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0-推求师意-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暑益气汤治暑,而无石膏何也?因脾胃虚损,当夏令火热而病,非中其热;又胃弱不耐石膏之寒降,恐生 
发之气不升故耳!或暑热乘虚而感之,又安得不用其为佐乎?若中热者,虽以白虎为主,或元气虚甚,亦 
安得不用参、 为佐乎? 

卷之下
注夏
属性:先生谓阳有余阴不足,若恣欲泄精无度,至夏必阳气轻浮,有头痛,脚软,食少,发热之患,即注夏 
也。注者,灌也。先因阴虚不胜夏令暑热,灌之其病则剧,非中热也。仲景谓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 
烦,春夏剧,秋冬瘥是也。东垣所谓脾胃元气先损,至夏而病作,用黄 人参汤,亦注夏也。盖暑热之气, 
不止伤阴,而亦损阳。东垣治损阳者,重在于胃,以气为要;先生治伤阴者,重在脾肾,以精血为要。 
精藏于肾,血化于脾,皆阴脏也。注夏之名固同,及分阴阳用药则不同也。治阴虚者,非质重味浓属脾胃之 
君药,安能固其阳根而敛其轻浮之气乎? 

卷之下
暑风
属性:即中暑也,可用吐法。其人必内先有火热痰实、因避暑纳凉,风入袭之,郁而成病,或身热,或昏冒, 
是以用吐,吐中有汗,火郁得汗则解,风得汗则散,痰得涌则出,一举三得。此先生当时治挟痰者,非通治 
暑风之大法也。无所挟者,惟宜汗散。 

卷之下
湿
属性:湿有天之湿,雾、露、雨是也,天本乎气,故先伤表之荣卫;水、泥,地之湿也,地本乎形,故先伤 
皮肉筋骨血脉;酒水、乳酪,饮食之湿也,胃为水谷 
之海,故先损脾胃;有汗液之湿,亦气也,止感于外;有气之湿,属足太阳所化者也。治天之湿,当 
同司天法,湿上甚而热者,平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治地之湿,当同在泉法,湿淫于内,治以 
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饮食之湿,在上者吐之,在中者夺之,在下引而竭之;汗液同司 
天治。惟人气属太阴脾土所化之湿者,在气交之分,与前四治有同有异。何则?土兼四气,寒热温凉, 
升降浮沉,备在其中。脾胃者,阴阳地位,更虚更实,更从更逆,是故阳盛则木胜,合为风湿;至阳胜则火 
胜,合为湿热;阴盛则金胜,合为燥热;至阴胜则水胜,合为寒湿。为兼四气,故淫 上下中外,无处不 
到。在上则呕吐、头重、胸满;在外则身重、肿胀;在下则足胫跗肿、中满痞塞。当随其上、中、下,外兼 
寒、热、温、凉以为佐使。至若先因乘克以致脾虚津积而成湿者,则先治胜克之邪,或脾胃本自虚而生湿者, 
则用补虚为主;或热郁而成湿者,则以散热为要;或脾胃之湿淫 ,流于四脏筋骨皮肉血脉之间者,大概湿 
主痞塞,以故所受之脏气涩,不得疏通,故本脏之病因而发焉。其筋骨皮肉血脉受之,则发为痿痹,缓弱 
痛重;不任为用,所治之药各有所入,凡切于治,便为要药,岂苍术一 
味尽可用哉?先生宁肯语此以示人也。湿淫诸症治药,并在各病条下。 

卷之下
郁病
属性:郁病多在中焦。六郁例药,诚得其要。中焦者,脾胃也。胃为水谷之海,法天地,生万物,体乾坤 
健顺。备中和之气,五脏六腑皆禀之以为主,荣卫天真皆有谷气以充 
大。东垣谓人身之清气、荣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然岂尽胃气,乃因胃气以 
资其生。故脾胃居中,心肺在上,肾肝在下。凡有六淫、七情、劳役妄动,故上下所属之脏气;致有虚实 
克胜之变。而过于中者,其中气则常先四脏,一有不平,则中气不得其和而先郁,更因饮食失节停积、 
痰饮寒湿不通,而脾胃自受者,所以中焦致郁多也。今药兼升降而用者,苍术,阳明药也,气味雄壮辛烈, 
强胃健脾,开发水谷气,其功最大;香附子,阴血中快气药也,下气最速,一升一降以散其郁;抚芎,手足 
厥阴药也,直达三焦,俾生发之气,上至目头,下抵血海,疏通阴阳气血之使也。然此不专开中焦而已,且 
胃主行气于三阳,脾主行气于三阴,脾胃既有水谷之 
气行,从是三阴三阳各脏腑自受其燥金之郁者,亦必用胃气可得而通矣,天真等气之不达者,亦可得而伸 
矣!况苍术尤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此六郁药之凡例,升降消导,皆自《内经》变而致之, 
殆于受病未深者设也(云云)。下郁乃燥之别名,属肺金之化。治郁之法,有中外四气之异。在表者汗之。 
在内者下之。兼风者散之。热微者寒以和之;热甚者泻阳救水,养液润燥,补其已衰之阴。兼湿者审其温之 
太过不及,犹土之旱涝也。寒湿之胜,则以苦燥之,以辛温之;不及而燥热者,则以辛温之,以寒调之。 
大抵须得仲景治法之要,各守其经气而勿违。 

卷之下

属性:脏气有实有虚。若阳盛水哀而动者,则从河间治法,泻热救水;若阳虚不足而动者,则阳愈虚,当从 
东垣必补胃气,次泻其火。阳虚不安其位而火乘于阴,根据东垣自阴升阳提而出之;阳盛入于阴者,遵仲景下 
之。阴虚不胜夫火动者,用先生益精血、壮肾水以安之;或脏气盛与火齐发,先泻其盛;本脏气血不足,先 
补其虚,次泻其火;火与气相持,郁伏不行,则发脏 
气(云云)。其半则散火为主,脏气郁其火。 

卷之下
溺血
属性:大抵溲血、淋血、便血三者,虽前后阴窍所出不同,然于受病不一,故治法分标本一也。其散血、止 
血之药无下数十品,惟引导佐使各走其乡者小异耳!溺血为热客下焦,本草何仍用菟丝子、肉苁蓉、续 
断、鹿角辈温补壮阳为主?《内经》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东垣谓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火者, 
热也。肾气因热而走,亦必用是脏真之药,始可补其虚,以固卫气之散走也。气血相须为用,又何疑乎? 

卷之下
痰饮
属性:《内经》有脾胃湿土太过,为积饮痞膈与饮积于中者数条,未有痰之名也。至仲景始分饮为四∶一 
曰痰饮,二曰悬饮,三曰溢饮,四曰支饮。而痰之义始见河间,分五运六气之病,于火淫条下则云∶中风、 
风癞等病痰涎,因水衰热甚,津液涌溢,聚于胸膈,热燥以为痰涎,初虞世言涎者,乃遍身之脂脉津液。于 
湿土条下云∶湿气自甚,则为积饮痞膈、中满霍乱。又云∶喘嗽之痰,为因外感风寒,寒化为热,热则生痰。 
张戴人谓留饮一症,不过蓄水而已。又谓四饮者,观病之形状而定名也。其来有五,有 郁而得之者,其 
气抑郁不伸,则肝气乘脾,脾气不濡,故为留饮;有劳役乘困饮水,脾胃力衰,因时睡卧,不能布 
散于脉,亦为留饮;肝主虑,久虑不决则肝气不行,脾主思,久思不已则脾气结,亦为留饮;饮酒过多, 
以乘燥金,胞不渗泄,亦为留饮;隆暑津液焦涸,喜饮寒水过多,逸而不动,亦为留饮。又谓痰有五∶曰 
风痰,曰热,曰湿,曰酒,曰食。五者先生遵张、刘之说,谓痰饮之初起也,或饮食不谨,或外伤六淫, 
或内感七情,或食味过浓,皆致谷气不升资发,荣卫先郁滞而成膈热,故津液不行,易于攒聚,因气成积, 
积气成痰。痰饮既聚,展转传变,生病不一,为呕吐,为反胃,为喘满,为咳逆,为膈噫,为吞酸,为嘈杂, 
为膨胀,为痞,为痛,为泄利,为不食冲上,为头痛,为眩运、嗌下,为足肿,为 疝;散于表为寒热, 
为肿,为肢节痛,聚于心为狂,为癫昏仆,为不语。凡人之病,皆痰为邪,此数家叙痰为病之始末也。 
后世论治痰饮,必得温乃行,及有痰因火热反见水化,而觉其冷乃不知其热也。先生故多不取,独称长沙治 
四饮之法,可表者汗之,可下者利之,滞者导之,郁者扬之,热者寒 
之,寒者温之,塞者通之,虚者补而养之,深得《内经》各随攸利所治之意。窃谓痰饮之生,有生于脾 
胃,有生于六经,所起不同,若论感邪与为病之形症则一也。至于治之,必先从其邪之所起,而后及于病 
之所止。曰∶痰饮因太阴湿土之化,生于脾胃,宁不生于六经乎?初虞世谓涎为遍身之脂脉津液也,此非 
六经中之津液灌注于内外者欤?原其在经脉之由,即《内经》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散精于脾,上归 
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又谓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谓五脏化五液∶心为汗, 
肝为泣,肺为涕,脾为涎,肾为唾。故经脉之津液与血者,皆四布水精之所化。然经脉以胃气为本,则其 
所化,亦六经中胃气土德之冲和者以成之,由是同归乎湿,滋育百体者矣。苟不善于化,则水积不行,亦如 
湿漂之为害。故其水盛与血杂混,而不滋荣气之运,或不化液而不从卫气之用,聚于经脉以为病,冷则清如 
其饮,热则浊如其痰,设值风火之迫,则涌溢而起,无处不到,痰饮为病莫大于此。 

卷之下
肺胗
属性:许先生论梁宽父病右胁肺部也,咳而唾血,举动喘逆者,肺胗也,发热,脉数,不能食者,火来刑金, 
肺与脾俱虚也。肺脾俱虚而火乘之,其病为逆。如此者,例不可补泻,若补金则虑金与火持而喘咳益增 
,泻火则虑火不退位而 癖反盛,正宜补中益气汤先扶元气,少以治病药加之。闻已用药而未获效,必病 
势苦逆而药力未到也,远期秋凉庶可复耳!盖肺病恶春夏火气,至秋冬火退,只宜于益气汤中,随四时升降寒 
热及见有症增损服之。或觉气壅,间与加减枳术丸;或有饮,间服《局方》枳术汤。数日逆气少回,逆气回 
则治法可施,但恐今日已至色青、色赤及脉弦、脉洪,则无及矣!病后不见色、脉,不能悬料。以既愈复发 
言之,惟宜根据准四时用药,以扶元气,庶他日既愈不复发也。其病初感必深,且所伤物恐当时消导尚未尽 
停滞,淹延变生他症,以至于今,宜少加消导药于益气汤中,庶可渐取效也。 

卷之下
杂合邪治法
属性:丹溪曰∶杂合邪者,当以杂合法治之。譬如恶寒发热,得之感冒,明是外邪,脉得浮数而气口又 
紧盛,明是食伤。病者又倦怠,重按其脉俱有豁意,而胸膈痞满牵引两胁。轻者其脉又似乎弦,此又平时多 
怒肝邪所为也;细取左尺又似沉弱,此又平时房劳之过也。治法宜以感冒一节放下,视其形色强弱浓薄,且与 
补中化食行滞,后凉胃火,而以姜辣行之,中气稍回,伤气稍行,津液得和,通体得汗,外邪自解。若不审 
求,只管表散。 又不推究兼见之邪脉,又不穷问所得之病。因与性情,执着及巧施杂合治法,将见正气 
自虚,邪气自固,皆拙工之过也。 

卷之下
药病须要适当
属性:假如病大而汤剂小,则邪气少屈而药力已乏,欲不复治,其可得乎?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火,竟不得灭, 
是谓不及。若症小而汤剂大,则邪气已尽而药力有余,欲不伤正,其可得乎?犹火炽昆岗,玉石俱焚,是谓 
太过。三者之论,惟中而已,过与不及,皆为偏废,然而太过尤甚于不及。盖失于姑息,邪复胜正者,只是 
劳而无益,犹可勉而适中;或失苛暴,则正气被伤,因而羸瘠者有之,危殆者有之,此所谓尤甚也, 
可不戒哉!尝考仲景于承气条下则曰∶若更衣,止后服。于桂枝方下则曰∶微汗 乃佳,不可令如水淋 
漓。其旨深矣! 

卷之下
小儿门
属性:小儿脉当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为平和,十至为发热,五至为内寒,紧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 
急为虚惊,弦急为气不和,沉细为冷,浮为风,大小不匀为恶候、为鬼祟,浮大数为风、为热,伏结为物 
聚,单细为疳劳。凡腹痛、喘、呕而脉浮者,为有虫;浮而迟潮热者,胃寒也,温之则愈。 
歌曰∶小儿脉紧风痫候,沉缓食伤多吐呕,弦急因知气不和,急促虚惊神不守,冷则沉细风则浮,牢 
实大便因秘久,腹痛之候紧而弦,脉乱不治安可救?变蒸之时脉必变,不治自然无过谬。单细疳劳洪有虫, 
大小不均为恶候,脉浮而迟有潮热,此必内寒求内寇。泻利浮大不可医,仔细酌量宜审究。 
小儿未可辨脉者,俗医多看虎口中纹颜色,与四 
肢冷热验之,亦有可取。 
歌曰∶紫风红伤寒,青惊白色疳,黑时因中恶,黄则困脾端。鼻冷定知是疮疹,耳冷因知风热症, 
遍身皆热是伤寒,上热下冷伤食病。人若以此色、脉参佐验之,所得亦过半矣! 
小儿病多是食积、痰热、伤乳,大抵肝与脾病多。又云∶小儿多肝病,大人亦然。肝只是有余,肾常是 
不足。 

卷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