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栝蒌牡蛎散
属性:治百合病渴不瘥者。 
栝蒌 牡蛎(熬等分) 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地黄(汤)泉水煎,甘寒清肺热邪宣。(此治百合病正法。百合清肺经气分之热, 
地黄清 
如漆, 
于心, 
肺主卫 
详具 
百合 
属恍 
将百 
之 
性味甘寒,能清热生津,入心、肺二经,然则百合病为心肺郁热所致无疑矣。)余则随机为 
转旋。若经汗后加知母,(名百合知母汤 按∶伤寒误汗则亡阳,热病误汗则亡阴。叶天士 
《温热论》云“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故加知母以养津液。)下后滑石代赭添,(名百 
合滑石代赭汤 伤寒误下则亡阴,热病误下则亡阳。《温热论》云∶“热病救阴犹易,通阳 
最难。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故加滑石利窍。复入代赭石者,晋三所谓“重镇心经之 
气”是也。)吐后鸡子黄参入,(名百合鸡子黄汤误吐伤膻中之阴,故以鸡子黄补心安神。) 
主方百合地黄专。(未经汗、吐、下者,此方主之。)渴者栝蒌牡蛎散,(栝蒌苦寒,生津止 
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更有百合洗方传。(皮毛为肺之合,外洗皮毛,亦可内除其渴。 
洗已,食煮饼,勿啖咸豉,恐咸味耗水而增渴也。王晋三《古方选注》曰∶“通章言百合病 
百脉一宗,不但主于营卫,而手足六经悉能致其病,汗、吐、下皆非所宜。本文云‘百脉一 
宗’,明言病归于肺,君以百合,甘凉清肺,即可疗此疾,故名‘百合病’。再佐以各经清 
解络热之药,治其病所从来,当用先后煎法,使不悖于手足经各行之理,期以六十日,六经 
气复而自愈。若太阴、太阳无病,惟少阴、少阳、厥阴、阳明四经为病,期以四十日愈。若 
仅属厥阴、阳明二经为病,期以二十日愈。读‘未经汗吐下’条,治以百合地黄汤,中病勿 
更服,大便如漆,热邪已泄,再服恐变证也。论证以溺时头痛为辨,盖百脉之所重在少阴、 
太阳,以太阳统六经之气,其经上循巅顶,下通水道,气化不行,乃下溺而上头痛;少阴为 
生水之源,开阖涩乃溺而淅然。若误汗伤太阳者,溺时头痛,以知母救肺之阴,使膀胱水脏 
,知有母气,救肺即所以救膀胱,是阳病救阴之法也;误下伤少阴者,溺时淅然,以滑石上 
通肺,下通太阳之阳,恐滑石通腑利窍,仍蹈出汗之弊,乃复代赭石重镇心经之气,使无汗 
泄之虞,救膀胱之阳,即所以救肺之阳,是阴病救阳之法也;误吐伤阳明者,以鸡子黄救厥 
阴之阴,以安胃气,救厥阴即所以奠阳明,救肺之母气,是亦阳病救阴之法也。以百合一味 
,引伸诸方,总不外乎补阴补阳之理,举此可以类推,学人宜自得之。”旭高按∶王氏此论 
,于病愈之期,并救阴救阳之理,明晰入细,为诸解所莫能及,故备录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黄连阿胶汤类
黄连阿胶汤
属性: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而不得卧者。 
黄连(四两) 黄芩 芍药(各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水六升,先 
煮芩、连、芍 
则不致凝结而 

退思集类方歌注黄连阿胶汤类
〔附〕黄连阿胶汤
属性:(《医方集解》引王好古方) 治伤寒热毒入胃,下利脓血者。 
黄连(炒四两) 黄柏 阿胶(炒各一两) 山栀(五钱) 每服四钱,水煎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黄连阿胶汤类
〔附〕驻车丸
属性:(孙思邈《千金要方》) 治冷热不调,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 
小便不利,此湿热郁于大肠,故为此证。 
黄连(六两) 阿胶(炒三两) 干姜(炮二两) 当归(炒一两) 水泛丸,空朝米 
饮下三钱。仲景黄连阿胶汤,黄芩芍药鸡子黄。少阴心烦不得卧,传经热灼致阴伤。酸甘咸 
苦收阴气, 
连直折少 
故再佐 
逆汤收 
尝。(连、 
黄连、阿胶 
动血,此治 

退思集类方歌注
炙甘草汤类
属性: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又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 
悸,虽 
炙甘草(四两)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 麦 
冬(半斤) 阿胶 
煮八味,煮取三升,(水 
日三服。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凡虚劳脉结心悸而更 
汗出,阴 
其阴亡而 
桂。此涎 
邪尽之后,气血两虚,故现此证。王叔和《脉经》云∶“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又曰∶“阴盛则结,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几动一息亦曰‘代 
’。”皆血气两虚,经隧不通,阴阳不交之故。)益血生津复脉遵。(王晋三《古方选注》曰∶ 
“此汤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虚劳,三者皆是津涸燥淫之证,《至真要大论》 
云∶‘燥淫于内,金气不足,治以甘辛’也。第药味不从心肺,而主乎肝脾者,是阳从脾以 
致津,阴从肝以致液,各从心肺之母以补之也。人参、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 
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气浓,桂枝之轻扬,载引地 
、冬上润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 
悉上供于心肺矣。”喻嘉言曰∶“此仲景伤寒门中之圣方也。仲景方每多通利,于此处特开门 
户,重用生地,再借用麦冬手经药者,麦冬与地黄、人参,气味相合,而脾胃与心经,亦受 
气相交。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炙甘草汤类
〔附〕生脉散
属性:治热伤元气,倦怠,口干出汗。 
人参(五钱) 麦冬(三钱) 五味子(三钱) 水二钟,煎八分,随时服。 
生脉(散)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李东垣曰∶“夏月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 
清 
以之治暑病,误甚。观方下治证,并无一字治暑邪者。近人不论何病,每用此方收住邪气, 
杀人无算。”)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汪 庵《医方集解》曰∶“人有将死脉 
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柯韵伯曰∶“仲景治伤寒,有通脉、复脉二法∶少阴病里 
寒外热,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者,制通脉四逆汤,温补以扶阳;厥阴病外寒内热,心动悸 
结代者,制复脉汤,凉补以滋阴。同是伤寒,同是脉病,而寒热异治者,一挽坎阳之外亡 
一清相火之内炽也。生脉散本复脉立法,外无寒,故不用姜、桂之辛散;热伤无形之气, 
伤有形之血,故不用地黄、阿胶、麻仁、大枣,且不令其泥膈而滞脉道也;心主脉而苦缓 
急食酸以收之,故去甘草而加五味矣。脉资始于肾,资生于胃,而会于肺,仲景二方重任 
草者,全赖中焦谷气以通之复之,非有待于生也。此欲得下焦天癸之元气以生之,故不借 
草之缓,必取资于五味之酸矣。”王晋三《古方选注》曰∶“凡曰‘散’者,留药于胃,徐行 
其性也。脉者,主于心而发源于肺。然脉中之气所赖以生者,尤必资借于肾阴。故以麦冬清 
肺经治节之司,五味收先天癸水之源,人参引领麦冬、五味都气于三焦,归于肺而朝百 

退思集类方歌注炙甘草汤类
〔附〕资液救焚汤
属性:(喻嘉言《医门法律》) 治五志厥阳之火亢而为关格者。 
生地黄(三钱取汁) 麦冬(二钱取汁) 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 甘草(炙) 阿 
胶胡麻仁 
(打碎) 寒水石(各 
除四汁及阿胶、西黄,共八味,用泉水四茶杯,缓火煎至一杯半,去渣,入四汁及阿胶, 
再 
《 
资液救焚汤喻氏,五志阳升关格饵。生脉复脉二方兼,除却桂枝加柏子,寒水滑石紫石 
英, 
无《肾气丸类》,然则此书为类不止二十四类,尚非全帙也。)日中泉水煎斟此。(此即复脉 
汤合生脉散,去桂枝加余药。方中大意,“资液救焚”四字足以该之。而佐以八味丸者,取 
其通肾关之闭也。余义详见前进退黄连汤。然愚尝谓此方治上焦火炎液涸诸证,皆为合式, 
不特关格一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