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游却东行-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黎民非仙非神非人,又介于三者之间,既有无上神通,又懵懂无知。
  天地之间,一切发于初端,人神仙魔共处,相谐相杀,步入了洪荒时代。
  
  小沙弥也看到了师傅和孙猴子他们的起源。
  辟如唐三藏之前世金蝉子,却是四象之一朱雀的后裔,是一只附树金蝉,每日里鸣天唤地。
  后有一位大智者,坐在井旁的一颗树下悟道。
  那金蝉与那树。那树的叶,那树的果实,每日浸染无上禅机。有一日便都得蜕去禁锢,化出了人形,都与那大智者作了徒弟。
  
  避如孙猴子是盘古之心所化。那日盘古身化之时,其心落到了地上,无尽岁月之后,那个地方被这颗心脏滋润成了洞天福地,山川秀丽。水泽丰满,而那颗心脏却在长久时之间后,化成了一颗石头。
  小沙弥分明看到这个石头。每天吸收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便成了一颗石卵,内育仙胞。
  小沙弥知道。这里面定是孙猴子。
  
  辟如猪八戒。原本是天蓬元帅。而天蓬却是盘古之发所化。发之为星辰,各生神灵,其九宸为首者,为天蓬。
  天蓬为神,得星辰之力,掌管银河。
  
  辟如沙和尚,本名沙净,却是过去佛陀涅槃里破碎的佛光所化。
  西天世界。满地堆沙,都聚拢在一处。谓之流沙界。
  数万年后,得悟禅机,终化为灵,托胎佛国人家。
  
  避如他自己,小沙弥也终于知道自己是谁了。
  两仪生四相的时候,小沙弥正立在北方,最后玄武便入了他的眉心处。
  之后,小沙弥静静的看着天地演变,时代变迁。
  在见到天地生成之后的第一次日出之时,忍不住对着第一缕晨曦伏拜在地。
  黎民看见小沙弥的动作,也跟着跪拜起来,口称“伏羲”。
  小沙弥一时错愕不已,茫茫然间就被黎民所拥戴,供为了主人。
  小沙弥只得带领这些黎民开山辟河,造屋恳荒。
  只是这些黎民具都是身负神通之人,且本根之中带有无穷尽的破坏性,实在是令小沙弥头疼不已。
  某一日,小沙弥在一处山阴,相遇了一个女子,她生于空蒙时代,自称黎山圣母。此女子却也是一处黎民的共主。
  小沙弥和黎山圣母本待两族合流,岂料两方族人却是一言不合便杀了起来。
  谁也没有料到,这场杀伐竟是如此的旷日持久。
  百年之后,盘古身虫所化之黎民十不存一。
  黎山圣母有感于神通对于天地生灵的巨大破坏性,便想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人种,将神通从根源处断绝。
  黎山圣母弃了根基,以小沙弥(伏羲)与自己的模样为根基,造出了新的种族,称之为人类,是谓伏羲氏。
  黎山圣母将神通根基所在的元神拆为三魂七魄,绝了人类使用神通的根本。之后自己也散了周身神通,化为女娲,与小沙弥一起,教化人类。
  
  “醒了吗?”
  “不知道啊,应该醒了,眼皮在动呢。”
  “可是怎么就是不睁开呢。”
  “这小沙弥一觉睡得好爽,竟然这都吵不醒。”
  “是啊,好羡慕啊,老猪我要是有这么好的睡眠质量就爽了。”
  “你这猪头。就知道吃了睡,你是猪吗?”
  “我就是猪,咋的,老沙,要干架?”
  “干就干!”
  
  意识模糊的时候,小沙弥忽然被嘈杂的争闹声吵醒,不由得睁开了眼睛。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唐三藏那张大脸,以及一角屋檐。
  然后看到抠着鼻孔,坐在屋顶上望风的孙猴子,等他坐了起来,才看到正在干架的沙和尚和猪八戒。
  “这是哪儿?”小沙弥感觉自己做了好长好复的杂的一个梦,忽然醒转过来,完全不知道身处何方。
  唐三藏笑道:“这里是华光禅院。自那天你见过玄穹玉帝之后,便一直发高烧,昏睡不醒。”
  猪八戒凑上来说道:“你还说胡话咧。”
  沙和尚也关切道:“是啊,你老说什么猴子是谁的心脏,师傅是虫子反正好多莫明其妙的话。”
  “我们不是在沉香国吗?”小沙弥觉得奇怪,按说大家不是应该在沉香国里面的那个混沌天域中么。
  “沉香国?这是什么国家。”猪八戒莫明其妙的说道。
  沙和尚却是目光一凝,问道:“小沙弥居然知道沉香国?”
  “怎么了?”小沙弥不解地问道。
  沙和尚说道:“这个国家我也是在抄写经书的时候看到过,说是天地初开时成形的一个国家,居住在混沌天域之中。其国民都是混沌氏,只是后来其中一个叫盘古的混沌氏一斧将混沌天域劈成了两半,混沌族都受不了强光照袭,最后都死了。沉香国便再也没人知道在哪里了。不过好像有两个半人曾经到访过混沌天域。”
  “谁啊?”猪八戒问道。
  沙和尚说道:“第一个是道祖,听说他是神游到那片天域,后来便得道成祖。另一个是佛祖,他也是悟道之时,心神到了那片天域,最后顿悟成了佛。”
  “那最后半个人是怎么回事?”唐三藏问道。
  沙和尚看了唐三藏一眼,最后摇了摇头,说道:“那是我猜的。”
  “切。”猪八戒不屑道:“你猜的,你以为你是谁啊。”
  唐三藏也没有追问,只笑道:“好了,别吵了。大家休息一会儿,天大亮了再赶路。”
  小沙弥却眼中仍旧茫然不解,唐三藏拍了拍小沙弥的胸膛,说道:“不要多想了。那天你生病后,我们也没好赶路,那地灵县不敢多呆,只好在这华光破院中栖身,想等你病好再出发。你都昏睡七天了。”
  小沙弥哦了一声,想起在混沌天域中经历的事情,再次沉默。
  唐三藏叹息道:“别再想了,一切事情自有缘法,何必纠结呢。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就先放在心里。其他的事情,自有为师去处理。”(未完待续。。)


 503、玉真观,文始道佛衍。

  一片晴空,漫看无云,走时微风拂来,不胜快哉。
  小沙弥的病终于好了,大家也差不多将他发烧时的胡话忘得一干二净了。
  只有唐三藏看向小沙弥的眼神却还带着些许的担忧,不过他没有再去劝慰他。有些事情,必须有所经历,否则何以成长。
  孙猴子也是越渐沉默,偶尔抬眼看着天空,似乎想在那湛蓝的天宇之中追寻着什么。
  只有猪八戒仍如往常,该吃吃,该睡睡,浑没有半点烦心事,反倒有些兴奋,毕竟西天已近在眼前。
  沙和尚挑着担子,一边和猪八戒斗着嘴。只是他的心底,对于西天还是有些颇深的牵绊,毕竟这是他生长的地方。
  师徒几人各怀心事,日夜兼程地朝西天灵山走去。
  越渐靠近西天佛地,便越感觉到与他处的不同,见惯了琪花瑶草、古柏苍松,再看到城池中家家礼佛斋僧的情景,不免心生感叹。
  唐三藏师徒走在大道上,也再不像从前那样,被众人围观。
  这处的人,都有着淡然的胸怀,见怪不惊,反而朝唐三藏几人笑了笑,双手合什行礼。
  时不时还能见到山下人修行,随时随处,坐下来,论禅颂经,浑无半点拘束。
  又有六七日,刚穿过一片城镇,忽见一带高楼印入眼中。
  那楼冲天百尺,耸云凌空。
  想来在那楼顶,大可以低观落日。仰摘飞星。
  时有黄鹤绕日,彩鸾送晚,个中奇景。直令唐三藏赞叹不已。
  “悟空,莫不是这里就是灵山?”唐三藏遥指远处问道。
  孙猴子笑了起来,说道:“那里不是灵山,却也离灵山不远了。此处叫小灵山,因屋舍构造与大雷音寺相仿,又叫做假佛界,是灵山的接引之地。”
  唐三藏听了。便翻身下马,又把小沙弥抱了下来。
  师徒几人沿着金砖铺就的大道,就往那假佛界走去。
  快要到那楼阁前的时候。却见里面走出来一个道人,斜立在山门之前,冲唐三藏等人叫道:“那来的可是东土取经人么?”
  唐三藏几人听到有人叫唤,便都停了脚步。仰头看向那个道人。
  这道人身披锦衣。手摇翠玉拂尘,腰侧悬着仙箓,飘飘然如遗世真仙。
  孙猴子却是见过此人,对唐三藏说道:“师父,这人是灵山脚下玉真观的金顶大仙,想必是来接我们。我们过去吧。”
  唐三藏正奇怪为什么灵山脚下会有道观,被孙猴子这么一说,便先放下了这个问题。连忙上前见礼。
  那金顶大仙回礼之后便笑道:“圣僧怎么今年才到。我被那观音菩萨哄了。她十几年前从佛那里领了金旨,向东土寻找取经人。只说两三年就到我这里。我年年等候,都是渺无消息,不曾想今天才得遇见。”
  唐三藏合掌道:“有劳大仙等候,贫僧感激不尽。”
  那金顶大仙却是十分客气,与唐三藏把臂同进山门,又一起进了玉真观中。
  一番客气之后,金顶大仙立即命人看茶摆斋,顺道烧汤水给唐三藏几人沐浴。
  用过斋饭之后,几人便坐在一处闲聊起来。
  唐三藏很是好奇这佛教盛地怎么会有道观,便问那金顶大仙其中缘由。
  “真人若是为难,那便算了。”唐三藏见金顶大仙有些迟疑,便以退为进地说道。
  金顶大仙扫了几下拂尘,笑道:“本也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只是此事说来话长,贫道正思量从何说起,”
  唐三藏笑道:“那无妨,真人随意讲来。灵山正在眼前,不会走了去。贫僧亦不急。”
  金顶大仙没有直接答唐三藏的话,反而问道:“不知圣僧可知这西方教的由来?”
  唐三藏一愣,说道:“这个自然知晓,昔年老子出关,深入胡地,传播大道,点化蛮民,之后才有释迦悟道,证身成佛,创下了佛教。”
  金顶大仙笑了笑,说道:“那圣僧可知道老君出关前,曾收了一个徒弟。”
  这时候不消唐三藏回答,猪八戒插嘴道:“这个老猪知道,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曾经了最后一个徒弟,便是那函谷关的关令尹喜,还著下五千言与他。如今道教日盛,与那尹喜也不无关系。”
  金顶大仙拱手谢道:“多谢天蓬元帅夸奖。”
  猪八戒奇道:“我自说文始真人的事情,你这道人谢我什么?”
  金顶大仙笑道:“贫道俗家姓名便是尹喜。”
  唐三藏顿时一惊,叫道:“你便是文始真人?”
  金顶大仙道:“真人不敢担,贫道便是老君最不成器的一个弟子。”
  “你竟然是文始真人。”猪八戒也有些难以置信,说道:“那天庭都在传文始真人已经劫灭,你怎的在此处。”
  金顶大仙轻舒一口气,说道:“自来灵山,文始之号已经久不使用了。如今却是道号金顶。”
  小沙弥忽然说道:“大仙你还是没有讲来到此处的缘由啊。”
  金顶大仙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是贫道忘了,不好意思。”
  “无妨。”唐三藏说道。
  金顶大仙顿了一会儿,便将往事缓缓道来。
  “其实昔年老君出关,我便陪在他的身侧。”金顶大仙说道:“我们一路走来,一路传道。只是到了如今的天竺地界,便受到了婆罗门教的反击。老君不愿做那夺人基业之事,便冷了传道之心,回兜率宫专心炼丹去了。只是彼时我承道日浅,那分争心未减。在东土呆了百年,便忍不住又来到了这天竺故地。重新传道。”
  “彼时,天竺大陆之上,尽是婆罗门徒。此教等级森严。对普通民众压迫过重。贫道想来,这应该就是传道的契机。果不其然,不到三年,便小有成就。只是因此也招徕了婆罗门教的封杀。”金顶大仙眼睛抬起看着天花板,回忆着那段岁月:“那些波罗门教中多有疯狂信徒,将一众不信他教的民众尽数斥为异教徒,当场焚祭。贫道气愤其惨忍手段。便与那些波罗门上神斗了几场,只是势单力孤,差点道陨。”
  唐三师徒都听得入迷。静待下文。
  “幸好,后来被一个长老所救。彼长老见我传道之心颇坚,便指引我去找一位大智者。说他必能帮我。”金顶大仙继续道:“那位大智者却是一个小国王子,他天生大智慧。成年时便立下普渡众生之大愿。之后弃了王位。便四处苦修,我找到他时,他已经数日未进滴水寸食,整个人枯槁如败叶。他问我什么是道?贫道无法答他,便将老子五千言与他看了,谁知他看完之后便在一颗菩提树下证道成佛了。”
  听到这里,唐三藏与几个徒弟交换一个眼神,这个大智者想来就是如来佛祖了。
  “那大智者成佛之后。便创下教派,也要去传教。”金顶大仙说道:“彼时我还劝他。在这婆罗门之地,根本没有他教生存的土壤,他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