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心方-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也 
四枚 
《葛氏方》云∶男女温病瘥后虽数十日,血脉未和,尚有热毒,与之交接即得病,名曰 
阴易 
膝 
取妇人 亲阴上者割取烧末,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而阴微肿者为当愈。得童女 
益 
又方∶刮青竹茹一斗,以水二升,煮令五六沸,去滓,一服。亦通治诸劳复。 
《千金方》治交接劳方∶ 
取所与交妇人衣,覆男子上一食久。《葛氏方》、《医门方》同之。 
又方∶取女人手足爪十枚、女人中衣带一尺,烧,以酒亦米汁饮之。 

卷第十四
治伤寒病后头痛方第四十八
内容:《千金方》云∶伤寒瘥后更头痛壮热烦闷方∶ 
服黄龙汤五合,日三。(《集验方》同之。) 

卷第十四
治伤寒病后不得眠方第四十九
内容:《病源论》云∶大病之后,腑脏尚虚,营卫未生,故成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 
不 
《千金方》温胆(都敢反)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冷故方∶ 
生姜(四两) 半夏(三两) 枳实(二枚) 橘皮(三两) 甘草(一两) 竹茹(二 
两) 
六味,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之。 
《玉箱要录》云∶大病瘥后,虚烦不得眠,眼暗疼懊(乌浩反) 方∶ 
豉(七合) 乌梅(十四枚) 
水四升,先煮梅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无梅用栀子十四枚。 
又云∶千里流水(一石,扬之万过,取二斗) 半夏(二两) 洗秫米(一升) 茯苓 
(四两) 
合煮得五升,分五服。 

卷第十四
治伤寒病后汗出方第五十
内容:《病源论》云∶大病之后,复为风所乘,则阳发泄,故令虚汗。 
《葛氏方》治大病瘥后多虚汗及眠中汗流方∶ 
龙骨 牡蛎 麻黄根 
捣末,杂粉以粉身。 
《录验方》治大病之后虚汗不可止方∶ 
干姜(三分) 粉(三分) 
冶合以粉,大良。 
《短剧方》治大病后虚汗出不禁方∶ 
粢粉 豉 
凡二物,分等,火熬令集,烧故竹扇如掌大,取灰合冶,以绢囊盛,敷体,立止,最验。 
当 
又云∶治大病之后虚汗不可止方∶ 
杜仲 牡蛎 
凡二物,分等,冶之,向暮卧,以水服钱午上。汗止者不可复服,令人干燥。 
又云∶治发汗后遂漏汗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此为胃干也, 
桂枝 
大枣(十四枚,擘) 桂枝(三两) 附子(一枚,碎之,八片) 
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四
治伤寒后目病方第五十一
内容:《葛氏方》治毒病后毒攻目方∶ 
煮蜂巢以洗之,日六七。(今按∶《广利方》云∶蜂窠半大两,水二大升云。又《僧深方》 
∶治翳。) 
又方∶冷水渍青布以掩目。(《集验方》治翳。) 
又云∶若生翳者烧豉二七枚,末纳管中以吹。(《集验方》同之。) 
《耆婆方》温病后目黄方∶ 
麦门冬叶三握,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去滓,少少饮之,自瘥。 
《极要方》疗伤寒病、温毒、热病、时行、疫气诸病之后,毒充眼中,生赤脉、赤膜、 
白肤 
秦皮(二两) 升麻(二两) 黄连(二两) 
上,以水洗去尘屑,然后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合,眼仰,以绵绕箸,沾取汤以 
滴眼 

卷第十四
治伤寒后黄胆方第五十二
内容:《葛氏方》治时行病发黄方∶ 
茵陈蒿(六两) 大黄(二两) 栀子(十二枚) 
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取五升,去滓,纳二药。又煮取三升,分四服之。 
《千金方》治伤寒热出表发黄胆方∶ 
麻黄三两,以清酒五升,煮得一升半,尽服之,覆取汗。 

卷第十四
治伤寒后虚肿方第五十三
内容:《千金方》治病后虚肿方∶ 
豉(五升) 淳酒(一升) 
煮三沸,及热顿服,不耐酒者随性,覆汗。 

卷第十四
治伤寒手足肿痛欲脱方第五十四
内容:《千金方》毒热病攻手足肿痛欲脱方∶ 
马矢煮渍之。 
又方∶以稻穣灰汁渍之。又方∶常思草绞取汁以渍之。 
又方∶削黄柏水煮渍之。 
又方∶煮猪蹄取汁,以白葱、盐少少着中以渍之。手足冷则易。 
《集验方》治毒热病攻手足,肿,疼痛欲脱方∶ 
浓煮虎杖根以渍手足。 
又方∶酒煮苦参渍之。 

卷第十四
治伤寒后下利方第五十五
内容:《短剧方》治湿热为毒,及太阳伤寒,外热内虚,热攻肠胃,下黄赤汁及如烂肉汁及赤 
滞壮 
栀子(十四枚) 豉(一升) 薤白(一虎口) 
凡三物,切,以水四升,煮栀子、薤白令熟,纳豉,煎取二升半,分三服。 
《经心方》治热病后赤白利痛不可忍方∶ 
香豉(一升) 黄连(三两) 薤白(三两) 
以税米泔汁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千金方》伤寒后下利脓血方∶ 
黄柏(二两) 黄连(四两) 栀子仁(十四枚) 阿胶(一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医门方》疗伤寒瘥后,下利脓水,不能食方∶ 
黄连(三两) 乌梅肉(二两,熬,并末之) 蜡(一两) 
烊蜡和蜜合为丸,空腹如梧子服三十丸,日再,加至四五丸。 
又方∶取龙骨末,服方寸匕,佳。 

卷第十四
治伤寒后下部痒痛方第五十六
内容:《葛氏方》治大孔中猝痒痛如鸟喙方∶ 
赤小豆(一升) 大豆(一升) 
合捣,两囊盛蒸之,令热牙坐上。 
《医门方》热病有匿上下食之方∶ 
猪脂(一枚) 苦酒(一合) 
上相和,煎之二三沸,满口蚀缺从下。 
又云∶治毒病下部生疮方∶ 
熬盐以深导之,不过三。 
又方∶煮桃皮煎如饴,以绵合导之。 
《范汪方》治大孔中痒方∶ 
取女萎冶下筛,绵絮裹着大道中,痒绝乃出药。 

卷第十四
治伤寒豌豆疮方第五十七
内容:《病源论》云∶夫表虚里实,热毒内盛,则多发 疮,重者周匝遍身,其状如火疮。若 
色赤 
金 
又云∶伤寒热毒瓦斯盛,多发 疮,色白或赤,发于皮肤,头作瘭浆,戴白脓者,其毒则 
轻, 
《千金方》治豌豆疮方∶ 
初觉欲作,则煮大黄五两,服之愈。 
又方∶取好蜜,通身疮磨上。 
又方∶以蜜煎升麻摩之。 
又方∶青木香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瘥。(以上《极要方》同之。) 
又方∶小豆屑,鸡子白和敷之。 
又方∶妇人月布拭之。 
又方∶青木香汤∶ 
青木香(二两) 丁香(一两) 薰陆香(一两) 白矾石(一两) 麝香(二分) 
上五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热毒盛者加一两犀角,无犀角,升麻代。病 
轻去 
《葛氏方》治时行 疮方∶ 
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拭之。又苦酒渍煮弥好。 
《救急单验方》疗时患遍身 初觉出方∶ 
即服三黄汤令利, 即灭。 
又方∶饮铁浆一小升,立瘥。 
又方∶小豆末一合,和水服验。 
《新录方》豌豆疮灭瘢方∶ 
鹰矢粉上,若疮干和猪脂涂,日一二。 
又方∶胡粉敷上。 
又方∶桑白汁和鸡子白涂之。 
又方∶用蜜涂之。 
《千金方》云∶芒硝和猪胆(都敢反)涂疮上,勿动,痂落无痕。 
今按∶天平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下诸国官府云∶凡是疫病名赤斑疮,初发之时,既似疟疾, 
疮 
必令 
汁温冷任意可用;又糯粳KT 以汤 食之;又病愈之后虽经二十日不得辄吃鲜鱼、肉、果 
菜并饮水及洗浴、房室、强行步、当风雨。又鲭及阿迟等鱼并年鱼不可食,但干鳆坚鱼等煎 
否皆良。 

卷第十四
伤寒后食禁第五十八
内容:《养生要集》云∶凡温病伤寒愈后,但宜食糜粥,唯少少,勿食大饱,引日转久,可合 
羊、 
又云∶凡伤寒毒病愈百日之内,禁食猪肉、肠、血、肥鱼、腻(女利反)干之难消之物。 
不禁 
《养性志》云∶诸病愈后勿食五辛,食之令人目失明。 
《七卷食经》云∶时行病愈,食禁葫、韭、虾、鳝辈,不禁病复发则难治,后年辄发。 
时行病后禁饼饵、鱼脍、诸生果菜,难消之物,皆复发病。 
时行汗解愈后勿饮冷水,损心胞,常虚不能伏。 
时行病患不可食鲤鲔、小鲤及鳝,令病不愈。 
又勿食生枣及羊肉,膈上乃为热KT 。 
凡病患不得食熊肉,令作长病,终不除愈。 
时行后禁饮酒、食生鱼肉,令泄利,难治。 
时病愈后未满三月,食 (以周反)鱼复食诸菜,三年肌肤不充。 
又食梅油脂物,令暴利难治。 
又食瓜合鱼脍,令病复发。 
又食蒜脍,令人损胃消。 
又未满三月,食鳝 即复病。 
时行病后未强食青花菜,令人手足损重。 
又饮酒合阴阳复,病必死。 
又食生菜合阴阳,复必死。 

卷第十四
治伤寒变成百合病方第五十九
内容:《千金方》云∶百合病者,是百脉一宗,悉致病也。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 
十 
十三 
云,具 
百合之病,令人欲食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及饭臭,如有寒其实无寒,如 
有热其复无他,常默默欲卧,复不能眠,至朝口苦,小便赤涩,欲行复不能行也,诸药不治, 
治 
百合病(本无,同上),其脉微数,其候每溺时即头觉痛者,六十日乃愈。 
百合病(本无,同上),候之溺时,头不觉痛者,淅淅如寒者,四十日愈。 
百合病(本无,同上),候之溺时,觉快然,但觉头眩者,二十日当愈。 
百合病(本无,同上)证,或其人未病已预见其候者,或已病一月二十日,复见其候者, 
治之 
治百合病已经发汗之后者方∶ 
百合根取七枚擘之,洗,水二升,渍之一宿,当沫出水中,明旦去水取百合,以泉水二 
升煮 
一升 
治百合病已经下之后者方∶ 
滑石(三两) 代赭(一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纳百合汁如前法一升合和,复煎取一升半,分再服。 
治百合病已经吐之后者方∶ 
百合汁一升如前法,取鸡子黄一枚,纳汁中搅令调,分再服。 
治百合病始不经发汗,不吐,不下,其病如初者方∶ 
生地黄汁三升,和百合汁后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大盒饭去恶沫为候也。 
治百合病经一月不解变如渴者方∶ 
取百合根一升,水一斛渍之一宿,以汁洗病患身也。洗身竟,食白汤饼,勿与盐豉也。 
渴不 
治百合病变发热者方∶ 
滑石(三两) 百合根(一两) 
上,燥之,饮服方寸匕,日三。当微利,利者止,勿复服也。 
治百合病变腹中满痛者方∶ 
但取百合根随多少,热熬令黄色,饮服方寸匕,日三。满消痛止。 

卷第十四
治时行后变成疟方第六十
内容:《录验方》云∶大五补汤治时行后变成疟方∶ 
枸杞白皮(一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生姜(一斤) 干地黄(三两) 当归(三 
两) 黄 (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茯苓(三两) 生竹叶(五两) 远 
志皮(三两) 术(三两) 芎 (二两) 桂心(五两) 大枣(二十枚) 桔梗(二两) 
夕药(三两) 半夏(二两,洗) 
凡十八物,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四服,一日令尽之。 

卷第十五
说痈疽所由第一
内容:《刘涓子方》云∶九江黄父问于岐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 
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 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 
先满,乃注络脉,络脉皆盈,注乃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 
天协议,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法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留。去虚补实,补则有余, 
血气已调,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所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有 
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 
岐伯曰∶经脉留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 
道流溢,草 不成,五谷不植,经络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 
言其故。 
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 
通,不通则气归之,不得复返,故痈肿焉。与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不脓,脓不 
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煎枯空虚,筋骨肌肉不相亲, 
经脉败漏,内熏(熟也)于五脏,五脏伤故死矣。 
又云∶黄父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营卫稽留于脉,久则血涩而不行, 
血涩不行则卫气从之,从之不通,壅遏(于葛反,绝也)不得行也。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 
肉腐为脓。犹不能陷肌肤,枯于骨髓,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为痈。 
黄父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当其下筋骨,良肉无余,故命曰疽。疽上皮咬以 
坚,状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