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奇效良方(1)-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治泄泻不止,及诸下痢之疾。 
木香 诃子皮 白芍药 当归(去芦,炒) 人参 白茯苓(去皮) 白术 甘草(炒, 
各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生白姜丝盐各少许,拌匀,用纸裹 
水湿,文武火煨熟,却用生姜煮粥送下,食前,日进二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元脏久冷,滑泄不止,饮食不进,渐至危困。 
硫黄(二两,研为末) 猪脏(一斤,净洗,入硫黄末在脏内,以线缚两头,用米醋五 
升, 
两,炒) 浓朴(去皮,一斤,姜汁炒) 
上为末,先研脏令细,次入药末,一处同研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盐酒盐 
汤下。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白枢判家一老仆,面尘脱色,神气衰弱,病脱肛, 
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先师料曰∶此非肉 
应时,衣盖尤薄,寒气形体,乃寒滑气泄不固,故形 
微酸之气固,气上收,去其下脱,以大热之剂,除寒 
其证。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肠胃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或作脓血,日夜无度。 
诃子(去核,煨,七分) 干姜(炮,六分) 粟壳(去蒂隔,蜜炒) 橘皮(各半钱) 
《本草十剂》云∶涩可去脱。以粟壳之酸微涩,上收固气去脱,主用为君也;以诃子皮 
之微酸,上收固血,治其形脱。橘皮微苦温,益真气升阳为之使,以干姜大辛热之剂除寒 
为臣。 
上为细末,分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和滓热服,空心再服痊愈。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上用青州大枣,擘破去核,以木香如枣枚大,置枣中,十数枚,以水一盏煮,候枣软熟 
,食前温嚼吃,就以煮枣汤送下,甚者不过一二剂。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水泻腹痛,不纳饮食。 
龙骨 当归(炒) 肉豆蔻(面裹煨) 木香(各一两) 浓朴(二两,去粗皮,姜汁 
炙)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粥饮调下。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水泻肠鸣,脐腹撮痛。 
代赭石( ) 干姜(炮) 龙骨(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三分) 
上为细末,研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饮汤送下,日午再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水泻,并赤白痢。 
绿豆 乌头(端正大者,炮裂,去皮脐,各等分) 
上为细末,新水和丸,如绿豆大,以丹砂为衣,每服五丸,不拘时服。白痢干姜汤下, 
赤痢甘草汤下,赤白痢干姜甘草汤下,水泻新汲水下,小儿服一二丸。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水泻不止。 
乌梅(十个,取肉) 枣子(十个,去核) 罂粟壳(一个,去蒂膈) 
上锉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脏腑泄泻,名为飧泄。 
红豆 藿香 糖求 莪术(煨) 郁金 陈皮(去白) 青皮(去穣) 甘草(各三两) 
神曲 
香(不见火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用米饮或随物空心送下,病甚者 
日进三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肠胃受风,久为飧泄,下痢呕逆,腹内 痛。 
高良姜 木香 槟榔 赤茯苓(去皮) 人参(各三分) 肉豆蔻(去壳) 吴茱萸(汤 
洗,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不拘时,日三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肠胃风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干姜(炮)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当归(切焙,各三分) 阿胶(炙燥) 龙骨 
(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枣汤下,日午再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曰∶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夫脾胃土也,其 
气冲和,以化为事,今清气下降不升,则风邪入而干胃,是木贼土也。故中和之,气不能化 
,而令物完出,谓之飧泄。或饮食太过,肠胃所伤,亦致米谷不化,此俗呼水谷痢也。法当 
下举之,而消克之,以加减木香散主之。 
木香 良姜 升麻 槟榔 人参(各七钱半) 肉豆蔻(煨) 吴茱萸(汤洗) 陈皮 砂 
仁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受湿,滑泄注下。 
黄连(去须) 黄柏 赤茯苓 白术 泽泻(各一两) 陈皮 人参 肉豆蔻 白芍药 半 
夏曲 官桂(各半两) 
上为细末,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用温米饮送下。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肠胃受湿,濡泄不止,兼治暴水泻。 
肉豆蔻(去壳煨) 诃黎勒(煨,去核) 黄连(去须,各三分) 甘草(炙) 赤茯 
苓(去皮)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日三。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肠胃寒湿濡泻,腹内 刺疼痛。 
当归(切焙) 干姜(炮) 肉豆蔻(去壳,炮) 木香(各半两) 诃黎勒(炮,去 
核) 黄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甘草生姜各一分,黑豆一合,并半生半炒,用水四盏,煎取 
二盏,作二次空心日午调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饮食生冷,内受风寒,泄泻无度。 
川干姜(炮) 大附子(炮) 缩砂仁(各半两) 肉豆蔻(二个) 小茴香(四钱, 
炒) 小川 
上为细末,用白羊肝二三两,或猪肝,或猪羊腰子,批开放药末三四钱在内,盐一钱 
。葱白二茎,同肝内一处,用湿纸裹烧香熟,空心食前细嚼,用生姜汤或米汤或酒送下。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肠胃受湿,濡泻无度,腹痛,饮食不化。 
白豆蔻(去皮) 诃黎勒(炮,去核) 陈皮(汤浸去白,焙炒) 干姜(炮,各半两) 
浓朴 
上 咀,每服五钱,切薤白三寸,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肠胃久寒,大便 溏。 
荜茇 附子(炮裂,去皮脐)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肉豆蔻 干姜(炮,各一两) 
诃黎勒皮 缩砂仁 龙骨(各半两) 
上为细末,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日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大便滑泄,色如 溏。 
龙骨 黄连(去须,炒,三分) 当归(切焙) 干姜(炮) 甘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温服,日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虚寒,洞泄不止,肠内雷鸣,气胀膨满,冷气痛。 
陈皮(去白,焙) 白术(炒,各二两) 诃黎勒(炮) 干姜(炮) 枳壳(去穣, 
麸炒) 官 
豆蔻(煨,五枚) 半夏(汤洗七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煎生姜枣汤调下。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洞泄,大肠切痛,肠鸣食不化。 
木香(半生半炒) 白术 高良姜(炒) 肉豆蔻(去壳,各一两) 诃黎勒(煨,去 
核,三分) 官桂 
粗皮,生姜汁炙焦,各二 
上为细末,用陈曲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姜盐汤送下。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脏腑寒,腹痛,泄泻不止,甚效。 
吴茱萸(二两半,炒) 赤石脂 川姜(各半两) 艾叶(炒) 缩砂仁 肉豆蔻 附 
子(炮,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赵从简通判,甲 
辰年丁母忧,食素之久,苦泻不止,日七八行,首尾岁年,每服他药,不过一二日后作,得 
此方而愈,后数年间,遇泻服之,又效。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久寒,大肠虚滑洞泄。 
肉豆蔻(面裹煨) 附子(去皮脐,盐炒) 缩砂(去皮,半两) 木香(半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用米饮调下。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少 
鱼脑,肠滑腹痛,遍数频并,心腹胀满,食减乏力,并宜服。 
陈米(炒,二十两) 木香(不见火,一两) 肉豆蔻(生用) 粟壳(去蒂盖,蜜炙, 
各二 
上为细末,每用二钱,酒一盏,生姜二片,枣一枚,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如不饮 
酒,水煎亦得,忌酒面鱼腥等物。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洞泄不止。 
大川乌 绵附 天雄(三味,并炮,盐水浸,去皮脐) 木香 肉豆蔻(煨) 诃子肉 
(去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十片,红枣二枚,盐梅一个,陈米一撮,煎六分, 
空心热服。 

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
泄泻通治方
属性:治证同前。 
白茯苓 苍术 浓朴(各二两) 陈皮(七钱) 甘草(二钱半) 诃子 附子 川乌 
(各一 
上为细末,用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十丸,空心用米饮汤任下。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属性:《阴阳应象论》云∶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玉机真藏论》云∶忧喜悲恐 
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怒则肝气乘 
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丹溪云∶夫气周流一身,以为生者气也。阳往则阴来, 
阴往则阳来,一升一降,无有穷已。苟内不动于七情,外不感于六淫,其为气也,何病之有 
?世言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皆是肺受火邪气,得炎上之化,有升无降,熏蒸清道,甚而至 
于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辗转变为呕为吐,为膈为噎,为痰为饮,为翻胃,为吞 
酸,或痞或痛,为胀满,或嘈杂,或噫腐气,或不思食,诸证互见。后人不明经旨,以《脉 
诀》热则生风,冷生气,寒主收,引令冷气上冲,气逆气滞矣,非冷而何?《原病式》曰∶ 
诸气逆冲,上呕涌溢,食不下,皆属于火。诸病吐呕酸,皆属于热。诸积饮痞膈中满,皆属 
于湿。然则诸气诸饮诸呕吐翻胃吞酸等病,岂有寒乎?曰五脏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随 
起,若诸寒为病,必须身犯寒气,口食寒物,乃为病寒,非若诸火病自内作,所以气之病寒 
者,十无一二。《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之不同也。然诸气动作,皆为 
热也。子和云∶夫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而况人禀天地之气,五运迭侵于外,七情交 
战于中。是以前人惜气,如持至宝,庸人投物,而反伤大和。此轩歧所以论诸痛皆因于气, 
百病皆生于气,遂有九气不同之说。气本一也,因所触而为九,怒喜悲恐寒暑惊思劳也。其 
言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逆上矣。王太仆曰∶怒则阳气逆上,而肝木乘脾, 
故甚则呕吐及飧泄;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 
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则下焦胀,故 
气不行矣。又曰∶恐则伤精,却上而不下流,下焦阴气,亦回还而不散,故聚而胀也。然上 
焦固禁,下焦气还,故气下行也。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又曰∶身凉则卫气沉, 
故皮肤之理,及渗泄之处,皆闭密而气不流行,卫气收敛于中而不散。炅则腠理开,营卫通 
,汗大出,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