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年久远,屡次自芦头发生,故作此形。其参生于五台山者名台党参,色白而微黄,生于潞州太行紫团山者名 
潞党参,亦名紫团参,色微赤而细,以二参较之,台党参力稍大,潞党参则性平不热,以治气虚有热者甚宜。 
然潞党参野生者甚少,多系人种植者,至辽东所出之党参(为其形若党参,故俗名东党参)。状若台党参,皆 
系野生,其功用与山西之野台党参相近。 
x【附案】x邑中高某年四十许,于季春得温病。屡经医者调治,大热已退,精神益惫,医者诿为不治。病 
家亦以为气息奄奄,待时而已。乃迟旬日而病状如故,始转念或可挽回。迎愚诊视,其两目清白无火,竟昏愦 
不省人事,舌干如磋,却无舌苔,问之亦不能言,抚其周身皆凉,其五六呼吸之顷,必长出气一口,其脉左右 
皆微弱,至数稍迟,知其胸中大气因服开破降下药太过而下陷也。盖大气不达于脑中则神昏,大气不潮于舌本 
则舌干。神昏舌干,故问之不能言也;其周身皆凉者,大气陷后不能宣布营卫 
也;其五六呼吸之顷必长出气者,大气陷后胸中必觉短气,故太息以舒其气也。遂用野台参一两、柴胡二钱, 
煎汤灌之,一剂见轻,两剂全愈。 
外甥王××年二十时,卧病数月不愈,精神昏愦,肢体酸懒,微似短气,屡次延医服药莫审病因,用药亦无 
效验。一日忽然不能喘息,张口呼气外出而气不上达,其气蓄极下迫肛门突出,约二十呼吸之顷,气息方通, 
一昼夜间如是者八九次。诊其脉关前微弱不起,知其胸中大气下陷,不能司肺脏呼吸之枢机也。遂投以人参一 
两,柴胡三钱,知母二钱,一剂而呼吸顺,又将柴胡改用二钱,知母改用四钱,再服数剂宿病亦愈。 
愚治大气下陷多重用生黄 ,取其补气兼能升气也。而此案与前案皆重用参者,因一当外感之余,津液铄 
耗,人参兼能滋津液;一当久病之余,元气亏损,人参兼能固元气也。 
吐血过多者,古方恒治以独参汤,谓血脱者先益其气也。然吐血以后,多虚热上升,投以独参汤恐转助其 
虚热,致血证仍然反复。愚遇此等证,亦恒用人参而以镇坠凉润之药辅之(保元寒降汤一案可参阅)。 
人参之性,用之得宜,又善利小便(济阴汤后一案可参阅)。 

二、药物
3.西洋参解
属性: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能补助气分,兼能补益血分,为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 
皆可以此代之。惟白虎加人参汤中之人参,仍宜用党参而不可代以西洋参,以其不若党参具有升发之力,能助 
石膏逐邪外出也。且《神农本草经》谓人参味甘,未尝言苦,适与党参之味相符,是以古之人参,即今之党参, 
若西洋参与高丽参,其味皆甘而兼苦,故用于古方不宜也。西洋参产于法兰西国,外带粗皮则色黄,去粗皮则 
色白,无论或黄或白,以多有横纹者为真。愚用此参,皆用黄皮多横纹 
者,因伪造者能造白皮西洋参,不能造黄皮西洋参也。 

二、药物
4.黄解
属性:黄 ∶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为肺叶 辟之原动力)下陷。《神农 
本草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谓主痈疽、久败疮 
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 
之以利小便。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 也。 
x【附案】x沧州董氏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中怔忡,动则自汗,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为其脉迟, 
疑是心肺阳虚,询之不觉寒凉,知其为胸中大气下陷也。其家适有预购黄 一包,俾用一两煎汤服之。其族兄 
××在座,其人颇知医学,疑药不对证。愚曰∶“勿多疑,倘有差错,余职其咎。”服后,果诸病皆愈。其族兄 
疑而问曰∶“《神农本草经》黄 原主大风,有透表之力,生用则透表之力益大,与自汗证不宜,其性升而能 
补,有膨胀之力,与满闷证不宜,今单用生黄 两许,而两证皆愈,并心中怔忡亦愈,其义何居?”答曰∶ 
“黄 诚有透表之力,气虚不能逐邪外出者,用于发表药中,即能得汗,若其阳强阴虚者,误用之则大汗如雨 
不可遏抑。惟胸中大气下陷,致外卫之气无所统摄而自汗者,投以黄 则其效如神。至于证兼满闷而亦用之者, 
确知其为大气下陷,呼吸不利而作闷,非气郁而作闷也。至于心与肺同悬胸中,皆大气之所包举,大气升则心 
有所根据,故怔忡自止也。”继加桔梗二钱,知母三钱,又服两剂以善其后。 
一妇人产后四五日,大汗淋漓,数日不止,情势危急,气息奄奄,其脉微弱欲无,问其短气乎?心中怔忡 
且发热乎?病患不 
能言而颔之。知其大气下陷,不能吸摄卫气,而产后阴分暴虚,又不能维系阳分,故其汗若斯之脱出也。遂用 
生黄 六钱,玄参一两,净萸肉、生杭芍各五钱,桔梗二钱,一剂汗减,至三剂诸病皆愈。从前五六日未大便, 
至此大便亦通下。 
邑王氏女,年二十余,心中寒凉,饮食减少,延医服药,年余无效,且益羸瘦。后愚诊视,其左脉微弱不 
起,断为肝虚证。其父知医,疑而问曰∶“向延医延医,皆言脾胃虚弱,相火衰损,故所用之方皆健脾养胃, 
补助相火,曾未有言及肝虚者,先生独言肝虚,但因左脉之微弱乎?抑别有所见而云然乎?”答曰∶“肝脏之 
位置虽居于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试问病患,其左半身必觉有不及右半身处,是其明征也。”询之,果觉 
坐时左半身下坠,卧时不敢向左侧,其父方信愚言,求为疏方。遂用生黄 八钱,柴胡、川芎各一钱,干姜三 
钱,煎汤饮下,须臾左侧即可安卧,又服数剂,诸病皆愈。惟素有带证尚未除,又于原方加牡蛎数钱,服数剂 
带证亦愈。其父复疑而问曰∶“黄 为补肺脾之药,今先生用以补肝,竟能随手奏效,其义何居?”答曰∶ 
“肝属木而应春令,其气温而性喜条达,黄 之性温而上升,以之补肝原有同气相求之妙用。愚自临证以来, 
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 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彼 
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也。” 
《神农本草经》谓黄 主大风者,诚有其效(参阅“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中傅××妻治案)。 
《神农本草经》谓黄 主久败疮,亦有奇效。奉天张××,年三十余。因受时气之毒,医者不善为之清解, 
转引毒下行,自脐下皆肿,继又溃烂,睾丸露出,少腹出孔五处,小便时五孔皆出尿。为疏方∶生黄 、花粉 
各一两,乳香、没药、银花、甘草各 
三钱,煎汤连服二十余剂。溃烂之处,皆生肌排脓出外,结疤而愈,始终亦未用外敷生肌之药。 
黄 之性,又善利小便。(参阅曲直汤下王姓治案) 
黄 不但能补气,用之得当,又能滋阴。本村张媪年近五旬,身热劳嗽,脉数至八至,先用六味地黄丸 
加减煎汤服不效,继用左归饮加减亦不效。踌躇再四忽有会悟,改用生黄 六钱,知母八钱,煎汤服数剂,见 
轻,又加丹参、当归各三钱,连服十剂全愈。盖虚劳者多损肾,黄 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 
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而生水之功益普也。至数剂后,又加丹参、当归者,因血 
痹虚劳,《金匮》合为一门,治虚劳者当防其血有痹而不行之处,故加丹参、当归以流行之也。 
黄 之性,又善治肢体痿废,然须细审其脉之强弱,其脉之甚弱而痿废者,西人所谓脑贫血证也。盖人之 
肢体运动虽脑髓神经司之,而其所以能司肢体运动者,实赖上注之血以涵养之。其脉弱者,胸中大气虚损,不 
能助血上升以养其脑髓神经,遂致脑髓神经失其所司,《内经》所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也。拙拟有加 
味补血汤、干颓汤,方中皆重用黄 。凡脉弱无力而痿废者,多服皆能奏效。若其脉强有力而痿废者,西人所 
谓脑充血证,又因上升之血过多,排挤其脑髓神经,俾失所司,《内经》所谓“血菀(同郁)于上,为薄厥” 
也。如此等证,初起最忌黄 ,误用之即凶危立见。迨至用镇坠收敛之品,若拙拟之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治之。 
其脉柔和而其痿废仍不愈者,亦可少用黄 助活血之品以通经络,若服药后,其脉又见有力,又必须仍辅以镇 
坠之品,若拙拟之起痿汤,黄 与赭石、 虫诸药并用也。 
黄 升补之力,尤善治流产、崩带。西傅家庄王××妻,初次受妊,五月,滑下二次,受妊至六七月时, 
觉下坠见血。求为治 
疗,急投以生黄 、生地黄各二两,白术、净萸肉、 龙骨、 牡蛎各一两,煎汤一大碗顿服之,胎气遂安, 
又将药减半,再服一剂以善其后。至期举一男,强壮无恙。 
沈阳朱××,黎明时来院扣门,言其妻因行经下血不止,精神昏愦,气息若无。急往诊视,六脉不全仿佛微 
动,急用生黄 、野台参、净萸肉各一两, 龙骨、 牡蛎各八钱,煎汤灌下,血止强半,精神见复,过数点 
钟将药剂减半,又加生怀山药一两,煎服全愈。 
邑刘氏妇,年二十余,身体羸弱,心中常觉寒凉,下白带甚剧,屡治不效,脉甚细弱,左部尤甚。投以生 
黄、生牡蛎各八钱,干姜、白术、当归各四钱,甘草二钱,数剂全愈。盖此证因肝气太虚,肝中所寄之相火 
亦虚,因而气化下陷,湿寒下注而为白带。故重用黄 以补肝气,干姜以助相火,白术扶土以胜湿,牡蛎收涩 
以固下,更加以当归之温滑,与黄 并用,则气血双补,且不至有收涩太过之弊(在下者因而竭之),甘草之 
甘缓,与干姜并用,则热力绵长,又不至有过热僭上之患,所以服之有捷效也。 
x按∶x炉心有氢气,人腹中亦有氢气,黄者能引氢气上达于肺,与吸入之氧气相合而化水,又能鼓胃中津 
液上行,又能统摄下焦气化,不使小便频数,故能治消渴。玉液汤、滋 饮,皆治消渴之方,原皆重用黄 。 
黄 入汤剂,生用即是熟用,不必先以蜜炙。若丸散剂中宜熟用者,蜜炙可也。若用治疮疡,虽作丸散, 
亦不宜炙用。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曾详言之。至于生用发汗、熟用止汗之说,尤为荒唐。盖因气分虚陷 
而出汗者,服之即可止汗,因阳强阴虚而出汗者,服之转大汗汪洋。若气虚不能逐邪外出者,与发表药同服, 
亦能出汗。是知其止汗与发汗不在生、熟,亦视用之者何如耳。 
x附录∶x 
柳河仲××来函∶ 
庚午季秋,偶觉心中发凉,服热药数剂无效。迁延旬日,陡觉凉气上冲脑际,顿失知觉,移时始苏。日三 
四发。屡次延医延医不愈。乃病不犯时,心犹清白,遂细阅《衷中参西录》,忽见夫子治坐则左边下坠,睡时不 
敢向左侧之医案,断为肝虚。且谓黄 与肝木有同气相求之妙用,遂重用生黄 治愈。乃恍悟吾睡时亦不能左 
侧,知病源实为肝虚,其若斯之凉者,肝中所寄之相火衰也。爰用生箭 二两,广条桂五钱,因小便稍有不利, 
又加椒目五钱。煎服一剂,病大见愈。遂即原方连服数剂,全愈。 

二、药物
5.山萸肉解
属性: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 
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 
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也。其核与肉之性相反,用时务须将核去净,近阅医报有言核味涩,性 
亦主收敛,服之恒使小便不利,椎破尝之,果有有涩味者,其说或可信。 
山茱萸得木气最浓,酸收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性喜条达故也。《神农本草经》谓主寒湿痹,诸家 
本草,多谓其能通利九窍,其性不但补肝,而兼能利通气血可知,若但视为收涩之品,则浅之乎视山茱萸矣。 
x【附案】x一人年四十余,外感痰喘,愚为治愈。但脉浮力微,按之即无。愚曰∶“脉象无根,当服峻补之 
剂,以防意外之变。”病家谓病患从来不受补药,服之则发狂疾,峻补之药,实不敢用。 
愚曰∶“既畏补药如是,备用亦可。”病家根据愚言。迟半日忽发喘逆,又似无气以息,汗出遍体,四肢逆冷, 
身躯后挺,危在顷刻。急用净萸肉四两,爆火煎一沸,即饮下,汗与喘皆微止。又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