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之太过,亦作痞伤。盖下多亡阴,亡阴者谓脾胃水谷之阴亡也。故胸中之气因虚下陷于心之分 
野,故致心下痞。宜升胃气,以血药兼之。若全用气药导之,则其痞益甚,甚而复下之,气愈下 
降,必变为中满膨胀,皆非其治也。又有虚实之殊,如实痞大便闭者,浓朴枳实汤主之;虚痞 
大便利者,白芍陈皮汤主之;如饮食所伤痞闷者,当消导之,去其胸中窒塞;上逆兀兀欲吐者, 
则吐之,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是也。 
〔海〕治痞独益中州脾土,以血药治之,其法无以加矣。伤寒痞者,从血中来;杂病痞者亦 
从血中来。虽俱为血症,大抵伤寒之症,从外至内,从有形至无形,故无形气症,以苦泄之; 
有形血症,以辛甘散之。中满者,勿食甘,不满者,复当食也。中满者,腹胀也。如自觉满而外 
无腹胀之形,即非中满,乃不满也。不满者 
病也,当以甘治之可也。(无形气症以苦泄之者,枳实、黄连之类是也;有形血症以辛甘散之者, 
仲景人参汤是也。) 
〔垣〕x黄 补中汤x 
黄 (五分) 人参(八分) 甘草 白术 苍术(各五分) 陈皮(五分) 泽泻 猪苓 茯苓(各三分) 
用水煎至七分,温服,送下大消痞丸。 
〔丹〕治一妇人,因有大不如意事,遂致膈满不食。因循累月,积成 痞,不能起坐。至午巳 
间必发热面赤,酉戌后热退,面赤亦退。至夜小便虽数,每出数滴而已。六脉沉涩而短小,左右 
一般,重取皆有。经水虽按月,亦数滴而已。予曰∶此志不遂而气郁,胃有瘀血而血亦虚。郁 
气成痰在中宫,却不食。兼用补泻之治法。以白术贰钱,人参、茯苓各一钱,红花一豆大,陈皮 
一钱,煎取浓汤一呷,食前热服之。少顷药行,后与半匙稀粥。又少顷,用减轻粉牵牛三花丸, 
如芝麻大,以津唾下十五丸。一日一夜煎药、丸药各服四遍。至次日方食知味,又次日食稍进, 
第三日则热退面亦不赤。如此七日,饮食起坐,平复如初。 
三婶口渴食少,气痞脉弦。 
白术 青皮 半夏(各贰钱) 干葛(一钱半) 木通(一钱) 甘草(炙,少许) 
分贰帖。姜贰片,煎下与点丸三十丸、保和丸贰十丸。 
x葶苈丸x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苦葶苈(酒浸炒) 人参(各三钱) 甘草根(炙) 羌活 柴胡 独活(各贰钱) 黄芩(三钱, 
一半酒浸,一半炒) 砂仁 茵陈(酒炒。各一钱) 白豆蔻(一钱) 青皮 浓朴 半夏(各五分) 
当归身(七钱) 
上为末,蒸饼丸,筛内水发如米大。临卧白汤服一钱。 
x木香消痞汤x治因忧气郁结中脘,腹皮急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食亦不散,常觉痞闷。 
柴胡(七分) 陈皮(八分) 甘草(炙,五分) 半夏(一钱) 生姜(一钱) 归梢(贰钱) 红花(少许) 
枳实(一钱) 木香(七分) 草蔻(一钱) 
作一服,水煎去渣,食前热服。忌酒面等物。 
x大消痞丸x治一切心下痞满,及积年久不愈者。 
黄芩 黄连(炒。各六钱) 姜黄 白术(各一钱) 人参(贰钱) 甘草(炙) 砂仁(各一钱) 
枳实(炒,五钱) 半夏(制,四钱) 干姜(一钱) 陈皮(贰钱) 神曲(炒,一钱) 泽泻(三钱) 
浓朴(贰钱) 猪苓(一钱半) 
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每服六七十丸至百丸,食远白汤下。 
x黄连消痞丸x治心下痞满,壅塞不散,烦热喘促不宁。 
黄连(一两) 枳实(炒,七钱) 干姜(贰钱) 半夏(七钱) 黄芩(一两) 茯苓 白术 
甘草(炙。各三钱) 姜黄(一钱) 泽泻(一两) 猪苓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食前下。 
x失笑丸x治右关脉浮弦,心下湿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 
枳实 黄连(各五钱) 干姜(贰钱) 半夏曲(三钱) 浓朴(炙,四钱) 人参(五钱) 甘草(炙, 
贰钱) 白术(三钱) 麦 (贰钱) 
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量虚实加减服。 
〔丹〕小娘心头痞闷,口干,面微黄,脉洪。 
黄连 半夏 白术 青皮 木通(各三钱) 
分三帖。姜煎,去渣热服,下保和丸十五丸。 
x回金丸x泻肝火,行湿与热。能开痞结,治肝邪,补脾土。 
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 
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一方用黄连六两,吴茱萸半两,一名佐金丸。 
〔海〕少阴面赤下痢,心下痞,泻心汤加减例。易老单用黄连泻心汤,用钱氏法。后随症加减。 
烦者,加山栀。燥,加香豉。呕,加半夏。满,加枳实、浓朴。腹痛,加芍药。脉迟,加附子。 
下焦寒,加干姜。大便硬,加大黄。如用姜、附,先煎令熟,使热不僭,后加黄连同用。 
〔罗〕枳实理中丸 治中脘痞满,滞气不消,积寒停冷,饮食不化。(方见伤寒。) 
〔仲〕人参汤治胸痹心痞。(方见胸痹。)半夏泻心汤治痞满,关脉沉。(方见伤寒。) 
〔丹〕一女子在家,因事不如意,郁结在脾。半年不食,每日食枣数枚,适喜馒头,亦能少食, 
惟深恶粥饭。予诊其脾气,非枳实不能散。遂以温胆汤去竹茹与服。经三月,服贰百帖而愈。 
又一女子,贰十余,许婚后夫远出,贰年不归。女子病重不食,困卧如痴,他无所苦,诸医不效。 
予往治之,见女向里床而睡,形体羸瘦。予思之,此气结病也,药不能治,得怒可解。予往激其 
怒,掌其面三,且责以不得有外思。女果大怒而哭,待其哭一贰时许,令其父母解之。进药贰帖, 
即欲食矣。予谓其父母曰∶虽愈必得喜方可解,若再思则结气必复至矣。其父因伪作其夫有书回, 
约日成婚。一月余其夫果归,病得全愈。 
饮食伤脾痞闷,轻者,大消痞丸、枳术丸、回金丸之类;甚者,微下之、吐之。下之者, 
槟榔丸、煮黄丸;吐之者,贰陈汤及瓜蒂散探吐之是也。 
〔《经》〕治膈下冷气及酒食饱满。常服用青皮四两,分作四分。一分用汤浸一宿去穣;余三分 
用盐贰两拌匀,良久,铫内微炒焦为末。每服一钱半,茶末五分,水一盏,煎七分,放温常服。 
用沸汤点服,尤妙。寒痞,辛甘散之,枳实理中丸之类是也。热痞,苦寒泄之,大消痞丸之类是 
也。 
〔丹〕治痞。软石膏研末,醋糊丸服。能泻胃火、食积、痰火。 
运气痞有三∶ 
一曰湿痞。经云∶土平气曰备化。备化之纪,其病痞。又云∶太阴所至为蓄满,为积饮痞膈。 
又云∶太阴司天之政,民病寒湿痞逆。又云∶土郁之发,痞坚腹满。又云∶土不及曰卑监。卑监 
之纪,其病留满痞塞是也。 
贰曰寒痞。经云∶水郁之发,民病痞坚腹满。又云∶太阳之复,心痛痞满是也。 
三曰燥痞。经云∶阳明之复,甚则痞满是也。 
〔海〕问井主心下满。十贰经皆有井,当治何井?假令善洁、面青、善怒,是少阳经受病, 
当治金井窍阴 
是也。假令满闭、淋溲、便难、转筋,足厥阴肝经受病,当治木井大敦是也。假令头项痛、 
腰脊强、发热、恶寒,足太阳膀胱受病,当治阳井至阴是也。假令手足自温、自利、不渴,足 
太阴脾受病,当治阴井隐白是也。 
〔罗〕药戒客有病痞者,积于其中,伏而不得下,自外至者,捍而不得纳。从医而问之曰∶ 
非下之不可。归而饮其药,既饮而暴下,不终日而向之伏者散而无余,向之捍者柔而不支,焦膈 
通达,呼吸开利,快然若未始有疾者。不数日,痞复作,投以故药,其快然也亦如初,自是不逾 
月,而痞五作五下,每下辄愈。然客之气,一语而三引,体不劳而汗,股不步而栗,肌革无所耗 
于前,而其中柔然莫知其所来。嗟夫!心痞非下不可已,予从而下之,术未爽也。 然独何如? 
闻楚之南有良医焉,往而问之。医笑曰∶子无怪是 然者也!凡子之术固为是 然也。坐,吾语 
汝。天下之理,有甚快于吾心者,其末也必有伤。求无伤于其中,则无望快于吾心。夫阴伏而 
阳蓄,气与血不运而为痞,横乎子之胸者,其累大矣。击而去之,不须臾而除甚大之累,和平之 
物不能为也,必将搏击震挠而后可。夫人之和气冲然而甚微,泊乎其易危,击搏震挠之功成, 
而子之和亦已病矣。由是观之,则子之痞凡一快者,则子之和亦一伤矣。不逾月而快者五,子之 
和平之气不既索乎。故 然如不终日也。且将去子之痞,而无害于和也。子归,燕居三月而后 
与之药可为也。客归三月,斋戒而复请之。医曰∶子之气少复矣。取药而授之曰∶服之三月而疾 
少平;又三月而少康;终年而可复常,且饮药不得亟进。客归而行其说,然其初使人懑然而迟之, 
盖三投药而三反之也。然日不见其所攻之效,久较则月异而时不同,终岁而疾平矣。客谒医再拜 
而谢之,坐而问其故。医曰∶此医国之说,岂特施之于病哉。子独不见秦之治民乎!悍而不听令, 
堕而不勤事,放而不畏法。令之不听,治之不变,则秦之民常痞矣。商君见其痞也,厉以刑法, 
威以斩伐,悍厉猛鸷,不毫发少贷,痛划而力 之,于是乎秦之政如建瓴,流通四达,无敢或拒, 
而秦之痞常一快矣。自孝公以至贰世,凡几痞而几快矣,顽者已圮,强者已柔,而秦之民无惧 
心矣。故猛政一快者,欢心一亡,积快而不已,而秦之四肢枵然,徒具其物而已。民心日离, 
而君孤立于上,故匹夫大呼,不终日而百姓皆起, 
秦欲运其手足肩膂,而漠然不我应。故秦之亡也,是好为快者之过也。昔者先王之民,其初亦尝痞 
矣,先王岂不知砉然击去之以为速也?惟惧其有伤于中也,故不敢求快于吾心。优柔而抚育之, 
教以仁义,道以礼乐,阴解其乱而除去其痞。旁视而懑然有之矣,然月计之岁察之,前岁之俗非 
今岁之俗也。不击不搏,无所忤逆,是以日去其戾气而不婴其欢心,于是政成教达,安乐久而后患 
除矣。是故三代之治,皆更数圣人,历数百年而后俗成,则予之药终年而疾愈,盖无足怪也。 
故曰天下之理有甚快于吾心者,其末也必有伤,求无伤于其终,则无望快于予心。虽然,岂特治天下 
为然哉!客再拜,而纪其说。 

卷之贰十一·脾胃门痞
不能食
属性:心下不痞满,自不能食也。 
〔《经》〕治大人小儿不进乳食,和气去痰。用人参四两,半夏一两,姜汁浸一宿,曝干为末, 
面糊丸。食后生姜汤下。 
〔垣〕x和中丸x开胃进食。 
干姜(一钱) 木瓜(一枚) 甘草(炙贰钱)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上为末,蒸饼糊丸。食前白汤下三五十丸。 
〔《本》〕x七珍散x开胃进食,补脾养气。 
人参 白术 黄 (蜜炙) 山药 白茯苓 粟米(微炒) 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服贰钱,姜枣煎服。如故不思饮食,加扁豆一两,名八珍散。此方温平不热, 
常服饮食自倍。 
〔海〕x六神汤x治伤寒虚羸,不思饮食。 
人参 白术 黄 (各一两) 枳壳(一方用枳实。炒) 白茯苓(各半两) 甘草(贰钱) 
上为末。每服五钱,姜、枣同粳米合许煎,食前服。 
〔罗〕钱氏异功散 治脾胃虚弱,难任饮食。(异功散用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橘红、 
木香各等分,姜、枣煎服。) 
罗谦甫云∶脾胃弱而饮食难任者,不可一概用克伐之剂,宜钱氏异功散补之,自然能食。 
设或嗜食太过,伤脾而痞满呕逆,权用枳实丸一服,慎勿多服。予尝治翁氏久疟,食少汗多。先 
用补剂加黄连、枳实,月余食反不进,汗亦不止。因悟谦甫此言,遂减去枳、连,纯用补剂;又 
令粥多于药而食进;又于原方内加附子三分半,一服而愈。 
〔垣〕x宽中进食丸x滋形气,喜饮食。 
草蔻仁(五钱) 砂仁(一钱五分) 半夏曲(七钱) 麦芽(炒,一两) 枳实(炒,四钱) 神 
曲(炒,半两) 甘草(炙,一钱半) 干姜(一钱) 陈皮(三钱) 木香(五分) 白术 白茯苓(各贰钱) 
猪苓 泽泻 人参 青皮(各一钱)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 
x和中丸x治病久虚弱,厌厌不能食,而脏腑或秘或溏。常服和中理气,消痰进食,去湿浓 
肠胃。 
浓朴(姜制,一两) 白术(一两半) 半夏(制,一两) 橘红(八钱) 槟榔(四钱) 枳实(麸炒, 
三钱) 木香(贰钱半) 甘草(炙,三钱半) 
上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丸。每服五六十丸,食远白汤下。 
木香枳术丸、木香干姜枳术丸能开胃进食。(贰方并见内伤饮食门。) 
x交泰丸x升阳气,泻阴火,调荣气,进饮食,助精神,宽腹胀。除怠惰嗜卧,四肢不收, 
沉困懒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