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表在也,当属少阳部分,只用小柴胡加枳实入金钗煎服,实为验过神药也。如按心则痛, 
手不可近,大渴谵语,以经下者为虚热,结胸汤下之,反加烦躁者死。如见瞑者,知太 
阳经衄血将解也,犀角地黄汤。若见额汗出,齐颈而还,身无汗,小便自利,大便黑, 
渴饮水浆不欲咽,此瘀血证也。或小腹痛有满,当按其痛处,问其小便通利若何,如通利, 
知其有蓄血下焦,宜破瘀血,桃仁承气汤下之,尽黑物则愈。 
小水不利,头汗,齐颈而还,或欲水浆,知邪热在内,津液留结,发黄,宜茵陈 
汤加栀子、滑石,入盐少许,利小便,清则愈。 
凡看伤寒,尺脉弱而无力者。宜小柴胡汤和解之。若伤寒服药不效,眼珠如火,燥渴 
欲危,身如涂扑,脉洪大,不知人,狂妄叫喊,此因邪热在于三焦,宜三黄石膏汤 
治之,名阳毒也。 
凡看伤寒,手指甲青,肚痛,吐泻,四肢厥冷,脉沉无力,名阴毒,宜附子理中汤治之。 
凡看伤寒,吐蛔者,虽有大热,忌下之,犯下药必死,盖自胃中虚寒,则蛔上膈上, 
凶之兆也。急用炮干姜理中汤加乌梅、川椒服,待蛔定,却用小柴胡汤退热,蛔闻酸苦则定。 
凡看伤寒,渴饮水浆自救,宜少饮之,不可太多,则水传心下为喘咳,为哕,为 
痢,为水结,为肿等证见矣,当开后外条。 
凡两感伤寒,虽为必死,复有可救,乃自治法用药瘥也。且太阳与少阴头疼痛,邪在表 
,不食腹满,邪在里。少阳与厥阴耳聋胁痛,邪在表,囊缩,邪在里。三阳头痛身热, 
耳聋呕吐,已自不可下之。其三阴腹满口渴囊拳,便不可下乎?先用麻黄、葛根为解肌,谓 
胃承气为攻里,最为的当,一投一效。今之医人用古《活人书》,引身痛下利虚寒攻里之药,而治烦满囊 
拳实热之证,天地之远,岂不死知。《活人》救里用四逆,攻表用桂枝 
,岂不差乎!用是热剂,正谓抱薪救火,而腹满烦数实热何由而痊?脏腑何由而通?所死者 
多矣。是时两感,莫作不治,执定于心也。 
伤寒合病者,二阳经同受病之不传也。并病者,一经先病,又过一经之称也。是太阳阳相并,若未尽,是伤太过, 
尚有表证,尤当汗之,麻黄桂枝各半汤;若并已尽,是为传过,太阳证潮 
热,手足汗出,大便硬,时谵语者是也,当下之,承气汤。是知传则病,不传则 
止,实出三阳证。太阳阳明并病,麻黄葛根汤;太阳少阳合病,黄芩汤;少阳阳明合 
病,小柴胡加蛤蚧。若三阳三阴合病,即是两感也。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初起一二日,足太阳膀胱受证,此经从头项贯于腰脊,故有头痛恶寒,发热脊 
强。脉按皮肤之上,轻手便得。一经有二药之分,浮而有力无汗为表实,是伤寒 
表证,寒伤荣血,用麻黄发腠理,表汗除邪而愈。脉来浮缓无力有汗者为表虚,是伤风 
表证,风则伤卫气,冬月桂枝汤充塞腠理,止汗散邪为愈。 
有言桂枝发汗者,非发汗也。仲景云∶脏无他病,里和也;卫气不和,表病也。 
自汗出者,卫不和也。荣血不与卫合,故用桂枝甘缓之剂,以其和合荣卫,汗出,风邪 
由此而解矣。邪无容地,汗自出矣。非发也,实秘汗孔也。发字当作出字论。 
其余月感冒非时暴寒之证,无汗,以羌活汤加苏叶葱白发散。若少阴心经有血热, 
用生地黄,无则去之。如太阴肺经有痰热,鼻塞,用黄芩,无则去之。此二味有所别也。 
其秋湿春温夏暑之证,正宜加之,切勿根据方一概妄用。有汗,加味冲和汤逐邪而愈 
也。汗甚不止,加黄 白术。若将冬时正伤寒之药,混治非时冒寒之轻,若将非时冒寒 
之药,混治冬时正伤寒之重,必为害矣,不死则危。 
如一日至十二日,若见头痛恶寒,不论日数多少,尚有表证,热未解,还用 
发散,切不可下,若下之,变为结胸等证。再若二三日至六七日,或八九日、十三四 
日,头痛恶寒,皆阴,反怕热,或胸腹满闷,硬痛便实,口渴谵语妄言,皆热邪传里。 
年老元虚之人,大柴胡汤下之,年壮元实热深之人,大小承气下之,切不可拘于 
日数始太阳终厥阴之论也。 
若夫头痛恶热止,则恶寒自汗,无发热者,汗后表虚也,故用黄 建中加桂枝以和 
表也。其不止者,去桂加炒白术、附子少许以温之,亦可不必拘于日数也。 
又有少阴证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开记后条明白矣。 
七日传邪足厥阴肝经,此经循阴 络于肝,会于颠顶,故有烦满囊拳而渴,一身无 
热,四肢微厥;脉至筋骨间,沉缓有力,此热从三阳传入厥阴里证也。表虽冷,内有 
热邪,正谓阳极发厥,宜承气汤下之,不必拘于日数也。两阴多尽,名厥阴也。如初起无 
身热,便四肢厥冷,怕寒不渴,或腹痛吐利者,脉沉迟无力,此证非从三阳经传来,乃 
是直中厥阴也,急用附子四逆汤温之,再灸丹田气海三十壮,如怔仲不省人事脉全无者, 
必死也。口中出沫寒痛者,盐炒茱萸姜汤煎服为效矣。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伤寒发执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则知病在太阳经也。 
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则知病在阳明经也。 
胸胁痛,耳聋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则知病在少阳经也。 
腹满咽干,手足自温,或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则知病在太阴经也。 
引衣蜷卧,恶寒,或舌干口燥,则知病在少阴经也。 
烦满囊缩,则知病在厥阴经也。 
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黄狂乱,五六 
日不大便,则知病入于胃腑也。 
凡见头痛恶寒发热,腰脊痛项强,脉浮者,则是表证,不拘日数多少,理用解表 
之剂无疑。 
凡见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脉见弦数者,即是半表半里证,不拘日数多少, 
便用和解之剂无疑。少阳经行身之侧,而兼半表半里。 
凡见头痛恶寒悉除,反见怕热作渴谵语,揭衣扬手,发狂发斑发黄,潮热自汗,大 
便不通,小便短赤,或胸中连脐腹注闷疼痛,脉沉有力。或上气喘促,则传里证,不拘 
日数多少,便用通利下药无疑。 
凡伤寒初起,无头痛,无身热,就便怕寒,四肢厥冷,或腹痛吐泻,或口味白 
沫,或流冷涎,或战栗,面如刀割,引衣蜷卧,不渴,脉来沉迟无力,即是直中阴经真寒 
证候,急用温里热药。(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汤。)要在随所见证分表里而治之, 
切莫乱投汤剂,不可拘于日数。若非深得仲景之旨,岂能至此耶?(陶氏《家秘》) 
表证头痛恶寒发热,脉浮紧、无汗,(麻黄汤)。脉浮缓,有汗,(桂枝汤)。项强几几 
,无汗恶风,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头目痛,鼻干,脉浮,(葛根汤)。头痛发热 
不恶寒而渴,肌肉痛,脉浮大而长,(葛根解肌汤加减服之。)头痛身热恶风,表不解,脉 
浮而滑,心下有水气而呕哕者,(小青龙汤)头痛项强发热,伤寒见风,伤风见寒,脉浮紧, 
无汗而烦躁,(大青龙汤)往来寒热,脉浮而弦,或浮而细,胸满胁痛, 
少阳经病,心烦喜呕,欲传于里,此为半表半里也,(小柴胡汤)身热不恶寒,反恶热, 
手足 汗出,面赤谵语,大便实,过经不解,或呕不止,或寒热往来,(大柴胡汤)日 
晡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谵语而呕,阳明经病,(调胃承气汤。)汗后 
不恶寒,无表证,六七日不大便,腹胀满,潮热,狂言而喘者,(小承气汤)六七日不大便, 
腹满烦渴,并少阴,舌干口燥,日晡发热,脉沉实者,(大承气汤。)表邪已解,小腹急, 
大便黑,小便不利,此瘀血也,(桃仁承气汤)阳证未除,下之太早,即成结胸,胸中作 
痛,按之甚,脉浮滑,谓之小结胸,(小陷胸汤。)五六日不大便,口干而渴,潮热,心 
下至少腹俱硬满,胸中大痛,起高突,按之不可近,其痛愈甚者。名大结胸,(大陷胸汤) 
汗后而热不退,脉洪大而渴,及虚烦中 躁闷,(白 
虎汤。)烦渴而发赤斑者,(化斑汤。)汗后身痛脉弱,尺脉或迟,(黄 汤建中汤。) 
手足温,微腹痛而恶寒,脉尺寸俱迟者,(小建中汤)汗吐下后虚弱,邪传于心中,懊 
而烦,不得眠,(栀子豉汤)太阳病渴而饮水,小便不利,热结膀胱,(五苓 
散。)伤寒无表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迟,(四逆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表汗】用麻黄、无葱苗不发,甚加豆豉。 
【吐痰】用瓜蒂,无豆豉不涌。 
【下实热】用大黄、无枳实难通,甚者加芒硝,铁锈水以逐热开结。 
【解表里】非柴胡不能,坏证须加鳖甲、乌梅、紫苏、桔梗。 
【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甚者泥水澄清煎加葱白,再甚者加麝香、皂荚。 
【阴燥者】加蜜一匙,其燥则止。 
【中寒重者】姜汁煎服,竹沥无姜汁不行经络。 
【蜜导法】无皂角不能开秘结。 
【止呕吐】非半夏姜汁不能止,胃虚者加老米一撮煎药。 
【虚烦】非人参,竹叶不能止,甚者加山栀炒米,渴加石膏。 
【去湿利小水】非五苓散不能除,热甚者加桂一字。 
【消渴】非天花粉、干葛不能止。 
【补元气生脉】必用人参、五味子、麦门冬。 
【止焦呕衄】必用犀角、地黄。 
【下焦蓄血】必用桃仁承气。 
【表虚】非黄 、桂枝不能固虚。 
【除湿助脾】必用茯苓白术。 
【黄胆发黄】必用茵陈蒿。 
【泻里热除狂】非承气汤不可。 
【春温】须用辛凉,非柴胡、干葛不可治。 
【四时感冒】非羌活冲和汤不能治。 
【救阴毒里证】须四逆汤。 
【除吐蛔厥】须理中,乌梅入干姜、花椒。 
【化斑毒】须白虎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凡头痛项强,肢节腰背俱强,身疼拘急恶寒,翕翕发热,汗不出,脉浮数浮 
紧,皆属表证,可汗。若发汗后不解,仍有发热而脉浮者,宜再汗之。凡头痛身痛 
拘急,憎寒发热,表未解者,脉虽迟,可汗。太阳病脉弱,可汗。伤寒身体痛,便清自 
调者,可汗。日晡寒热如疟属阳明,脉浮,可汗。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伤寒自汗 ,无表证,脉浮而缓或弦细濡弱者,不可汗。 
脉浮而紧,法当身痛,宜以汗解,若尺脉迟者,不可汗。 
阴病脉沉细数,不可汗。(在里故也。) 
伤寒风温,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汗不解,治在少阴厥阴,不可汗。 
汗自出,谵语,内烦不得卧,善惊,目无精光,两胫温。(先伤于温,后伤于热,因 
而中 。)若两胫冷,腹满,头目痛, 
妄言,治在足太阴,不可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身青面变而死。) 
伤寒形象中风,常微汗自出而呕者,心中懊,(发汗则 。)不可汗。 
伤寒脉弦细,头痛而反热属少阳,不可汗。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心下痞坚,不可汗。 
少阴咳而下利谵语者,强汗之故也,动气不问上下左右,皆不可汗。 
咽中闭塞不可汗,(汗之则吐血。)厥不可汗,(汗之声乱咽嘶。)亡血家不可汗,(汗 
之则寒栗而衄。)衄家不可汗,(汗之必额陷直视。)淋者不可汗,(汗之必 。)汗家不可重 
汗,(汗之必恍惚,脉短者死。)口疮,下利清谷不可汗。(汗之必胀满。) 
大凡取汗之法不可不谨。若劳役乘凉,解衣新沐,表虚为风寒所遏,与夫口燥舌干, 
咽干喉痛泻利,内伤房室,阴虚中暑,金疮痈肿初破,经水适来,新产血虚,脉沉细或豁大 
无力者,皆不可汗也。 
(范云患伤寒热甚,不得汗出。徐文伯为诊视。时武帝有赐九锡之命。云谓文伯∶可 
得速愈乎?文伯曰∶便瘥甚易,但君元气不足,恐一年后不复起耳,奈何?云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二年乎?遂以 
蒸法取汗而愈。后二年果卒。所以取汗之法,必先审其虚实可否也。)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治法
属性:大法春宜吐,(春时阳气在上邪,气亦在上,故宜吐。)病在膈上者可吐。脉大胸满多痰, 
食在胃口,及下部无脉者可吐。脉滑手足逆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满实郁而疼,不 
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吐出,及下利日数行,寸口脉微滑者,宜吐之,其利即 
止也。伤寒汗下后虚烦若剧者,必反复颠倒不得眠,心中懊 ,栀子汤吐其邪 
热。伤寒三四日,邪在胸中者可吐,以瓜蒂散或淡盐汤,虚者以人参芦汤,痰多者用二陈 
汤,服后以箸探吐。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