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0-玉机微义-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此仲景备急丸加减法也破坚积结聚寒热兼用之药也 
三因破饮丸治五饮停蓄结为癖支满胸胁抢心疼痛 
荜茇 丁香 胡椒 砂仁 青皮 乌梅肉 巴豆(去皮) 木香 蝎梢(各等分) 
上以青皮同巴豆浆水浸一宿次日漉出同炒橘皮焦去巴豆将所浸水淹乌梅肉炊一熟饭细研 
为膏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临卧姜汤下津咽亦得 
按此破坚积寒癖大热之药也 
局方妙香丸治一切久远沉积 
巴豆 腻粉 砂 朱砂 牛黄 水银 脑 麝 
上分两修制见本方 
按此用巴豆 砂削坚破癖加以脑麝等辛香飞窜通达五脏入骨透肌之药也 
钱氏白饼子 
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水一斗煮水尽为度) 半夏(汤浸七次焙为末) 轻粉 滑石 天南 
星(各一钱) 
上研匀巴豆后入众药以糯米饭为丸小豆大捻作饼子煎葱白汤下 
按此钱氏用治小儿风痰惊涎癫痫惊搐下痰之药也以上所用巴豆等方盖以痰饮癖积结聚坚 
固非此不能除故易老号斩关夺门之将然大宜详审不可轻用 
古方巴豆加减寒热温凉五色佐使之药甚多用之各随其宜(并见元戎) 

卷四痰饮治法
吐剂
属性:仲景瓜蒂散 
子和三圣散(并见吐剂) 
稀涎散 
猪牙皂角 绿矾 晋矾 藜芦 
元戎胜金丸 
薄荷 瓜蒂 藜芦 朱砂 猪牙皂角 
按以上用瓜蒂药并出三阳可吐药例古今吐法以病在头或在胸中但在上焦者皆可用也在经 
络者亦可用吐法中就有发散之义焉诸亡血虚家不可用此 

卷四痰饮治法
分利之剂
属性:仲景五苓散治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水也(方见湿门) 

卷四痰饮治法
治湿和中之剂
属性:金匮苓桂术甘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各二两) 甘草(二两) 
上水六升煮取三升三服小便即利 
按此太阳经药也 
茯苓汤治胸中有痰饮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上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 
按此足太阴阳明经药也 
枳术汤治心中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方见水气门) 
按此足太阴阳明经药也 
泽泻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按此足太阴阳明太阳少阴经药也 
小半夏汤治心下水支饮呕吐不渴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按此足太阴阳明经药也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卒呕吐心下痞隔间有水眩悸者 
三因名半夏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上同煎服如前 
按此足太阴阳明太阳手太阴经药也 
按以上诸方并出太阴痰饮例药也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半夏治寒痰和胃胜湿茯苓泽泻逐 
水利小便上下分消其湿也 
局方橘皮半夏方(方见本方) 
局方二陈汤治痰饮为患呕吐恶心头眩心悸等证(方见本方) 
桔梗半夏汤治胸痞痰涎不利气逆呕哕 
桔梗 半夏 陈皮 
上等分细末生姜水煎姜糊丸亦可加枳实减半名 
桔梗汤 
严氏导痰汤治一切痰饮头目眩晕或痰饮留积不散(方见本方) 
上锉姜煎 
按以上所用橘半等乃足太阴阳明经药也出太阴 
呕哕例 
许学士神术丸治痰饮 
茅山苍术(一斤米泔浸一宿去皮切片焙干为末) 
生油麻(半两水二盏研细取浆) 大枣(十五个煮取肉研旋入麻浆拌和药) 
上末为丸桐子大日晒干每服五七十丸温酒空心下 
按此足阳明太阴经药治湿发散之药也 
仁斋加味二陈汤治痰攻眼肿痛并酒家手臂痛重成麻痹 
二陈汤中加苍术片子姜黄制枳壳各少许 
芎夏汤逐水利饮 
二陈汤加川芎白术青皮枳壳 
上锉姜五片煎盖川芎半夏能逐水也 
按此二方乃二陈汤加苍术川芎等药是亦治湿带表之药也 

卷四痰饮治法
治风痰之剂
属性:局方青州白丸子(方见小儿门) 
按此足太阴经药出厥阴例治风痰行经通痹之热药也 
局方玉壶丸 
南星 半夏 天麻 白面 
辰砂化痰丸 
南星 半夏 辰砂 白矾 
上主治修制并见本方 
易老水煮金花丸治风痰脉弦咳嗽 
南星 半夏(各一两生用) 天麻(五钱) 白面(三两) 雄黄(一钱) 寒水石(一两烧存 
性)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煎浆水沸下药煮浮为度漉出淡浆水浸另用 
生姜 
汤下或通圣加半夏局方川芎丸防风丸皆可用也按以上三方并出太阴呕哕例治痰挟风之凉药也 
良方天南星丸治妇人风疾 
半夏曲(一两) 天南星(一两炮) 晋矾(半两枯) 白附子(炮) 皂角仁(炒黄各一两) 
按此足太阴厥阴经药也 

卷四痰饮治法
热痰之剂
属性:仲景小陷胸汤 
半夏 黄连 栝蒌实 
上先以水二盏煎栝蒌实至一盏半下诸药煎八分温服未利再服 
严氏半夏丸治肺热痰嗽 
栝蒌仁(另研) 半夏(汤洗焙各一两) 
上件和匀姜汁打糊丸 
按此小陷胸加减法也 
机要小黄丸治热痰 
人参 黄芩 南星 半夏 生姜 
上姜汁糊为丸 一方南星半夏黄芩只三味宣明茯苓半夏汤治风热痰涎 
二陈汤中加黄芩 
按此手足太阴经药也 
人参半夏丸化痰治涎止咳定嗽诸痰不可尽述 
人参 茯苓 南星(各半两) 半夏 干生姜 生白矾 寒水石(各一两) 薄荷叶(半两) 
蛤粉(二两) 藿香叶(一分) 一法加黄连(半两) 黄柏(二两) 
上为末面糊丸如小豆姜汤下二三十丸食后 

卷四痰饮治法
治寒痰之剂
属性:深师消饮丸治停饮胸满呕逆腹中水声不思饮食 
白术(二两) 枳实(炒) 干姜(各七钱) 茯苓(半两) 
上细末蜜丸桐子大温水下三十丸 
宝鉴温胃化痰丸治膈内有寒脾胃伤饮胸膈不快痰涎不已 
陈皮 干姜 白术(各一两) 半夏(三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姜汤下二十丸 
局方温中化痰丸治停痰留饮 
青皮 良姜 干姜 陈皮 
上主治修合见本方 
局方丁香五套丸治脾胃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为痰饮结聚胸膈呕吐不食(方见本方) 
按以上诸方乃温胃燥湿治寒痰温里之药也若久痰凝滞内蕴湿热误服燥热多成吞酸膈噎等 
病用者审之 
发明半夏温肺汤治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多唾清水胁胀不食此胃虚冷所致其脉沉弦 
细迟 
旋复花 细辛 桂心 人参 甘草 陈皮 桔梗 芍药 半夏(各半两) 赤茯苓(三分) 
上咀四钱姜七片煎 
丁香半夏丸治心下停饮冷痰 
槟榔(三分) 丁香 半夏(各一两) 细辛 干姜 人参(各半两) 
上细末姜汁糊为丸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机要姜桂丸治寒痰 
南星 半夏 官桂(各一两) 
上细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汤下 
按以上三方治寒燥痰温中散表寒之药也 

卷四痰饮治法
理气之剂
属性:局方四七汤治七情气郁结聚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并治中脘痞 
满痰涎 
壅盛上气喘急 
紫苏叶(二两)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五两) 
上锉生姜枣煎服 
百一选方三仙丸治中脘气滞痰涎不利 
南星 半夏(各五两用姜汁作面) 香附(五两) 
上末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机要去香附加橘皮名玉粉丸治气痰 
指迷茯苓丸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 
半夏(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炒半两) 风化硝(二钱半) 
上末姜汁糊丸姜汤下三十丸 
按以上三方用南星半夏所以胜痰而兼用诸气药即严氏顺气则痰自下之意然紫苏枳壳肺气 
药也浓朴脾胃气药也香附肝气药也随脏气而用不可不分 

卷四痰饮治法
降气坠痰温补之剂
属性:局方苏子降气汤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 
俞山人降气汤治同前 
黑锡丹治痰气壅盛上盛下虚心火炎炽肾水枯竭灵砂丹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此药最能镇坠 
升降阴阳(四方并见本方) 
按以上诸方并系类聚温热之药而出证皆云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夫所谓盛者即心火之炎虚 
者即 
肾水之弱火炎水弱则有升无降故津液涌而为痰涎于上今以金石丹药湿热香燥之药而欲补下焦 
之虚如抱薪救火尔若以为下焦阳虚而议治者亦非也夫阳火之虚则阴水必盛痰涎津液自然随气 
而降又何必用此药也 
金匮肾气丸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方见补虚门) 
按仲景以肾虚有饮故用此补肾逐水以其中有泽泻茯苓故也而严氏以此方治肾虚寒而不能 
摄养 
肾水使邪水溢上多吐痰唾夫肾既虚寒则阳火必盛未审所录摄养肾水者何物耶夫肾水乃天一所 
生人之根蒂痰涎乃津液败浊而成岂可直指肾水不摄而邪水溢上耶若云肾水虚弱阴亏难降使津 
液败浊而为痰水故用此药于义则明白矣 
谨按痰病多生于湿故古方多用南星半夏之类然亦有所挟之邪故药有风寒暑湿之异又人身 
体 
有上下表里故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分利之治饮之法可谓详矣或曰陈无择 
以大小青龙五苓承气为外因参苓八味参苏为内因十枣葶苈大小半夏控涎破饮为不内外因今吾 
子所编诸方意不侔此何也予曰大小青龙外因之表药五苓承气外因之里药也参苓八味内因之里 
药参苏饮内因之表药也十枣葶苈控涎破饮不内外因之下药也大小半夏不内外因和中药也彼以 
三因立论故叙药止以所因为主而不分其表里内外之异今予以表里内外分类诸方则难拘其所因 
也 

卷五滞下门
肠生死脉法
属性:内经曰肠 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肠 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滑 
大者生悬涩者死以脏期之又曰阴阳虚肠 死又曰泄而脱血脉实皆曰难治 
按此云生死亦是大概言之必须更兼证以详审之下同 
脉经云肠 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又肠 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 
紧者死 
严氏云凡下利之脉微小者生浮洪者难治肠 下脓血者脉宜滑大若弦急者死 

卷五滞下门
仲景治痢大法
属性:下痢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下痢手足厥冷无脉者灸 
之 
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下痢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下痢脉数有微热汗出令自愈设脉紧 
为未解 下痢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痢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 
痢气蔽者当利其小便 下痢腹胀满身体疼痛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攻表宜桂枝汤 下 
痢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 下痢脉迟而滑者实也痢为未止急下之下痢脉反滑当有所去下 
之安 下痢不欲食有宿食者当下之 下痢腹满痛为寒实当下之 下痢腹坚者当下之 下痢谵 
语有燥屎当下之 下痢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急下之 下痢已瘥至其时复发者此为下未尽更 
下之安 下痢脉大浮弦下之当自愈 风寒下痢者不可下下后心下坚痛脉迟此为寒宜温之 下 
痢脉浮大此为虚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者因而肠鸣当温之 下痢脉迟紧痛未欲止当温之 
下痢心痛急当救里可与理中四逆附子辈 下痢大孔痛宜温之 
按丹溪曰仲景治痢可下者十法可温者五法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已区别易治难治不治 
之证至为详密但与泄痢衮同立论而未分今载于滞下门内故于泻痢条内不载宜于此通考焉 

卷五滞下门
东垣治痢法
属性:病机机要云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脓血稠粘以重剂竭之身冷自汗 
以毒 
药温之风邪内缩宜汗之惊溏为利当温之又云在外者发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 
表热者内疏之小便涩分利之又曰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至者止之兵法曰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之谓 
也 
秘藏云假令伤寒饮食 胀满而传飧泄者宜温热之剂以消导之伤湿热之物而成脓血者宜苦 
寒之 
剂以内疏之风邪下陷者升举之湿气内胜者分利之里急者下之后重者调之腹痛者和之洞泄肠鸣 
无力不及拈衣其脉弦细而弱者温之收之脓血稠粘至圊而不能便其脉洪大而有力者寒之下之 
按此分风寒湿热表里温补寒下等治至为切当学人尤宜熟玩但其里急后重腹痛之义未详今 
别论于下 

卷五滞下门
太阴受湿传肾为脓血痢
属性:机要云有太阴经受湿而为水泄虚滑身重微满不和谷味久则防变而为脓血脾经传肾谓之贼 
邪故难愈者若先利而后滑谓之微邪故易痊此皆脾土受湿之所为也 
再有风寒二证在泄痢条下 
论风寒暑湿皆能作痢 
陈无择云滞下之证内经所载血溢血泄血便注下古方则有清脓血近世呼为痢疾其实一也多 
由脾 
胃不和饮食过度停积于肠胃不能克化又为风寒暑湿之气干之故为此疾伤热则赤伤冷则白伤风 
则纯下清血伤湿则下如豆汁冷热交并赤白兼下治法当先用通利之药疏涤脏腑 
严氏云以巴豆等剂推其积热后辨以冷热风湿之证用药调治热赤者清之冷白者温之伤风而 
下清 
血者则祛逐之伤湿而下豆汁者分利之冷热相并温凉以调之仍须先调胃气切不可骤用罂粟诃子 
之药止之涩之使停滞不泄多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