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5-张氏医通-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有物不可出。以弓弦或钱串绳。剪令头散蘸好胶着耳中。使其物粘之。徐徐引出效。薛立斋治 
一男子。每交接。耳中痒痛或水出。以银簪探之。甚喜阴凉。此肾经虚火。用加减八味丸而愈。 
又治一妇因怒发。每经行。两耳出脓。两太阳作痛。以手按之痛稍止。怒则胸胁乳房胀痛。 
或寒热往来。小便频数。或小腹胀闷。皆属肝火血虚。加味逍遥散十剂。诸证悉退。以补中益气 
加五味而痊。 

卷八七窍门下

属性:(鼻 鼻鼽 鼻渊 鼻 肉 鼻疮 鼻疳蚀 鼻痛 鼻赤 鼻紫黑) 
经曰。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五气入臭。藏于心肺。心肺有病。 
而臭为之不利也。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肺主臭。在藏为肺。在窍为鼻。 
阳明之脉。挟鼻络目。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 
经云。其宗气走于鼻而为臭。夫宗气者。胃中生发之气也。因饥饱劳役损其脾胃则营运之气 
不能上升。邪塞孔窍。 
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丽泽通气汤。时值寒月。必须发散。或加麻黄、细辛之类于升麻汤内。 
春夏可用葱白、白芷之属。佐以枯芩、苏叶。多加桔梗为舟楫。庶或成功。已经发散。未得全开。 
脉洪有力。口干鼻燥者。君以辛凉清之。酒芩、栀子、薄荷之属。仍佐荆、防、升、芷。不可骤 
用寒凉也。丹溪云。鼻为肺窍。肺家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有寒有热。暴起为寒。久郁成热。 
寒伤皮毛。气不得利而壅塞。热壅清道。气不宣通。先以葱白、白芷、香豉、羌、防、紫苏、细 
辛、辛荑之属表散。后以酒炒芩、连、姜汁炒黑山栀、生甘草、石膏、薄荷、川椒之属清火自愈。 
近世以辛荑仁治鼻塞不闻香臭。无问新久寒热。一概用之。殊不知肺胃阳气虚衰。不能上透于脑。 
致浊阴之气。上乾清阳之位而窒塞者。固宜辛荑之辛温香窜以通达之。若湿热上蒸。蕴酿为火而 
窒塞者。非山栀仁之轻浮清燥不能开发也。至于风寒暴窒。重则丽泽通气。轻则葱白、香豉、细 
辛、羌活、薄荷、荆芥之属。随寒热轻重而施。可不审权度而混治哉。王汝言曰。鼻塞不闻香臭。 
或遇冬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 
殊不知此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治当清肺降火为主。而佐以通利 
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金泻火消痰。或丸药噙化。或末 
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也。若其平素原无鼻塞旧证。一时偶感风寒而致窒塞声重。或流清涕 
者。作风寒治。薛立斋云。前证若因饥饱劳役所伤。脾胃生发之气不能上升。邪害孔窍。故不利 
而不闻香臭。宜养脾胃。使阳气上行。则鼻通矣。补中益气加辛荑、山栀。 
鼻 肺气注于鼻。上荣头面。若风寒客于头脑。则气不通。久而郁热。搏于津液。浓涕结 
聚。则鼻不闻香臭。遂成 。芎 散。外用千金搐鼻法。或瓜蒂、黄连、赤小豆为散。入龙脑少 
许。吹鼻中。水出郁火即通。不应。非火也。乃湿也。瓜 
蒂、藜芦、皂荚为散。入麝、脑少许。吹鼻中去水以散其湿。 
鼻鼽 鼻出清涕也。风寒伤皮毛。则腠理郁闭。宜疏风清肺。香苏散加川芎、蜀椒、细辛、 
辣桂、诃子。不应。非风也。乃寒也。辛夷散去木通、防风、升麻。 本。加桂、附、蔓荆、诃 
子、白术。如血与涕俱出。谓之鼽衄。宜和营降火。当归内补建中汤加香豉、童便最捷。后以六 
味合生脉调之。鼻塞脑冷清涕出。千金通草辛荑搐鼻法。鼽鼻鼻中 肉不得息。用矾石藜芦散吹之 
鼻渊 鼻出浊涕。即今之脑漏是也。经云。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 瞑目。要皆阳 
明伏火所致。宜风药散之。辛荑散加苍耳、薄荷。夏月。加黄芩、石膏。不应。非火也。膈上有 
浊痰。湿热也。双解散加辛荑。鼻渊鼻鼽。当□寒热。若涕浓而臭者为渊。属热。清凉之药散之。 
若涕清而不臭者为鼽。属虚寒。辛温之剂调之。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者脑亦时痛。俗名控脑砂。 
用丝瓜藤近根三五尺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即愈。鼻渊脑漏。用生附子为末。煨葱涎。和 
如泥。夜间涂涌泉穴。一方。以老少年阴干。有嘴壶内烧烟。以壶嘴向鼻熏之。左漏熏右。右漏 
熏左。一方。以石首鱼脑 过。和生白矾、脑麝搐之。一法。用白鲞头一枚。炙燥为末。放火在 
有嘴壶内。盖好。以嘴向鼻。吸烟熏之。分七日熏。烧完即愈。 
鼻 肉 上焦积热郁久而生。有诸中而形诸外。必内服清火利膈药。宜凉膈散加减。须断酒 
浓味。韩氏云。富贵人鼻中肉赘。臭不可近。痛不可摇。束手待毙者。但以白矾末。加阿魏、脑、 
麝少许。吹其上。顷之。化水而消。内服胜湿泻肺之药。此浓味拥热。蒸于肺门。如雨霁之地。 
突生芝菌也。 肉与鼻痔大同小异。痛极而不下垂者为 肉。此血 
热胜也。阿魏为血积之向导。白矾为涤垢之专药。兼脑、麝以开结利窍也。鼻痔则有物下垂而不 
痛。乃湿热胜也。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内服星、半、苍术、酒洗芩、连、神曲、辛荑、细辛、白 
芷、甘草。消痰积之药。外用胆矾、枯矾、辛荑仁、细辛、杏仁为散。入脑、麝少许。雄黑狗胆。 
或猪脂和研。绵裹内鼻中。频换自消。鼻中生疮。用雄黄、白矾、瓜蒂、细辛为散搐鼻。若鼻中 
窒塞不通。用苦丁香、母丁香、赤小豆。为散吹鼻中。皆外治良法也。 
鼻疮 内服甘露饮加犀角、胡连、柴胡。虚。加人参。外用黄柏、苦参、槟榔为末。猪脂调 
敷。或青黛、槐花、杏仁、轻粉、枯矾研敷。 
鼻疳蚀 内用椿根、葱白、豆豉、川椒。以清泔水三升。和醋一杯煎成。入盐少许服。有恶 
物下即效。外用草乌烧灰。麝香等分。研极细。以少许敷疮上。 
鼻干无涕。宜犀角、黄 、木通、杏仁、麦冬、炙甘草、升麻、葛根、桑皮、石膏、朱砂。 
积热。加牙硝、大黄。 
鼻痛 风火郁于上则痛。初宜升麻、葛根、葱白、白芷散之。有气道壅塞而痛。宜川芎、葛 
根、甘草、苦梗、山栀、薄荷、姜、枣、葱白。痛久服药不应。时痛剧。时向安。或兼两颧紫赤。 
此为湿热瘀滞。宜犀角、玄参、连翘、山栀、丹皮、赤芍、生甘草之类。肺受风。面枯色。颊时 
赤。皮肤干燥。鼻塞干痛。此为虚风。白鲜皮、麦冬、茯苓、杏仁、桑皮、白芷、细辛、石膏煎 
服。卒食物从鼻中缩入。脑仲介介痛不出。以牛脂或羊脂。如指大。纳鼻中。以鼻吸取脂入。须 
臾脂消。则物随脂俱出也。 
鼻赤 俗名酒 鼻。乃血热入鼻也。多饮酒人。邪热熏蒸肺窍。伏留不散。故见于鼻。或肺 
素有风热。虽不饮酒。其鼻亦赤也。宜用枇杷叶拭去毛。生煎浓汤。候冷调消风散。食后临卧服。 
或服泻青丸。或同姜汁炒黑山栀、杏仁泥等 
分。蜜丸服之。并用白盐时时擦之。外治。以生白矾、硫黄、玄明粉等分为散。入麝少许擦之。 
或用硫黄、轻粉、杏仁为散。临卧时以津唾调涂鼻上。或用硫黄入大菜头内。煨碾涂之。或用生 
矾研末。每洗面时。置掌中滴酒擦患处。数日即白。或用硫黄一两。轻粉、白矾各五分。为末。 
用烧酒一碗。入酒壶。将药盛绢囊中。悬空壶内。热汤浸壶。慢火炖一二时。取出放冷。日用烧 
酒涂。夜用沉底药末敷。 
鼻紫黑 诸阳皆聚于头。则面为阳中之阳。鼻居面之中央。而阳明起于 中。为至清至精之 
分。多酒之人。酒气熏蒸。面鼻得酒。血为极热。热血得冷。为阴所搏。结滞不行。故先紫后黑。 
当用山栀仁姜汁浸炒黑二两。入干姜炮黑二钱。连翘仁一两。为末蜜丸。临卧灯心汤服二钱半。 
以清肺家血中之热也。江应宿治一人。鼻塞气不通利。浊涕稠粘。屡药不效。已经三年。其脉两 
寸浮数。曰。此火郁也。患者曰。向作脑寒主治。子何悬绝。经云。诸气 郁。皆属于肺。越人 
云。肺热甚则出涕。乃热郁滞气壅塞不通也。投以升阳散火汤。数剂而病如失。 

卷八七窍门下

属性:口者。脾之所主。胃与大肠脉之所挟。经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此脾之主 
于口也。又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又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此胃与 
大肠之脉挟于口也。脾热则口甘。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胃热则 
口淡。口甘。经云。有病口甘者。此五脏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 
陈气也。兰香饮子。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滚痰丸。此指实火而言。平人口甘欲渴。或小 
便亦甜而浊。俱属土中湿热。脾津上乘。久之必发痈疽。须断浓味气恼。服三黄汤加兰叶、白芍、 
生地。燥渴甚者。为肾虚。日服加减八味丸。可保无虞。中消。脾液上乘口甘者。兰香饮子。老 
人虚人。脾胃虚热不能收敛津液而口甘者。当滋补脾气。补中益气去升、柴。加兰香、煨葛根。 
口苦。经云。有病口苦。名曰胆瘅。夫胆者中精之府。五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数谋虑不 
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也。龙胆泻肝汤。或小柴胡加麦冬、枣仁。不应。本方加川连、胆 
草。口酸。肝胆实热也。佐金丸加神曲、草龙胆。口辛。肺气上溢也。生脉散加桑皮、地骨皮、 
黄芩。口咸。肾液上乘也。六味地黄丸加五味、乌 骨。口淡为胃热。而有虚实。实则甘露饮加 
广藿香。病后胃虚口淡。六君子加黄 、当归。口涩。肝邪逆于肺。气虚火旺也。黄芩、葛根、 
防风、薄荷、栝蒌、茯苓。口疮。经云。膀胱遗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盖小肠者。心 
之府也。此举邪热之一端耳。心属君火。主五脏六腑之火。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脉布舌上。 
脾脉布舌下。二经之火为病。皆当用寒凉施治。但有涎者。兼取其涎。若元藏虚冷。上攻头热。 
足冷口疮。用附子理中汤、连理汤。并用当归、附子蜜煎含咽。有用生附子末涂脚心者。若此之 
类。皆是治龙火之法。阴邪上迫。心肺之阳不得下降。故用温热主治。或散于上。或散于下。随 
其攸利。胃中有热。脉洪大而实者。服凉膈散、金花丸。并用黄柏一味蜜炙含之。忌犯酒醋。犯 
之难愈。又好饮酒人。多有此证。易老用五苓散、导赤散。相和治之。服凉药不愈者。此酒色过 
度。劳役不睡。舌上光滑而无皮。或因忧思损伤中气。虚火泛上无制。必用理中汤。甚者加附子。 
并用蜜煎附子噙之。口疮以甘草半寸。白矾钱许。含化咽津。口疮久不愈。以五倍子末掺之。或 
煎汤漱。或煎汤泡白矾漱。盖酸能收敛也。口疮甚 
者。含焰硝、硼砂。勿开口。并用南星末。醋调贴足心涌泉穴以引热下行。又方。五倍子一两。 
蜜炙黄柏、滑石各半两。铜绿三钱。麝香少许。为末掺之。舌疮口破疼痛。以巴豆半枚。生研。 
和米饮一豆大。杵和。贴印堂对额间。约半刻许。觉红就去。不可泡起。小儿减半。随即痊愈。 
戴复庵云。下虚上盛。致口舌生疮。宜用镇坠之药。以苏子降气汤。或盐汤下养正丹。口臭。年 
高水弱。奉养太过。浓味。及服食补阳药。口糜臭不可近。甘露饮加犀角、茵陈。及浓煎香薷汁 
含之。徐徐咽下。口中如胶而臭。知母、地骨皮、桑皮、山栀、麦冬、甘草、食盐。煎汤噙下。 
壮盛之人。凉膈散甚佳。痰壅气浊而臭。宜盐汤探吐之。 
子和治一男子。二十余岁。病口中气出。臭如登厕。夫肺金本主腥。金为火所乘。火主臭。 
应使如是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此亢极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以瓜蒂散涌而去其七 
分。夜以神 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断。但药性犷悍。不宜轻用。 

卷八七窍门下
齿(龋蛀、骨槽风)
属性:齿统属足少阴肾经。分上下龈。上龈属足阳明胃经。下龈属手阳明大肠经。男子八岁肾气实。 
发长齿更。三八真牙生。五八齿槁。八八则齿发去。女子以七为数。盖肾主骨。齿乃骨之余。髓 
之所养。故随天癸之盛衰也。东垣云。齿者肾之标。口者脾之窍。诸经多有会于口者。下龈乃手 
阳明大肠脉之所过。恶热饮而喜寒。上龈乃足阳明胃脉之所贯。喜热饮而恶寒。牙者肾之标。实 
则坚牢。虚则浮动。热则袒动。作痛不已。其痛不一。有恶热而作痛者。有恶寒而作 
痛者。有恶寒又恶热而作痛者。有牙齿动摇而作痛者。有齿袒而作痛者。有齿龈为疳所蚀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