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9-本草思辨录-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佐以阿胶。不知此皆因热而渴而利,水畜于中而热与水得,液既大伤,更与以猪苓辈淡渗燥 
劫之物,液不几涸矣乎。佐阿胶所以润液而救猪苓辈之偏,非治其渴与利也。推之黄土汤燥 
湿,鳖甲煎丸破结,温经汤行瘀,大黄甘遂汤下血逐水,亦断非滋柔浊腻之阿胶所能为力。 
盖其补血润液而下行,不致掣燥湿、破结、行瘀、下血、逐水之肘,且能辅其不逮,故有需 
于阿胶。若执黄土汤诸方,而以燥湿各事责阿胶,则何异扪烛扣 之见矣。 

卷四
犀角
内容:犀角一物,或谓胃药,或谓心药,或谓性升,或谓性降,或谓取汗最捷,或谓治血与经 
旨不合。夫毒物入土即化,牛属土而犀角黑中有黄花,黄中有黑花,虽水畜未尝不秉土德, 
谓为胃药无愧。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犀角中有白星彻端,夜视光明,谓为心 
药无愧。其角长而且锐,空而通气气味苦酸而兼咸寒,故能至极上极下,亦能至极内极外, 
其实非升非降,不发汗,不逐实,心胃药而不专走心胃,血药而不泛治血证。观千金、外台 
两书,用犀角之证,在上者有之,在中在下者有之,在表者有之,在里者有之,无分于上下 
表里,而总惟血热而有毒者宜之。诸家之说,不免皆有所偏。 
论犀角之精者,必首推邹氏。然谓用犀角必外有表证而兼肌肤有故,乃其所引外台诸证, 
则并无表证。夫表证者,有表邪宜发汗之谓,犀角与麻黄并用有之,不能专任以发汗。邹氏 
又以金匮升麻鳖甲汤无犀角为无表证,外台治喉痛有犀角为有表证,而升麻鳖甲汤证非无喉 
痛,不解何以疏舛若是。 
邹氏引魏培之犀角是倒大黄之戏语,鬯发大黄治火之自中及下,犀角治火之自下及上, 
义至精矣,而犹有未尽者。本经大黄主下瘀血,犀角主解百毒,就此绎之,大黄除血分之热 
结,是逐而下之。犀角除血分之热毒,是解而散之。大黄不言解毒,是热结于虚处,致用多 
在肠胃。犀角不言下瘀,是热淫于实处,致用多在肌肤。大黄之味至苦,色至黄,性复猛厉, 
自能逐物而下。犀角灵异之品,无论何处,遇毒辄赴,谓其自上而降,自下而升,则誉之不 
当矣。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犀角升麻辨,看似精详,细核之则疏舛殊甚。升麻代犀角,孙真人千 
金方已有此语,不始于朱奉议活人书。二物皆中空通气入阳明经,味苦能发,故本经皆主解 
百毒。然升麻主气,犀角主血。升麻升阳气而解毒,犀角清血热而解毒。原有不同,似未可 
以相代。不知孙真人用犀角之方不一,独于伤寒杂治门木香汤,则云热毒盛者加犀角,无犀 
角以升麻代之。盖其所治疮烦疼,是阳气为阴邪所郁,故方中用木香等辛温宣阳之药,热盛 
则有毒。升麻能解毒而升阳亦无所妨,故可以代犀角。朱奉议以此法施于犀角地黄汤等方, 
固宜见讥于陆,而陆实亦不能无误。提邪外出引邪内陷之说,由来已久,愚何敢辟以臆见; 
独是仲圣伤寒金匮两书,发表攻里,分别甚严。即在阴经而用汗法,非兼见太阳脉证,则必 
邪在于表在于上。若邪离本经入他经,则治以他经之药,邪得药而自解,非提出之,使他徙 
而后解也。其邪虽不在里而不得用汗法者,仲圣又常反复叮咛以致意,此皆凿凿可证者。陆 
氏亦知提邪外出之非发汗不外出乎,可以发汗之邪,邪本在表在上,未闻有从里从下提而出 
之以发其汗者。或谓升麻之名,以升得之,自属以升为治。不知所谓升麻者,为能升阳气于 
至阴之下也。周慎斋云∶凡生病处,皆为阴为火,为阳气不到。升麻升阳气以愈病,非提邪 
气以离病,不得并为一谈。至于引邪内陷,只可谓之致,不可谓之引。凡无病之处,先为药 
伤,邪因乘虚而入,是为药误所致,非如物交物之得以相引。若寒药治寒病,热药治热病, 
可谓邪为药引矣。然此是滋蔓以益其本病,非陷入而别有变病。陆引喻氏论赵某室人,误用 
犀角领邪攻心一案,以明犀角非胃药之据。夫犀角误用,为祸诚烈。谓犀角非胃药,则其测 
犀角何浅。又以犀角治热入血室,为能从至幽至隐拔邪外出,故谓之升。微论犀角之治邪, 
非拔邪也。从至幽至隐以升拔其邪,亦无此治理。仲圣治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似乎升矣。 
不知伤寒金匮两书论此证诸条,惟续得寒热发作有时一条,主小柴胡汤,且将发作有时句复 
沓言之,明示人以非有此证,不用此汤。盖肝胆二经,互相为用。热虽入于肝脏,寒热如疟, 
则邪不离乎少阳,以小柴胡汤和解之,最为合拍。是柴胡尚属和法,犀角更何足言升。乃活 
人书,谬于仲圣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 语如见鬼状为热入血室一条,增加宜小柴胡汤五字, 
竟视小柴胡汤为治热入血室之通剂,可谓粗疏之至矣。 
或诘余曰∶子言提邪外出之证,必邪之在表在上者,乃寓意草载周信川患休息痢,喻氏 
以逆流挽舟之法,提内陷之邪,从表出而愈,何子之执滞也。余曰∶逆流挽舟之说,后人多 
非之;其实非提邪出表,且与仲圣有暗合之处,可两下研核而知也。喻氏痢疾论云∶下痢必 
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此治痢初起之要诀,学人所宜切记。至失表而成久痢,邪已深入, 
云用逆流挽舟之法,引而出之于外,则不知其挽从何处。若从极下逆挽而上,显犯少阴病在 
里不可发汗之戒,引喻过当,不无流弊。金匮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一条,喻氏以此下 
利为久痢,非用逆挽之法,无以得此。夫弦为少阳之脉,寒利得之,自属病气将退阳气来复 
之征。喻氏强题就我,凭空结撰,实不可为训。然则以此法治周信川休息痢而愈者何也?病 
者年已七十有三,面目浮肿,肌肤晦黑,别无他状,非阳虚阴盛而何。痢有冷热两种,此当 
是冷痢而湿重热轻。因其阳气下陷,与湿热相搏,故脉沉数而有力。喻氏谓阳邪陷入于阴者 
非也。病在肠胃,与少阴无涉。以仲圣阳明病与小柴胡汤取汗之法比例求之,彼为上焦不通, 
津液不下,胃因不和,故不大便。此为邪壅肠胃,津液不布,传化无权,故久痢不止。彼以 
小柴胡汤和解其外而 然汗出,此以人参败毒散升散其里而皮间得润。小柴胡汤本方无取汗 
之文,服之而汗出者,其上焦通也。休息痢本不能发汗,服人参败毒散而亦似有汗者,升阳 
以化湿,阴阳和而谷味熏肤充身也。因人参败毒散虽有人参,究属劫剂,故改用补中益气汤 
而始收全功,方中柴胡参草姜枣,即小柴胡汤去芩夏。彼为挟热,此为挟寒;彼宜通,此宜 
固;故芩夏无所用之。又凡仲圣治寒利之方,不杂一下走之药,甚或用石脂余粮以固下,葱 
白以升阴(义详葱白),喻氏则外以布卷垫定肛门,使气不下泄,内服汤以升举之。得仲圣 
意而不呆用仲圣之方,非明哲那能如是。虽然,仲圣亦逆流挽舟以治利耳,而喻氏用之,谓 
为提邪出表,得毋有不察者存乎。 

卷四
两头尖
内容:x即牡鼠屎x 
鼠善穿而屎为下输之秽物,头尖则锐,故借以导秽浊之邪有奇效。别录同葱豉煎服,治 
时行劳复。夫时行病愈之后,热邪之未尽者,必伏于阴分,随人气壮而消,气乏而作。缘劳 
复病无不发热,治宜散宜泄而不宜补,葱豉所以散之于表,鼠屎所以泄之于里。豉以肾谷蒸 
而成,其用为由阴达阳。鼠屎则降浊以升清也。仲圣枳实栀子豉汤治劳复,以枳栀泻上中 
之热使下行,淡豉搜下伏之热使上解。别录意亦犹是,初无大异。活人书更以葱豉鼠屎与枳 
栀合并成方,则虑之惟恐不周矣。仲圣烧 散治伤寒阴阳易,导其热从前阴而出。活人书师 
其意立 鼠粪汤,以出粘汗取效。盖韭根臭浊入心,气辛达表,与鼠粪同用而多于鼠粪,则 
能使阴分感受之邪,悉举而泄之于表。治阴易不治阳易者,以二者皆阳药,能消阴不能泻阳 
也。叶香岩治淋浊用两头尖,亦从此脱胎。 

卷四
乱发
内容:发亦名血余,古以男子年近二十无疾病者,剪顶心发烧研入药。故本经名发 ,功用与 
乱发无异。乱发乃梳栉下发也,以皂角水洗净晒干,入罐固济, 存性用。 
水出高原,故肾华在发。发者血之余,血者水之类。此滑撄宁注素问语也。而本经发 
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若移滑语作此疏,亦确不可易。仲圣猪膏发煎治黄胆与阴 
吹正喧,以猪膏润燥,乱发引入下焦血分,消瘀通关格利水道。滑石白鱼散,乃利小便之重 
剂。病不专在气分,滑石利窍驱湿热,不辅以白鱼乱发血中之气药,则膀胱之水道犹不得利。 
凡 
或谓补真阴,或谓益水精,曾是通关格之物而能有补益之实者耶。别录合鸡子黄煎之消为水 
,疗小儿惊热百病。鸡子甘温育阴,本治小儿虚热之妙品。血余得之,则变峻逐为宣鬯,而 
阴分之积热以解,痰逆以平。以此法涂热疮,小儿及产妇亦俱宜。古方元精丹,则以血余配 
入首乌等一切补肾之药,为便后脱血之良方。此皆得制剂之道,而血余乃有功而无过,非血 
余之本能然也。鼻衄以血余烧灰,吹之立止,即齿血便血与诸窍出血,烧灰送服,亦无不止 
。此盖色黑止血,而血余更以血入血,故应如桴鼓。要不可忘其为消瘀之厉剂也。 

卷四
人尿
内容:x童男者尤良x 
李濒湖谓人尿入胃输脾归肺,下通水道入膀胱,皆其旧路,是当为利水之妙品。而方书 
俱不主利水,良以咸寒入血,不兼走气,能益阴清热消瘀而不能利水。不能利水,故于益阴 
清热消瘀愈显其用。寇宗 谓此物性寒,不宜多服。朱丹溪则力辟其非,至引八十老妇常服 
人尿而健以为证。不知人之禀赋不齐,遇阳有余而阴不足之人,原得其益。若阳虚与血虚无 
热者,岂能相宜。仲圣白通加猪胆汁汤,内有人尿,所以平呕烦,泻阴中之阳。葛稚川葱豉 
汤,内有人尿,所以防温邪之伤阴,或阴分之寒已化热,皆取其咸寒清热。惟系曾经腑脏输 
化之物,与人身阴气相得,非他物咸寒可比。故治产妇血晕,与夫劳嗽血渗入肺,吐血衄血, 
骨 
后乃以童尿殒命。盖此妇本阳虚之体,迨体肥于前,阳虚亦更甚于前,家人狃于前效而用之 
,适以取祸。寇氏性寒之说,顾可忽乎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