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不冻栗。是为何病。(身寒而汤火不能热。浓衣不能温者。太阳气衰。而寒在表也。不冻栗者。二阳火热之在里也。) 
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 
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肾气胜者。肾水之气胜也。以水为事者。膀胱之水胜也。谓其人水寒之气偏胜。水寒偏胜则太 
阳气衰。太阳气衰则孤阴不长矣。水、精水也。肾藏之精枯不长。而膀胱之一水。不能胜二火矣。夫肾生骨髓。水生肝。 
肾脂不生。则髓不能满于骨。是以寒至骨也。以上兼论阴阳水火。互相生长之道。高士宗曰。一水不能胜二火句。似 
为衍文。)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 
节也。(肝者。一阳初生之木火也。心者。地二所生之君火也。肾为牝脏。孤脏也。孤脏之阴。藉太阳标本以合化。太阳 
气衰。则孤阴不长矣。膀胱之津液。不能胜二火。故其人不能冻栗者。二阳之火热在内也。病名曰骨痹。病在髓枯而骨 
痛也。故其人当骨节拘挛。此论表里阴阳之不调也。)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此论荣 
卫之气不和也。苛、虐也。谓虽近衣絮。而苛虐如故也。)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虚实者。不和也。言荣气不得 
卫气之和。则荣气虚。卫气不与荣气相和。则卫气实也。盖阳道常实。故曰实。然则过犹不及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 
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不仁者。不知痛痒。不用者。痿而不胜。盖言荣卫不和。则两者皆虚矣。 
荣卫两虚者。不仁且不用。不仁不用。而肉苛如故者。不和而致虚也。张兆璜曰。此释明上文之所谓虚实者。乃不和也。) 
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人身者。荣卫之所循行也。志者。五脏之神志也。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 
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 
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荣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 
是三者之所当和调者也。如三者皆相失而不相有。则气血不行。魂魄离散而死矣。此言荣气当与卫气和调。荣卫之气。 
又当与神志和调者也。)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 
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此论经气上下之不调也。经气生 
于脏腑。故曰何脏使然。)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一 
呼一吸曰息。息有音者。呼吸有声。气逆之所致也。足之三阳。从头走足。故三阳者下行。今反逆而上。以致呼吸之有 
音也。朱圣公曰。是阳明之逆也句。概上下二节而言。)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 
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按灵枢动输篇。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 
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 
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黄帝曰。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十焉息。下八焉伏。何道从还。 
不知其极。岐伯曰。气之离脏。卒然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岸。盖言十二经脉。皆足阳明胃腑之所生。胃气上注于肺。 
以司呼吸。下注于肾。以资十二经脉。故曰。阳明者。胃脉也。言胃者。水谷血气之海也。胃之所出血气者。从大络而 
上注于肺。从胃脉而下注足少阴也。如阳明逆。不得从其道。则为不得卧而息有音。手太阴逆。则为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足少阴逆。则为不得卧而喘也。此论经脉呼吸之逆调也。下经者。即下文之所谓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盖 
阳明之津液。随气而下注于肾。如阳明逆。不得从其道。而肾之水气。反上客于阳明。是以胃不和而卧不安也。再按 
上十焉息者。谓阳明所生之荣卫宗气。如弓弩之发。上注于肺。以行呼吸。以荣经脉。居十分之十焉。下八焉伏者。谓 
阳明所生之津液。下注于足少阴。如水之下岸。居十分之八焉。盖荣气宗气卫气。皆主上行。是气之十分。皆上行也。 
津液二分。行于经隧。八分流溢于肾。故止八分而伏藏于下也。何道从还者。冲脉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 
冲脉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气街者。气之径路也。如络绝则径通。是流溢于肾藏之精液。从冲脉气街之道路。还循于 
十二经脉。如环无端。而莫知其极。此血气生始之根原。经脉循行之道路。学人所当用心理会者也。张兆璜曰。灵枢论 
经脉顺行之道。此篇论经脉逆调之因。故当复引经语以证明之。)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 
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此言手太阴之调逆也。肺主呼吸。肺之络脉逆。故 
呼吸不利而息有音也。夫脉之循于里曰经。浮而外者为络。外内上下经络相贯。循环无端。络脉逆则气留于经。而不行 
于络矣。络脉浮于皮肤之间。其病轻微。故止息有音而起居如故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 
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帝曰。善。(此言足少阴之逆调也。夫津液者。水谷之所生。肾者胃之关 
也。胃之水液。从关而下。入于肾者顺也。如阳明逆。不得从其道而下入于肾。则肾之水气。反循津液之道路。而上乘 
于胃矣。是以胃不和而卧不安也。故曰。肾者水脏。主藏津液。又主卧与喘也。夫手太阴足少阴阳明。主血气生始之根 
原。经脉呼吸之道路。人之一身。总不外乎水火阴阳。荣卫气血。是以上章论水火阴阳之寒热。后章论呼吸经脉之逆调。 
杨君立问曰。帝问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岐伯皆未详答。后人有言简脱者。 
有增补其文者。是耶非耶。曰。此节专论气之呼吸。脉之顺逆。盖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是以三阳之脉上行。则气逆而为息有音。如三阳之脉顺行而下。止阳明不得从其道。是当不得卧而息无音矣。如病在经 
脉。则阴阳不和而不得卧。筋骨不利而不能行。今病在络脉。故止息有音而起居如故也。圣人立言。浑然 栝。或言在 
意中。或意居言表。奈何后学不细心体认。而妄增臆论耶。) 

卷五
疟论篇第三十五
属性:黄帝问曰。夫 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音皆。吴 曰。 、亦疟也。夜病者谓之 。昼病者谓之疟。 
方书言夜市谓之 市。盖本乎此也。蓄、病息邪伏也。卢子繇曰。疟者。惟火 金。酷虐殆甚也。)岐伯对曰。疟之始 
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伸欠、引伸而呵欠也。 
卫气同邪气将入于阴。表气虚。故先起于毫毛。伸欠。)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 
阴阳相移也。(邪正阴阳之气。上下出入。故交争于上下也。病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是虚实 
更作。阴阳寒热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邪与卫气内薄。 
则三阳之气。同并于阴矣。并于阴。则阴实于内。而阳虚于外。阳明之气主肌肉。而经脉交于颔下。是以寒栗鼓颔。太 
阳之气主表。而上升于头。其经脉上会于脑。出于项。下循背膂。故腰背头项俱痛。马莳曰。阳气陷则阴气胜。经云。 
病痛者阴也。)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 
热。则喘而渴。故欲冷冻饮料也。(阳虚于外。则阴胜于里矣。经云。二阴主里。是以骨寒而痛。而寒生于内也。阴气逆极则 
复出之阳。并于阳则阴虚而阳盛。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是以喘渴而欲冷冻饮料也。卢子繇曰。不列少阳形 
证者。以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而开之能开。阖之能阖。枢转之也。设舍枢则无开阖矣。离开阖无从觅枢矣。 
故开阖既陷。枢机岂能独留。倘中见枢象。即为开阖两持。所以持则俱持。陷则俱陷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 
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卢子繇曰。以夏气通于心。心主荣血之故也。经云。以奉生身者。莫贵于 
经隧。故不注之经而溜之舍也。舍即经隧所历之界分。每有界分。必有其舍。如行人之有传舍也。倪冲之曰。天之暑热。 
与君火之气相合。心主荣血。故邪藏于荣舍。卫气者。阳明之悍气也。风木寒水。乘侮土气。故风水之邪。与卫气并居。) 
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 
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卢子繇曰。暑令人汗出空疏。腠理开者。以暑性暄发。 
致腠理但开。不能旋阖耳。不即病者。时值夏气之从内而外。卫气仗此。犹可捍御。因遇秋气。机衡已转。自外而内矣。 
其留舍之暑。令汗出空疏。腠理开。风遂乘之以入。或得之以沐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 
于阳。夜行于阴。风与水气。亦得阳随卫而外出。得阴随卫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也。莫子晋问曰。卫气日行于 
阳。奚先入于阴而致寒栗伸欠也。曰。邪得阴而内入。得阳而外出。邪气与卫气并居。故同邪内陷。非卫气之行于阴也。 
夫内为阴。外为阳。邪留于形身之外。与卫应乃作。卫气日行于阳。故发作于日也。)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 
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间去声言邪气舍深。内薄于里 
阴之分。阳气独发于外。里阴之邪。留着于内。阴邪与阳气交争。而不得皆出于外。是以间日而作也。按此节经文。与 
薄于五脏募原之因不同。)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 
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此言邪从风府。而客于脊背之间者。发作有早晏 
也。卫气一日一夜。行阴阳五十度。而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邪先客于脊背而与卫气相遇故也。) 
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 
骨。(此申明卫气日下一节。则上会于风府也亦晏。故病作日晏也。盖卫气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客于脊背之邪。还 
入风府。而与卫气相遇则病作。其卫气出于风府。日下一节。则上会与风府也稍晏。故病作稍晏。二十一日下至 骨。 
则上会于风府也益晏。故病作益晏也。)二十二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 
故作日益早也。(伏膂、伏冲膂筋也。卫气外循督脉而下。内循冲脉而上。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其气日高。则会于 
风府也日早。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 
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募原者。横连脏腑之膏膜。即金匮所谓皮肤脏腑之纹理。乃卫气游行之腠理也。不得 
与卫气皆出。故间日也。)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 
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帝问邪有不从风府而入。其病亦以日作者何也。)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 
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