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宾坐祭,卒爵,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宾降洗象觯,升酌膳,坐奠于荐南,降拜。小臣辞。宾升成拜,公答再拜。宾反位。反位,反席也。今文曰洗象觚。 
  '疏'“宾坐祭”至“反位”。○注“反位”至“象觚”。○释曰:知“反位,是反席”者,以其堂下无席,堂上乃有之,而云宾升成拜,不云降,明上反位者,反席可知也。
 
  公坐取宾所媵觯,兴。唯公所赐。至此又言兴者,明公崇礼不倦也。今文觯又为觚。 
  '疏'“公坐”至“所赐”。○注“至此”至“为觚”。○释曰:自此尽“士旅酌卒”,论君为士举旅之事。云“唯公所赐”者,辞与为大夫举旅同也。云“至此又言兴者,明公崇礼不倦也”者,以其说屦升坐之后,理当倦,今言兴,明不倦矣。
 
  受者如初受酬之礼,降,更爵洗,升,酌膳,下拜。小臣辞。升成拜,公答拜。乃就席,坐行之。坐行之,若今坐相劝酒。 
  有执爵者。士有盥升主酌授之者。 
  '疏'“有执爵者”。○注“士有”至“之者”。○释曰:无筭,坐劝酒,有执爵行之者。今此为士举旅,亦有执爵行之,若无筭爵,然后士有盥升,主酌授之者。若然,前三举旅皆酬者,自酌授人也。
 
  唯受于公者拜。公所赐者也,其馀则否。 
  司正命执爵者爵辩,卒受者兴,以酬士。欲令惠均。 
  '疏'“司正”至“酬士”。○注“欲令惠均”。○释曰:此所命者,命大夫也。以前三举旅,辩大夫则止,今此为士举旅,故及之。云“欲令惠均”者,惠均於室及均於庭也,士特牲爵止,欲得神惠均於室及均於庭。此据人君之惠,均於庭也。
 
  大夫卒受者以爵兴,西阶上酬士。士升,大夫奠爵拜,士答拜。兴酬士者,士立堂下,无坐位。 
  '疏'“大夫”至“答拜”。○注“兴酬”至“坐位”。○释曰:此即上文司正所命者也。云“兴酬士者,士立堂下,无坐位”者,凡礼,堂上有席者坐,堂下无席者立。是以《礼记·檀弓》工尹商阳是士,而云“朝不坐”,堂下无坐位者也。
 
  大夫立卒爵,不拜,实之。士拜受,大夫拜送。士旅于西阶上,辩。祝史、小臣,旅食皆及焉。 
  '疏'“大夫”至“上辩”。○注“祝史”至“及焉”。○释曰:知旅食皆及者,以士未得献时,旅酬不及。得献之后,旅则及之。旅食亦次士得献,故知亦酬及之,其庶子以下未得献者,至献后无筭爵及焉。
 
  士旅酌。旅,序也。士以次序自酌相酬,无执爵者。卒。 
  主人洗,升自西阶,献庶子于阼阶上,如献士之礼。辩,降洗,遂献左右正与内小臣,皆於阼阶上,如献庶子之礼。庶子,掌正六牲之体及舞位,使国子脩德学道,世子之官也,而与膳宰、乐正联事。乐正亦学国子以舞。左右正,谓乐正、仆人正也。小乐正立于西县之北,仆人正、仆人师、仆人士立于其北,北上。大乐正立于东县之北。若射,则仆人正、仆人士陪于工后。内小臣、奄人掌君阴事阴令,后夫人之官也,皆献于阼阶上,别於外内臣也。献正下及内小臣,则磬人、锺人、瑁恕⒐娜恕⑵腿酥艟∠卓芍病7蚕捉约鲆病!
  '疏'“卒主”至“之礼”。○注“庶子”至“荐也”。○释曰:此一经献庶子以下之节。云“庶子,掌正六牲之体及舞位,使国子脩德学道,世子之官也”者,案《周礼·诸子职》云:“大祭祀,正六牲之体。凡乐事,正舞位。”国子存游倅,使之脩德学道,彼天子诸子之官,属大子。若据诸侯,为世子之官。引之者,以天子谓之诸子,诸侯谓之庶子,掌公卿大夫士之適子,掌事寔同,故取《诸子职》解此庶子之事。云“而与膳宰、乐正联事”者,以掌正六牲之体,得与膳宰联事;掌国子脩德学道,得与乐正联事;以其乐正亦掌教国子故也。言此者,欲见膳宰得献,此庶子亦得献之意。云“乐正亦教国子之舞”者,欲见庶子掌国子得与乐正联事。云“左右正,谓乐正、仆人正也”,仆人正以下至“北上”,郑知义然者,见《大射礼》而知。云“左右正”者,据中庭为左右,《大射礼》工迁於东,仆人正亦与乐正同处,名曰左正,复云右正,明是小乐正在西为一也。若小乐正不在西,大射之礼不得有左右正之文。又两面俱县,明大、小乐正各监一县。又知“仆人正”以下在小乐正之北北上者,以《乡射》弟子相工皆在西,今仆人正以下亦是相工之人,故知亦在西方也。又工堂上西阶之东相工者,宜近其事,故在西方乐正之北也。又知“北上”者,以《大射》、《乡射》工迁在下之时,皆北上统於乐正,今相者以工为主,明在堂下,则宜北统於堂上矣。下又知“大乐正在东县北”者,约《乡射》云:“县于洗东北。”至射时迁乐於阼阶下之东南,堂前三笴西面,北上,坐乐正北面,立于其南,是得为一证也。云“若射”以下至“工后”者,案《大射》将射之时,工迁於下东坫之东南,西面,北上坐,相者以工为主,故知相工陪於东,即在工后也。云“内小臣、奄人掌君阴事阴令,后夫人之官也”者,案《天官·小臣·序官》云:“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其职云:“掌王之阴事阴令。”郑注云:“阴事,群妃御见之事。阴令,王所求为於北宫。”彼后之官,兼云夫人者,欲见诸侯夫人内小臣亦与后之内小臣职同,故双言之。云“皆献於阼阶上,别於外内臣也”者,臣云外内者,案《周礼》有外内命夫,郑注云:“外命夫六乡以出。”案内命夫,朝廷卿大夫,则诸侯臣在乡遂及采地者为外臣,在朝廷者为内臣。但外内臣皆献於西阶上,此献於阼阶,故云“别於外内臣”也。云“则磬人”以下至“尽献可知也”者,此据《周礼》天子有此官,诸侯并以下士为之,则诸侯亦有此官,以其庭中之乐,轩县别有锺、磬、镈、鼓,故知也。兼言仆人者,此经直见仆人正,不见仆人师、仆人士,《大射》见之。内小臣、奄人之贱者尚得献,明此等皆得献可知也。知“凡献皆荐”者,以经云“如献士”,献士有荐,凡此等献讫,明皆有荐也。
 
  无筭爵。筭,数也,爵行无次无数,唯意所劝,醉而止。 
  '疏'“无筭爵”。○注“筭数”至“而止”。○释曰:自此尽“无筭乐”,论酒行乐作无次数之节。云“爵行无次无数”者,此对四举旅以前,皆有次有数,此则无次数也。
 
  士也,有执膳爵者,有执散爵者。执膳爵者酌以进公,公不拜,受。执散爵者酌以之公,命所赐。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公答拜。席下,席西也。古文曰:公答再拜。 
  '疏'“士也”至“答拜”。○注“席下”至“再拜”。○释曰:自旅酬已前,受公爵皆降,拜,升成拜。至此不复降拜者,礼杀故也。云“席下,席西也”者,宾与卿大夫席皆南面统於君,皆以东为上,故知席下为席西也。
 
  受赐爵者以爵就席坐,公卒爵,然后饮。不敢先虚爵,明此劝惠从尊者来也。 
  '疏'“受赐”至“后饮”。○注“不敢”至“来也”。○释曰:上已言君命所赐,至此经云“受赐”,自然惠从尊者来。但先君受爵,似惠不由君来,故后饮然后授虚爵,是由尊者来,故后饮之也。此执爵者皆酌行之以遍,唯卒爵者兴以酬士,自酌与之,是以《乡饮酒》、《乡射》皆云:“辩,卒受者兴,以旅在下者”。注云:“不使执觯者酌,以其将旅,不以已尊孤人也。”
 
  执膳爵者受公爵,酌,反奠之。宴欢在於饮酒,成其意。 
  '疏'“执膳”至“奠之”。○注“宴欢”至“其意”。○释曰:云“成其意”者,君意欲得皆醉,今执膳者酌,反奠於君前,望当君心,故云“宴欢在於饮酒,成其意”也。
 
  受赐爵者兴,授执散爵,执散爵者乃酌行之。予其所劝者。 
  唯受爵於公者拜。卒受爵者兴,以酬士于西阶上。士升,大夫不拜,乃饮实爵。乃犹而也。 
  '疏'注“乃犹而也”。○释曰:转乃为而者,“乃”是缓辞。此将劝士,士已升阶,大夫即饮,不可为乃,故从而解之也。
 
  士不拜,受爵。大夫就席。士旅酌,亦如之。公有命彻幂,则卿大夫皆降,西阶下,北面,东上,再拜稽首。公命小臣辞。公答再拜,大夫皆辟。命彻幂者,公意殷勤,必尽酒也。小臣辞,不升成拜,明虽醉,正臣礼也。不言宾,宾弥臣也。君答拜於上,示不虚受也。 
  '疏'“士不”至“皆辟”。○注“命彻”至“受也”。○释曰:云“士旅酌,亦如之”者,亦如大夫相酌之法。云“公有命彻幂”者,此君尊,在东楹之西,专大惠,故待无筭爵乃彻幂。《乡饮酒》尊在房户之閒,宾主共之,故宾至则彻之,与此异也。云“小臣辞,不升成拜,明虽醉,正臣礼也”者,臣之礼当下拜为正,今不言升成拜者,於下已拜,是虽无筭爵,已醉而不倦,行臣礼,礼之正也。云“不言宾,宾弥臣也”者,经直言“卿大夫皆降”,不别言宾,是燕末宾同於臣。言弥者,上旅酬云“若宾若长”,犹言宾,但言赐不言酬己,是宾卑。今乃设宾,不言宾,是宾弥臣,故同臣例也。云“君答拜於上,示不虚受也”者,案《燕义》云:“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於下也。”彼释此言也,但彼言不虚取於下者,总申此燕礼君答拜之事,不独为此言也。
 
  遂升,反坐。士终旅於上,如初。卿大夫降而爵止,於其反席卒之。 
  '疏'“遂升”至“如初”。○注“卿大”至“卒之”。○释曰:云“卿大夫降而爵止”者,上文已云“大夫不拜,乃饮实爵,士不拜受爵”,是大夫饮讫爵止也。云“於其反席卒之”者,谓上士受得大夫爵,此经云“士终旅於上如初”,是於大夫反席,士卒之也。
 
  无筭乐。升、歌、閒、合无数也,取欢而已,其乐章亦然。 
  '疏'“无筭乐”。○注“升歌”至“亦然”。○释曰:此无筭对上升歌笙閒合,各依次第而三终,有次有数。此则任君之情,无次无数,其《诗》乐章亦然,亦无次无数。
 
  宵则庶子执烛於阼阶上,司宫执烛於西阶上,甸人执大烛於庭,阍人为大烛於门外。宵,夜也。烛,燋也。甸人,掌共薪蒸者。庭大烛,为位广也。阍人,门人也。为,作也,作大烛以俟宾客出。 
  '疏'“宵则”至“门外”。○注“宵夜”至“客出”。○释曰:凡燕法设烛者,或射之后,终燕则至宵也。或冬之日不射亦宵,夏之日不射未必至宵也。云“烛,燋也”者,古者无麻烛,而用荆燋,故《少仪》云主人“执烛抱燋”,郑云:“未爇曰燋。”但在地曰燎,执之曰烛,於地广设之则曰大烛。其燎亦名大烛,故《诗》云:“庭燎之光。”毛云“庭燎,大烛”也,郑云“夜未央,而於庭设大烛。”毛、郑并指此“甸人执大烛”之文也。《司烜氏》云:“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玄谓坟,大也,树於门外曰大烛,於门内曰庭燎。”言树,则大烛亦在地,广设之而已。此阍人为大烛於门外者,亦是大烛在地者。案《郊特牲》云:“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注云:“僣天子也。庭燎之差,公盖五十,侯、伯、子、男皆三十。”文出《大戴礼》也。此亦诸侯礼,以燕礼轻,故不言庭燎设大烛而已。云“甸人,掌共薪蒸者”,《天官·甸师氏职》文。引之者,以其内有烛燋,故使之在门为大烛也。云“阍人,门人也”者,案《天官·阍人》“掌守王中门之禁”,诸侯亦当然。
 
  宾醉,北面坐取其荐脯以降。取脯,重得君赐。 
  奏《陔》。《陔》,《陔夏》,乐章也。宾出奏《陔夏》,以为行节也。凡《夏》,以锺鼓奏之。 
  '疏'“奏陔”。○注“陔夏”至“奏之”。○释曰:云“陔,陔夏”者,案《锺师》“九夏”之中有《陔夏》,《九夏》皆是《诗》。《诗》为乐章,故知乐章也。云“宾出奏《陔夏》,以为行节也”者,此及《乡饮酒》皆於宾出奏《陔夏》,明此为行节戒之,使不失礼。云“凡《夏》,以锺鼓奏之”者,案《周礼·锺师》云:“以锺鼓奏《九夏》。”郑注云:“先奏锺次击鼓。”是凡《夏》皆以锺鼓奏之。
 
  宾所执脯,以赐锺人于门内霤,遂出。必赐锺人,锺人掌以锺鼓奏《九夏》。今奏《陔》以节己,用赐脯以报之,明虽醉不忘礼。古文赐作锡。卿大夫皆出。随宾出也。公不送。宾礼讫,是臣也。 
  公与客燕,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