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0-幼科释谜-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共为末。每服八分。日再。酒调下。蜜丸亦可。外敷黑散。 

卷四大小二便
尿血
属性:钱乙曰。溺血者盖心主血。与小肠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经络。循环脏腑。若热聚膀胱。血渗 
入脬。故小便血出也。 
薛己曰。热入大肠。则大便下血。热入小肠。则小便出血。小儿多因胎中变热。或乳母六淫七 
情。浓味积热。或儿自食甘肥积热。或六淫外侵而成。小便出血者。实热。清心莲子饮。虚热。六味 
地黄丸。 

卷四
脱肛肛痒
属性:肺为华盖。表里大肠。大肠有户。肛门是张。肛即肠头。本属五内。其气通流。来往输将。肺如 
实热。肠结非常。肺如虚寒。肠出而长。虚寒实热。此其大纲。致脱之故。还宜细详。风木克土。脾 
胃是伤。暑湿风热。俱聚其方。清浊既混。洞泄莫当。久则肠虚。传送力 。风冷所袭。肛脱为殃。 
他如久痢。努力是妨。禀赋怯弱。神气 。皆能致脱。病非孔臧。又有肛痒。甘肥过尝。致生湿 
热。壅滞非良。湿热成毒。虫生蚀肛。其肛作痒。肠吊心忙。便血发热。神志凄惶。肌体骨立。遍身 
生疮。清胃涤热。扶脾是襄。内外兼治。乃其要方。蚀肛透内。此子必殇。 

卷四脱肛肛痒
肛病原由症治
属性:巢元方曰。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闭结不通。肺虚寒。则肠头出露。有 
因痢久里急后重。努力肛开。为外风所吹。或伏暑作泻。肠滑不禁。或禀气怯弱。易于感冷。亦致 
大肠虚脱。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治法宜补脾温胃。使金得受母之益 
而气实。宜藿香饮。次则内投固肠之剂。健脾饮、养脏汤。外以伏龙肝散敷之。令其自收。 
陈藏器曰。小儿肛痒。或嗜甘肥。大肠湿热壅滞。或湿毒生虫而蚀肛门。若因湿热壅滞。宜四 
味肥儿丸。大便秘者。清凉饮。虫蚀肛门。先用化 丸。后用四味肥儿丸。外以雄黄散纳肛门。若 
因病不食。虫无所养。而食脏食肛者。其齿龈无色。舌上尽白。四肢倦怠。其上唇内有疮。吐血如 
粟。心中懊 。此虫在上食脏。若下唇有疮。此虫在下食肛。若食肛透内者不治。 

卷四
丹毒
属性:丹毒多般。病原则一。总由心火。风毒搏击。主血者心。血为火逼。阴滞于阳。血热郁逆。内而 
熏蒸。先蕴胸膈。外达皮肤。热而色赤。赤若丹涂。热若火炙。凡热有毒。毒则痛极。渐至坏烂。水 
流肌裂。入肾入腹。斯至于厄。亦有在胎。胎毒久积。迨至生后。感热发泄。亦有乳母。七情内迫。 
酒醴燔炮。恣情而食。毒从乳流。与儿相贼。亦有食多。脾弱难克。热蕴于中。肌表红色。亦有孕 
时。母受惊吓。惊邪伤胎。递相传袭。形发于外。向夜啼泣。眼胞微肿。面带青黑。种种诸丹。不能 
尽悉。治法大要。清火涤热。顷刻丹消。肌肤一抹。 

卷四丹毒
胎毒发丹
属性:史演山曰。胎毒发丹者。因胎毒内伏。或频浴热汤。或着烘衣。或乳母饮食。七情内热。助邪 
为患。发于头面四肢。延及胸腹。色赤。游走不定。古人云。从四肢起入腹囊者。皆不治。当急令人 
随患处遍吮。毒血各聚一处。砭出之。急服活命饮。惟百日内忌砭。以其肌肉难任也。若发散太 
过。表虚热而赤不退者。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白芷。寒凉过剂。胃气受伤。而热赤不退者。异功 
散加升、柴。或兼发搐等症。用四君加升、归、钩藤。若复用攻毒。必致不起。头额间患者。当砭之。 

卷四丹毒
一切丹原由症治
属性:巢元方曰。火丹候。往来如伤寒。赤着身而日渐大者是也。又云丹火候状。发赤。如火烧。须 
臾浆起。是也。 
圣惠方曰。凡小儿一切丹。皆由风毒在于腠理。热毒搏于血。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 
涂状。故谓之丹。若又不歇。则肌肉坏烂。若毒瓦斯入腹。则杀人。合以一方同疗之。故号一切丹也。 
用升麻散。赤丹者。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初发肿起。大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生粟如鸡 
冠。故亦谓之茱萸丹也。宜升麻膏。又云。有天火丹者。肉中有如丹赤色者。大者如手。剧者遍身 
赤痒。故名天火丹也。又云。天火丹。从背起赤点。用桑白皮末羊脂调涂。千金治天火丹病。初从 
髀间起。小儿未满百日。犯行路灶君。若热流阴头。赤肿血出。方用伏龙肝末鸡子清调涂。又有鬼 
火丹者。发两臂。赤起如李子。戎盐散。有野火丹者。丹发赤斑。斑如梅子。满背腹。千金遍身皆赤 
者。名野火丹。雄黄戎盐各五钱为未。鸡子白调。频涂。以瘥为度。有家火丹者。初发着两颊两膀 
上。两腋下。古方治家火丹攻喉入腹。用硝石、凝水石。铜器内熬干。研服方寸匕。有殃火丹者。初 
发两胁。及腋下腿上。用朴硝研末。每服五分。竹沥调下。更量儿大小加减。有神火丹者。丹发两 
膀。不过一日。便赤黑。醋调栀子仁末涂。有荧火丹者。丹发如灼。在胁下。正赤。初从额起。或从 
耳起。而多痛。赤小豆一合。硝石五钱。寒水石一分。为末。冷水调五分。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冷水调涂。亦可。有朱田火丹者。先发于背。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疮。蓝靛涂之。或未成疮。鸡子清 
调赤小豆末敷。已成疮。赤豆末掺之。有天灶火丹者。发两膀里。尻间正赤。流至阴头。赤肿血出 
者是也。用赤豆、伏龙肝等分为末。鸡子白调涂。车前子末水调涂亦可。有废灶火丹者。从足趺 
起。正赤者是也。赤小豆一两。牛角二两。烧灰共末。鸡子白调涂。有尿灶火丹者。丹发膝上。从两 
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者是也。李树根半斤烧灰。取田中流水调涂。有赤流者。小儿身上。或一 
片片赤色如胭脂。及渐引。此名丹毒。俗谓之流火。若因热而得者赤色。因风而得者白色。皆肿而 
壮热也。先砭其恶血。内服升麻汤。毒未入腹者。可疗也。有蛇缠丹者。此丹匝腰则死。捣莴苣烂 
涂。或研莴苣子涂之。有蜘蛛丹者。满身病。用白矾、皂荚烧灰、猪糟下泥和涂之。有赤白游肿者。 
小儿肌肉虚。为风毒热气所乘。热毒搏于血气。则皮肤赤而肿起。其风随气行游不定。故名也。又 
云。游肿之状。为青黄赤白。无复定色。游走于皮肤之间。肉上微光是也。犀角散。凡丹入腹。生麻 
油涂之。服婴孺方。丹痛。捣竹茹汁及一升作一服。只一二服效。丹痒。捣韭菜汁入些盐与香油以 
手摩热。于丹上揩之。立愈。 
曾氏曰。赤火丹瘤。皆心火内热而发。赤如丹砂。心主血而火性热。血热相搏。阴滞于阳。即 
发丹毒。心虚寒则痒。心实热则痛。自腹生出四肢者易治。自四肢生入腹者难疗。先用百解散表 
之。次以当归散。加连翘、荆芥水煎。与宣热拔毒。其次赤葛散。或初用化丹汤亦好。有身上发 
时。亦如前症。不甚燥痒。但见出浮遍体。神昏不悦。名阴湿毒症。婴孩生后。百日之内。半岁以 
上。忽两眼胞红晕微起。面青黯色。向夜烦啼。或脸如胭脂。此伏热在内。亦有脸不红者。始因居 
胎之时。母受重惊。惊邪伤胎。递相传袭。形发于外。初发时。散生满面。状如水豆。脚微红而不 
壮。出没休息无定。次到颈项。亦如朱砂。名曰惊丹。用四圣散。先洗其目。次百解散加五和汤同 
煎。与解惊热丹毒。当归散、牛蒡汤亦可。如惊丹发至胸乳间。微有痰喘作搐。急宜宣热拔毒。免 
至内流。为害不浅。五和汤加升麻、生地、灯心、生姜。则自消除。仍用前数药调治。不生他症。 
吴绶曰。小儿丹毒。乃热毒之气极。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故赤肿。及游走遍身者。又名赤游 
风。入腹入肾。则杀人也。大抵丹毒。虽有多种。病源则一。有赤丹毒遍身痒者。或女子十五六而 
脉未通者。多发丹疹。皆由血有风毒乘之。宜防己散。 

卷四丹毒
五色丹
属性:圣惠方曰。夫小儿五色丹者。由丹发而改变无常。或青黄赤黑白。皆风毒之热。有盛有衰。或 
冷或热。故发为五色丹也。宜用小柴胡汤。如法煎服。以渣敷丹上良。 

卷四丹毒
辨小儿欲发丹毒候
属性:王肯堂曰。初生儿蓄伏胎热。欲发丹者。必先见于外。如在襁褓中。无故眼生浓眵。此丹毒欲 
发也。更微喘急。毒瓦斯已甚。上乘于肺也。才觉有此。急以水调龙脑饮子。或蓝根、犀角等。潜消其 
毒。如浑身已有赤处。即更以芸苔等外挫其锋。消息而次第治之。 
凡儿病诸丹肿。其势虽盛。切不可遽用大黄、芒硝辈大下之。恐毒乘虚入里也。但用性平解 
毒托里药。小儿丹发。若预度其势。必展引至咽颈腹心阴尻诸虚处。可先涂药以护之。仍砭其 
引头所向。微出恶血以泄其毒。丹毒。宜食海蜇鲫鱼。然不可过。 

卷五
诸病应用方
属性:x导赤散x 
生地 木通 甘草 等分。加竹叶。一方不用甘草。用黄芩。 
此方泻内小肠火。 
x钱氏生犀散x 
犀角(二钱) 地骨皮 赤芍 柴胡根 葛根(各一两) 炙草(五钱) 每末一钱。煎服。 
此方治心经虚热。 
x四圣散x 
灯心 黄连 秦皮 木贼 枣子(各半两) 每 咀二钱。煎服。 
治婴孩胎受热毒。或生下两目不开。 
x地黄膏x 
郁金 皂荚(水煮干切焙) 豆粉(各五钱) 炙草(一分) 马牙硝(一钱) 生地汁、蜜对煎成膏。和 
丸。水含化。婴儿磨浓汁。以鹅翎扫入口内。 
x张涣保命散x 
白矾 朱砂(各二钱半) 马牙硝(五钱) 研极细。每服一字。水调涂舌上。先拭净儿舌。 
治婴儿胎毒。致生鹅口。 
x龙胆汤x 
龙胆草 钩藤 柴胡 黄芩 桔梗 赤芍 茯苓 炙草(各五钱) 蜣螂(二个去翅足炙) 大黄(一分纸裹煨) 
为细末。食前调服。或加防风、麦冬。以去心热亦可。 
治胎惊月内气盛发热。脐风撮口壮热。 
x辰砂膏x 
辰砂(三钱) 硼砂 牙硝(各钱半) 元明粉(二钱)全蝎 真珠末(各一钱) 麝(一字) 为末。和 
枣肉。好绢包起。自然成膏。每一豆许。治诸惊。金银薄荷汤下。潮热。甘草汤下。月内婴儿乳 
汁调涂奶上。令吮下。 
x宣风散x 
全蝎(二十一个。去头尾酒涂炙) 麝香(少许。另研)每细末半字。金银或麦冬汤调服。 
治断脐后外伤风湿。唇青口撮。多啼不乳。口出白沫。 
x黑白饮x 
黑牵牛 白牵牛(俱半生半炒) 生大黄 陈皮(去白) 槟榔(各五钱) 炙草(三钱) 元明粉(二钱) 每 
末五分至一钱。空心温蜜汤调服。此药新合最妙。久则效迟。 
治脐风气实者。及急惊壮热发搐。 
x钱氏柏墨散x 
黄柏 釜下墨 乱发灰 等分。每末少许敷之。 
x钱氏泻心汤x 
黄连(一两) 每末二分五分至一钱。临卧温水调服。 
此方泻丁心实邪。实则泻其子。 
x张涣金黄散x 
黄连(二钱半) 胡粉 龙骨(各一钱) 各另研。再合研。每少许。敷脐中。时时用。 
治脐疮不瘥。风气传于经络。变为痫疾。 
x朴消散x 
大黄 牡蛎(各五钱) 朴硝(二钱) 每末(一钱或二钱)。用田螺一枚。洗净浸一宿。水调涂。 
治脐突。或痛或不痛。及感湿热。阴及囊肿。 
x木通散x 
木通 蓄(各五钱) 大黄 甘草梢 赤苓(各三钱) 瞿麦 滑石 山栀 黄芩 车前子(各 
二钱半) 加灯心(三茎。)或薄荷少许。 
x钱氏泻青丸x 
当归(焙) 龙胆(焙) 川芎 山栀 羌活 煨大黄 防风 等分。蜜丸。竹叶汤下。 
x丹溪金乌散x 
蜈蚣(半条酒浸炙) 川乌尖(三个) 麝(少许) 每末半字。金银汤下。 
治脐风。一名定命散。一名麝香散。 
x五通膏x 
生地 生姜 葱白 莱菔子 田螺肉 捣烂涂脐四围。一指浓。抱住泄屁而愈。 
治脐风撮口。 
x六神散x 
茯苓 扁豆(各二两) 人参 白术 山药(各一两) 炙草(七钱) 每末一钱。姜枣煎。 
治腹冷痛夜啼。 
x汤氏钩藤散x 
人参 犀角(各五分) 全蝎 天麻(各二分) 甘草(一分) 钩藤(一钱) 一名钩藤饮。 
x千金龙胆汤x 
煨大黄(二钱) 龙胆草 赤苓 甘草 黄芩(各钱半。) 
x调气益黄散x 
蜈蚣(一条酒炙) 蝎梢(四个) 僵蚕(七个) 瞿麦(五分) 每末一字。吹鼻中取嚏。啼哭可治。仍用薄荷 
汤调一字服之。 
治噤口撮口脐风。 
x大青膏x 
天麻末(一分) 生白附子(钱半) 蝎尾(去毒生末) 乌梢蛇肉(酒浸焙研各五分) 青黛(一钱) 朱砂末 
天竺黄末(各三分) 蜜和成膏。每半皂子许至一皂子许。月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