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41-幼科证治准绳-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弱,生气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曲、没石子等分,为末,入冬瓜子少许同煎。 
〔本〕治脾风多困。用人参散。入慢惊参用 
人参 冬瓜仁(各半两) 南星(切片,用浆水姜汁煮、存性,一两) 
上为细末。每一钱,水半盏,煎二三分,温服。 

集之七·脾脏部(上)
痰涎
属性:《圣惠》儿多涎者,风热壅脾,积聚成涎,即乳食不下,涎沫结实,而生壮热。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 
能四布津液而成,若不治其本,益中气,而徒去其痰涎,痰涎虽病液,亦元气所附,去之不已,遂成虚脱,余见 
惊搐壮热等证,医以下痰,小见功效,屡下之,而致夭亡者,屡矣。钱氏治朱监簿子五岁,夜发热,晓如故。 
医以铁粉丸下涎,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饮。钱取白术散(痘渴)一两,煎三升,任意服。朱疑其泻。钱曰纵泻勿怪, 
但不 
可下耳!止泻、治痰、退热、清神,皆此药也。又煎三升服,稍尽,愈。第三日又服三升,不渴无涎,投 
阿胶散(喘嗽)二服,安。 
x半夏丸x 治痰证,若惊搐后风涎潮作,服之神效。 
半夏(生用二两) 赤茯苓(去皮) 枳壳(制各一两) 风化朴硝(二钱半) 
上,前三味锉焙为末,入乳钵同朴硝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以 
淡姜汤食后临睡送下。儿小,煮丸如粟谷大。 
x白附丸x 通治小儿咳嗽有痰,感冒发热,吐泻心神不安,神效。 
南星(二两) 半夏 白附子 白矾(各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糊丸,如桐子大。一岁儿服八丸,用薄荷汤化下。(南星、半夏用冬藏雪水,于六月六日浸起, 
晒干又浸,凡九次方用) 
x胆星天竺丸x 治小儿痰涎上壅,喘嗽不休。 
牛胆南星(一两) 半夏(汤泡,去皮脐,姜汁制) 白附子(汤泡,去皮脐。各五钱) 天竺黄(三钱) 天麻 
防风(各二钱) 辰砂(一钱,另研、水飞) 
上为末。甘草膏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淡姜汤化下。 
x牛蒡子散x 治小儿心脾壅热,多涎。 
牛蒡子 栀子仁 甘草 川硝 郁金(各半两) 枳壳(一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龙脑半钱,同研令匀。不计时候,用薄荷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x〔万全〕郁金散x 治小儿风热,镇心压涎。 
郁金(一两,用皂角二梃, 水一碗以来,慢煮郁金令干,用水净洗、锉) 天竺黄 马牙硝 甘草 
(炙。各半两) 朱砂(一分,研) 龙脑(一钱,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每服半钱,用麦门冬熟水调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 
x小朱砂丸x 治小儿眠睡多惊,化风壅痰涎,安神。 
朱砂(一两,别研) 天南星(牛胆内制者) 人参 茯苓 珍珠(研) 半夏(生姜半两,同以水煮 
一二百沸,取出焙干。各秤末半两) 龙脑 麝香(各少许) 
上件同研匀。以水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四五丸,不计时候,煎金银 
汤下。 
〔张涣〕治小儿多涎,乳食不下,涎不流出者,乃名脾热多涎,宜。x金朱丹x 
朱砂(细研、水飞) 半夏(汤浸七遍) 牛胆南星(各一两) 白茯苓(半两。三味为末) 石膏( 
半两,细研、水飞) 金箔(二十片,研) 
上件,都拌匀,再细研,用生姜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下,乳后。 
x〔谭氏〕金珠丸x 治小儿惊悸心忪,化涎痰,利胸膈烦热,止咳嗽。 
天南星(炮) 白矾(焙) 半夏(汤浸,七钱) 朱砂(研细,各半两) 人参 干山药(各一钱) 
腻粉(二钱) 金箔(十片) 
上为细末,薄荷汁同水打糊为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生姜汤下。量力服。 
x半夏丸x 治小儿脾热,乳食不下,胸膈多涎。 
半夏(半分,生姜汤洗七遍,去滑) 皂角子仁(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生姜汁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三丸。随 
儿大小,以意加减。 
x〔刘氏〕消乳痰丸x 此方,出禁中,小儿无疾,亦宜常服。 
大半夏(半两,切作头子大,用萝卜一个,亦切作头子大,用水一碗煮,水尽为度,不用萝卜) 
人参(二钱半,取末、二钱) 
上二味,焙干,同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生姜汤下,食 
后服。看儿大小加减。 

集之七·脾脏部(上)
吐泻
属性:〔曾〕小儿吐泻并作,即名霍乱,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泻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纳而不出, 
中焦主腐化水谷而生荣卫,灌溉百骸,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纳,脾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乳哺入胃, 
脾能克化,然后水谷分(脐上一寸有分水穴)传变得宜,岂有吐泻之患。凡小儿吐泻,皆因六气未完,六淫易 
侵,兼以调护失宜,乳食不节,遂使脾胃虚弱,清浊相干蕴作而然。有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 
冷,其候先泻白水,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 
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冷热之分,要须详审。〔娄〕 
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钱氏白术散、和中散、主之。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钱氏玉露散、河间 
益元散、主之。〔薛〕手足指冷者,脾气虚寒也,用异功散加木香。伤风吐泻者,风木克脾土也,亦用前 
药。若饮热乳而泻黄者,湿热壅滞也,用四苓散。如不愈或反甚者,元气复伤也,用白术散。泻而腹中重坠者,脾 
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若服克滞之剂,而腹中窄狭者,脾气虚痞也,用六君子汤。若面黄泻青,脾虚而肝 
乘之也,用六君柴胡、升麻、木香。若多噫泻黄,心脾气虚也,用六君炮姜、升麻。生下半月旬日内吐 
者,止宜调治其母,恐婴儿脏腑脆弱,不胜药饵故也。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夏秋治里
属性:〔钱〕小儿初生三日内吐泻壮热,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伤寒,当下 
之并和胃,下用白饼子(癖),和胃用益黄散(脾)主之。 
儿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泻身温凉,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实下虚也。更有五脏兼见证, 
肺,睡露睛喘气。心,惊悸饮水。脾,困倦饶睡。肝,呵欠烦闷。肾,不语畏明。当先视儿兼藏证,先泻其所实 
者,而补其虚,如脾虚,益黄散主之,此二证多病于秋夏也。 
五月夏至后,吐泻身壮热者,此热也,盖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不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 
x玉露散方x(一名甘露散) 
寒水石(半两,软而微青黑,中有细纹者) 生甘草(一钱) 石膏(半两,坚白而有墙壁,手不可析者,如 
无,以方解石代之,坚白似石膏,敲之段段皆方者是)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钱,食后温汤调下。(海藏云∶非肾热相火大盛者,不宜服此) 
六月大暑后,吐泻身大温而似热,脏腑中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 
泻黄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广亲宫五太 
尉,病吐泻不止,米谷不化。众医用温药,一日而加喘、吐不定。钱氏曰,当以凉药治之,所以然者,谓伤热在 
内也,用石膏汤三服并服之。众医皆言吐泻多而米谷又不化,当补脾,何以用凉药。王信。众医皆用补脾丁香 
散三服。钱医后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后必腹满身热,饮水吐逆。三日外,果如所言。所以然者,谓六月 
热甚,伏入腹中,而令引饮,热伤脾胃,即大吐泻也,医又行温药,使上焦亦热,故喘而引饮,三日当甚。众师不能 
治。复召钱至,见其热证,以白虎汤(发热)三服,更以白饼子下之,一日减药二分,二日三日又与白虎汤各二服, 
四日用石膏汤一服,及旋合麦门冬、黄芩、脑子、牛黄、天竺黄、茯苓,以朱砂为衣,服五丸,竹叶汤化下,热退而安。 
七月立秋后,吐泻身温,脏腑中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闷乱,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唇白多哕, 
欲 
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广亲宫七太尉七岁,病吐泻,是时七月,其证全不食而昏睡,睡觉 
而闷乱,哽气干呕,大便或有或无,不渴。众医作惊治之,疑睡故也。钱曰,先补脾,后退热, 
与使君子丸(疳)补脾,石膏汤退热,次日又以水银硫黄末研和,以姜水调下一字。钱 
曰凡吐泻,五月内九分下,而一分补,八月内九分补、而一分下,此者是脾虚泻,医妄治之,至于虚损,下之即死, 
即当补脾,若以使君子丸,恐缓,已又留温胃益脾药治之。医者李生曰,何食而哕?钱曰脾虚津少即呕逆。曰何泻 
青褐水?曰肠胃至虚,冷极故也。钱治而愈。 
八月秋分后,吐泻身冷无阳也,不能食乳,干呕哕,泻青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也。 
〔田〕凡小儿盛暑吐泻,邪热在下焦则泻,在上焦则吐,亡津必渴,用玉露散,虽吐,时时与啜之,过三日必愈。 
如身热脉大,小便黄,用五苓、益元各半,热汤调,温服之。如身凉脉细,小便青,早晨益黄散,午后玉露散。如过 
四五日困弱,宜异功散、和中散、开胃丸。 
〔洁〕如有风而泻,用防风、羌活(谓吐泻,兼肝病风搐拘急也。有热而泻,用黄连、黄芩、大黄(谓吐泻,兼 
心病身热也)。有寒而泻,用附子(谓吐泻,兼肾病身冷,或足胫寒而逆也)。有湿而泻,用白术、茯苓(谓吐泻, 
兼本脏脾病多睡体重昏倦也)。有肺病而泻用芍药、桂心,定喘麦冬、人参,甚者多槟榔,大便不通加大黄(谓 
吐泻,兼肺病喘嗽也)。更详看病新旧,新则止之, 
久则有肠风之患,宜推陈致新,法当宣风散(痘发热)导过后,用入脏君臣药调之,宜益黄散。 
〔曾〕有小儿盛夏初秋,遇夜乘风,渴而饮水,过餐生冷果物,攻激肠胃,遂乃暴吐暴泻,传作手足俱痹, 
筋挛而痛,痛则神志不宁,以惊证治之,误矣。所谓筋遇寒则引缩,又以阳明养宗筋,属胃与大肠,因内伤生冷 
饮食,外感风邪,吐泻交作,胃气因虚,不能养其宗筋,亦致挛急,此证口气温,面色惨,脉沉缓,再以手 
按两膝腕下,见筋缩而引于皮间,是其候也。治以理中汤加附子半生半炮,水姜熟煎,空心温服,更详虚实冷热, 
为治可也。有数岁小儿忽患吐泻,始自夏秋昼近极热之地,解衣乘凉,夜卧当风之所致,盖先感热,后感冷,阴 
阳相搏,气射中焦,名为霍乱。《活人书》用香薷散调治,以其能分别水谷,升降阴阳。又曰∶热多欲饮 
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详此治法,得非欲平中焦乎。〔薛〕凡暑令吐泻,手足指热,作渴饮冷者, 
属阳证,宜清凉之剂。手足指冷,作渴饮热者,属阴证,宜温补之剂。凡病属阴证误用寒凉者,死则手足青黯, 
或遍身皆然。 
x香薷饮x 治夏秋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吐痢心腹疼痛,发热烦闷。 
香薷(三两) 白扁豆 浓朴(各一两半) 生甘草(二两)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服。 
x车前子散x 治暑月霍乱吐泻,烦闷引饮不止,小便不利。 
白茯苓 猪苓 香薷 车前子(炒) 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灯心汤调下。 
x不换金正气散x 治脾胃不和,寒热往来,脏腑虚热,霍乱吐泻。 
浓朴(姜制) 藿香 陈皮 半夏 苍术(米泔浸)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服。 
x二顺散x 治中暑霍乱吐泻,烦闷燥渴,小便赤涩,便血肚疼。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官桂 干姜 杏仁(各一两,去皮尖双仁,炒) 
上为末。每服半钱,不拘时,水调下,或水煎服。 
x六和汤x 治心脾不和,气不升降,霍乱吐泻,咳嗽胸满,头目疼痛,嗜卧倦怠,并 
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成痢,中酒作渴,心逆畏食。 
人参(去芦) 缩砂仁 甘草(炙) 杏仁(泡去皮尖) 半夏(汤煮透,锉,焙 
干。各一两) 白扁豆(炒熟,锉 
去壳,一斤,碎切,烂杵,拌匀,酿、经一宿,焙干) 藿香 赤茯苓(去皮) 木瓜(各二两) 香藿 浓朴 
(去粗皮,姜制,慢火焙干。各四两) 
上,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入盐半字同煎。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冬春治表
属性:〔钱〕伤寒吐泻,身温乍凉乍热,睡多气粗,大便黄白色,呕吐乳食不消,时咳嗽,更有五脏兼见证,当煎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