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已。则变作矣。(动者。升降出入之不息也。万物之成败。由阴阳之变化。是以成败之机。倚伏于变化之中。)帝曰。 
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如不生不化。静而后已。盖言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者也。)帝曰。不生化乎。 
(言有不生不化之期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此复申明天地开辟。而未有不运动生 
化者也。出入、阖辟也。机、枢机也。神机者。阴阳不测之变化也。夫阖辟犹户扇。枢即转牡。盖舍枢则不能阖辟。舍 
阖辟则无从转枢。是以出入废。则神机之化灭矣。升降、寒暑之往来也。夫阴阳升降。皆出乎地。天包乎地之外。是以 
升降息。在外之气孤危。孤则不生矣。下经曰。根于外者。命曰气化。气止则化绝。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用。(已、死也。生长壮老已。指动 
物而言。生长化收藏。指植物而言。凡有形者谓之器。言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有生长老已。皆由乎升降出入 
之气化。是以无器不有此升降出入。)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凡有形之 
物。无不感此天地四方之气。而生而化。故器者。乃生化之宇。器散。则阳归于天。阴归于地。而生化息矣。故万物无 
不有此升降出入。亦由成败而后已。)化有小大。期有远近。(此言天地之气化动静。又有小大远近之分焉。如朝菌不知 
晦朔。蝼蛄不知春秋。此化之小者也。 灵大HT 。以千 
百岁为春。千百岁为秋。此化之大者也。夫天地之气。阳动阴静。 
昼动夜静。此期之近者也。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天地开辟。动而不息。至戌亥而复天地浑元。静而不动。此期之远者 
也。)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言人生于天地之间。有此升降出入之气。 
而贵常守此形。常怀忧患。如反常。则灾害并至。故曰无形无患。谓能出于天地之间。脱履形骸之外。而后能无患。)帝 
曰。善。有不生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协议。惟真人也。帝曰。善。(言生于天地之间。而不为造化之所囿者。 
其惟真人乎。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寿敞天地之外。而无有终时。是不与天地之同动静者也。) 



卷八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属性:五运主岁有太过不及之气交。有胜复之变易。故以名篇。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 
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五运更治者。五运相袭而更治之也。上应天期者。每运主期年之三百六十 
五日。上应周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也。阴阳往复者。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随之也。迎随、往来也。真邪 
相薄者。有德化之祥。有变易之气也。内外、表里也。六经、三阴三阳之六经。五气、五脏之气也。此言民感胜复之气 
而为病也。专胜兼并者。太过不及之岁。所胜之气专胜。有胜复之气兼并。如委和之纪。是谓胜生。其果枣李。其谷稷 
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火鸡。其音角商是也。始者。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而岁运立矣。)岐伯稽 
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言道由师传。不假自得。)帝曰。 
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 
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修道之谓教。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垂教后世。以保子孙黎民于无穷无 
极者。大圣之业也。事、阴阳通变之事。则、法也。)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 
知人事。可以常久。此之谓也。(上经谓上世先师所传之经。能知天地人三才之道。可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帝曰。 
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 
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气位者。五运六气。各有司天纪地主岁主时之定位也。天位者。在天之呈象也。位地者。 
地理之应六节也。人居天地气交之中。随四时阴阳之变化者。人事也。故运气之太过者。四时之气。先天时而至。岁运 
之不及者。四时之气。后天时而至。此岁运之变化。而人应之也。金西铭曰。苍 丹素元。天之象也。风寒暑湿燥火。 
天之气也。)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 
鸣。腹支满。上应岁星。岁木太过。则制胜其土气。故民应之而为脾病也。飧泄食减。肠鸣腹满。皆脾土之病。脾主肌 
肉四肢。故体重烦冤者。土伤而不能制水。水气上乘于心也。上应岁星。光芒倍大。岁星、木星也。木运太过。诸壬岁 
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此言淫胜太甚。则反自伤也。善怒。肝志之病也。厥阴与督脉会于巅。故眩冒巅疾。) 
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化气、土气也。 
风木太过。是以化气不能章其政令。生气、木气也。风胜则动。是以在上之云物飞动。在下之草木不宁。反胁痛而吐甚 
者。淫极而反招损也。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肝气虚逆。故吐甚也。冲阳、胃脉也。木淫而土气已绝。故为不治之死证。 
上应太白星明。太白、金星也。盖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岁木太过。则镇星失色。而火之荧惑亦无光矣。荧 
惑失明。故太白得见而复胜其木。此交相承制。自然之理也。)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 
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火胜则克金。故金肺受邪。 疟、暑热病也。壮火食气。故 
少气。肺受火热。故喘咳也。肺朝百脉。阳脉伤。则血溢于上。阴脉伤。则血泄于下也。肺乃水之生源。嗌燥者。火热 
烁金也。肾开窍于耳。水源已竭。则肾虚而耳聋矣。中热者。热淫于内也。肩背者。肺之俞也。荧惑、火星也。火气胜。 
故上应荧惑。光芒倍大。火运太过。诸戊运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 
而为浸淫。(此亢极而心火自伤也。膺胸之内。心主之宫城也。背为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胸中膺背肩胛间痛。手少阴 
心脉出胁下。循 内。下肘中。循臂内后兼。是以胁支满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者。火亢而水亦伤也。浸淫、火热疮 
也。脏气法时论曰。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金匮要略曰。譬如浸淫疮。从口流 
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此金气郁而水气复也。收气、 
金气也。长气、火气也。雨水霜寒。寒水之气复也。上应辰星当明。辰星、水星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 。冰泉涸。 
物焦槁。(上临者。司天之气。上临岁运。所谓天符之岁也。戊子戊午岁。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岁。下临少阳。司天与岁 
运相合。火气更甚。故水泉涸而物焦枯也。按诸阳年主太过。故止有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及丙辰丙戌。有司天上临。与 
岁运相合。其余木金土岁。无上临也。)病反谵妄狂越。喘咳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病反者。火亢极而反自伤也。谵妄狂越。热极之变证也。喘咳息鸣者。火上炎而铄金也。心主血脉。下甚。则迫血下 
泄而不已也。太渊、肺金之俞穴也。火亢极而金气已绝。故为不治之死证。上应荧惑。光芒倍大。荧惑、火星也。)岁土 
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在地为土。在天为湿。故岁土太过。 
雨湿流行。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云雨。盖湿土之气。上升而为云为雨也。腹痛。谓大腹小腹作痛。乃肾脏之病。 
土胜而水伤也。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身重。肾虚者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清、冷厥、逆也。肾为生气之原。肾气 
受邪。故手足厥冷也。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志。志不舒。故意不乐也。人之行动。藉气 而血濡。肾乃血气之生原。 
故体重。烦冤者。水不能济火也。岁土太过。故上应镇星增明。镇星、土星也。土运太过。诸甲岁也。)甚则肌肉萎。 
足萎不收。行善 。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肌肉四肢。脾土之所主也。饮者。脾气不能转 
输。而为痰饮水饮也。中满食减。土虚而不能主化也。此淫胜太甚。则反虚其本位而自伤也。故于四季月之十八日。土 
气得位之时。而反变生此病。张玉师曰。以中土而可类推于他脏。如金病在秋。水病在冬。反病在于本位之时。)脏气 
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 
不治。上应岁星。(脏气、水气也、化气、土气也。土胜则制水。是以脏气伏也。泉涌可衍。涸泽生鱼。湿淫太过也。风 
雨大至。木气来复也。土崩溃。鳞见于陆。土败而水泛也。腹满、溏泄、肠鸣。脾土之虚证也。太溪、肾脉也。反下甚 
而太溪绝者。土败而水反下甚也。水泛甚则肾气绝矣。上应岁星倍明木反胜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 
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 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则肝木受病矣。两胁下少腹痛。肝病也。肝开窍于目。故目痛 疡。肝虚。则耳无所闻也。脏 
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体重者。肃杀而甚。无生动之气也。烦 
冤者。肝气逆而不舒也。本经曰。肾虚、脾虚、肝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玉机真脏论曰。肝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 
下则两胁支满。太白、金星也。金气胜。故上应太白增光。金运太过。诸庚岁也。张玉师曰。上节之两胁下少腹痛。 
病肝脏之气也。下节复言两胁满。且痛引少腹者。病肝脏之经脉也。盖运气与脏气相合。是以太过不及之气。先病脏气。 
而后及于经脉。与四时所感风寒暑湿之邪。先从皮毛而入于经脉。从经脉而入于脏腑者之不同也。)甚则喘咳逆气。肩 
背痛。尻阴股膝髀 足皆病。上应荧惑星。(肃杀太甚。则金气自虚。而火气来复也。喘咳逆气。肺病也。肺俞在肩背。 
故肩背痛。尻阴股膝髀 皆病者。金气虚而下及于所生之水脏也。夫金淫太过。则反虚其本位。金虚不能生水。则火无 
所畏。而得以复之矣。故上应荧惑增光。)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 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 
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收气、金气也。生气、木气也。收气峻利。而生气下伏。是以草木敛而苍干凋落矣。 
暴痛 胁。不可反侧者。肝胆病也。肝脉贯肺中。故咳逆甚。肝主藏血。故血溢也。太冲、肝之俞脉也。金气强甚。上 
应太白增光。按上节之所谓燥气流行。民病两岁下少腹痛者。谓岁运之太过于岁半以下。故至夏而火气得以复之。此复 
言收气峻。病反暴痛 胁者。复淫胜于岁半以下也。秋冬乃金水当令之时。故至太冲脉绝。五运之气同义。张玉师曰。 
岁木太过。无金气之复。则曰生气独治。谓独主其一岁也。在岁金太过。至秋而复胜。故曰收气峻。在秋冬之时。春阳 
之生气已下。故曰生气下。句法字法。各有不同。俱宜着眼。)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 
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水运太过。寒气流行。故邪害心火。寒气上乘。迫其火气外炎。 
故身热心烦心悸者。水气上凌于心也。躁者。火气不交于阴也。阴气寒甚。故厥逆于上。上下中寒者。三焦之火衰也。 
心神不宁。故谵妄也。寒主冬令。此岁气流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