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字文化中的养生之术:从字到人(-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我们的汉字在掌握了基本元素后,这些元素将以偏旁部首的形式进行有含义的组合,从而演化出不同的含义,其千变万化总不离其宗,因此古代又有“秀才认字读半边”的说法。这样组合出新的文字就非常方便记忆,也极其方便扩展。这其实是一种至简的原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举个例子,“页”部在古代读做xié,就是指我们的头部。凡是从页部的字都跟头有关,比如颈、颅、额、领、顶、烦,等等。拿“烦”字再举例:烦为何意?左火右头,就是人的虚火上炎,火上头的意思,虚火总在头上飘着,就生出了烦恼。

所以理解了造字的意思和组合搭配的巧妙之处后,汉字非常方便记忆,也十分有趣。这就是汉字的最大特点,也是汉字屹立数千年而不倒的原因所在。

这些年来,外界有很多呼吁取消汉字改走字母型文字的说法,我认为,至简的大道理是不需要辩的,都摆在那里,明眼的人一看都会知道。所以像我这样的人要做的惟一的事,就是把汉字之美展现在这里,我相信汉字之美是会感动流淌着千万年文明血脉的中国人的。

名字

中国古代男子在出生三个月时,长辈会给他起个名,等到二十岁行冠礼时再取个字。这个“字”既可以是长辈所起,也可以是自己所起。而男子如果取了字,就证明你已开始走向成熟,就要承担起生育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所以中国古代凡是尊重一个男人,都要称他的“字”,而不可以称他的“名”。字与名有一定的相关性,像苏轼字子瞻,轼为车辕,站在上面可以高瞻远瞩;李白字太白;毛主席的名为泽东,意思是恩泽东方,字润之,润就是泽的意思;蒋介石字中正,介石有中正之道。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字都是从名里生发出来的。
亲情、爱情和友情是美满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情感依托,除了家人和配偶外,朋友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古代所说的“朋友”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吗?本节我们就讲解何为“朋”,何为“友”。

两挂贝壳串起“朋”

《说文解字》对“朋”字的解释为:“朋,假借也。”“朋”在古代通大鹏鸟的“鹏”,“鹏”即“凤”,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同门曰朋”的意思就是把老师比喻成凤鸟,学生如群鸟紧随其后。

“朋”字的小篆

“朋”的小篆写为“朋”,字形就像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鸟,两个“月”就是鸟的两只翅膀,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

“朋”字还有另外一个来历,它是古代的货币单位。

“朋”字的甲骨文

古代两挂贝壳为一朋

殷商时期,水陆交通不发达,产于南海的贝壳在中原地区十分珍贵。因此,人们把贝壳作为货币使用。

古代以五枚贝壳为一挂,两挂为一朋。“朋”字的甲骨文(朋)正像两挂贝的样子。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里有这样的句子:“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锡我百朋”就是赏给我一百朋钱。

作为货币单位的“朋”和朋友的“朋”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朋”是并列的两挂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就表达了“朋”字“平等”、“类同”、“相当”等内涵,这是朋友间相处之道的基本要素。



































两手紧紧相握的“友”

“友”字的小篆

《说文解字》里对“友”字的解释为:“从二又相交。”“友”字的小篆写为“友”,从字形来看,它是由两个“又”字相交构成。这两个“又”字表示两个人紧紧相握的两只手。

清朝的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道:“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意思是说,组成“友”字的两个“又”字像弟兄二人,弟兄和睦相处即称为“友”。

“友”字里的两只手具有深远的意境:它们是两只紧紧相握的手;它们是两只心心相印、一见如故的手;它们是人生路上的携手同行;它们是海誓山盟时击掌相拍的手;它们是危难困顿时雪中送炭的援助之手;它们是依依不舍分别时挥舞的手。

从古到今,人们对“友情”、“友爱”、“友谊”的理解和感受皆从这两只紧紧相握的手来。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朋友”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出现。《易经》上就有“君子以朋友讲习”的说法,《论语》里也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样的名言。

但古人说的“朋友”和我们现在说的“朋友”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现在的“朋友”二字说的是一个概念,是指互相有交情、互相友好的人。而在古代,一般的名词是很少用两个字来表达的。“朋友”是两个字,表达两个概念。

《礼记》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同门”是指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所以那时的“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学。

“同志”当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革命同志”,更不是被坊间瞎说成的同性恋,而是指志趣相投的人。所以“友”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朋友”的概念。

具体来说,如果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这些人可以称之为“朋”,但是每个人的志向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只有手拉手的人才可以称为“友”。大家都可以是“朋”,但是不见得是“友”。“友”的层面比“朋”更深一步,他们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理想。
也就是说,《易经》和《论语》里说的“朋友”,相当于现在“同学”和“朋友”这两个意思的综合。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它翻译成现代话的意思就是,见到老同学从很远的地方来了,也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同学曰朋”的痕迹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随处可见。“朋党”放在现在说,就是同学会。试想,做官的人如果单打独斗,是很难成什么大气候的。因此,凡是在一个门派、一个学校或一个老师教过的学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组成一个小圈子,成为政治小集团,互相帮助,互利互惠。

例如曾国藩的学生就很多,他的团队成员就主要由他的学生组成,都是“朋”。袁世凯水平有限,没当过老师,没法儿聚集一群学生来支持自己,于是他就想到了联姻的办法。因为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生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22个孙子、25个孙女,他在民国初年通过联姻形成了豪门旺族,以此壮大自己的力量。

友谊相伴,健康相随

众所周知,吸烟、酗酒、饮食不当有害健康,但很少有人知道,不交朋友也会损害健康。

人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可以使人精神饱满,促进身心的健康。性情孤僻无朋友的人,很容易患病。

我们可以看到,在精神病院里,患病者中夫妻不和者、离婚者、鳏夫和寡妇的比例很高。缺乏与人的交往、缺少友情关爱的人在心理上很容易走向极端,我们反复说过身心不二的概念,心理上的失衡是很容易转化成身体上的疾病。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比如失恋、落榜、亲友去世、事业不顺,等等,如果有了知心朋友,就大可有地方倾诉,得到好友的帮助,这是任何良药都无法做到的。

我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现在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老龄社会,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与年轻人相比,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呆在家中,往往较为清闲,很多老人既得不到子女的关爱,又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没有了友谊,生活枯燥乏味,这就导致了老人更易患病的几率。我们不要总以为老人爱生病都是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缺乏必要的友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与朋友来往的老年人比仅与家人在一起的老年人更长寿。该研究小组对150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并观察每个人10年来的生活状况,发现那些有较广朋友圈子的老人的生活状态要明显好于缺乏朋友的老人。因此,老年人更需要得到子女、社会的广泛关注,让其投身于群体之中,寻找友谊。

友谊有益于健康,它能满足人们在安全、心情、成就、信任和尊重等多方面的需要,可以调理人的心境,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思维更敏捷,抗衰老效果明显。

希望大家了解了“朋友”这个词的含义后能够明白,要想健康长寿,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多结交知心朋友,保持天长地久的友谊,胜于服用任何保健品和大补之药。
从文化的角度和养生的角度讲述阴阳也好、天地人也好、男女也好,其实都是在讲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强调的都是人一定要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一定要顺应自身的规律。

“和”字的繁体

那应该如何顺应呢?核心就一个字——和!人与天地要和,人与人要和,人与自己也要和。

“和”既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何谓“和”呢?为什么中国人讲求“和”的精神呢?追根溯源,我们先从“和”字的内涵说起。

“和”之渊源

◆“龢”(和)为乐器

“和”字的繁体写做“龢”。左边为“龠”(yuè),“龠”是一种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形制如笛,有三孔、六孔、七孔几种,其中以三孔年代最为久远,在历代宫廷雅乐中应用颇广。

中国古代宴席上常演奏音乐,乐器以丝竹为主,“龠”以陶土制成,类似于埙(xūn),用来调和六音。中医认为:土为中央也,“龠”即为音乐之土,是音乐中的中央之音,用以调和引导各种音乐。就是说,在整个乐队中,它不显山露水,但如同长老般淡定,并不露声色地指挥着全局。

“龠”字属于会意字。会意字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龠”可拆解成“品”字和“侖”字。“品”字表示乐器的三个孔,“侖”字表示顺序。它们组合起来就表示吹奏音乐是要有一定的次序和次第,不可以“乱弹琴”。



























“龢”字的右边是“禾”字。两层含义:一是代表发音,二是代表垂着头的禾谷。

禾谷成熟时特别沉重,低着头,既代表了收获,又代表一种谦逊的态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垂下头的禾谷经常被用来形容君子不忘本、态度谦逊。这其实是万物在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

◆调和(hé)与应和(hè)

字的发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四声的“和”主要是应和的意思。比如我们常把音乐分成两种:一种是高雅音乐,属于阳春白雪,但和者必寡,只被少数人所喜爱;还有一种音乐属于下里巴人,就是老百姓最常听的流行音乐一类,应和者就众多了。这里的“应”、“和”都是发四声。

我们本节主要说的“和”是二声的和。将“品”、“侖”、“禾”组合起来的“龢”字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和(hé),调(tiáo)也。”

我们怎样把事物达成一种最佳状态呢?实际上就是用很多的原则、规律及方法进行调和。所以,“和”就是调和之意。

为什么乐师和厨师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者?

◆饭养身、乐养神

“调和”的方法与规律往往掌握在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手里。

有两种人最懂调和之道:一为乐师,二为厨师。

他们都被称之为师。“师”就是来定规则、定原则的人。

高雅的乐师与朴实的厨师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却都是最懂调和之道的人呢?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一种最基本的养身之法。而音乐养的则是人的灵魂。古人认为,世界上惟一能作用于人灵魂的东西就只有音乐。

伊尹像

中国传统文化一再强调身心不二,就是身体和心灵是一个整体,人若只养好了身体,而没养好心灵,那就是行尸走肉,不叫养生。养生不仅仅局限在肉体层面,肉体与心灵的调和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人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美好阳光的大情怀,才叫身心的康健。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很独特的观点。
优秀的乐师和厨师都是掌握调和之道的高手,他们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高境界。

◆厨神伊尹的调和之道

《吕氏春秋》记载:夏末商初,有一个叫伊尹的人,他善于调和五味,被誉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