推崇。 


… Page 55…

         伊佛东学院的后期,逐渐出现不祥迹象。首先是学生和教师的增多 

    给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再者,裴斯泰洛齐施行的是“起居式教育”,他 

    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学生的增多和逐渐成人化,教师不能再搬用 

    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学法;另外,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贵族和富裕资 

    产者的子弟,他们的目的是上大学做官,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宗旨完全 

    不同。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之间的矛盾和不团结日益严重,加上经济困难, 

    学校终于在1825年关闭。 

         伊佛东学院关闭之后,裴斯泰洛齐绝望地回到了50年前他教育活动 

    起步的新庄,完成了《天鹅之歌》和《命运》两部著作,1827年2月17 

     日,与世长辞,终年81岁。 

         1846年裴斯泰洛齐诞生百年纪念日之际,瑞士阿尔高州人民在他墓 

    前立了一块纪念碑,碑文写着:“在新庄,你是穷人的救星;在《林哈 

    德和葛笃德》中,你是人民的导师;在斯坦茨,你是孤儿之父;在布格 

    多夫,你是国民学校的创始人;在伊佛东你是人类的教育家。你是一个 

    完全的人,一个基督徒,一个公民。你一切为人,毫不为己。裴斯泰洛 

    齐之名,万古长存!” 



                                2。社会观和教育观 



         裴斯泰洛齐的社会观具有民主主义性质。他希望自己的民族复兴, 

    同情劳动人民,但并不打算反抗奴役者。他深受法国启蒙学派,特别是 

    卢梭的影响,希望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处境。但是他不了解社会不平等 

    和劳动人民贫困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他认为社会的 

    腐败和道德的堕落是不合理和不平等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劳苦大众的贫 

    困和悲惨遭遇,是缺乏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结果。 

         裴斯泰洛齐对教育的社会作用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他天真地相 

    信,通过启发和教育能够根本改变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因此,他主张 

    教育应成为全民的财富,应让每个人受到教育。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不 

    平等的国民教育制度。他把这种教育制度比喻为一座大厦,他说:“大 

    厦的上层宽敞明亮、艺术高超,但为少数人居住……中层,居住的人就 

     比上层多得多,但是这里并没有上升的阶梯使他们能够合乎人性地爬到 

    上层去……最后,在下层住着无数的人群,他们和上层的人们一样,有 

    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同等权利。但是,他们不仅是被放在令人作呕的 

    黑暗中、没有光亮的洞穴里,而且蒙住双眼,他们即使仰望大厦的上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