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奇效良方(1)-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善忘恍惚,破积聚,止痛,安神定志,聪明耳目。 
菖蒲(炒) 远志(去心,姜汁淹炒) 川牛膝(酒浸) 桔梗(炒) 人参(各三两 
三分) 桂心(三钱) 茯苓(一两三分)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温酒或米汤送下。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痰迷心胞,健忘失事,言语如痴。 
白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半夏(汤泡) 人参(去芦) 香附子(炒去毛) 益 
智(以上各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触,遂致心惊气郁,生痰涎,涎与气搏,变 
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半夏(汤泡) 枳实(麸炒) 陈皮(去白,各二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半) 酸 
枣仁(炒) 远志(去心,甘草水煮) 五味子 熟地黄(酒洗,焙) 人参(去芦,各一 
钱) 粉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痰涎气搏,触事易惊,或短气悸乏,心虚不安。 
方见伤寒门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气郁滞,豁痰散惊。 
半夏(姜制,三钱半) 浓朴(姜制,炒) 茯苓(去皮,各一钱半) 紫苏叶 茯神 
(去皮,各一钱) 远志(去心) 石菖蒲 甘草(各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虚血少,惊惕不宁。 
黄 (炙) 茯神(去木) 白茯苓(去皮) 半夏曲 当归 川芎(以上各一钱半) 远 
志(去心,姜汁淹,焙) 酸枣仁(去皮,隔纸炒香) 辣桂 柏子仁 五味子 人参(以 
上各一钱) 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加槟榔赤茯苓,治停水 
怔悸。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下停水忪悸。 
茯苓(去皮) 桂枝(各三钱) 生姜(半两) 甘草(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虚血少多惊。 
人参(去芦) 茯神(去木) 白茯苓(去皮) 酸枣仁(酒浸,去壳,微炒) 柏子 
仁远志(酒浸,去心。焙) 
当归 琥珀(以上各半两) 石菖蒲 朱砂(另研) 乳香(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用枣汤送下。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血俱虚,怔忡惊惕。 
柏子仁(研) 远志(去心,姜汁焙) 紫石英( ) 酸枣仁(去皮,隔纸炒) 熟 
地黄 当归(去芦) 白茯苓(去皮) 白茯神(去木) 人参(去芦) 黄 (炙) 阿 
胶(炒) 辣桂(去皮) 龙齿(研,各一两) 朱砂(研,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用枣汤送下。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因事有所大惊,梦寐不祥,登高涉险,神魂不安,惊悸恐怯。 
远志(去心,姜汁制) 石菖蒲(各二两) 茯神(去皮木) 白茯苓(去皮) 人参 
(去芦) 龙齿(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十丸,用白汤送下,食后临卧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气不足,志意不定,惊悸恐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不常,夜多盗汗,饮食 
无味,头目昏眩。常服补益气血,安神镇心。 
方见心痛门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血燥少,口干咽燥,心烦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黄赤,或生疮疡。 
天门冬(去心,二两) 熟地黄(九蒸九曝,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不拘时用人参煎汤送下。 
治胆虚,睡卧不安,心多惊悸 
酸枣仁(炒香,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竹叶煎汤调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肾水火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内蓄,怔忡恍惚,夜卧不安。 
酸枣仁(去皮,炒) 远志(去心,制) 黄 白茯苓 莲肉(去心) 当归(酒浸) 
人参 茯神(以上各一两) 陈皮 粉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以瓦器煎七分,日二服,临卧一 
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常忪悸,行险惧往,忘前失后不定。 
白檀香 白茯苓 桂心(以上各十二分) 石菖蒲 天竺黄 熟地黄 苏合香 犀角(以 
上各四分) 天门冬 远志 人参(以上各六分) 甘草(十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或米饮咽下。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恙。 
猪心(一个,取血) 靛花(一匙) 朱砂(一两,为衣) 
上先将青靛花曝干,次入猪心血同研烂,次入朱砂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不拘时茶酒任下。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失心及心恙风。 
蝉肚郁金(有节者,七两) 白矾(三两) 
上为细末,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汤水任下,不拘时服。有患癫狂数年 
者,服之皆愈。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经忧戚,痰络于 
心窍所致也。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气劳伤,变生诸疾。 
椎雀(一只,取肉,炙) 赤小豆(一合) 人参(去芦) 赤茯苓(去黑皮) 大枣 
(去核) 紫石英 小麦(以上各一两) 紫菀(去土) 远志(去心) 丹参(以上各半 
两) 甘草(炙,一分) 
上细锉拌匀,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六分,去滓,食远温服。 

卷之四十七
疝门(附论)
属性:《巢氏病源论》∶疝者痛也。其名曰厥,曰症,曰寒,曰盘,曰气,曰附,曰野狼,此七 
者疝之名也。其厥逆心痛足寒,诸饮食吐不下,曰厥疝;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 
,曰症疝;因寒饮食,即胁下腹中尽痛,曰寒疝;腹中乍满乍减而痛,曰气疝,腹中痛在脐 
旁,曰盘疝,腹中脐下有积聚,曰附疝;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曰野狼疝。其证发则可 
验。又有石疝,血疝,阴疝,妒疝,气疝,此五者有名而无形也。外有心疝,寒疝,饥疝, 
疝癖数者,其名不同,病则大同小异。世俗呼为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蟠肠气,横弦竖 
弦,偏坠木肾,肾余阴肿,由疝之为病,其名别也。至于张子和论七疝,曰寒疝,水疝,筋 
疝,血疝,狐疝,气疝, 疝,名与诸论不同。且如 疝者,外肾坚肿也。痛者为阴肿,不 
痛者为木肾,一边坠下者为偏坠。疝名诸论立,虽多且异。《灵枢经》云∶邪在小肠连睾系 
属肾,贯肝络肺,系心气盛,厥气上冲也。《内经》又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 
带下瘕聚,冲脉逆为气里急,然则任脉虽称病,有七疝之名,而无七疝之状,而任脉者是疝 
病之本源,各经是病疝之支流也。又云∶厥阴脉滑为狐疝,小肠脉滑为肝风疝,太阴脉滑为 
脾风疝,少阴脉滑为心风疝,太阳脉滑为肾风疝,阳明脉滑为肺风疝。此风非外入之风,乃 
肝木阳脉气动之风也。此六疝者,应乎六经,在于五藏。何谓疝病?皆属肝病。生于阴,起 
于下。阴者内之太阴肝,厥阴肝,少阴肾,皆足之阴经也。下者地之寒气也,足常履地,盖 
天之风寒皆入于地,人之风湿皆从足起。或因经虚,聚于胞囊小腹,两阴相并,二气相搏, 
则为疼痛矣。或冷冻饮料过情,水流归肾,或坐卧处湿,寒搏留阴,以寒攻阴,则为疝痛。经曰 
∶痛者通也。疝气作痛,宜通不宜塞,宜温不宜寒。通谓温其实,不泻其虚,寒谓补其虚, 
不补其实。虚者邪气也,实者正气也。若正气盛极则先温而后泻,若邪气盛极则先泻然后补 
。温者必兼于气,虚者必因于寒。寒则入于肝,而正其邪,温则疏其气,养其正也。大凡内 
外之气交入于肾者,为肾气入于膀胱者,为膀胱气入于小肠者,为小肠气,肾与膀胱为沟渠 
,其气相通,连为外肾,系于睾丸。此三经,乃相连相会者也。其脉当以弦紧,弦则为寒, 
紧则为痛,从寒则痛,从湿则肿,疝而不愈,邪气留滞,结成积聚,而为疼痛。或胁左右如 
杯,或脐上下如臂,或腹大如盘,令人羸瘦少气,洒淅寒热嗜卧,饮食不为肌肤,腹满呕吐 
。医者当临期审察,若因七情而得者,当调其气,安五脏;外邪相干者,散湿祛寒为先,去 
邪之实,补肝之虚,则亦愈矣。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痛引腰胁连背,不可俯仰。 
方见气门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男子脾胃虚寒,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肾气,乃妇人血气刺痛, 
并皆治之。 
方见气门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体虚冷,膀胱小肠气作,痛不可忍,每服一两 ,入盐炒吴茱萸茴香各一钱,生姜三 
片,葱白五十煎,空心热服。 
方见寒门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风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体疼痛,风入腹,五脏拘急,不得转侧。 
大乌头(炮,去皮脐,二钱半) 桂枝(不见火) 白芍药 甘草(炙,各二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七片,红枣二枚,入蜜半匙,同煎至一盅,去滓食前服。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疝痛连小腹挛搐,叫呼不已,诊其脉沉紧,是肾经有积冷所致。 
方见气门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七疝,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自汗。 
延胡索(三钱,炒) 附子(炮,去皮脐) 木香(不见火,各二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七疝,寒注下焦,小腹引外肾疼痛,大便多闭。 
金铃子(去皮核,取肉一两,用巴豆七粒,去壳同炒令黄色,去巴豆不用)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热盐酒调服。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七疝,久而不愈,发作无时,脐腹坚硬疼痛。 
野狼毒(锉炒) 川乌(炮,去皮脐) 芫花(醋炒,各二两) 椒红(炒) 干姜(炮) 
干漆(炒烟尽) 三棱 鳖甲 没药(各半两) 全蝎(去毒,九枚)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用生姜汤或温酒送下,孕妇不可 
服。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心疝,小腹痛闷不已者。 
木香 陈皮 良姜 干姜 诃子(去核)。 
枳实(以上各一钱半) 草豆蔻 黑牵牛 川芎(以上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或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白汤调服。 

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
疝气通治方
属性:治肾虚无阳,小肠气痛,小腹外肾脐冷,兼治湿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