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5-张氏医通-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匙。纳竹管中。吹下孔中。当吐水。水下。去甑。下溺死者。着暖灰壅身。使出鼻口即活。如灰 
湿。暖灰易之。又法。但埋溺死者于暖灰中。头足俱掩。惟开七孔。又法。屈两脚。着生人肩上。 
以背向背。负持走行。吐出水便活。又冬月溺水冻死。以暖灰囊薄心上。冷即易之。心暖气通。 
目转口开。可与温饮稍稍吞之。若不先温其心。便持火烘。冷气与火争即死。 
冻死 令人以热体偎卧。暖被覆之。勿着火。烘即死。卒中寒肢体厥冷。四逆理中救之。 
火烧 凡火烧损。慎勿以冷水洗之。得冷火毒更深入骨。初被火伤。急向火更灸。虽大痛忍 
之。须臾乃止。火烧闷绝不识人。以尿乘热饮之。和蜜亦佳。口噤挖开与之。后用栀子、白芨、 
黄芩各五两。以水五升。油一合。煎去滓。待微温。令渍伤处去火毒。则肌得宽。或急以火酒浸 
之。其痛立止。醇酒亦佳。一切火烧汤泼。用鳖甲烧灰。研极细。罗净香油调敷。其痛亦止。或 
用水中溺死鼠一枚。以腊月猪膏煎令消尽敷之。干即再敷。与油浸小鼠无异。或柏白皮细切。以 
猪膏煎四五沸。色变去滓敷之。若已成烂疮者。末杨梅皮糁之即瘥。汤火所损。昼夜啼呼不止。 
用松脂细研。和蜡溶化。再加猪膏、羊脂涂之。 
金疮箭头在肉中。用白蔹、生半夏为散。酒下方寸匙。日三服。疮浅十日出。疮深二十日出。 
外以蜣螂生捣涂患上。如无蜣螂。以栝蒌捣涂箭簇上即出。不出。捣鼠肝涂之。中射罔箭毒。昏 
迷肿疼。取蓝子五合。升麻、王不留行、甘草各三两。为散。水服三方寸匙。日三夜二服。又以 
水和涂疮。干即易之。针折肉中。以吸铁石生捣细末。浓着针处即出。或刮象牙屑为细末。水和。 
涂折针上亦出。 
漆疮。以柳叶捣烂。煮汁。适寒温洗之。 
蛇虫毒 乘凉睡熟。蛇入人口。并七孔者。割猪尾血。以器盛血。傍蛇泻入口中出之。卒为 
蛇绕不解。以热汤淋之。急迫无汤。令人以尿溺之。蛇蝎螫痛。小蒜捣烂绞汁。服之。以滓薄伤 
处。又方。以雄黄为末敷上。日一易之。又方。捣生豆叶绞汁服之。以滓涂之良。入山辟众蛇。 
干姜、麝香、雄黄为末。以小绛囊盛带之。蛇螫以蜜和涂伤处。又常烧 
羊角使烟出即去。虎野狼皆去。如无 羊角。烧水羊角亦可。蠼 虫尿着人。便起 作聚。四边 
中央。有白脓如黍粟。初得之。磨犀角水涂之。或羊须烧灰。腊月猪脂和封之。或酥和胡粉涂之。 
犬伤 凡 犬咬人。七日辄应一发。三七日不发。腹中不作小犬吠声。则无害。要过百日。 
乃得免。终身禁食犬肉、蚕蛹。食此则发。疮未愈时。禁食生鱼及诸肥腻冷食。又不宜饮酒。禁 
一年乃佳。治法。先以热童便洗去恶血牙垢。便解被伤发。看有红者拔去之。即以发灰、 皮灰 
水和服之。并以韭捣绞汁饮一升。日三。疮愈止。外以杏仁五合熬令黑。研烂成膏敷之。 

卷十妇人门上
经候
属性:(崩漏 失血心痛 经闭不行 带下 淫浊 淋沥 淋辨 泄泻 小便血 师尼寡妇寒热 子嗣 胎教) 
经曰。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 
妇人以血为主。故手少阴动甚为怀身之象。胎禀在下。反以上部动甚为胎脉之验者。盖阳神 
气旺。与尺内阴搏阳别。同一胎脉。而有左右上下阴阳男女之辨。是以内经特为昭揭。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手足阳明。皆曰二阳。不得隐曲。言情欲不遂。而病发心脾也。风消者。发热消瘦。胃主肌 
肉也。贲黄者。喘息上奔。胃气上逆也。此节虽言病发心脾。而实重在胃气。心为胃之母。胃为 
脾之府。且与大肠一气贯通。焉有母伤而子独安。脏病而腑不病之理。 
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 
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治之 
以四乌 骨。一 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此段经文。全重在气竭肝伤四字。为通节之纲旨。胸胁。肝部也。支满。肝病也。妨于食。木邪 
凌土也。病则先闻腥臊臭。脾喜芳香。今脾土为木邪凌虐。病则先闻腥臊。臊乃肝之旺气也。出 
清液。脾虚不能敷化水精也。先唾血。脾伤不能统运营血也。四肢清。阳衰不能傍达四末也。目 
眩。阳不充而水上溢于经也。前后血。阴受伤而血内溢于络也。血枯。内有干血。血不归经而结 
胞门也。良由年少不禁。气竭肝伤。而致月事衰少。或不来也。治以乌 骨四分。取其味咸走肾。 
性温达肝。配以 茹一分。取其辛散内风。温去恶血。二物并合。功专破宿生新。丸以雀卵。取 
其温补助阳。能调子脏精血。以五丸为后饭者。先药后饭。使药徐行下焦。力贵专攻。五丸不为 
少也。饮以鲍鱼汁。利肠垢。和肝伤。取其臭秽之味。佐乌 骨而辟宿积之血也。乌 血黑如墨。 
用之书契。则有贼人之害。故又名乌贼。入肾走血。而不伤伐真元。功在虻、蛭之上。考诸本草。 
茹即是茜根。功专散血。不可误认 茹。 茹辛寒有毒。功专外科。观本经主治可知。 
金匮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 
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 
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 
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 
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 
其虽同病。脉各异源。 
妇人经闭诸病。无不由虚寒而成。经闭虽属虚寒。则崩漏之属虚热。从可识矣。夫经水历年断绝。则瘀积结于胞 
门。寒气凝于经络。盖下焦寒积结聚。则中上二焦。皆不得通畅。所以在上则寒沫结聚而为咳。 
咳久热结而为肺痈。在中则寒饮结聚而为疝。疝久热结。亦为内痈。大抵内痈皆起于结血。故申 
之以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昭揭病形。然此不但妇人也。男子亦有是证。总由经络郁闭。寒从火 
化所致。至于在下。则经候虽不调。而不至断绝。所瘀亦为不多。其证虽久。但少腹气街。引急 
寒痛也。其或膝胫疼烦者。以四肢为诸阳之本。寒结于内。则在下之阳。不能上入。故膝胫反热 
而痛也。至如奄忽状如厥癫。或时忧惨悲嗔。有若鬼神所凭。此皆阳神虚寒。不能统摄浊阴。发 
为带下之候。故以久则羸瘦。脉虚多寒证之。然多寒。言属寒者多。非绝无属热者。假如羸瘦而 
脉数。又为阴虚多热矣。设形盛而脉虚。岂不为气虚多寒乎。形盛而脉濡。宁不为湿热固结乎。 
斯其所以为同脉异源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 
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脉弦而大。按之减小而芤者。为表里失血之候。以其脉弦大无力而少徐缓冲和之气。故谓之 
革。言胃气近于革除也。盖弦为阳气少。芤为阴血虚。妇人得之。主半产漏下。以旋复花汤主之。 
本草谓旋复花主结气。葱白主寒热。新绛乃丝帛之染绯者。主活血。三味入肝理血。除邪散结。 
岂非以气少无阳则寒。血虚无阴则热。两虚相搏。以害其肝之生化欤。若不明其相搏。止谓之虚。 
何以用旋复花、葱白皆解客热之邪者。而不用温补其虚乎。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气畅而血从。则百脉流动。以候天癸。苟有邪以阻之。则血不从其气。而自陷于血海。血海 
者。肾主之。肾者。寒水也。其色黑。是以漏下黑矣。犹内经所谓结阴下血也。林亿云。臣亿等。 
较诸本无胶姜汤方。当是妊娠中胶艾汤。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其血当下。水有清浊。清则入经化血。浊则为溺为唾。苟因气化之乱。浊者入之。则不能化血。 
而为血害也。水性惟能润下。下流不通。入与血居。必停于脉。随其所止。止于肌表者。作身肿。 
止于筋骨者。作肢节肿。此止于血室。故作少腹如敦状。然血室虽与膀胱异道。膀胱是行水之府。 
水蓄血室。气有相感。故膀胱之气亦不化。而小便微难。水与血皆阴类。虽有留积。不能发热。 
故不渴。若渴则为膀胱结热而非水血矣。若小便自如。而少腹之如敦者。亦不谓之水并。当是他 
邪血积可知矣。生后者。言曾生育过之妇。则有此患。非指产后而言。若室女则无是疾也。用甘 
遂取其直达水停之处。大黄荡涤瘀血。阿胶为血室之向导也。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伤寒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瘀血。大便色黑。抵当汤主之。发热下之不解。六七日不大 
便者。有瘀血。亦抵当汤主之。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宜抵当 
丸。三者有病证。而后立方。今止云经水不利。然经水不利。岂尽血蓄不通。而无虚损者哉。此 
必有蓄血形状。而出是方也。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子宫血积。不与气和。故新血不至。遂成干血坚癖。外连子户。津液不行。化为白物。是用 
绿矾消坚癖。破干血。杏仁利气开闭。润脏之燥。蜜以佐之。纳子户而药气可直达于子宫矣。设 
干血在冲任之海者。必服药下之。纳之不能去也。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此腹痛者。由中气虚。脾土不能升运阴阳。致二气乖离。肝木乘克而作痛。故用是汤。补中 
伐木。通行阴阳也。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专主风木胜脾之腹痛。而妇人善怒。易动肝火。木邪乘土。多有腹痛经水妄行之疾。 
故以此汤主之。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阴 肿亦主之。 
此亦因瘀血而病者。经水虽不利。但一月再见之不同。皆冲任脉瘀血之病。土瓜根消水饮。 
芍药开血痹。桂枝通血脉。 虫破血积。更需以酒行之。至于 肿。非惟男子之睾丸。妇人之阴 
户亦有之。多在产时。瘀血流入作痛。下坠出户也。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 
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 
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问下利不止。答属带下。何也。妇人年已五十。经绝胞门闭塞。冲任不复输泻之时。所积血 
自胞门化为带下。无所从出。大便属阴。故就大便为下利。是即以带下例治之。 
王节斋曰。妇人女子。经脉不行。有脾胃损伤而致者。不可便认作经闭血死。轻用通经破血 
之药。遇有此证。便须审其脾胃何如。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 
汗下攻伐药。伤其中气。以致血少而不行者。 
只宜补养脾胃。用白术为君。茯苓、芍药为臣。佐以黄 、甘草、陈皮、肉桂、川芎、归身、柴 
胡等药。脾旺则能生血。而经自行矣。又有饮食积滞。致损脾胃者。亦宜消积补脾。若脾胃无病。 
按其少腹。果有血块凝结。方宜香附、蕲艾、桂心、桃仁行血通经等剂。 
经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 
四布。五经并行。故心脾和平。则经候如常。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 
脾胃虚损。则月经不调矣。若先期而至者。有因肝脾血燥。有因脾经郁滞。有因肝经怒火。有因 
血分有热。有因劳役火动。其过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虚。有因肝经血少。有因气虚血弱。治法。 
因肝脾血燥者。加味逍遥散。脾经郁滞者。归脾汤。肝经怒火者。小柴胡加生地。血分有热者。 
四物汤加白术、茯苓、柴胡、丹皮。劳役火动者。补中益气汤。脾经血虚者。十全大补汤。肝经 
血少者。六味丸。气虚血弱者。八珍汤。经候不调。无他证而不受胎。六味丸全料减泽泻一两。 
加童便制香附四两。醋煮蕲艾一两。调理最妙。若有别证兼见。随证制汤送下。妇人劳伤气血。 
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