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3-此事难知-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于肝经原穴上泻一针如余经有补泻针毕仿此例亦补泻各经原穴。 

卷下
接经补遗
属性:又补其母。亦名随而济之。又泻其子。亦名迎而夺之又随呼吸出纳亦名迎随也。 
两胁痛。少阳丘虚。心痛少阴太溪。(并涌泉足厥阴原穴)腰痛。昆仑委中出血。喘满痰 
实 
如胶。太溪呕哕无度。手厥阴大陵。头痛。手足太阳原热无度不可止陷谷出血。小肠疝气痛 
。足厥阴太冲。百节酸疼实无所知。三棱刺绝骨出血。 
妇人血不止。刺足太阴井。喉闭手足少阳井(并少商手。足太阴井)大烦热不止。昼夜无 
力。 
刺十指间出血谓八阳大节眼发睛欲出亦须大刺。目痛大 痛。刺太阳井。头中痛不可忍卒 
疝痛。妇人阴中痛。皆刺足厥阴井。目痛小 痛刺 
少阳井。心痛脉沉肾原穴。脉弦。肝原穴。涩脉肺原穴。缓脉脾原穴身之前。足阳明原穴。 
身之后。足太阳原穴。身之侧。足少阳原穴。灸一身之内分为八方。(脐以上至鸠尾以年为 
壮。大椎以下。至腰中以年为壮。腰)手足四分。自井为一。荣为二。至合为五之类。自胆 
中 
分四向。如井荣数倍之。百会为一分。亦如胆中法。凡欲灸者先诊其脉若浮者不可灸。灸之 
必变。 
月晦前后各二日属坤 为癸乙 月缺 无泻 
月望前后各二日属干 为甲壬 月满 无补 
初三日至上弦 属震仰孟 为庚 
上弦日至月望 属兑上缺 为丁 
月望日至下弦 属巽为风 为辛 
下弦日至月晦 属艮纳雨 为丙 

卷下
天元图
属性:七十四难曰。从其首。系其数。间象在表。五化叠元。并见前图。(拾遗)夫天元法者 
。谓 
之五化叠元。当从其首。系其数。首者寅方春也。在人为肝。是从东方。顺天轮数至所主之 
处。计从几数却于所受病一方。倒叠回去数至根据前数尽处便于元受病一方穴内泻所止之方来 
路穴也。不得于所主之方内经中泻之勿误。 
假令病者闻香臭二者。心主五臭也。入脾为香臭。从东数至所主之处。所主五臭者心也 
。东 
一南二计得二数。却当于受病之方倒叠回去。脾一心二元数二也。是数至心。心者荣火也。 
当 
于受病之方内泻荣火。是脾经泻火都是也。或曰何以倒叠数对曰此从地出为天轮所载。右 
迁于天不当于所显之虚治之此舟行岸移之意也。 

卷下
地元图
属性:六十八难曰。元证脉合。复生五象。 
在表间象以应望闻。(及肝胆各五法)并见前图。 
人元法例(前图已载七象七法见前人元例后)并见前图。 

卷下
大接经从阳引阴
属性:足太阳膀胱经之脉。出于至阴小指外侧。去爪角如韭叶。为井金。足小指之端也(十呼) 
。 
足少阴肾之脉涌泉。足心也。起于小指之下斜趣(三呼) 
手厥阴心包脉。其直者循中指出其端。去爪甲如韭叶陷中为井。中冲穴也。其支者别掌 
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少阳三焦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为井。(三呼) 
足少阳胆之脉。起于窍阴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为井。其支者上入大指岐骨内出 
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三呼二十呼)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入聚毛之际。去爪甲如韭叶为井。大敦穴也。及三毛中。 
(十呼六呼) 
手太阴肺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出于少商大指内侧也。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其支者出 
次指内 
出其端。手阳明大肠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入次指之内。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一 
呼)中指内交(三呼) 
足阳明胃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为井。其支者大指间出其端。(一呼) 
足太阴脾之脉。起于足大指端。循指内一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隐白也。(十呼) 
手少阴心之脉。起于小指内出其端。循指内 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三呼) 
手太阳小肠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指之端。去爪甲一分陷中为井。(五呼) 

卷下
大接经从阴引阳
属性:手太阴脉之脉。起于大指端。出于少商。大指内侧也。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其支者出 
次指内 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入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为井。(一呼) 
足 
足太阴脾之脉。起于足大指端。循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隐白也。 
手少阴心之脉。起于小指内出其端。循指内 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 
手太阳小肠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为井。 
足太阳膀胱之脉。出于至阴。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金。足小指之端也。 
足少阴肾之脉。起于小指之下为井。涌泉穴也。手厥阴心包之脉。其直者循中指出其端 
。去爪甲角如韭叶陷中为井。中冲穴也。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少阳三焦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 
足少阳胆之脉。出于窍阴。足小指次指之端。如韭叶为井。其支者。上入大指岐骨内 
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足厥阴肝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入聚毛之际。去爪甲如韭叶为井。大敦及三毛中。(六 
呼) 
凡此大接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东垣二十五论后录 

卷下
诸经头痛
属性:阳明头痛。自汗发 
热。白芷。 少阳头痛。脉弦(往来)寒热。柴胡。太阳头痛。恶风恶寒。川芎。太阴头痛。 
痰物理重腹痛。半夏。少阴头痛手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逆为寒厥头痛。细辛。厥阴头 
痛。项痛脉微浮缓。欲入太阳其疾痊矣。然而亦当用川芎。气虚头痛。黄 。血虚头痛。当 
归。诸气血俱虚头痛。黄 当归。伤寒头痛。〔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太阳经所发 
阳明头痛。白虎汤。少阳头痛柴胡汤。太阴头痛〔脉浮(桂枝汤)。脉沉(理中汤)〕少阴头痛 
。(脉沉微热。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头痛。外伤本经(桂枝麻黄各半汤)。 
呕而微吐水。(吴茱萸汤。内亦病也) 
易老曰。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非天雄不能补上焦之阳虚。非附子不能补 
下焦之阳虚。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或亦妨近视或脉风成疠。(地芝丸)主之。 
生地黄(爆干四两) 天门冬(汤炮去心) 枳壳(面炒去穣二两) 甘菊花(未开者秤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如能饮食茶。清汤下。不能饮食。温酒下。食后改熟地 
黄亦可。(此说亦见病 气直目门下亦有) 
治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服(局方定志丸)。 
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法当补肾。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 
视。 
责其无火。法当补心。补肾补足少阴。补心补手少阴。补肾。(六味地黄丸)加牡蛎。补心。 
(定志丸)加茯苓。 
不能近视。晨服(地黄丸)。 
不能远视。卧服(定志丸)。 治精滑久不愈。(固真丸)。 
手足少阴经 
不能远视。卧服(定志丸)。 
单牡蛎不以多少。砂锅子内 醋淬七遍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 
心盐汤下。 
六脉俱弦。指下又虚。脾胃虚弱痛也。食少而渴不已。心下痞腹中痛。或腹中狭窄如绳 
束之 
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精神短少。此药专治大渴不止。腹中窄狭。所食减少。大有神效 
。 
白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人参 
生姜(先用滚汤掠过焙干各秤一两)秋时减姜一 
上同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白 
汤化下。食前空心细嚼。白汤送下亦可。忌生冷硬物。及怒发思虑过节。 
六脉沉紧。按之不鼓。膀胱胜小肠也。或泻利不止而腹胀。或纯便血赤血。或杂脓血。 
便虽多 
而不渴。精神短少。或面白脱色。此失血之故。或面黄而气短。此元气损少之故。且小肠者 
。手太阳经丙火也。膀胱者。足太阳经壬水也。是壬水来丙小肠之位。小肠为壬所克而外走 
也。诸手经短。而足经长。兼以五行相克论之。俱是足经。此火投于水大寒之证。宜温之 
则愈。其与难经一证寒热相反。亦名曰小肠泻。亦作泄。海藏云。此杂病火投于水。变为寒 
证。又外伤足太阳膀胱经。左脉俱浮为表阳之候也。忽变为内寒。亦旺火投盛水。而屈丙就 
壬化。脉反不浮而微沉。此内病与外病俱有此。火投水例。非精于脉诊者。孰能知之。(姜 
附赤石脂朱砂丹) 
生附子(半两) 生干姜(半两不泡) 朱砂(一两另研) 赤石脂(一两半水飞) 
上为细末。酒 
糊丸如黑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米饮汤下。茯苓煎汤下尤妙。 
东垣云。因看卢氏 
医镜。见此一药味数分两同。惟丹砂用伏火者。及治病有瘥。所治者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 
忘。魇梦不已不同耳。见其不同审而详之乃得此之治法不瘥且泛举之。经言肾主大小便。肝 
主小便淋溲。难经云。小肠为赤肠是面赤色。及便溺赤色者。皆出心与小肠。南方赤色。 
显于外也。经言。下焦如渎者。正谓大小便也。大便为阴为有形。乃下焦之下者也。肾脏 
病 
为肾主大便不言大肠者。明子行父之道。小便为气所化。乃下之高者也。谓肝主小便淋溲。 
亦是子行父道。为腑病。诸气化者皆腑。诸有形血化者皆脏病所主。此腑言膀胱病二证俱在 
下焦则同染有形无形及在腑在脏有殊。俱是丹田衰败。不言及心火者。以其相火化行君之令 
故也。细分之。则膀胱壬水胜丙小肠者。是不传入阴故泄血。泄血利不禁为有形质病。且不 
传阴则阴不病。何为有形病。此为阴之体也。为腑之用也。天地阴阳互为体用。以斯可见。 
是明五脏者。为六腑所用。六腑为五脏所用明矣。是有形皆为传阴也。夫小便不禁是膀胱不 
约为遗溺。此不传阴也。是丹田胞络受寒。为壬所克。大抵诸腑皆盛有形物。有形病者。在 
腑责其所来皆在脏也。用伏火丹砂者。去其寒性耳。治法同者。以其俱在下焦。补诸形火同 
在胞络耳。以其胞与肾相对有渠相通故也。肾主大便。肝主小便。所治安得不殊。经曰肾肝 
同 
归一治。经又云。少阳主骨所生病。膀胱却主节所生病。亦可知也。小便不禁茯苓汤下。大 
便有病米饮汤送下。凡脏腑之秘。不可一例治。有虚秘有实秘。实秘者。能饮食。小便赤。 
麻仁丸七宣丸之类主之。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浓朴汤)主之。 
浓朴(生姜制) 
白术(五两) 枳实(麦皮炒一两) 陈皮(三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曲(三两)上为粗末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三枚煎至一盏空心服。 
实秘者物也。虚秘者气也。 
脉中少有力。浮则似止。胸中元气不及也。加人参 五味子 麦门冬 益智仁 沉香 
丁香 川芎 白豆蔻 气血弱者。不可服枳壳以损其气也。 
气血盛者不可服丁香以盛其益气也。 
脉弦而虚。不可损气。脉大而实。不可益气。 
气虚则(生脉散)气实则(三才丸)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内托散)主之。以其外受也膏粱之变足生大丁。辛甘之过 
也。(七圣散)主之。以其内发也(去桂加当归)疮肿消者。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涂之。 
诸疮有恶肉者。膏药内入巴豆雄黄少许。不伤艮肉止去恶肉。不惟恶疮若痈疽有死肉不 
能去者。巴豆霜上之。深则 之浅则干掺之。以膏药外护之大效。 
r图ps11a14。bmpr 
栀子黄经云无阳则阴无以芩黄连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芍药黄又云。膀胱者。津液之柏大黄府。气化 
则能出矣。陈皮浓朴藿香白芷 有一身尽热 干姜丁香肉 有一身尽寒 桂附子沉香有 

卷下
大头痛论
属性:夫大头痛者虽为在身在上热邪伏于已又感天地四时非节瘟疫之气所着所以成此 
疾。至于溃裂脓出。而又染他人。所以谓之疫疠也。大抵足阳明邪热大甚资实。少阳相火为 
之炽多。在少阳或在阳明。甚则逆传太阳视其肿势在何部分。随其经而取之湿热为肿。木盛 
为痛。此邪发于首。多在两耳前后所先见出者为主为根。治之宜早。药不宜速。恐过其病。 
上热未除。中寒已作。有伤人命矣。此疾是自内而之外也。是为血病。况头部受邪。现见于 
无形之处。至高之分。当先缓而后急。先缓者。谓邪气在上所着无形之分。既着无形所传 
无定。若用重剂大泻之。则其邪不去。反过其病矣。虽用缓药。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顿服。 
咸失缓之体。则药不能腾升。徐溃无形之邪。或药性味形状拟象服饵。皆须不离缓体。及 
寒 
药或炒或酒浸之类皆是也。后急者。谓前缓剂已经高分。泻邪气入于中。是到阴部入于中。 
染于内之有形质之所。若药不速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