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气,非逆挽之法乎。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是谓五虚死,惟用参 
附,十可救一。 
痢后脚渐细而软弱,名为痢风,不治而成鹤膝风,治宜温补肝脾肾,不可仍用燥脾 
之药也。 
痢后痛风,遍身疼甚,系肠胃湿热,恶血未净,复还经络,所以留滞隧道作痛也。 
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陈皮之类,亦有气血虚而疼痛者,不可不审。 
白痢自大肠,赤痢自小肠,此丹溪以赤白分气血言也。大肠为传道之官,痢属伤肠 
胃之血络。动脏腑之脂膏,故赤白俱并入大肠而下,若小肠则为出溺之所,未见小肠为 
下痢之腑也。谓心主血,心与小肠表里,故赤痢本小肠之所化则可,若谓从小肠而来, 
未之有也。 
凡治滞下,与大肠滑泄自利不同,滑泄有可涩之道,故古人间有用粟壳诃子以正其 
滑。若滞下本属湿热涩滞,法宜疏利,最忌兜涩,大肠为肺之腑,大肠既有湿热留滞。 
则肺家亦必有郁滞不清,言人用药,每利肺气,知其性喜通利,清脏以及腑也。倘误用 
兜涩,则湿热无所宣泄,肺气不得下行,非惟痢疾增剧湿热熏蒸,上及于肺,则胀满气 
逆,不眠恶食诸证见矣。 
喻嘉言治痢,直肠无度,大用四君子汤调赤石脂禹余粮末,频频与服,而腹反大痛 
不可忍,此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将有不通之意矣。仍服之果愈,后用四君子倍茯苓全安。 
下利身热脉弱者自愈,汗出者亦自愈,脉虚水沉涩者顺,实大浮者死,手足温者 
生,厥者死,利屋漏鱼脑纯血者死。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
感应丸
属性:新旧冷积并妙,虽有巴豆,不令人泻积消痢止。 
南木香 南豆蔻 丁香(各一两五钱) 姜(炮,一两) 百草霜(一两) 巴豆(七十粒, 
去皮、心膜、研去油) 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 前四味为末,外入百草 
霜与巴豆、杏仁另研,七味同和匀,用好黄蜡六两溶化成汁,以重绢滤去渣,更以好酒 
一升,于砂锅内煮蜡数沸,倾出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四两,用清油一两) 铫内熬 
令香热,次下蜡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 
前药末,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九丸,姜汤空心送下。赵养葵、李时珍并言其神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
黑灵丹(锦囊秘方)
属性:治痢疾神效。 
广皮(炒) 三棱(炒) 莪术(炒) 青皮(炒,各二两) 连翘(焙) 
黑丑(炒,另取头末) 干姜(炒黑) 槟榔(焙,各七钱五分) 百草霜(一两,即烧杂 
草锅煤) 砂仁(三钱,焙) 肉果(面煨,粗纸打去油) 肉桂(各五钱,去粗皮,不见 
水) 上为末,用黑沙糖调,白痢生姜汤,红痢砂仁汤,或甘草汤下。大人三钱, 
小儿自八分以至二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
香连丸
属性:治下痢赤白,腹痛不快,里急后重。 
黄连二十两,吴茱萸十两(同炒,去茱萸,用黄连)、木香四两八钱,(不见火), 
为末,醋糊丸如椒目大,陈米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
大黄丸
属性:初起壮实者可用。 
川大黄(切片,蜜蒸,一斤) 白芍药(酒拌抄,六两) 甘草(炙,三两) 槟榔(四 
两) 木香(一两,不见火) 枳壳(四两,炒) 为末,蜜丸,如赤豆大,白莱菔汤送下三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
乌金丸
属性:神治痢疾。 
锦纹大黄不拘多少切片,以无灰酒拌九蒸九晒,为末,再以酒丸如椒目大,每服三 
钱,空心白汤送入,神效。饮食忌进半日,小便如栀子汁色,则湿热之气,从小便而出 
矣。曾服此者,痢疾虽重不变坏症。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
导气汤
属性: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芍药(一两) 当归(五钱) 大黄(二钱五分) 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木香 槟榔 
(各一钱) 每用二两,水煎,食前温服。 
x一方x 
用野菜于三月三日黎明带露采取阴干,五月五日午时炒黄磨末。凡痢疾二三日,方 
可服之即止,每用二三钱,炒糖调,红痢,砂仁汤;白痢,姜汤下。又方,五月五日采 
谷树头嫩叶,阴干,炒黄,为末,照上服之亦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
当归丸
属性:治冷留肠胃,下痢纯白,腹痛不止。 
当归 芍药 附子 白术 干姜 阿胶(蛤粉炒) 浓朴(各一两) 乌梅肉(二两) 
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x一方x 
治肠风血痢。 
用鲫鱼一个,破开去肠胆垢,入白矾二钱,烧灰存性,为末,米饮调服神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
姜茶散
属性:生姜茶茗各等分,煎服,取其姜助阳,茶助阴,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 
白冷热,用之皆良。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痢疾合参
芍药汤
属性:芍药(一两) 当归 大黄(各四钱) 黄连 黄芩(各五钱) 肉桂(二钱五分) 槟榔(三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二钱) 每服五钱) 水煎温服。如痢不减,加大黄。 
x一方x 
治噤口痢。 
用黄连半斤 咀,生姜四两,切作片,与黄连同炒,待姜焦黄色,去姜,只取黄连 
为细末,用陈米饭捣烂,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赤者陈米饮下。白者陈皮汤下∶赤 
白相参者,陈米橘皮汤下。又方,用石莲肉日干,为末,每服二钱,陈仓米饮调下,便 
觉思食,仍以日照东方壁土炒真橘皮为末,姜枣略煎佐之。 
x一方x 
治虚滑甚者,用椿根白皮东引者,水浸一日,去黄皮,每两配人参一两,煨木香二 
钱,粳米三钱,煎汤饮之。 
x补中益气汤x 
见发热门。 
x八味地黄汤x 
见痨瘵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便血(儿科)
属性:儿生七日之内,有便血者,由母食酒面炙爆过多,在胎受之,女子则热毒入心,小 
便尿血,男子则热毒入肺,大便便血,治法不可过投凉药,至于常人便血者,因脏气衰 
弱,风邪乃入,是以或积冷蓄热,或湿毒传于肠胃,冷热交攻,损伤血气,渗入肠中而 
便血也。亦有上焦心肺积热,流注大肠而便血者,故宜分或冷或热,或湿或风,或虚及 
新久之异以治之,不可纯用寒凉,及单行单止,凉则令血凝泣,行则流走不已,止则无 
可归经,即用凉药,必用辛味为佐,久不愈者,当用温剂,如黑姜归芍参术之类,使脾 
能统血,血有所归也。多兼酸涩之药者,是欲少敛之也;药多用酒炒者,是欲升举之 
也。收敛止塞之后,仍必和气血浓肠胃,使阴络无复伤之患耳。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便血(儿科)
槐花散
属性:治肠胃有湿,胀满下血。 
苍术 浓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一两) 槐花(二两) 甘草 乌梅(各五钱) 每用五 
钱水煎空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便血(儿科)
聚金丸
属性:治肠胃积热,或酒毒下血。 
黄连(四两,酒炒一两,姜汁炒一两,灰火煨一两,生用一两) 黄芩 防风(各一两) 
为末,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泔浸,枳壳水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便血(儿科)
芍药黄连汤
属性:治大便后下血,腹中痛,谓之热毒下血。 
芍药 黄连 当归(各五钱) 淡桂(五分) 炙甘草(二钱) 大黄 每服一两,水煎 
服。如痛甚者,加木香、槟榔。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便血(儿科)
煎红丸
属性:治脏腑虚寒,下血不止,而色痿黄,日久赢瘦。盖失血症乃火使之然。言虚则可, 
言寒则不可也。然久则火势已衰,脏腑虚寒兼备矣。丹溪云,下血久不愈者,后用温 
剂。 
侧柏叶(炒黄) 鹿茸(火去毛,醋煮) 附子(泡去皮、脐) 川续断(酒 
浸) 阿胶(蛤粉炒) 黄 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 白矾(枯,五钱) 为 
末,醋煮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x一方x 
治便血不论新久,神效。 
用白矾细末,七八分,大人一钱五分,调入鸡子内煎熟,切作细块,空心白汤吞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方脉肠风脏毒合参
属性:丹溪曰∶肠风独在胃与大肠出。兼风者宜苍术、秦艽、芍药、香附之类。肠风者, 
邪气外入,随感随见,所以色清,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所以色浊。治肠风以散风行 
湿,治脏毒以清热凉血,又要看其虚实新久,新者实者降之泻之,虚者久者升之补 
之。血之在身,有阴有阳,阳者顺气而行,循流脉中,调和五脏,洒陈六腑,谓之营 
血,阴者居于络脉,专守脏腑,滋养神气,濡润筋骨,若感内外之邪,而受伤,则或循 
经之阳血,至其伤处,为邪气所沮,漏泄经外,或居络之阴血,因留着之邪,溃裂而 
出,则皆渗入肠胃而泄矣。世俗率以肠风名之,不知风乃六淫之一耳。若肠胃受火热二 
淫,与寒燥湿怫郁其气,及饮食劳力,伤其阴络之血者,亦可谓之肠风乎?《针经》曰∶ 
阳络伤则血外溢而吐衄,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溺,是也。不可纯用寒凉药,必加辛散为 
佐,久之不愈,宜理胃气,兼升举药,盖精气血气皆生于谷气,大便下血,多以胃药收 
功,徒用苦寒而不理脾胃,是绝气危生之下工也。 
肠胃本无血,而有下血者,大肠之病也。大肠何以病下血,邪以感之也。盖阴络 
不伤,肠胃不虚,虽有外邪,亦不能患,惟醉饱房劳,坐卧风湿,恣啖生冷,以致湿热 
阴络受伤,外邪得以乘之。《经》云∶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血;又云,结阴者便血一 
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此言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渗入肠间,乃寒湿生灾,而阴邪之 
胜也。外邪者何?风寒暑湿热是也。风喜伤肝,肝伤则不能藏血而下者,醉后饮冷,寒 
饮内伤,血为寒凝,渗入大肠而下者,内外伤湿,湿伤凝胃,随气下流而致者,膏粱人 
浓味酒色,藜藿人劳役过度,以致热积下焦而致者,然湿毒下血者,腹中不痛,热毒下 
血者,腹中多痛,更有内伤阳气不足,下焦之阴,无元阳以维之,而下血者,书所谓病 
人面无色,脉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是也。有脾虚阳气下陷,不能统血,以致血随 
气降而下者,盖阴必从阳,血必从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必赖补中升阳,以胃药收 
功,有以先便后血者为远血,由足阳明随经入胃,先血后便者为近血,由手阳明大肠随 
经下渗,有以心肺为远血而属阳,肝肾为近血而属阴,以论者名为肠风脏毒,实非外感 
之风,肿热之毒之谓,盖阳明之气不能上越,下陷大肠,肠胃之脉随气虚陷,陷久则 
湿热蕴毒,随气陷而先至,其腹不痛,血清而色鲜者名曰肠风、邪气外人,随感而见者 
也。谓之挟寒下血,后人因古方多用荆防升散,而窒之为风,实非风也。脏毒者肠风日 
久,气血俱虚,下陷日甚,大肠湿热蕴积,遂生窠穴,为积血之器,从便之前后而来, 
其腹痛则痛,血浊而色黯者名曰脏毒,内伤蕴积,久而始发者也。谓之挟热下血,虽有 
毒名,实菲毒也。肠风者风邪淫乎肠胃也。脏毒者湿邪淫乎肠胃也。若血射如线者虫痔 
也。肠风脏毒之血,自肠脏而来,五痔之血,自肛门蚀孔处出也。 
凡下血身凉血寒者生,身热血温者死。 
x一方x 
治积热便血。 
苍术 陈皮(各一两五钱) 黄连 黄柏 条芩(各七钱五分) 连翘(五钱) 为末,生 
膏六两,合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肠风脏毒合参
肠风黑散
属性:治肠风下血,或在粪前后,并皆治之。 
荆芥(二两) 乱发 槐花 槐角(各一两,烧) 甘草(炙) 皮(炒,各一两) 
枳壳(去白,三两,炒一两) 共将所烧药同入瓷瓶内,盐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 
火毒,同甘草枳壳捣罗为末,每服三钱,水煎,空心服。 
x一方x 
治肠风下血。 
干樗根白皮 人参(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 
x又方x 
用椿根白皮取北引者,去粗皮酒浸晒干,为末,枣肉丸桐子大,每酒服三五十丸。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方脉肠风脏毒合参
槐角丸
属性:治五种肠风下血,痔 脱肛下血并服。 
槐角(炒,一两) 地榆 黄芩 防风(去芦) 当归(酒浸一宿,焙干,去芦) 
枳壳(去白,麸炒,各八两)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杂症大小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