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字文化中的养生之术:从字到人(-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奇异的五,在传统文化中为“中土”,任何东西加了五,就是加了中央的脾土,就能万物土中生,就能成了。人出生,像土地里长出禾苗一样,人死亡,也是在土中灭。

从中医上讲,南边是心火,北边是肾水,东边是肝木,西边是肺金,中央为脾土。中央脾胃受盛五谷,生化精血,一部分去供应五脏六腑运动,一部分去长肌肉、长精神,多余的精血为人体所吸纳、收藏。

固摄脾胃是中医养生的核心要点,人活其实就是活在脾胃上,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再打一场保“胃”战。能吃、能喝、能拉、能睡,再加上不生气的话,人就会达到一种“成”的状态,疾病就会远离你。所以,人只要一出生之后,一定要保养脾胃。脾胃足了,精就足,精足了人做事就会成功。

“人”字的生发(仁、众、从、比、化、北)

“人”字可以作为偏旁部首出现,俗称“人字边”。从一个人字可以生发出许多的新字,变成各种各样的“人”。

◆二人亲近为“仁”

两个人就为仁,它的本意是亲近。一个人要学会亲近别人,爱护别人,才会有仁德。

“仁”字最早出现在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中,意思是指道德品质好。而孔子把“仁”作为了儒家的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讲一个孔子解释“仁”字的故事: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导他的三千门生时会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教育。一次,一名学生问孔子何为“仁”,孔子知道这个学生的最大毛病是不懂得关爱别人,于是说:“仁者爱人也。”就是人要学会去爱护别人。另外一名学生又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孔子知道他的缺点在于无法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就回答道:“仁者二人也。”意思是希望他能和别人好好相处。
把这个故事引申一下——我们平时该怎样去学习?是整天死记硬背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要学会从老师给出的答案中明晓答案背后的道理,发现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完善自我。

◆有人干活有人监督的“众”

二人为“仁”,三人呢?三人为“众”。“众”字的大篆

“众”字的大篆写做“众”,上边是一只眼睛(),下面是三个人(),意思就是人多了的话,就需要去管理了。就好比在公司里,底下的人做具体的工作,上边的领导要看着,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五脏六腑也叫做众生,所以我们的生命也是需要管理的。所谓对生命的管理,就是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的五脏六腑都是怎么回事,它们有什么特性。我出来讲课也好,写书也好,都是喜欢从原理讲起,为什么呢?因为人要先掌握原理,明晓本质,再去学如何对应它、管理它,这才是重点,这也是“众”字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上边说了两个人、三个人,那要是“人”更多的话,会用什么字来表示呢?

中国古代认为:十里挑一的人叫做“杰”,就是这个人的智商、情商、能力等都很不错,十个人里才能挑出来一个,是人中之杰;百里挑一的人叫做“豪”,豪杰豪杰,豪比杰又进了一步;千里挑一的人叫做“俊”,就是俊杰之意;万里挑一的人则叫“英”,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自古英雄就被世人崇拜,这样的人十分难得。

“从”字的大篆

利用“人”字来组合变化生发出来的字还很多,它们都跟人有关系,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向左学好的“从”,向右学坏的“比”

“从”字在大篆里写做“从”。就是一个人跟随着另一个人,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是朝左跟随。

“比”字的大篆

我们对比看一下大篆的“比”字(比),也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但“比”字与“从”字正好相反,是向右跟随。隐含了什么含义?

这其实就涉及到中国文化以左为尊的传统。一个人朝左跟着另一个人就是学好(左为贵),就叫从,比如我们常说的“从善”。荀子云:“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就是做人做事要服从道理,而不是只听命于君主;假如父亲说的做的不对,也不能听从。这就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道义为先,而非屈服于权贵、屈从于长官意志。

而当一个人朝右跟着另一个人就是不学好(右为贱),就叫比,比就是相比,小人多攀比。成语有“朋比为奸”,就是不学好,总跟别人攀比,就为奸。

从中医养生学上讲,烦恼伤身,易患疾病。而人的烦恼多源于攀比之心,总跟别人比这比那,比车子没人家的上档次,比房子没人家的豪华,比孩子没人家的学习好,无形之中必生出诸多无端的烦恼,于人于己皆没有好处。所以,我们学做人也好,学习文化也好,都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学好的方面,二是要跟对人,找准方向。

“化”字的大篆

◆把人彻头彻尾地颠覆为“化”

汉字的造字,显示出古人高超的智慧,同样还是两个“人”,把顺序、方向、位置一变,就可以表示出完全不同的又极具精微的新含义。

“化”字的大篆写做“化”,一正一反两个人。把一个人彻头彻尾地改变就为“化”。

我们常说“文化”。“文”是古代的花纹,代表一种印象,古人通过“文”来记载、积累和提炼对自然、人类、社会的一切认识和经验,后人又通过“文”来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循环往复,形成一种几千年来不断积淀的力量。而把“文”的内涵彻底地颠覆、改变、领悟、融会贯通就是“文化”。没有“化”的境界,就无法创新,无法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比如说“汉化”,就是让很多少数民族接受汉族的文化,像清代的皇帝虽然穿着满族的服饰,但写的却是汉人的诗词,他们已经被逐渐汉化了。

“化”有教化、风化之意,所谓风化就是因风俗而改变人生,也就是入乡随俗。

◆二人背靠背为“北”

“北”字的大篆

“北”字的大篆写做“北”,是两个人背靠背的样子,两个人相逆(意见、观点相反)就为“北”。

古代打仗时打输了叫“败北”,就是背对着敌人逃跑。

古代开兵见仗,死伤者无数,对战死的兵将如何论功行赏呢?有一种方法,看死者身上的伤口位置。如果伤口是从前面刺进去的,说明你英勇杀敌,慷慨就义,为国捐躯,是英雄,要给死者的家属发抚恤金;如果伤口是从后背刺进去的,那么就是逃跑者,是被唾弃的懦夫,一两银子也得不到。

中国文化还十分强调坐北朝南,无论是盖房子,还是布置家具,都讲究坐北朝南,连打桌麻将都喜欢抢北面的座位,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阴阳五行中,北方为肾水,肾精足才能向南方输布。如前所说,人的肾精充足,就能做到“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行于事,义气施于人”,这样的人做事也就容易成功。

所以,凡是从“人”部的字,都跟人性、人体本身密切相关。其实不管是一个人(人、大)、两个人(仁、从、比、北、化),还是多个人(众),这些汉字的背后其实都是在说做人的至简大道:一个人要做好自己,两个人要处好关系,多个人要各守其位。而认识和了解了这些汉字文化的本源,就能掌握生命的大道,遵从生命的规律,更好更幸福地生活。
中国文化和中医思想的灵魂是“和”,不论做人还是养生都要追求“和”的境界。在中医看来,最大的和谐就是阴阳的和谐,而所谓的阴阳和谐其实就是要男女和谐。

男人

◆何谓男人?

“男”字的大篆

“男”的大篆写做“男”,样子很形象,上面表示田地,底下是耕田的工具——耒(lěi)。耒是开土、松土的一种农具。

《说文解字》的定义为:“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这里面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男人要有力气,要下地干活;二是男人应做直面人生的大丈夫。

(1)男人要有力气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农耕文明,做男人的第一要旨就是下地干活,既要有力气,也要把力气花在种田上。

“力”字的小篆

古人认为,男人要是没有力气去干活的话,就不能称之为男人。那些病病歪歪没力气的男人,会被世人嘲笑、讥讽。

力量的“力”小篆写做“力”,是筋脉的形状。

中医认为:肝主筋。人的运动能力靠筋,又称之为“筋力”。因肝主藏血,又主筋,所以肝为人体运动能力的发源地。男子有没有力气首先与肝相关。

人肝气足的话,筋的弹性就好,人就有力气。人如果过度劳累,就会伤肝进而伤筋,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男人来说,和肝一样重要的脏器是肾。

《黄帝内经》中管肾叫做强(jiàng)之官,也叫做强(qiáng)之官,就是大力士的意思。男人的力气还跟肾密切相关。人只有肾脏健康时,才能发力。我们形容特别有力气的人时常用“膀大腰圆”这个词,这里的腰圆其实就是说肾脏强健。

我们知道了男人的力气与肝和肾相关,因此认识“男”人,既不能孤立地看肝,也不能孤立地看肾,要综合来看。

那么肝与肾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是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中,肝为木,肾为水,肝和肾的关系是“水生木”。筋足不足,力气能不能发出来,要看肾水有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很多本能都是内在脏腑的外在表现,了解这些本能就更能了解人体脏腑的规律。比如说人体发出的某些声音,实质是脏腑所发出的。





























我们常看到举重运动员在举杠铃之前,大声地发出“嗨嗨”的声音,发“嗨”这个音时就是在发力。

鲁迅曾经说,中国最早诗歌派应该叫“嗨唷嗨唷派”,因为人在发力时一定会发类似“嗨”的这个音。

从养生学的角度讲,要想养好肾气,我们平常就要多保持发“嗨”这个音的口型,但不要把声音发出来,发出来就泄气了。

中医学认为,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发出的声音,背后都有很深刻的意义。比如,人的肝气特别憋闷的话,就会不自觉地发“呼”的音。我们看到,当人被上级领导训斥过后,心情会很郁闷,回到自己的座位后常会在那“呼呼呼”地吐气。这其实就是人体的一种本能的自救,通过发出这个声音使被憋的肝气得以舒解。

所以,我常说我们的身体比大脑更聪明,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是被大脑所指挥,大脑根本没有这个意识,是身体的一种本能。清晨在公园里,有很多老头老太太喜欢大声呼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防病治病的方法,只要不影响到别人,是很好的养生之道,我们不要去阻止。
(2)男人应做直面人生的大丈夫

做男人应做直面人生的大丈夫。那什么是丈夫呢?

我们现代人常开玩笑说,丈夫丈夫就是一丈之夫,说老公和老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有距离了就不会太过约束对方,夫妻间才不容易闹矛盾。

古人所讲的“丈夫”是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要保持距离感吗?这要从“丈”和“夫”这两个字的造字之初说起。

“丈”字的小篆

“丈”的小篆写做“丈”,上面是个“十”,底下是个“手”。什么意思呢?这要从古代的长度规范说起。

中国古人对长度的认知和测量,主要都是靠自身手的动作来完成的。比如,我们把手摆一个“八”字的造型,拇指和食指分开的距离就叫做一拃,拇指横纹上的距离叫一寸,胳膊肘到手腕这一段的距离叫一尺。丈是指十尺。

古代的小说里英雄的出场往往描述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这就在说大英雄一般都个儿高,身材好。当然,这里我们要注意,古人的尺和现代的尺长短是不同的,要按现代的尺寸,高八尺的人都是篮球运动员了。

所谓的“丈”其实还是在讲身体,暗喻男人就要身材高大,高大了才有力气,才能耕田劳作。

“夫”字的大篆

“夫”字的大篆写为“夫”。中国古代男子在孩童时是披着头发的,无拘无束地生长发育,在二十岁的那年会集体行冠礼,就是把头发梳上去,并插一根簪子,头上还要戴个冠(帽子)。这时说明男子已长大成人了,要开始有所约束,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任性胡为了。所以“夫”就是男子头上插根簪子的样子。

所以“丈夫”这两个字真正的含义是:第一你要身材高大,要有力气;第二就是你要心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