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论精讲文稿(郝万山)-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上次在讲太阳病篇的时候还提到过,当我们对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用洋地黄这类药的时候,当他的心脏、他的心肌储备能力很差的时候,你用洋地黄这个药,稍稍过一点头,就会出现洋地黄中毒表现,稍稍有点不足,心功能就纠正不好,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的距离太近,这个时候用药非常难。如果是阳虚水泛的话,你配合上真武汤,结果就发现,洋地黄的用量,稍稍不够一点也没有关系,稍稍过头一点也不会中毒,有明显的提高心肌储备力的这种作用,这是治疗心脏病。
治疗呼吸系统病,咳嗽,痰多。治疗呼吸系统病,同样可以用真武汤,适当的加减,治疗消化系统病,你看用真武汤来治疗各类慢性胃肠炎,辩证属于阳虚而水邪浸渍胃肠的。此外,我以前曾经举到过,治疗美尼尔氏综合证,你辩证属于阳虚水泛的。小便不利或者夜尿频,夜尿频难道也能用真武汤吗?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真是肾阳虚,其实也可以用真武汤来治疗,但是不要晚上吃药,不过对于夜尿频繁,阳不摄阴的这种证候,我还是主张用《金匮》肾气丸来治疗,只是早晨吃药、中午吃药,晚上不要吃药。可见真武汤在临床上,我们抓一个主证,再配
合上抓病机,就可以用于治疗多个系统的病证,还可以治疗妇科的阳虚水泛、寒湿下注的白带量多,妇科病也可以用。这叫什么思路?这叫抓主证,兼辩病机,活用经方。少阴寒化证的第四个证候,阳虚水泛证,我们就谈完了。我们在谈阳虚水泛证的时候,又结合了太阳病篇所谈到的真武汤证。
第五个,阳虚身痛证。
阳虚身痛证,就是附子汤证。它看涉及的原文,看讲义的170 页和171 页,305 条和304 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这两条原文它提到的症状主证有两个痛,有两个寒。这两个痛,一个是身体痛,一是骨节痛,这两个寒,一个是手足寒,一个是背恶寒。这两个痛,它的病机是什么,是肾阳虚衰,肌肤失温,寒湿凝滞于肌肤骨节。这样就导致了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和背恶寒呢,这是肾阳虚衰,四末失温,督阳不充,督脉中的阳气不能充盈,所以就表现了背恶寒。手足和后背是反映阳气盛衰,最敏感的两个部位。所以说〃四肢为诸阳之本〃,〃背为阳之府〃,中医早就有这样的话。我在大学那个时候上六年,毕业实习的时候,我们有一段时间,是河北省的一个县医院。那个县医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病种特别特别的多。象上次我谈到的那个激惹现象,那个蛔虫团性肠梗阻,胆道蛔虫证做手术,都是在那个医院遇到的,在城里就很少遇到这个情况。
那个时候,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有妇科实习,实际上是产科,那个妇产科门诊是里外间,外屋是我在那给(病人)摸脉,因为农村的妇女要是怀疑自己怀孕了,月经不来了,她要到医院做个检查,我在外屋摸脉,我就积累我摸脉诊断早孕的经验,同时我也问症状。好多早孕的妇女都是说后背发凉,后脊梁骨好象冒凉水一样,大便干燥,头晕头疼。我一摸脉,那种滑象,那和我们一般情况的滑象是不一样的,再加上这个脉(天突处)也特别明显,再加上这个脉象(中指两侧脉)也特别明显,那我说,你怀孕了,到里屋我们女同学做内诊,一摸就知道,多大,几个月,然后正好暑假就结束了,我回到家里,问我妈妈,我说我在门诊上看到那些早孕的妇女,好多人都有后背发凉,大便干燥头晕头疼的症状,您说这是一个病理性的反应呢,还是怀孕以后的一个正常现象啊,我妈妈说:〃头不疼,儿不成〃,早孕的人都有头晕头疼的症状,我说,那为什么大便干燥,后背发凉啊,我妈妈说,这个我不会解释了,你去问你爸爸,我爸爸说,哎呀,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嘛,当胞宫孕育胎儿的时候,人体就调动了全身的阴精和阳气,来营养这个胎儿,所以阴精和阳气的这种输布,一时就表现了失调,后背是反映阳气盛衰最敏感的部位,所以好多早孕的病人,特别平素阳气不足的病人,她都有一段时间后背发凉,这就提示怀孕了,我说,为什么大便干燥啊,我爸爸说,阴精去濡养胎儿去了,不能濡润大肠了,所以她有很短的一段时间会大便干燥。所以大便干燥,后背发凉,头晕头疼,这是早孕,甚至是早早孕,脉象还没有找到的时候,就有这个表现,就有这个症状。
有一年我到黑龙江讲课,我不是说过吗,听课的学员好多都比我大,都是当地的名医,我讲完我的这个经历之后,一帮女学员,一帮女大夫把我围住了,说,郝老师,您说得的太对了,我怀我们老大的时候,她们都是过来人,怀上后就后脊梁骨发凉,那个时候我不明白是怎么因事,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我的阳气全去营养那小子去了,我自己后背的阳气就不能充盈,所以她特有体会。因此后背发凉,大便干燥,头晕头疼,常常是早孕的一个先兆的症状。这里的手足寒和背恶寒,是肾阳虚衰,四末失温,督阳不充的表现。
我们遇到这样的身体痛,骨节痛,这样的手中寒,背恶寒,我们想一想,这会不会是太阳伤寒表实证啊,主脉,脉沉,脉沉提示这不是表证而里证,不是太阳受寒,而是肾阳虚衰,沉主病在里,沉主阳虚嘛,所以它既是诊断所必须参考的一个指标,脉沉。它又是鉴别诊断,除外了太阳伤寒表实证。我们过去在学哪一个方证的时候,提到过背恶寒啊。在学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那个白虎加人参汤适应证的时候,除了四大症状之外: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之外,还有一个时时恶风和背微恶风寒。现在这个病人有背恶寒,那会不会是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证候呢?所以原文怎么说?〃口中和〃,是个鉴别诊断。为什么在这儿凭空冒出个〃口中和〃,什么叫〃口中和〃?口不苦,口不渴,口不燥,那就除外了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的背微恶风寒。你看,短短的两个条文,304、305,既讲了附子汤适应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也对太阳伤寒表实证的身疼痛,作了鉴别,也对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的背微恶风寒作了鉴别。多么严密,多么严谨。
肾阳虚造成的寒湿凝滞于肌肤的身疼痛,我们把它叫做阳虚身痛证,治疗用附子汤。附子汤这张方子,在药物组成上,和真武汤在药物组成上特别相近。芍、姜、苓、猪、附是真武汤,芍、参、苓、猪、附是附子汤。附子汤,人参和附子同用,这很有参附汤的意思,助元阳、益元气,再加上白术、芍药、茯苓燥湿,利湿,祛肌表的寒湿邪气,用芍药缓急止痛,所以我们应当注意,附子汤的药物组成,和真武汤的药物组成,要区别开,实际上附子汤和真武汤,又是对偶统一的一对方子。它们都治疗阳虚,都治疗肾阳虚,一个是阳虚里有寒水,一个是阳虚外有寒湿。这样就容易区别开了。
这样的话,附子汤的适应证,既要和太阳伤寒表实证相鉴别,又要和真武汤适应证相鉴别,就〃身疼痛〃这个证候来说,我们学过,哪些方面有身疼痛呢?附子汤证有,我们刚刚说过。麻黄汤证有,在太阳伤寒表实证中说过,那是因为寒邪闭表,寒主收引,寒主痛,寒主凝滞,寒伤肌表以后,它便肌肤的气血凝滞,气血涩滞,筋脉拘挛,因此造成了身疼痛。用麻黄汤发汗散寒,寒邪祛除出去了,然后身痛就缓解了。
附子汤证的身疼痛,我们刚刚说过,肾阳虚衰,肌肤失温,寒湿凝滞于肌肤骨节,所以治疗的时候,用温阳散寒湿的方法,祛寒湿的方法。还有哪个方证有身疼痛呢?那就是我们在太阳病篇曾经学过的,〃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那是一个什么证候呢?那是一个营气不足,肌肤失养,不荣则痛,失养则痛,虚则痛的证候。在《伤寒论》中,治疗身疼痛的主要方子,就这三个,麻黄汤、附子汤、新加汤,应当学会区别使用。
我们返回头再回忆一下真武汤证,真武汤是治疗阳虚水泛的,它有利尿的作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利尿的方子,一个是五苓散,一个是猪苓汤,是吧。五苓散,我们在太阳篇学的,猪苓汤我们是在阳明热证中学的,当然猪苓汤的适应证,我们下面讲少阴热化证的时候还要提到。我们现在把这三个方证,作一个简单的鉴别,这三个方子都有利水的作用。猪苓汤治疗阴虚有热,水热互结,它治疗的是热水,热水这个词,应当说它不是一个医学术语,我只是这么比喻,它治疗的是热水,水热互结,所以它的这个小便是不利呢,伴有尿道涩痛,小便短赤,甚至有尿频、尿急、尿痛。这是猪苓汤证。真武汤的适应证,它所治疗的是冷水,我只是个比喻,象我以前所说的,芒硝可以发肠管的汗,那也不能写在你的笔记本上,也不能写在卷子里,你理解就可以了,所以真武汤治疗的是阳虚水泛。它是寒水。而五苓散所治疗的这个〃水〃,它只是气化不利,它的这个〃水〃既不偏寒也不偏热。你看,真武汤和猪苓汤是对偶统一的,一个治水热互结,一个治阳虚寒水,那中间状态那就是五苓散证。
就像我们讲太阴经脉受邪,气血失和,出现了腹满时痛,用桂枝加芍药汤,疏通经脉、和里缓急,你说它虚吗?它也不虚,你说它实吗?它也不实。这个证候往虚的方面发展,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腹中急痛,那就再加饴糖,是小建中汤,这证候往实的方面发展,气滞血瘀,大实痛,那就在这个方子里加大黄,那就是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治疗太阴脾经的虚证,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太阴脾经的实证,不偏虚了也不偏实的中间状态的,那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可见,《伤寒论》中,对偶统一的这种思维规律,我们在临床治病的时候,你也应当注意应用。
关于少阴寒化证的主要方证,主要证候就是这五个,当然其中还有一个白通加猪胆汁汤,它是作为白通汤的一个加减方,我仍然把它归属于阴盛戴阳证的范畴。我没有单独列出一个证候来。少阴寒化证的主要证候就是这五个。当然在我们的讲义上,又列了剧吐,类似于少阴病的吴茱萸汤证,又列了肾气虚,关门不固,下利滑脱,脾气虚,不能摄血,大便脓血的桃花汤证,这些内容,留待我们下次课来讲。

第59 讲少阴寒化证(3)
我们上次课主要讲的是少阴的寒化证,因为少阴病涉及到心和肾,心是火脏,肾是水脏,而肾中又内藏元阴、元阳,所以当素体少阴阳虚而阴盛的时候,外邪就从阴化寒,出现少阴的寒化证。我们已经学了少阴寒化证的阳衰阴盛证,治疗用四逆汤,破阴回阳,或者说回阳救逆,在阳衰阴盛证的基础上,如果又兼有身热反不恶寒的,那就叫阴盛格阳证,也就是我们在太阳病篇所提到的〃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的真寒假热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交通内外。如果在阳衰阴盛证的基础上,又兼有〃其人面色赤〃的,这是阴盛于内,戴阳于上,那么我们就用白通汤,破阴回阳,交通上下。阳衰阴盛证、阴盛戴阳证、阴盛格阳证,它们的基本证候都是一样的,都是在阳衰阴盛证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而阳衰阴盛证的基本的临床表现,在我们少阴病篇,四逆汤适应证所引用的原文中,它并没有把它描述全面,所以我上上次的课,曾经给大家归纳了,它应当见有,畏寒踡卧,冷汗自出,手足逆冷。它应当见有,下利清谷,自利不渴,小便清长,小便白或者小便不利。它应当见有但欲寐、脉沉、脉微细、或者脉微欲绝等等。这是少阴阳衰阴盛证的最基本的证候。
少阴寒化证的第四个证候,阳虚水泛证,也就是真武汤的适应证。
真武汤的适应证,我们在太阳病篇的第82 条,少阴病篇的第316 条,这两条原文我们都学过。它的基本成因,或者是太阳病治疗不得法伤了肾阳,或者是素体少阴阳虚阴盛,外邪从阴化寒。这两个结果都导致了肾阳虚,不能化水,水邪泛滥,所以我们把它叫做阳虚水泛证。由于水邪它是流动的,它是变动不居的,水邪内生以后,它常常随着三焦气机的升降出入,逆流横溢,随处为患,所以阳虚水泛证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常常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我们把82 条和316 条归纳起来,我们上次课给大家归纳了几个字,肿、悸、咳、吐、利、眩、动、小便不利、或者小便利。那个肿不见于《伤寒论》原文,是指的四肢沉重疼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