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大成-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扁鹊云。病在血脉。治宜砭石。此举素问血实者决之也。非止丹毒及红丝疔走散。但见红肿色赤游走 
不定者。或时毒瘀血壅盛等症。并宜砭之。忌其太深。内经所谓刺皮无伤肉也。法用细瓷器击碎。取有 
锋芒者一块。用箸一根。劈开头。夹之缚之。用二指轻捺箸梢。以瓷锋对患处悬寸许。再用重箸一根。频 
击箸头。令毒血遇刺皆出。如丹毒敷贴。见小儿赤游丹毒门参考。至次日肿未全消。再量行砭之。以肿 
消红散为率。 

卷一总论部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灸乃开结破硬之法。盖火性畅达。引拔内毒。有路而发外也。凡疮之初起。七日以前。随毒势之大小。灸 
艾壮之多寡。如赤肿紫黑者。取蒜片三钱。浓置疮顶上。着艾灸之。三壮一换蒜片。初灸觉痛。以不痛似 
痒为止。初灸不痛。以知痛庠为止。初灸全然不觉痛痒。宜去蒜明灸之。方能速溃。艾数宜多。有漫肿无 
头者。以湿纸覆其上。视其先干处置蒜灸之。两三处先干。两三处齐灸之。有一点白粒如粟。四围红肿 
如钱者。即于白粒上灸之。有阴疮日数多者。艾炷不及。其事以蒜捣烂铺于疮上。艾铺蒜上灸之。蒜败 
再易。以知痛甚为效。痈疽、流注、鹤膝风等。每日灸二三十壮。顽疽、阴疮、痼发等。艾数必多。宜先服护 
心散以防火气入内。灸小儿。先将蒜置大人臂上。燃艾候蒜温。即移于小儿毒上。易艾照前。凡肿疡初 
起。用此灸之。一不开大。二不内坏。三易收口。诚疡科之首法也。如七日以后。毒已成形。宜随经络取穴 
次灸之。或骑竹马法灸之。或用锭子药饼、蜡饼、等类灸之。至真要论云。阳气凑袭。寒化为热。热盛则肉 
腐为脓。是毒乃寒邪所伤。艾火攻之。求其本也。 
经曰。陷者灸之。阳症似不必灸也。头为诸阳之首。凡生疮肿。由亢阳所致。灸之必加大肿。痰动必死。肾 
俞穴发疮。由肾水枯竭而成。灸之则火烁其源。黑陷则死。有元气素虚。疮不高肿。体倦神昏。脉空虚浮 
散。数而不鼓。此内无真气抵当火力。灸之必昏溃而死。世云。艾火不伤人。非通论也。 
凡灸。先用蒜片擦穴。则着艾不落。灸疮不发。则疾不除。用葱、艾、薄荷煎汤洗之。灸疮已发。溃烂疼痛者。 
用桃柳枝、胡荽、黄连煎汤洗之。灸疮出血。用百草霜罨之。灸疮不收口。用槐枝、葱白煎汤洗之。瓦松阴 
干为末掺之。灸疮贴膏。宜频换。使脓血出多而疾速愈。 
x骑竹马灸法x 治诸发背。及痔漏肠风。是症由心火留滞而生。此穴乃心脉所过之处。灸之则心火调 
畅。血脉通流。其毒顿减。其法。男左女右。于患人曲池穴起。用薄篾一条。量至中指尖。与肉平齐截断。次 
令患者骑竹马。两人前后扛起。离地五寸。两傍扶定。以前篾竖马上。从尾骨贴脊。量至篾尽。以墨记之 
两边各开同身寸一寸五分尽处。是穴各灸二七壮。 

卷一总论部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x手太阴肺经x 
少商穴(此穴宜刺不宜灸。入前针法。) 
x手阳明大肠经x 
x曲池穴x 治胃疽。及上部疔肿发背。浑身疮毒、风刺、瘾疹、顽疥。小儿丹毒。并痈痪。四肢拘挛。历节风。 
(穴在肘外辅。屈肘两骨中。以手拱胸。纹尽头陷者是穴。) 
x三间穴x 治蜂窠疽。(穴在手次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又名少骨穴。) 
x肩 穴x 治乳痈、乳毒、乳岩。(穴在肩端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举臂取之。有空是穴。一名肩 
井穴。足少阳阳跷之会。) 
x三里穴x 治乳症、膝症。(穴在膝眼下三寸。 骨外 内两筋间。举足取之。) 
x偏历穴x 治颧疔。(穴在手腕中后三寸陷中。) 
x足太阴脾经x 
x冲门穴x 治胁痈。(穴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端约中动脉。) 
x商丘穴x 治阴疽。(穴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 
x箕门穴x 治腹痈。(穴在鱼腹上。越筋间。阴股内。动脉应手。是穴。) 
x大敦穴x 治鱼口。(在足大指端。指甲里三毛中。) 
x三阴交穴x 治鹤膝裆疽。(穴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 
x膝顶穴x 治鹤膝风、香港脚。(此秘法也。诸书不载。) 
x足阳明胃经x 
x神授穴x 治牙痈。(二穴。随人大指上直去骨罅处起。用患人手一跨。此秘法也。) 
x缺盆穴x 治鬓疽、瘰 。(穴在肩下。横骨陷中。) 
x伏兔穴x 治鬓疽。(穴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而取之。一云膝盖上七寸。以左右各三指按捺。 
上有肉起如兔之状。故名之。脉络会也。) 
x犊鼻穴x 治唇疽膝痛。(穴在膝膑下。 骨上。侠解大筋陷中。是穴形如牛鼻。) 
x梁丘穴x 治流注。(穴在膝上二寸。两筋间。) 
x踝骨穴x 治疽着五指。及霍乱转筋。(此秘法也。) 
x手厥阴心胞络经x(胞络、乃包裹心之肉也。) 
x 门穴x 治胸疽。(穴在掌后。去腕五寸。) 
x间使穴x 治肘痈、腋肿。瘿瘤、疥癣。(穴在手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 
x内关穴x 治锐疽、瘰 。合谷疔、蛇头疔。(穴在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 
x合谷穴x 治鱼肚疔、注节疔。(穴在大指次指合纹尽处陷中。) 
x手少阳三焦经x 
x四渎穴x 治鱼腮。(穴在肘前五寸。外 陷中。) 
x天井穴x 治瘰 、石榴疽。 毒、鱼腮。五痔、瘾疹。(穴在肘外。大骨后肘上一寸。辅骨上两筋。 
又骨陷中。刺肘拱胸得之。) 
x会宗穴x 治肩疽、 疽。(穴在臂腕后三寸。空中一寸。) 
x腋门穴x 治药疽。(穴在手小指次指间陷中。握拳取。) 
x手少阴心经x 
x少冲穴x 治喉痈。舌疔、舌肿。(穴在手小指内 端。去爪甲角如韭叶。又名经始穴。) 
x灵道穴x 治气痈。(穴在掌后一寸五分。) 
x少海穴x 治 疽并瘰 。不问肿溃。及臂痛不能伸。齿龈痛烂。齿寒头痛。胸风腋疽。一名曲节。 
(穴在肘内 后大骨外。去肘五分陷中。屈手向上取之。) 
x神门穴x 治兑疽、穿骨疽。(穴在掌下锐骨端陷中。) 
x少商穴x 治喉症。宜针忌灸。见针门。 
x心俞穴x 治喉毒悬痈。(穴在背第五椎两傍。各开一寸五分。) 
x手太阳小肠经x 
x支正穴x 治侵脑疽。(穴在腕后五寸。) 
x阳谷穴x 治凤眉疽。(穴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中。) 
x后溪穴x 治黑疔。(穴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捏拳取之。) 
x腕骨穴x 治鼻疔。(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x天宗穴x 治顶疽。(穴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 
x肩贞穴x 治肩风。(穴曲脾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 
掌后五寸五分 治马口疮。(秘法。) 
x足厥阴肝经x 
x阴包穴x 治咬骨疽。(穴在膝上四寸。股内 两筋间。拳足取之。看膝内侧。必有槽中。) 
x膝关穴x 治透脑疽。(穴在犊鼻下二寸傍陷中。) 
x中都穴x 治阴疽。肠癖顽疝。(穴在内踝上七寸 骨中。) 
x蠡沟穴x 治玄疽。(穴在足内踝上五寸。) 
x章门穴x 治气癖。(穴在直季胁肋端。脐上二寸。两傍九寸。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 
一云。肘尖尽处是。) 
x膝下外 横骨x 治鹳口疽坐马等痈。(秘法。) 
x足少阳胆经x 
x剑巨穴x 治马刀。(穴在掌后三寸二分。秘法。) 
x肘尖穴x 治瘰 。三次除根。(取穴令患者端坐。叉手平胸。肘后突出尖骨是。灼艾人须立于患人后。 
因穴在后面内侧小尖骨尖。以指按之。患处酸麻方是真穴。此乃大肘尖之傍小肘尖。仰手与小指对直者是也。 
按此骨尖小指即麻为验。此穴与肩尖穴多取不真。惟此取法最确。故重表而出之。宜珍之勿忽。) 
x金门穴x 治瘰 。(穴在掌后三寸五分。秘法。) 
x阳陵泉穴x 治渊疽。(此穴筋之会也。专治筋病。穴在膝下一寸。 外 陷。蹲坐取。) 
x悬钟穴x 治附骨疽。(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 
x膝眼穴x 治鹤膝风。(穴在膝头骨下两傍陷中。) 
x环跳穴x 治腿股风。居 二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穴在脾枢中。侧卧。伸下 
足。屈上足。以左手摸穴。右手摇撼取之。足少阳太阳之会也。居 穴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中。居 
在跳上一寸。灸则筋缩。) 
x足少阴肾经x 
x阴谷穴x 治心口疽。(穴在膝下。内补骨后。大筋下。小筋上。屈膝取之。按之应手。) 
x筑宾穴x 治幽痈、赫痈。(穴在内踝上 分中。) 
x足太阳膀胱经x 
x风门穴x 治玉枕疽。又能宣通背上诸阳热气。一名热府穴。(穴在背骨第二椎下陷中间。两傍相去 
脊同身寸各开一寸五分。正坐取之。各灸七壮。) 
x心俞穴x 治发背。(穴在五椎下两傍。各开一寸五分。) 
x委阳穴x 治五发。(穴在足小 中。外 两筋间。屈伸取之。一云在承扶下一寸六分。屈伸取之。 
承扶在尻臀下陷纹中。兼骑竹马法灸之。) 
x会阳穴x 治肾疽血崩。(穴在膝约纹中央下三寸。) 
x昆仑穴x 治附阴疽。风疹、风热、冷脾。(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细脉动应手。) 
x任脉经x(此经会阴而行腹) 
x百会穴x 治龙泉疽。虎髭毒。(穴在巅顶中。直平耳尖。) 
x督脉经x(此经会阳而行背) 
x神阙穴x 治对口。(穴在两手兑骨间。亦秘法也。) 

卷一总论部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古有烙法。今罕用之。盖使患者骇然。亦惧粗工之误用耳。余以阳燧锭子代之。治痈疽发背一切诸毒。 
未成者立消。已成立溃。已溃立穿。更易于收敛。并灸瘰 、便毒、蛇头疔、痞块。及风寒湿气疼痛等症。悉 
皆神验。勿忽。 
x阳燧锭子方x 
蟾酥 朱砂 川乌 草乌(各五分) 直僵蚕(一条各为末和匀) 
用石硫黄一两五钱。置碗内微火炖化。入前蟾酥等末搅匀。离火。再入当门子麝香(二分)、冰片(一分)、搅匀。 
即倾入湿瓷盘内。速荡转成片。俟冷。取收瓷罐内。用时。取甜瓜子大一块。要上尖下平。先用红 
枣肉擦灸处。粘药于上。用油灯草火点之。灸五壮或七壮、九壮毕。即饮米醋半酒钟。随用小膏药贴之。出 
黄水些须。其毒即消。如风气痛者。用箸子于骨缝中揿之。酸痛处于墨记灸之。如腿痛膝痛。于鬼眼 
穴灸之。再、肩担成疮。于肿处各灸一壮。立瘥。 

卷一总论部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凡痈疽发背。诸毒恶疮。先以湿面随肿根作圈。高寸余。实贴皮上。勿令渗漏。圈外围布数重。防火气烘 
肤。圈内铺蜡屑三四分浓。次以铜漏杓盛炭火。悬蜡上烘之。令蜡化至滚,再添蜡屑。随化随添。以井满 
为度。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度。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去火杓。即喷冷水少许于蜡上。俟 
冷起蜡。蜡底之色青黑。此毒出之征也。如漫肿无头者。以湿纸试之。于先干处灸之。初起者一二次即 
消。已成者三二次速溃。久溃顽硬者即于疮口上灸之。蜡从孔入。愈深愈妙。其顽腐瘀脓尽化。收敛甚 
速。 
一法。灸顽疮 疮。亦作面圈围疮口。次取黄蜡随疮井大捻钱浓一饼。盖疮口上。上铺艾令满。着火。艾 
着蜡化。渗入疮口内。先痒后痛。俟艾烬。尽去之。则瘀腐尽化。如锁口未尽。挑去之。则新肉生矣。若犯房 
劳。必须再灸。 

卷一总论部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背疽初起肿痛。重若负石。坚而不溃者。用之能解毒止痛。消肿散瘀。出毒水。即能内消。若溃而不腐。新 
肉不生。疼痛不止者。用之补阳气。散余毒。生肌骨。移深居浅。用新桑树根劈成条。或桑木枝长七寸劈 
如指粗。一头燃着吹灭。用火向患处烘片时。火尽再换。每次烘三四枝。每日烘三二次。以肿溃肉腐为 
度。若腐已去而新肉生迟者。则于疮四畔烘之。凡阴疮瘰 。流注 疮。恶疮久不愈者。俱宜烘之。书云。 
火有拔山之力。惜乎治者之不用耳。 

卷一总论部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治发背初起。七日前后。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不起发者即发。不腐者即腐。诚良法也。用 
朱砂 雄黄 血竭 没药(各一钱) 麝香(四分) 
为末。每用三分。绵纸裹药为捻。长七寸。麻油浸透。灼火。离疮半寸许。自外而内。周遭徐徐照之。火头 
向上。药气入内。疮毒随火解散。自不内侵脏腑。初用三根。渐加至四五根。候疮势渐消渐减。熏后随 
用敷药。如已溃。大脓泻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