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法律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审查的难题。一般说来,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开具不合理处方,从而提高患者的药费负担,法律无法用非专业者的眼光判定处方是否合理。  
  比如说,对于某一种病症,可供医生选择的有价格不同的3种药品,其中一种价格奇贵但疗效迅速,另两种价格低廉但疗效不如前者迅速,不过一定能治好病。如果医生通过选择高价药而获得回扣,要对其进行打击,医生就会说,他的选择本来就符合医疗技术规则。因此,法律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尴尬,似乎不好追究其责任。  
  另外,医药回扣隐秘、低风险。回扣款被医药商家留给了医药代表,变为了销售费用,医药代表和医生单线联系,直接到诊疗室、医生家里进行推销,结成利益联盟,他人很难发现,也给司法办案带来了难题。  
  查处打击的难度大,致使法纪对医药回扣的约束作用相当软弱,也是近年医药回扣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因素。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641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小心医院门口的“好心人” 
  【案例导读】  
  56岁的张老汉平生第一次来到省城合肥市,他是专门到省城的大医院来看病的。可他没有想到的是,病没看成,东拼西凑的2000元看病钱却被“医托”骗走。  
  【案例正文】  
  “特效药”:2000元的口香糖  
  56岁的张老汉来自安徽阜阳市临泉县农村,2005年12月的一天,他生平第一次来到省城合肥。半年多以前张老汉开始出现胸闷和咳嗽症状,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是再拖一阵,实在不行再到医院去。后来禁不住家人劝告,张老汉借了2000元来到省城找“大医院”检查一下。刚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大门,就意外地遇到同来医院看病的一个“好心人”。  
  这位“好心人”得知张老汉病情后告诉他,(骗术研究网 163164 )自己一年前得的病和老张现在的症状一样,在这个大医院看了好久,花了一万多元都没看好,后来经朋友介绍去看了个老中医,吃了一副中药就看好了。  
  本来就为医药费发愁的张老汉想都没想就跟着“好心人”去找老中医。在一个偏僻的小诊所,张老汉见到了一位留着长胡子的“老中医”,简单询问了病情后“老中医”拿出“祖传秘方”,一袋用烟纸包着的中药,说保证治好他的病,效果可当场实验。张老汉小心地尝了一下,感觉喉咙凉凉的,“效果”明显,于是用身上仅有的2000元买了那药。拿着药回来后,张老汉越想越不对劲,就把药拿到医院的检验科去化验,结果发现所谓的“祖传秘方”竟是口香糖。  
  张老汉的遭遇只是安徽各大医院每天上演的“医托”骗局中的一例。安医大附属医院办公室主任刘晔来说,自从3年前来到这个医院工作,他已经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例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医院有一个本子专门记载患者被“医托”所骗的纪录,现在已经差不多记满了。刘晔来说,实际上受骗的患者人数更多,因为好多人被骗后不会到医院来说,也就不会出现在医院的记录本上。  
  管理难:“医托”屡禁不绝  
  据了解,针对患者看病心切的心理,“医托”常打着“疗效快、费用低”的旗号行骗,且骗术多端。一是职业“医托”的口头低价保证。合肥市退休的老王,因骨折需要动手术。在术前检查时碰到了一中年妇女,一阵寒暄后,便和老王的老伴“熟”了起来。该妇女听到老王的手术费用将近2000元时,便“惊讶”地称:“她丈夫不久前在某医院做的同样的手术,花了不到500元。”于是,老王借故出了院,来到那妇女所称的那家坐落在郊区的医院,交完500元手术费后,一连串的术后护理治疗费用便接踵而来,出院时一算,前后花了将近5000元。  
  二是患者被诱骗充当“医托”。 合肥市某医院的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曾发生过一件怪事:,护士长发现有10多个患者毫无理由地集体出院。没过几天,那批出院的患者又集体回来了。经了解发现,原来是其中一名患者捣的鬼。这名患者在该中心治疗了10多天后,因为家属得到另一家治疗中心免费治疗和高额提成的承诺,便当起了医托。受骗的患者告诉记者:“医托”以那边针灸治疗疗效快、省钱等理由说服他们过去。可过去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记者在合肥市几家规模较大的医院采访发现,(骗术研究网 163164 )几乎每家医院附近都活跃着“医托”的身影。安医大附属医院保卫科负责人说,“医托”多以进城看病的农民为目标,抓住他们想省钱,治病心切的心理,实施骗术。  
  据了解,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常年活跃着20多个“医托”,一部分在门诊部,一部分在住院部。“我们拿他们实在是没什么好办法。”医院保卫科的黄科长一提起“医托”治理就头疼。他说,由于法制不健全,目前惩治医托缺乏力度,所以即使抓住医托,多数情况下也只能教育、规劝,缺乏震慑力,这就造成很多“医托”有恃无恐,屡禁不绝。  
  抓症结:医疗资源配置亟待调整  
  对于“医托”猖獗的问题,安徽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处长吴革非告诉记者,卫生部门一直都在打击“医托”,早在1998年12月卫生部、公安部就联合颁发了《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活动的通知》,明确指出“医托”是违法的。但是根据规定,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仅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而实际上由于取证困难加上处理轻微,这一处罚规定很难起到好的效果。“医托”往往受暴利驱动一再就范。  
  吴革非认为,法律法规不完善,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目前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好的资源都是集中在大城市里的大医院,这必然造成了一些地方的民众得了病之后要到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去治疗,这就给“医托”的表演提供了舞台。如果这个现状不改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医托”问题是不可能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麻雀,这是极不正常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医院现在举步维艰,如果能把这些基层的卫生资源好好利用起来,‘医托’赖以生存的空间就没有了。”吴革非说。  
  他认为,要解决当前“医托”猖獗的问题,亟待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目前打击“医托”不力的情况,抓紧制定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医托”的惩戒力度;二是卫生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保持对“医托”打击的持续高压态势。第三,“最跟本的问题还是要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尽快解决农村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医托’赖以生存的土壤。”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642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中脉远红”推销员太过分 
  【案例导读】  
  自从两年前,公婆“偶遇”中脉远红公司一位推销员后,陈女士家便不得安宁,两年来,在这位推销员的不断说服下,公婆总共买了上万元的物品。尽管儿女们也劝过老人,可是一点用也没有,这让当媳妇的陈女士心里一直很发愁。  
  post。baidu/f?kw=%D6%D0%C2%F6%D4%B6%BA%EC  
  【案例正文】  
  饮水机交了押金就得买  
  陈女士告诉记者,一直“纠缠”自己公婆的是中脉远红公司一位推销员,叫张前兰。前几天,她又向老人家推销一种饮水机,打过折后5568元,公婆按她的话交了200元订金,但是当天晚上,因为河北老家有事要两人立即回去,公婆便委托陈女士告诉张前兰饮水机暂时不买了,要求退押金。没想到张前兰态度很强硬地说票已经开过了,(骗术研究网 163164 )押金不能退。  
  陈女士很生气,当时就和张前兰吵了起来,最后也没有个结果。10月10日,记者再次与陈女士取得了联系,她告诉记者,在她的坚持下,饮水机最终没有买。  
  买的大堆保健品成摆设  
  在陈女士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大堆中脉远红的产品:被子、枕头和一箱子的中脉蜂灵。 “她每隔几天就打电话来,都是趁我们不在时打的。要我公婆去听讲座,然后买他们推销的东西,每次买回来的东西都很贵,这被子要6000多元,中脉蜂灵总共花了2500多元。” 陈女士介绍,两年前,她公公在路边“义诊”的台子上量了血压,此后,就有一位推销员经常打电话,或是直接上门推销产品,她通常会说自己完不成任务了,就会被开除,说得老人心软了,便买了她推销的东西。  
  br》  
  不久,推销员换成了张前兰,推销方式如出一辙。“更过分的是,她推销了东西,还不让老人和家里说实价。大家都是后来才知道这被子要6000多元的。”陈女士气愤地告诉记者,自己是做儿媳妇的,和老人住在一起,本来很和睦的。现在被这种推销搞得很尴尬。  
  老人心疼与生气同在  
  “不买就是了,不要这样说人家了。”陈女士的婆婆小声对记者说,她每次都是看推销员可怜,完不成任务就没有工资,才心软买下东西的。但一提起买的东西,她也觉得有些气,她告诉记者,两年前买的磁疗被子还在这里,没人敢用。老头子的心脏起搏器不能受磁波干扰,用了这个被子后都停过两次了。她觉得6000多元的被子不用太可惜,(骗术研究网 163164 )就自己用了。明明产品上介绍可以预防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谁知用了半年后,自己却患脑血栓住院住了半个月。  
  10月12日上午,记者电话联系了中脉公司维权部的陈经理,他说这是员工的个人行为,公司会尽快核实此事。  
  不久,该公司一位姓周的负责人打电话给记者,说他们已将此事解决,钱已经退还给陈女士的公婆。 记者从合肥市老龄委获悉,有不少老人投诉中脉远红产品。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643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无证“益安宁”在骗钱 2006…01…18 
  【案例导读】  
  该药因违法宣传、虚夸疗效、无证售药多次被各地药监部门查处  
  【案例正文】  
  在不知道真相前,64岁的马正荣先生一直以为自己遇上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有一家“正规医疗机构”愿意免费提供心脏病诊断服务,此外还邀请“著名专家”给患者讲课。当掏了1860元买了所谓特效药“益安宁”后,才感觉受了骗。多方的消息证实:“益安宁”已经被全国各地多个省市的药品监督部门查处。查处的依据主要集中在“违法宣传”、“虚夸药品疗效”和“无证售药”等几个方面。  
  骗人上钩义诊当诱饵  
  家住南京市秦淮区扇骨营小区的马正荣老人告诉记者,两天前有人以“21世纪老年健康工程”名义在居委会门口张贴通告称,将举办大型义诊活动,专门给老年人检查身体,活动免费。“前天一早,我就到居委会参加义诊活动了,医生检查出我的心脏有问题,(骗术研究网 163164 )建议我参加第二天举办的专家讲座,详细了解一下自己的病情。”  
  马正荣说,次日一早他就和小区另外3名被检查出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坐着举办方提供的客车前往听“专家讲座”,讲座地点设在大明路上某宾馆二楼会议室内,席上4名专家自称是南京铁道医学院的心脏科专家。在讲解了心脏病(冠心病)病因和相关治疗手段后,主持人开始竭力推荐一种名为“益安宁”的药,其宣称“益安宁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总有效率达到98。36%,临床治愈率高达93%~94%”,既然是特效药,价格当然就贵一些,“每盒155元,一大盒1860元”。面对这么好的药物,马正荣老人禁不住心动了。  
  在马正荣老人家里,记者见到了这12盒“益安宁”。在“益安宁”的包装盒上,记者没有看到有“国药准字”标志。包装盒的上方仅印着2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产品注册证号:ZC20050016”字样,药盒上标注的生产厂家是“香港同溢堂中药制药厂”,但“益安宁”销售人员散发的宣传册中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