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大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河水十碗。煎熟。加猪胆汁二三个。先熏后洗。一加干漆。 
又方 川椒(一两) 吴茱萸(一两) 蛇床子(五钱) 藜芦(五钱) 陈茶叶(一撮) 食 
盐(煨二两) 
水煎熏洗。 
x文蛤汤x 洗阴户肿痛。 
文蛤 小麦 皮硝 白矾(各一两) 葱白(十根) 
水煎熏洗。 
x银杏散x 阴痒生疮。 
杏仁(去皮尖) 轻粉 水银(铅制) 雄黄(等分) 
为末。每用一钱。枣肉二个和丸。丝绵包裹。线扎留头在外。先用前 痒汤洗毕。次入户内。如小便。取 
出。便讫再入。一日一换。四五个自愈。 
一加枯矾。减半用。猪肝一片或鸡腿一只。煮滚取出。掺药于上。插入户内。冷则易之。 
x三灰散x 阴疳。 
鹿角灰(一钱) 鸡内金灰(一钱) 红 灰(七分) 黄连(一钱) 儿茶(七分) 珍珠(五分) 轻粉 
(五分) 冰片(五分) 麝香(二分) 
共为末。一抹即愈。 
一用。硫黄一钱。轻粉五分。冰片三分。麝香二分为末。 
顶用黄连二两。水二碗。煎一碗。去渣。再煎至一酒钟。调前药。鹅翎蘸扫阴内。 
x阴蚀熏方x 
雄黄(一钱) 硫黄(五分) 桃仁(五个) 木鳖子肉(二个) 艾叶(五钱) 一加银朱(一钱) 
纸卷作条。安灰盆内点着。入马桶内。患者坐于上。熏之。其虫立死。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前
属性:补中益气汤(见首卷) 龙胆泻肝汤 芦荟丸(俱见疳疮门) 归脾汤 逍遥散(俱见瘰 门)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前
属性:夫囊痈者阴囊红热肿痛也。由肝肾阴虚。湿热下注所致。治以补阴为主。清热渗湿之药佐之。如初起 
肿痛小便涩滞者。清肝渗湿汤。或送六味地黄丸。因寒中未经发散者。用绀珠丹汗之。次用滋阴清湿 
等药。 肿便闭者。服神授卫生散。己成者托里消毒散。去桔梗。加泽泻、穿山甲。外用如意金黄散。葱汤 
和蜜调敷。坚硬无脓。紫色作烂。欲外腐也。蟾酥锭为末。掺之。膏盖。服滋阴药。俟腐脱。搽红黑二膏。如余 
肿俱消。唯一处不消。欲作脓也。托里消毒散倍用皂角刺透之。脓热作胀针之。以免遍溃其囊。法以油 
头绳扎住肾子。开海底穴。脓出自尽。服十全大补汤加牛膝、丹皮。脓出而仍肿痛者。热未解也。托里消 
毒散加胆草、栀子、柴胡。余肿俱退。只一条不消者。肝虚也。六味地黄丸去茯苓加五味子。兼补中益气 
汤加茯苓。口干便数者肾虚也。六味地黄丸。因膀胱酒毒所乘者。六味地黄丸料加车前子、牛膝。内热 
晡热肝虚也。四物汤加参、术。体倦食少者脾虚也。补中益气汤。脓水清稀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久 
而不敛者。大补汤加麦冬、五味子。外兼豆豉饼灸之。睾丸悬露者。杉木灰托之。紫苏叶包之。或莹珠膏 
代之。内外得法。旬日可瘥。若攻其毒。则阴道愈虚。投淡渗之药。则真阴愈损。虽少壮者。多成痼疾。况虚 
弱者乎。更误作疝治。投以热药。必难收敛。以至脓清脉大者不治。 
囊痈与疝气相类。但痈则阴囊红肿热痛。内热口干。小便赤涩。若疝则小腹痛牵引肾子。少热多寒。好 
饮热汤为异耳。若水疝。虽肿而光。虽痛有时不红不热。按之软而即起为异耳。宜以针引去水气则安。 
内服本门之药。不作。 
忽然囊红发热。阴子一大一小。状若伤寒。其发迅速者。卵子瘟也。宜灸肩尖穴。七壮或九壮。即愈。患左 
灸右。患右灸左。取穴法。立棍一条。伸手扶棍。以手与肩平为则。则肩上有窝。窝即穴也。 
囊内睾丸上。忽然突出一点。坚硬如箸头。疼痛异常。身发寒热者。暗疔也。(治见疔门) 
因患痔漏久而串及于囊者。肾囊漏也。(治见漏门)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前
属性:x清肝渗湿汤x 治囊痈。发热肿痛。小水不利者。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柴胡 胆草(炒黑) 栀子 花粉 黄芩(各一钱) 泽泻 木通 
甘草(各五分) 用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前
属性:六味地黄丸 绀珠丹 神授卫生散 托里消毒散 如意金黄散 十全大补汤 补中益气汤 莹珠膏(俱见首卷) 
蟾酥条(即蟾酥丸见疔门)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前
属性:肾囊风者。阴囊作痒。甚则疙瘩顽麻。破流脂水。由肝经风湿所致。宜龙胆泻肝汤、柴胡胜湿汤、蒜豉丸 
服之。蛇床子汤熏洗之。 
x龙胆泻肝汤x 治囊风湿痒。及阴肿淋涩等症。 
胆草(用柴胡拌炒) 黄连(用吴茱萸拌炒) 余如常法。(见疳疮门) 
x蒜豉丸x 治阴汗湿痒。 
淡豆豉为末。煨大蒜捣和为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红枣灯心汤送下。 
x蛇床子汤x 囊风疙瘩作痒。搔之作痛。 
蛇床子 威灵仙 归尾 苦参(各五钱) 
水煎。熏洗。一加白矾。一用茄科煎洗。一用温醋洗。一用姜汤洗。 
x野狼毒膏x 治前症。并一切痒疮。 
野狼毒 槟榔 硫黄 文蛤 川椒 枯矾 蛇床子 大风子(各三钱) 
为末。用香油一大盏。前滚。入皮硝三钱。再煎滚。下公猪胆汁一个和匀。调前药。擦患处。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前
属性:肾脏风疮。即肾囊风也。以其久之则有耳鸣、目痒、鼻赤、齿浮、手叉白色等症。及上攻下注。遍体生疮。宜 
三因四生散。 
x三因四生散x 戴院使云。前症因精气不调。袭风所致。 
白附子 白蒺藜(炒去刺) 黄 (蜜炙) 羌活(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或用猪腰子剖开。掺药加盐。煨熟食之。 
妇人血风疮。亦验。 
x青苋膏x 治前症。并妇人脐下连二阴生疮。状如马刀。痛出黄汁。食减身浮。二便涩滞。由中下二焦风 
热所致。若热气不出。当作内痔肠痈。 
马齿苋四两。研烂。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之。稍干再换。消肿止痛退热。立验。内再服八正散。尤佳。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肩部
属性:x经络x 肩之上廉属手足少阳经。前廉属手阳明经。后廉属手太阳经。 
x肩疽x 生于肩。肿赤引背。灵枢为 痈。甚连脑胁。治宜汗之。须汗。出至足无害。四五日内逆。KT 之。一 
灸会宗穴三七壮。甚者灸肩真穴七壮。 
x肩痈x 生肩外垂骨两接骨处。恐脓深彻骨。虑伤筋脉拘挛。宜缓筋之药饵之。 
x过肩疽x 肿发两肩及两膊连胛骨者。一名干疽。一名丁疽。令人寒战口噤。身热不赤。此手足三阳交 
会之所由。风袭热郁所致。十日可刺。无血者死。 
x太阴疽x 生肩胛骨上。一名肩后疽。属手太阴肺经积热所致。即莲子发也。若色黑喘嗽。大渴胸满。脉 
微者不治。 
x蜂窠疽x 生于肩前一二寸。先热后寒。皮赤。溃有四十九窍。形如蜂窠。灸三间穴二七壮。 
上按症与肿疡溃疡总治例同法。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部(自肩至肘曰)
属性:x经络x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实则肢肿。阳虚则肢满。又云。脾主四肢。脾实则四肢不举。(湿盛也)脾虚则 
四肢不用。(懈惰也)又 臂须别六经。究其痛在何经。加以本经之药行其气血。则症愈矣。别经之法。以两 
手伸直。贴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后而定之。则其臂 之前廉者属阳明经。以升麻、白芷、干葛行之。 
后廉属太阳经。以 本、羌活行之。外廉属少阳经。以柴胡行之。内廉属厥阴经。以柴胡、青皮行之。内前 
廉属太阴经。以升麻、白芷、葱白行之。内后廉属少阴经。以细辛、独活行之。又薄桂味淡。能横行手臂。引 
他药直至痛处。白姜黄之性亦同。何则。为非辛不能以达四肢也。治肩膊风寒湿一切疼痛。服蠲痛无 
忧散。立止。(见诸痛门) 
x 痈x 臂表里俱肿。色赤而坚。惟肘节处差小。故又名藕包毒。灸少海穴七壮。 
x 疽x 生肩下连腋。灸会宗穴七壮。 
x乐疽x 生肩内。坚如鹅子。按之痛入骨。恶风。灸腋门穴三七壮。 
x肩风毒x 生臂上节。肿连肩 。 
x臂痈x 生肩外垂骨两接骨处。或从肘引至手接骨处。由荣卫不调所致。如脓深彻骨。虑伤筋脉拳缩。 
治宜缓筋之药。 
x鱼肚发x 生于臂内。 
按上症。初宜卫生散。或蠲痛无忧散加羌活、独活、桔梗、桂枝。酒水煎服。若漫肿无头。服败毒药不 
消者。十全大补汤加桔梗、桂枝托之。托之不应者。由湿痰流注经络也。荣卫返魂汤加南星、酒芩调 
之。若臂痛不能举。及左右转痛者。由中脘伏痰也。宜千金指迷丸、九转玉华丹导之。脉细皮寒。泻 
利不食者。为五虚。虽盛暑之时。托里温中汤之类温之。甚者脐膜冷痛昏愦。灸左乳下黑肉尽处二 
七壮。脉紧细而筋挛者。肝虚而有风寒也。四物汤加丹皮、泽兰、白术。溃深不痛。胃气虚也。脓水清 
稀。疮口不合。气血虚也。俱大补之。 
x石榴疽x 生肘上寸余。亦生于各经及臂。初起黄粟小泡。根便开大。色红坚硬。肿如覆碗。破翻如榴。寒 
如疟。由少阳相火与外湿相搏所致。初起宜蟾酥丸汗之。外以艾灸九壮。贴蟾酥饼。盖膏。 肿处敷 
金黄散。次服消毒无忧散加菊花清之。烦躁热甚者。护心散、金液戊土丹。九日后作稠脓。痛减进食。 
表里俱退者。可保无虞。反此者逆。溃后同溃疡调理。一法。破后惟菊花蕊煎汤洗之。最佳。次以菊花 
烧灰存性。加轻粉兑匀敷之。诸药不及此。或灸天井穴。 
x肘痈x 生于肘尖。经云。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肘。治同臂痈。 
x白芷升麻汤x 治臂肿痛。乃阳明经分野。由八风之变者。然身半以上风受之。治宜却风邪。和经脉。使 
无壅滞。亦发表之意也。 
黄 (二钱) 酒芩(二钱) 生芩(一钱) 白芷(八分) 连翘(二钱) 升麻(五分) 桔梗(五分) 
酒红花(三分) 炙甘草(三分) 
酒水各一钟。煎八分。食远热服。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部(自肩至肘曰)
属性:神授卫生散 十全大补汤 托里温中汤 金黄散 护心散(俱见首卷) 蠲痛无忧散(见诸痛门) 荣卫返魂 
汤(见肿毒门) 九转玉华丹 千金指迷丸(俱证治粗评) 蟾酥饼 蟾酥丸(俱见疔疮门)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臂部
属性:x经络x 与 部同。 
x腕痈x 生手屈处。由手三阳风热所致。 
x兑疽x 生手腕动脉之间。筋寄之上。痛彻手膊。 
x穿骨疽x 生兑疽之上三寸。两筋之间。 
x骨蝼疽x 生于手臂阳明分野。初起如粟如豆。旬日内大如核桃色紫枯而痛甚。由积忧郁怒所致。善 
于游走。发搐拘急。见恶症者不治。亦由阴虚之极。火独光之。故发暴而死速也。 
x蝼蛄串x 生两手。及手背内关前后。初起筋骨隐痛。漫肿坚硬。不红不热。或连肿数块。日久被流白浆。 
串通诸窍。肿痛仍在。虚症并生。由思虑伤脾气郁所致。惟气血浇薄者多有之。始终俱宜益气养荣 
汤。加味逍遥散。扶助元气。十中可保二三。如补而不应者不治。 
x臂痈x 生于臂。见前 部。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手部
属性:x经络x 大拇指属手太阴肺经。食指属手阳明大肠经。中指属手厥阴心胞络经。无名指属手少阳三 
焦经。小指属手少阴心经。 
x手发背x 生于手背。初如水刺。无头漫肿。破烂至骨。由二阳经风热所致。宜羌活散。热加姜黄。寒加桂 
枝。有表症者。绀珠丹汗之。里症者。内疏黄连汤下之。元气虚者。宜大补之。 
x手心毒x 生于手心。一名穿掌毒。由心胞络经积热所致。 
x手痈x 生于手心。偏于掌边。一名穿埂毒。二症治同手发背。外用藕节煎汤浸洗。再捣田螺肉敷之。 
x病虾x 生于手背。肿赤如虾。用消毒等药。外以盐糟油炒令香。淬以热汤。淋洗患处。 
x合谷疔x 生于虎口。又名虎口疽。丫叉毒。擘蟹毒。皆其名也。如初生小泡疙瘩。痒热 痛者。多有红丝 
上腋。由手足阳明湿热攻注。初宜刺破疮顶。搽拔疔散。盖膏。余肿处磨离宫锭子涂之。内服蟾酥丸。 
或绀珠丹汗之。脓成胀痛者针之。插蟾酥条。膏盖自愈。 
x手叉发x 为五指叉处结肿 痛也。治同虎口疽。灸内关间使各三七壮。 
x调疽x 生于手大指头。若生于别指指头。则又名 疽、敦疽也。初发如粟如豆。渐大如桃如李。青紫麻 
木。痒痛彻心。俱由肺经积热所致。四日宜刺。得脓血者生。黑血者死。若黑色无脓不痛者。则又名断 
指也。治宜截之。与脱疽同治。(见足部) 
x蛇头疔x 生于手指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