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始发,阳并于阴,阴实则三阳虚,阳虚则外寒,阴实则内寒,故寒栗鼓颔,中外皆 
寒,阳火不能温骨寒而痛,由是阴气逆极,同并于阳,是以外之阳气实,而内之阴气 
虚,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中外皆热,故发喘而渴,急欲饮冷,冰水不能寒。然有 
间日而发者,邪气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与卫气其道远,其行迟,卫气每日独发于 
外,阴邪附着于内,独发者其行速,内着者其发难,是以间日一发耳。自始作之后,日 
晏一日,而至后日早一日者,邪初客于风府,自项脊循膂下行,日下一节,风府者, 
在于项上,项骨有三椎,下至尾 骨,共计二十四节,凡卫一日一夜,行五十度已毕, 
次日则复出于足太阳经之睛明穴,上至于顶,转行后项,大会于风府,疟之始发也。 
邪在风府,卫至风府,邪随卫出而病作,其后也。邪自风府日下一节,与风府相远,不 
得与卫气同作,卫气行至邪舍,邪始得随卫气而发焉。是以日晏一日也。至二十五日, 
邪已下至尾 骨而行毕,则入脊内,注于伏膂之脉,从肾上贯肝膈,上行缺盆之中,其 
气日高,能随卫气而出,故较之于前而日早耳。有间数日而发,或渴或不渴者,是邪气 
深客于内,不得随卫气以出,故至间数日而发耳。其有渴或不渴者,阴并于阳,则阳胜 
而热甚故渴,阳并于阴,则阴胜而热不甚,故不渴也。有每日根据期而至,忽乃错乱无 
定,或早或晏者,是正气稍复,邪无容地,而疟将好也。然《经》曰∶夏伤于暑,秋必 
疟;又曰∶此应四时者也。冬日为疟者,冬气严冽,阳气伏藏,不与寒争,故寒必不 
甚。秋时病疟者,清气已凉,阳气下降,热藏肌肤,热极则寒,故其寒也,必甚。春日 
病疟者,春气温和,阳气外泄,腠里开发、故必恶风。夏日病疟者,暑热熏蒸,律液外 
泄,故必多汗。有先寒后热者,因先伤于寒,后伤于风,寒气属阴,风气属阳,先感 
阴气而后感阳,故先寒后热,以寒为病机,故《经》名寒疟,先热后寒者,因先伤于 
风,后感于寒,先感阳而后感阴,故先热后寒,以风为病机,故名温疟。但热而不寒 
者,是阳气盛而独发,故但热不寒也。此表 
里俱热,令人消烁肌肉,故《经》谓阐疟。痰疟者,因乘凉饮冷,饥饱失时,当风卧 
湿,脾胃不和,化而为痰,存积中脘,遇感乃发,故又名湿疟。牝疟者,寒多热微, 
或竟寒不热,瘴疟者,乍寒乍热乍有乍无,疫疟者,一岁之间,长幼均似,鬼疟者, 
梦寐不详,多生恐怖,本因脾虚感袭,实非鬼疫致邪,然世以符咒压之而愈者,盖 
疟因脾虚,而脾主信,符咒之佩身,则心有所恃,脾有所信,中气一壮,外邪自解。 
劳疟者,经年不瘥,前后复发,结成 癖,一名疟母,此因治之失宜,营卫亏损,邪伏肝经, 
胁下有块,此症当以补虚为要,若徒以攻块为事,多致不救。虚疟者,正气虚极,邪乘 
虚袭,必先参术托住正气,毋使下陷也。然经虽有五脏疟,及胆胃膀胱疟之分,总在半 
表半里,属少阳一经,而脾胃为之主,气虚者多发于昼,血虚者多发于夜,气血俱虚 
者,昼夜并作也。治疟大法,无汗者要有汗,散邪为主而带补,有汗者要无汗,扶正 
为主而带散,若过汗之,则大耗津液,变生别病,故必察其邪之浅深,证之阴阳,令其 
自阴而阳,自脏而腑,由晏而早,散而越之,邪去则安,更有老疟并夜发者,是邪客 
阴分,当用血分药内加升提,引出阳分,方与散截为宜,凡在阳分者易治,阴分者难 
疗,有恶饮食干,必自饮食而得,可与消导为妙,若胃伤恶食,脉虚无力者,又以温补 
为功,总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经》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 
盖以邪气正盛,治而泻之,则必毁伤真气,不若因邪气已衰,而补其经气,则邪气自 
退,故必大昌,丹溪所言三日一发者,受病一年,二日一发者,受病半年,一日一发日 
者,受病一月,亦不过言受病之深浅耳,邪受浅者,病在三阳,邪随卫气出入,而一日 
一作,深者病在三阴,不能随卫气并出,或间日,或三四日而一作,作愈迟者,病愈深 
也。得之于暑月者十有七八,盖因时当中表气虚,水谷停聚,为痰饮于胸胁矣,风暑入内, 
血液稽留于经络矣,夏时毛窍疏通而不为病,秋气收敛表邪,不能发越,故进退不已,往来寒 
热,势如凌疟人之状,所以名疟,人之荣卫,昼行阳,脊与背也。夜行阴,胸与腹也。行至 
病所而不通,乃作寒战,中外如冰,此寒气发于内也。寒已而内外皆热,此邪火盛于外也。 
寒多热少,宜豁痰开郁发散,热多寒少,宜清热补虚,而兼发散,总以理脾保土为主,而 
青皮槟榔之类,不可久用也。发在夏至后,处暑前者此三阳受病,伤之浅者,近而暴也。 
发在处暑后,冬至前者,此三阴受病,伤之重者,远而深也。 
自子至巳属阳,自午至亥属阴,卫虚则先寒,荣虚则先热,然疟本暑邪,法当解 
肌,且有无痰不成疟,无食不成疟之语,或当消导、然更莫不由于中气不足而得,若 
元气先虚之人,误投破气克伐之药,则中气虚而愈虚,不但邪不得解,势反内陷,必便 
脓血,多成腹胀,驯至不救,往往而是。 
世间似疟非疟者多,奈何一见寒热往来,便以截疟丹一截,不止则再截,止而复 
发复截,以致委顿,或因而致毙。《经》曰∶阳虚则恶寒,阴虚则恶热,阴气上人于阳中 
则恶寒,阳气下陷于阴中则恶热,凡伤寒后,大病后,产后,痨瘵等症,俱有往来寒 
热似疟,甚或一日二三度发者,并作虚治,但有阳虚阴虚之别,阳虚者补阳,如理中汤、 
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姜桂,甚则加附子,诸方中必用升柴,以提出阴中之阳,水升火降而 
愈,医书中有论及者矣。至于阴虚者,其寒热亦与正疟无异,而阴疟中又在真阴真阳之分, 
人所不知,《经》曰∶昼见夜伏,夜见昼止,按时而发,是无水也。昼见夜伏,夜见昼止, 
倏忽往来,时作时止,是无火也。无水者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六味汤主之,无火者益火 
之原,以消阴翳,八味汤主之,世人患久疟而不愈者,非疟不可 
愈,乃治之不如法也。 
风与暑,阳邪也。寒与水,阴邪也。然风为阳中之凉气,暑为热中之寒邪,合是四 
者而言,无非皆属乎寒,故俗呼为脾寒病,谓寒邪客于肌肉之间,而脾应肉也。及疟之 
将发,必先手足厥冷,以脾主四肢也。《经》言暑者,言时气也。寒者言病气也。虽邪气 
自浅而深,郁寒成热,然终不免寒为本,热为标耳。久而不解,纵实必虚,非大补真 
气,大健脾胃,不得瘳也。疟发必有寒有热,盖外邪伏于半表半里,正在少阳所主之 
界,出与阳争,阴胜则寒,入与阴争,阳胜则热,即纯热无寒为瘅疟、温疟,纯寒无热 
为牝疟,要皆自少阳而造其极偏,故补偏救弊,亦必还返少阳之界,使阴阳协和而后愈 
也。谓少阳而兼他经则有之,谓他经而不涉少阳则不成其为疟矣。少阳乃东方甲木之 
象,故其脉自首尾轻重,总不离乎弦也。疟之不离少阳,犹咳之不离于肺也。然疟有因 
水,有因血者,惟水饮所以作寒热,惟瘀血所以憎寒热,故用常山能遂水也。若是血 
症,宜加当归、桃仁行血之品为佐,盖疟昼发属气,夜发属血,《保命集》云,疟夜发 
者,乃邪气深远,而入血分,为阴经有邪,宜加桃仁于桂麻汤中,发散血中之风寒。 
李士材曰,常山生用多用则吐,与甘草同用亦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钱许,每见奇 
功,未见其或吐也。世人泥于老人久病忌服之说,使良药见疑,沉 难起,抑何愚耶? 
时珍曰∶常山蜀漆,劫痰截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其效如 
神,然疟药每以黄昏煎好,露一宿,五更时温服者,以疟为暑邪,凡暑得露则散也。 
《医贯》云∶有渴甚者,发时饮汤不绝,以六味丸一料,纳肉桂一两,水煎探冷,连 
进代茶,遂熟睡,渴止而热愈。又有恶寒恶热如疟无异,面赤如脂,口渴不甚,吐痰如 
涌,身以上热如烙,膝以下自觉冷,此真阳泛上,肾虚之极,急以附子八味地黄汤,大 
剂冷冻饮料而热退,继以人参建中汤调理。截者。堵截也。兵精粮足,冠至方可堵截,壮 
盛之体,三四发后,疟势少减,可以截之,其虚弱之人,始终不能截也。误截因致腹胀 
别病,不可不慎,即服药亦有避忌,疟将来,可服药阻其来,将退,可服药追其去, 
若疟势正盛,服药与之混战,徒自苦耳。至于多热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阴虚,法当益 
阴除热,非生鳖甲、牛膝不能除也。多寒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阳虚,非参 白术,甚 
至桂附不能除也。凡久疟不止,乃属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 
脾虚则发热,阴火下流,则寒热交作,或吐涎不食,泄泻腹痛,手足厥冷,寒战如栗, 
若投以清脾截疟二饮,多致危殆,惟人参煨姜各一两煎汤,于发前三时服,或发日五更 
连进一剂,无不愈者。无力服参者,气虚,以白术代之。血虚以当归代之,或人参、常 
山各五钱同炒,去常山,以人参煎汤,未发前服亦效,故曰∶脉实症实,攻邪以治标, 
脉虚症虚,补正以治本,疟者风寒暑湿之邪,为外感三阳经病也。奈严氏有无痰不作 
疟之论,夫痰本人身之津液,随邪之所在,而成病之名,若指痰为疟之本,反以疟为痰 
之标,则疟将已矣,痰匿何所?疟将作也。痰发何经?痰胡为而既己,其病胡为而复发 
其病,可见痰之因于疟,非疟之因于痰,更非因痰以致疟也,明矣。独不观诸《经》 
曰∶疟者,阴阳更胜也。阴胜则寒,阳胜则热;又曰∶阳盛则热,阳虚则寒,疟者虐 
也。阴阳既失其调,复当疟症凌虐,况更有脾胃虚极,木来侮土者,有久疟伤阴,壮热 
不已者,若因痰主见为治,投以燥裂克削吐痰截疟之法,危亡立至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疟疾大小总论合参
小柴胡汤
属性:治往来寒热,口苦耳聋,胸胁痛,心烦喜呕。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 人参(七分) 甘草(六分) 半夏(一钱) 姜枣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疟疾大小总论合参
截疟饮
属性:虚人久疟不止大效。 
黄 (酒炙,一钱)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五分) 砂仁 草果 橘红(各 
一钱) 五味子(八分) 甘草(六分) 乌梅(三枚) 生姜(十八片) 枣(二枚) 水煎服。 
治三日疟阴分者,虚极者加人参。 
制首乌(忌铁,二两) 牛膝(一两) 当归(五钱) 生鳖甲(醋炙,一两) 广橘红(三钱) 
水煎,空心服,立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疟疾大小总论合参
清脾饮
属性:治壮盛人疟疾,热多寒少,小便涩,脉弦数。 
青皮(去瓤炒) 浓朴(姜汁炒) 白术(土炒) 黄芩(炒) 半夏(制) 柴胡 
茯苓 草果 甘草 姜水煎服。 
吴氏曰∶清脾,非清凉之谓,乃攻其邪,而脾部为之一清也。半夏除湿化痰开气 
散表,佐以草果、浓朴则中州之垢整肃,然疟脉自弦,肝风必鼓,柴胡、青皮,可以散 
厥阴之邪,木壮必乘脾,白术、茯苓可以固太阴之土,黄芩清其火,甘草缓其急,而疟 
邪可解矣。虽然此为壮实者设也,用之太过,反深沉痼,必致绵延难愈,甚而变成他 
症,卒难救药有司命之责者,其可不惕然知戒耶!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疟疾大小总论合参
锦囊新授治疟神方
属性:神治久发寒热不已,用上好甜香肉桂,去尽粗皮钱禾,疟将作时,囫囵预含口中, 
则寒退热轻,神爽思食而愈,真神方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疟疾大小总论合参
鬼哭丹
属性:治疟三二日一发者。 
常山一斤,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槟榔各四两,半夏、贝母各二两,为 
末,用鸡子清,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隔夜临睡冷酒吞服。俟日早再进一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疟疾大小总论合参
三疟神方(锦囊秘方)
属性:神治年久不愈,服之即止。 
人参(八分) 白术(炒黄,一钱) 青皮(四分) 陈皮(六分) 猪苓(四分) 泽泻(四 
分) 甘草(三分) 柴胡(六分) 黄芩(八分) 茯苓(八分) 半夏(八分) 常山(酒 
炒,六分) 草果(六分) 姜皮(三片) 枣(二枚) 水煎七分,发日五更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疟疾大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