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57-症因脉治-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物汤加竹沥、童便。若阴精不足,则补肾,地黄丸或家秘知柏天地煎。至于元气不足, 

卷二
哮病论
属性:秦子曰∶哮与喘似同,而实异短息。喉中如水鸡声者,乃谓之哮;但张口气急,不能转 
息者,谓之喘。《正传》云,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哮病内伤痰饮,外感风寒,合而成 

卷二哮病论
哮病
属性:【哮病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 
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此哮病之症也。 
【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 
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哮病之脉】多见沉弦,沉数痰火,沉涩湿痰,沉迟寒饮,沉结顽痰。 
【哮病之治】身发热者,外有感冒,先解表,前胡苏子饮、防风泻白散,佐以化痰之药 
。身无热,无外邪者,消痰理气为主,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小半夏汤。伏痰留饮,结成窠臼,控 
涎丹、滚痰丸,量情选用,然必气壮人乃可。 
x前胡苏子饮x 
前胡 苏子 枳壳 半夏 橘红 桔梗 甘草 
x伤风加防风x 伤热,加薄荷、石膏。伤寒,加麻黄。身痛,加羌活。口干燥, 
加葛根。嗽不止,加桑白皮。 
x防风泻白散x 
防风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x二陈汤x 见湿痰门。 
x三子养亲汤x 见食积痰门。 
x小半夏汤x 见支饮门。 
x控涎丹x 
甘遂 大干 白芥子 
x滚痰丸x 见悬饮门。 
哮症乃肺胃二经,痰火盘结,以其发作,则喉中有声,故知其病在肺。发作则不能饮食 
,故知其胃亦病。痰火伏结肺胃,外邪一束肌表,其病即发。发时如有表邪,用荆防泻白散,先 
散外邪。若痰涎壅盛,加枳桔半夏。病去之后,宜节齐化痰丸,加枳壳,半夏,兼治肺胃。 
夫化痰丸,化肺痰,今兼二陈,则化胃痰。若大便硬者,加玄明粉,合指迷丸,兼化大肠之 

卷二
短气论
属性:秦子曰∶短气者,气短不能相续,呼吸慢而不流利,较之喘症而无促喝,若促促喝喝, 
喘息抬肩,呼吸便利,则谓之喘而非短气矣。 

卷二短气论
外感短气
属性:【外感短气之症】身发寒热,呼吸不利,短息出入,似喘而不急促,此外邪壅滞之症也 
【外感短气之因】感冒六淫之邪,初入肌表,传入于里,郁结不散,阻绝阴阳之道路, 
则呼吸壅塞,而成短气,息不得接续矣。 
【外感短气之脉】脉见浮紧,太阳寒邪。脉见洪数,乃是风热。脉若躁疾,燥邪所伤。 
寸口脉大,邪壅于肺。右关弦长,邪在阳明;左关弦急,肝胆邪逆。 
【外感短气之治】冒寒者,三拗汤。冒风者,防风泻白散。伤燥热,石膏泻白散、清肺 
饮。脉促结,应宣通。脉沉伏,当升散。 
x三拗汤x 见风痰门。 
x防风泻白散x 即泻白散加防风。 
x石膏泻白散x 即泻白散加石膏。 
x清肺饮x 
黄芩 山栀 薄荷 桔梗 甘草 连翘 杏仁 桑白皮 枳壳 
大便结,加大黄。脉数口渴,加石膏、知母。 

卷二短气论
内伤短气
属性:【实邪短气之症】身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呼吸不利,喘息倚肩,胁肋作痛,不得仰 
卧,其形似肿,此实邪短气之症也。 
【实邪短气之因】或膏粱积热,或水饮停留,干碍清道,则实邪短气之症作矣。 
【实邪短气之脉】或见沉伏,或见沉滑,或见沉弦,或见促结,脉不弦紧,乃为支饮。 
【实邪短气之治】《金匮》云∶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桂苓术甘汤主之,肾气丸 
亦主之 
饮也。又云∶咳逆倚肩,不得卧,小青龙汤,此治带表症者。以上《金匮》治痰饮停积诸经 
之治也。若膏粱积热者,浓朴大黄汤。肝火上冲者,龙胆泻肝汤。肺热喘逆者,泻白散加知 
母、石膏。胃火上升者,栀连二陈汤。水饮胁痛短气,名悬饮,十枣汤主之。 
x桂苓术甘汤x 
x肾气丸x 俱见痰饮门。 
x葶苈大枣汤x 见支饮门。 
x小青龙汤x 见悬饮门。 
x浓朴大黄汤x 见支饮门。 
x龙胆泻肝汤x 见内火喘门。 
x泻白散x 见哮症。 
x栀连二陈汤x 见湿痰门。 
x十枣汤x 见悬饮门。 

卷二短气论
内伤短气
属性:【气虚短气之症】气怯神离,言语轻微,气不接续,不比实症短气,呼吸倚肩,不得仰 
卧,咳满喘逆为异。此气虚短气之症也。 
【气虚短气之因】或大病之后,或劳力之人,或本元素弱,劳伤中气,则气虚短气之症 
【气虚短气之脉】若见细数,阴血有亏;或见微弱,阳气有亏;或见浮大,真阳外越; 
【气虚短气之治】暴脱暴泻者,独参汤。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有痰,六君子汤、 
x独参汤x 治真元将脱,气弱神离。 
人参 
x补中益气汤x 治气虚不能接续。 
人参 白术 黄 当归 炙甘草 陈皮 升麻 柴胡 
x六君子汤x 见前湿痰。 
x参橘煎x 
人参 橘红 
哮喘短气呃逆,各有分别。哮症经年发作,难治者,然亦不死;喘与短气、呃逆,实症 
易治,然有死者。治此四症,必以四条互相参发,以其病症虽别,而经络病因同在肺胃二经耳。 
夫短气,分立虚实二条,实邪短气易治,尚可祛邪;虚人气短难治,气将绝,又不受补耳。 
今家秘发《金匮》各条,详其治法,至气虚短气,虽立加减代赭汤方,然不治者多。 

卷二
呃逆论
属性:秦子曰∶呃逆者,胃气不和,上冲作声,听声命名,故曰呃也,《灵枢篇》谓哕。以草 
刺鼻作嚏,嚏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已,按∶此治哕之法,即今外治呃逆之道也。 
是《内经》之哕,即今之呃也。诸家谓干呕为咳逆,或因呕而伤胃气以致呃,因咳而吊动胃 
气以致呃方可,若以干呕即是呃逆,咳逆即是呃逆,大谬矣。有外感,有内伤。 

卷二呃逆论
外感呃逆
属性:【外感呃逆之症】身发寒热,呕逆作呃,此表邪传里之症也。内热口渴,唇焦便赤,上 
冲作呃,此积热内冲之症也。或乍发乍止,或连续不已,此痰火攻冲呃逆之症也。 
【外感呃逆之因】外受风邪,邪传半表半里,里不受邪,抑遏少阳生升之气,则上冲作 
呃。若 
【外感呃逆之脉】左脉弦大,少阳有邪。右脉沉数,胃热里实。右关虚涩,胃家虚热。 
右脉滑大,胃中痰饮。滑大而数,乃是痰热。 
【外感呃逆之治】若表邪入里,小柴胡汤和之。胃热失下者,承气汤下之;胃热便利者 
汤;胃热兼虚者,橘皮竹茹汤。若胃中兼痰饮者,橘皮半夏汤加枳、桔;兼热者,栀连二陈汤加葛根、竹茹。 
x小柴胡汤x 治寒热呕苦,呃逆不止。 
人参 柴胡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x承气汤x 见食积喘门。 
x泻心汤x 治火逆上冲,呃逆不止。 
川黄连 半夏 生姜 甘草 
x橘皮竹茹汤x 消痰止呃方也。 
橘皮 半夏 竹茹 人参 生姜 甘草 
x橘皮半夏汤x 
半夏 橘皮 
有寒加生姜。有热加栀、连。 
x栀连二陈汤x 家秘治痰火呃逆,加葛根、竹茹。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甘草 葛根 山栀 川连 竹茹 

卷二呃逆论
内伤呃逆
属性:【内伤呃逆之症】外无表邪入里,身无寒头痛,惟见呃声发作,或三四声而即止,或 
呃数声之外,或连续而不已者,此内伤呃逆之症也。 
【内伤呃逆之因】或因中气不足,或因胃气损伤,水谷入胃,难以运化,或膏粱积热, 
胃火上冲,或胃寒冷冻饮料,水寒上逆;或脾胃不和,脏腑为病,或怒动肝火,肝气怫逆,或肝肾阴亏 
,阴火上冲,此皆内伤呃逆之症也。 
【内伤呃逆之脉】脉见微弱,中气不足,或见沉数,膏粱积热,或见促结,脏腑不和, 
或见弦数,肝胆有火,左尺数大,真阴不足。 
【内伤呃逆之治】若中气不足,六君子汤。痰火上冲,栀连二陈汤、半夏泻心汤。积热 
上攻,栀连平胃散,加葛根、竹茹。胃家受寒者,丁香柿蒂汤、理中汤。水停心下,二陈汤,苓桂 
术甘汤,食滞中宫者,枳术汤、枳桔、平胃散、苍朴二陈汤。怒动肝火者,加味柴胡汤。阴 
血不足,阴火上冲,知柏四物汤。阴精不足,相火上冲者,知柏地黄丸、家秘知柏天地煎加广皮。 
若肝肾之精血皆不足,肝肾之阴火合而上冲者,家秘肝肾丸。 
x六君子汤x 见前章。 
x栀连二陈汤x 见前章。 
x半夏泻心汤x 治痰火冲逆。 
半夏 川连 甘草 黄芩 人参 干姜 
x栀连平胃散x 加葛根、竹茹,家秘治热积呃逆。 
山栀 川黄连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葛根 竹茹 
x丁香柿蒂汤x 治胃寒呃逆脉迟者。 
丁香 柿蒂 人参 生姜 
x二陈汤x 见湿痰门。 
x苓桂术甘汤x 见痰饮门。 
x枳术汤x 见食积门。 
x枳术平胃散x 即平胃散加枳实、桔梗。 
x苍朴二陈汤x 即平胃散加苍术、浓朴。 
x加味柴胡汤x 治肝胆之火上冲呃逆。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山栀 丹皮 
x知柏四物汤x 即四物汤加黄柏、知母。 
x知柏地黄丸x 见前。 
x家秘天地煎x 
黄柏 知母 天门冬 地黄 广皮 
x家秘肝肾丸x 
天门冬 地黄 当归 白芍药 黄柏 知母 

卷二呃逆论
附诸贤论
属性:东垣云∶呃是阴火上冲,古方悉以胃弱言之,而不及火,未尽病情。人之阴气根据胃为养 
,胃土伤损,则木气乘之,阴为火所乘,不得内守,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言胃弱者,阴气 
弱也。然亦有实者,不可不知。脾与胃,一阴一阳也,二者不谐则逆。右肾,阴中有阳也, 
在下相凌亦逆;左肾主水,性不上逆,必右肾相火炎上,挟其冲任,如以火吸水,则水上腾 
,热天龙现,而水从地起,不可尽谓之寒也。肝木之风,从少阳之火冲克,亦必从火为治。 
刘宗浓曰∶呃逆一症,有寒有火,有实有虚,有热痰、有水饮,不可专作寒。若平人饮食太 
速,或饮水喜笑,或膏粱积热,或痰火水饮,或动五志厥阳之火,皆能致呃,皆是实症。夫 
火性炎上,今其症乃自下冲上者,非火而何?《准绳》云∶治此症须分寒热,如因汗吐下后 
,误服寒凉过多,此虚中之寒也,当温补之,理中汤、丁香柿蒂汤;如脾胃阴虚,火逆上冲 
,此虚中之热也,当以清补之,参术汤下大补丸;若夫伤寒失下,痰饮停蓄,暴怒气逆,膏 
粱积热,皆实症也,皆当随其邪之所在,涌泄清利可也;若胃中虚而有热,橘皮竹茹汤、人 
参竹茹汤。戴人曰∶呃逆因痰与热,胃火者极多,火呃大急,乍呃乍已,脉数有力;寒者连 
绵不已,脉沉而逆,外无热候,二便清利;痰者,呼吸时有痰声,六脉滑大;虚者呃而无力 
,呃声不急,连呃绵绵,虚症外现。张三锡曰∶有痰火,有气虚,有郁气,有阴火,有死血 
,有食滞。痰火者,脉洪滑有力,症兼恶心口干,栀连二陈汤;气虚者,脉见虚软,右寸口 
虚无力,四肢倦怠,或久病过服寒滑克削,六君子汤加减治之;郁气者,脉多沉结,胸次气 
胀,四七汤、香砂二陈汤、越鞠丸煎服;阴火者,两尺洪大而数,或沉细而数,呃逆面赤, 
此阴虚伏火,四物坎离丸煎服;死血者,脉见芤涩,至晚则呃,食物则呃,此饱后用力,血 
入气分,桃仁红花汤、桃仁承气汤;食滞者,脉多沉滑有力,外症嗳气饱闷,此食滞中脘, 
寒凉停积不化,宜销化丸煎服。 

卷二
呕吐论
属性:秦子曰∶呕以声响名,吐以吐物言;有声无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有物曰呕吐。 
皆阳明胃家所主。有外感,有内伤。 

卷二呕吐论
外感呕吐
属性:【风气呕吐之症】偶遇风冷,即发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风入阳明,胃家呕吐症 
【风气呕吐之因】或当风取凉,风冷入胃;或胃中饥饿,风邪乘虚而入,如此者皆令呕吐也。 
【风气呕吐之脉】脉多见浮。浮紧风寒,浮数风热,浮滑风痰,浮濡风湿。 
【风气呕吐之治】散风清胃,防葛平胃散,兼痰者,防葛二陈汤。 
x防葛平胃散x 
防风 葛根 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风寒加生姜,风热加山栀、黄连、竹茹。 
x防葛二陈汤x 
防风 干葛 半夏 白茯苓 甘草 广皮 
风寒加生姜,风热加山栀、黄连、竹茹。 

卷二呕吐论
外感呕吐
属性:【寒气呕吐之症】偶遇寒冷,顿发呕吐,胸前绵绵而来,身无内热,小便清白,大便通 
【寒气呕吐之因】胃气素寒,又值时令之寒,偶或感入,则寒气伤胃而为呕吐矣。 
【寒气呕吐之脉】多见弦紧,或见迟缓,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