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素问直解-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发散,故为阳气,味酸苦,从中上下,主能涌泄,故为阴。阴胜则阳病者,酸苦之味太 
过,则阴胜而阳斯病矣,阳胜则阴病者,辛甘之味太过,则阳胜而阴斯病矣。夫阳胜则过热,阴胜则过寒, 
今阴胜则阳病,乃重寒则热之义也。阳胜则阴病,乃重热则寒之义也。 
x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x 
寒为阴邪,故寒伤形。热为阳邪,故热伤气。气伤则痛,痛,周身无形之气也。形伤则肿,肿,周身有 
形之形也。故先痛而后肿者,先伤气而后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先伤形而后伤气也。此水 
火气味之阴阳,而应象于人身之形气者如此。 
x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x 
干,音干,下同,余篇仿此。五行之气,应于经脉,木气为风,故风胜则经脉为之振动矣。火气为热, 
热胜则经脉为之痈肿矣。痈肿为热,与上文周身之寒肿不同也。金气为燥,燥胜则经脉为之干 
枯矣。水气为寒,寒胜则经脉如运枢之外浮矣。土气为湿,湿胜则经脉为之濡润而下泻矣。 
x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x 
天之四时五行,应人之五脏五气,四时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五行则水为寒,火为暑,金为燥, 
土为湿,木为风,故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其在于人,有五脏化五 
气,心气主喜,肝气主怒,脾气主悲,肺气主忧,肾气主恐,以生喜怒悲忧恐。 
x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x 
x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x 
x秋必 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x 
重,平声。人之志意起于内,故喜怒伤气,天之邪气起于外,故寒暑伤形,举喜怒而悲忧恐在其中, 
举寒暑而燥湿风在其中,在天则寒为阴,暑为阳,在人则怒为阴,喜为阳。故卒暴而怒,则伤 
吾身之阴气,卒暴而喜,则伤吾身之阳气。厥气上行者,真气有伤,则厥逆之气上行也。满脉去形者,厥 
逆之气满于经脉,则神离形体而去也。此喜怒不节,寒暑过度,则阴阳不和,生乃不固。夫喜怒不节,乃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寒暑过度,未有明言,故又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如天寒而受寒邪,是谓重阴, 
重阴必有阳热之病,天暑而受热邪,是谓重阳,重阳必有阴寒之病,此亢害自然之理,故举《生气通天论》之 
言,以足上文之意,秋伤湿而冬咳嗽,冬伤寒而春病温,即重阴必阳之意也。春伤风而夏飧泻,夏伤 
暑而秋 疟,即重阳必阴之意也。此四时五行之阴阳,而应象于人身之五脏五气者如此。此一节,言天地 
之寒热清浊,水火气味,四时五行,而应象于人身也。 
x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x 
x有处名, 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x 
x其信然乎?x 
别,音逼,下俱同。处,去声。帝即以寒热清浊,水火气味,四时五行,申明阴阳应象之理,义有未 
尽,谓上古圣人,能体天地之阴阳,而应象于人身,必能以人身之阴阳,而应象于天地,故问于岐伯曰∶余 
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于人形之中,而列别脏腑,本脏腑而端络十二经脉,端、直,络、横也。于十二 
经脉之中,而会通手足三阳三阴之六合,其于脏腑经脉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有名,小会之 , 
大会之谷,连属于骨,皆有所起,六气分部,或逆或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常之纲纪,外内 
之应,皆有浅深之表里,其信然乎? 
x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x 
岐伯举五运五行,三才相合之理以对曰∶东方生风,谓风,乃东方春生之天气也,风生木,木生酸,谓 
五行五味之归于地也,酸生肝,肝生筋。肝者,人之脏。筋者,人之体。谓五脏五体之属于人也,人 
有五体,而五体复有所生,故筋生心,人有五脏,而五脏各有所主,故肝主目。 
x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x 
人之脏体本于地,地之行味本于天,是天气之所在,即地气人气之所在,故就天之至微者,而推论之, 
其在天为玄,玄者,于穆而深微也,在天为玄,则在人为道,道者,平坦而共由也,在天为 
玄,则在地为化,化者,变化易生物也。 
x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x 
所谓在地为化者,化生五味,所谓在人为道者,道生智,所谓在天为玄者,玄生神。 
x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x 
x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x 
在天为玄,玄生神,是神者,天之主也,神为天之主,则无在非神,试就神之所在而推论之,神 
在天为风,则东方生风,神之所在也;在地为木,则风生木,神之所在也,在体为筋,在脏为肝, 
则肝生筋,酸生肝,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色、在音,在声、在变动,在窍、在味、在志,亦无非神 
之所在也;各随天之五气,地之五行,人之五脏,而应象者也,故为苍、为角、为呼,为握、为目、 
为酸、为怒、惟东方风木之肝脏为然耳。 
x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x 
怒者肝之情,故怒伤肝,悲类乎忧,悲为脾情,亦为肺情,故悲胜怒,伤于情者,情相胜也。风伤筋, 
燥胜风,伤于气者,气相胜也。酸伤筋,辛胜酸,伤于味者,味相胜也,以明天地之气味而归于人也。 
x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x 
南方生热,谓热乃南方夏火之天气也,热生火,火生苦,火乃地之五行,苦乃物之五味,谓五行五味之 
归于地也。苦生心,心生血,心为人之脏,血为人之体,谓五脏五体之属于人也。五体复有 
所生,故血生脾,五脏各有所主,故心主舌。 
x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x 
x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x 
神者,天之主也,其神在天为热,则南方生热,神之所在也。在地为火,则热生火,神之所在也。在体 
为脉,脉者血也。在脏为心,则心生血,苦生心,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 
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惟南方火热之心脏为然耳。 
x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x 
喜者心之情,故喜伤心。恐者肾之情,故恐胜喜,伤于情者,情相胜也。心脏,五脏之神,而属于阳, 
故不言脉而言气,热伤气,寒胜热,伤于气者,气相胜也。苦伤气,咸胜苦,伤于味者,味相胜也。 
x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x 
中央生湿,天也,湿生土,土生甘,地也,甘生脾,脾生肉,人也,肉体复有所生,故肉生肺,脾 
脏复有所主,故脾主口。 
x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x 
x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x 
哕,音诲,余篇同。神者,天之主也,其神在天为湿,则中央生湿,神之所在也。在地为土,则 
湿生土,神之所在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则脾生肉,甘生脾,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色为 
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惟中央湿土之脾脏为然耳。 
x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x 
思者,脾之情,故思伤脾,而怒胜思,伤于情者,情相胜也。湿伤肉,风胜湿,伤于气者,气相 
胜也。甘伤肉,酸胜甘,伤于味,味相胜也。 
x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x 
西方生燥,天也。燥生金,金生辛,地也。辛生肺,肺生皮毛,人也。皮毛复有所生,故皮毛生肾。 
肺脏复有所主,故肺主鼻。 
x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x 
x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x 
神者,天之主也。其神在天为燥,则西方生燥,神之所在也。在地为金,则燥生金,神之所在也。 
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则肺生皮毛,辛生肺,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 
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惟西方燥金之肺脏为然耳。 
x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x 
忧伤肺,喜胜忧,伤于情者,情相胜也。热伤皮毛,寒胜热,伤于气者,气相胜也。辛伤皮毛, 
苦胜辛,伤于味者,味相胜也。伤于气者,皆本气自伤,此热伤皮毛,则金受火刑,以明自伤受 
伤,皆可伤也,热伤皮毛则寒胜其热,乃自然之理也。 
x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x 
北方生寒,天也。寒生水,水生咸,地也。咸生肾,肾生骨髓,人也。骨髓复有所生,故髓生肝, 
肾脏复有所主,故肾主耳。 
x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x 
x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x 
神者,天之主也。其神在天为寒,则北方生寒,神之所在也。 
在地为水,则寒生水,神之所在也。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则肾生骨髓,咸生肾,亦神之所在也。至于在 
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惟北方肾脏之寒水为然耳。 
x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x 
恐伤肾,思胜恐,伤于情者,情相胜也。肾脏五脏之精,而属于阴,故不言骨而言血,寒伤血,燥 
胜寒,伤于气者,气相胜也。咸伤血,甘胜咸,伤于味者,味相胜也。土能胜水,当云湿胜寒, 
今云燥胜,以明寒湿同类,燥土之气,以胜水气之寒也。此天之五方五气,地之五行五味,人之五脏五体, 
而有阴阳之应象者如此。 
x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x 
x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x 
此举天元纪大论之言,以明天地阴阳水火之义,上天下地,万物在其中,故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血 
阴气阳,男女籍以生,故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阴阳左右旋转,为血气循行之道,故左右者,阴阳之 
道路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为天地阴阳之应验,故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x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x 
天地之阴阳,血气之阴阳,左右之阴阳,水火之阴阳,凡此阴阳者,乃万物之能始也,易曰∶坤以简 
能,干知大始,此之谓也。 
x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x 
《生气通天论》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即阴在内,而为阳之守也,阳者,卫外而为固,即阳 
在外而为阴之使也。岐伯举此,以明阴阳为万物之能始,故内外相应如是也。 
x帝曰∶法阴阳奈何?x 
承岐伯阴阳应象之论,欲人取法阴阳而调治之,以合圣人论理人形之道,故问法阴阳奈何。 
x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开,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x 
x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x 
,犹俯也;冤,屈抑也。法阴阳者,阴阳不可偏胜,如阳胜则火热有余,而身热,热气在表,则腠 
理开,热气在里则喘粗,表里皆病则为之俯仰,汗不出而内外皆热也,齿干,津液竭也,以烦 
冤腹满死者,津液既竭,又心烦而屈抑不舒,腹满而土气内绝,故死。虽不即死也能冬不能夏。冬时寒冷, 
阳胜可容,夏时炎暑,不堪煎厥矣。 
x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x 
数,音朔。阴胜则水寒有余,而身寒,寒气在表则汗出身常清,寒气在里则数栗而寒,表里不相接, 
故寒则四肢厥,四肢厥者,生阳不达于外,厥则腹满死者,土气复绝于内,故死,虽不即 
死,亦能夏不能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