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5-张氏医通-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脓壅滞也。用薏苡、丹皮、桃仁、蒌仁。煎服以排之。若至反侧作水声。此脓已成熟也。千金托 
里散下太乙膏。若脓从大便出者。为直肠痈。可治。若从脐中出者。为盘肠痈。多不治。经云。 
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 

卷七大小府门
脱肛(谷道痒痛)
属性:难经云。出者为虚。肛门之脱。非虚而何。况大肠与肺为表里。肺脏蕴热则闭。虚则脱。须 
升举而补之。慎不可用坠气之药。产育及久痢用力过多。小儿气血未壮。老人气血已衰。故多患 
此疾。是气虚不能约束禁固也。大剂补中益气汤为主。升麻须用醋煮。泻痢后大肠气虚。肛门脱 
出。不肿不痛。属气血虚。补中益气加伏龙肝。赤肿有痛。宜兼凉血祛风。加羌、防、芍药。里 
急下重有脓血。加木香、乌梅。大肠热甚而脱。升麻汤加羌、防、芩、连。肠风下血而脱。人参 
胃风汤。老人虚人。用力过度而脱者。十全大补汤。肠胃燥涩。大便秘结。努挣太过。因而脱肛 
者。人参固本丸加槐角凉补以润之。有肠头作痒。即腹中有虫。丈夫因酒色过度所致。大肠者传 
道之官。肾者作强之官。盖肾虚则泄母气。肺热则大肠不收。故成脱肛。治法。内服黄连犀角散。 
外用朴硝煎汤洗之。大肠虚而挟热。肛门红肿。槐花、槐角等分。羊血拌。炙熟为末。以酒送下。 
大肠受热则赤肿。受寒则白滑。皆能脱出。当审其因证。寒者。以香附、荆芥、胡葱煎汤洗之。 
热者。以五倍子、朴硝、白矾煎汤洗之。风热。以荆芥、薄荷、朴硝煎汤洗之。绯赤肿痛。不可 
用热汤熏洗。尤忌五倍子等酸涩收敛。汤气蒸发。则愈肿愈痛。宜熊胆磨水点之。或田螺去靥。 
入冰片少许。埋地一宿。化水点之。病劳人脱肛。骨肉相失。声散呕血。阳事不禁。梦寐交侵。 
呼吸不相从。昼凉夜热者死。唾脓血者亦死。其脉不数而有根蒂。及颊不赤者生。小儿脱肛。鳖 
头烧灰涂之。 
谷道痒痛。多因湿热生虫。欲成痔 。宜以雄黄入艾绵烧烟熏之。治谷道虫赤肿。或痒或痛。 
用杏仁捣作膏敷之。 
或炒令黄。以绵蘸。涂谷道中。外台治下部虫啮。杵桃叶一斛蒸之。令极热。内小口器中。坐定 
熏之。虫立死。治肛门肿痛。用木鳖子肉四五枚。研极细。沸汤泡洗。另用少许涂患处。 

卷七大小府门
痔(漏)
属性:内经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又曰。督脉生病。癃痔。或醉饱入房。精气脱舍。 
其脉空虚。酒毒乘之。流注于脉。或淫极而强忍不泄。前阴之气。归于大肠而痔。或以药固精。 
停留不化。流着篡间。从其所过肛门而为痔也。其证有七。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乳。时出脓血。 
妨于更衣者。曰牡痔。肛边肿痛。生疮突出。肿五六日自溃。出脓血者。曰牝痔。肛边生疮。颗 
颗发 。痒而复痛。更衣出清血者。曰脉痔。肠内结核。痛而有血。寒热往来。登溷脱肛者。曰 
肠痔。因便而清血随下不止者。曰血痔。每遇饮酒发动。疮痛流血。曰酒痔。忧恐郁怒。立见肿 
痛。大便艰难。强力肛出而不收。曰气痔。名色种种。各当审其因而治之。其形有如莲花鸡冠核 
桃。或如牛乳鸡心鼠乳樱桃之状。或藏肛门之内。或突出于外。久而不瘥。变为 也。溃有血脓。 
都为热甚。至若溃出黄水。则为湿热矣。久而不愈。血气衰弱。以致穿穴成漏。又无痔而肛门左 
右。别有一窍。流出脓血者。俱当戒酒远色。少劳茹淡方妙。立斋云。 痛二便秘。宜清热凉血 
润燥疏风。若寒凉损中者。调养脾胃。滋补阴精。若漏而穿臀穿肠者。宜养元气。补阴精。大便 
秘者。润燥养血。肛门坠下作痛。泻火除湿。或作痒者。祛风胜湿。肿痛小便不涩。泻肝导湿。 
若疝与痔俱患。用六味丸、补中益气并进。痔证之方不一。东垣虽分湿热风燥四治。大都不离荡 
涤瘀热之药。如 皮、皂角、槟榔、大黄、桃仁之类在所必用。兼风毒则加 
羌、防、升、柴。甚则麻黄、 本汗之。兼燥气则加秦艽、当归、黄 。湿胜则加苍术、黄柏、 
泽泻、茯苓。兼热甚则加芩、连、郁李、生地。脓血则加甲片、归尾。酒痔则加葛根、赤小豆、 
地、芍、苓、半。气痔则加枳、橘、木香、紫苏。食积则加黄连、枳实、曲、 。痛极则加乳、 
没。血多则加发灰。气虚则加参、 。血虚则加胶、艾。不必拘执古方也。惟血痔诸药不应。石 
煤、槐花。空心乌梅汤服神效。陈毓仁云。诸痔欲断其根。必须枯药。当实其窍。必戒房劳百日 
方妙。凡治内痔。先用通利药。荡涤脏腑。后以唤痔散填入肛门。其痔即出。欲用枯痔散。先以 
护痔膏围护四边好肉。然后上之。上枯药后。色黑坚硬裂缝。则以落痔汤洗之。脱落后孔窍不收 
者。以生肌散掺之。至于穿肠久漏者。另有胡连追毒丸、黄连闭管丸主之。诸痔及五瘿六瘤。凡 
蒂小而头大者。俱用煮线方治之。洗痔法。用生蚌劈开取水点。即用煮汤熏洗效。痔 赤肿痛。 
以真熊胆研水点之。肿痛自消。点痔。用大蛳螺一个挑去靥。入麝香、冰片少许。过一宿。化水 
点之。又法。用大蜗牛一个去壳。生银杏肉一枚。同研烂。入冰片半分研匀。点上即收。 
漏 经云。陷脉为 。留连肉腠。因疮穿脓汁不尽。复感七情四气而成。近则常淡红。或微 
肿。或小核。久则上而槁白。内而黑烂。淫虫恶臭生焉。治法宜补气生血。外以黑附子为末。唾 
津和作饼如钱浓。以艾灸之。随漏大小作炷。但灸微热。不可使痛。干则易。困倦则止。来日再 
灸。直至内平为效。仍须补药常服。丹方治痔漏。以积年琉璃洗净油腻。火 研细。以红酒服四 
钱。不过七日。其管自去。丹方。以鳔胶一味。炒研为散。日用一钱匙。砂糖调服。服久痔自 
枯落。一法。以降药纸条捻进。黑膏掩之自脱。以干漆灰捻进亦脱。或生漆涂入亦脱。以漆能破 
瘀血也。大抵漏疮。孔中多有恶秽之物。以露蜂房、白芷、苦参煎汤无风处熏洗。日三次良。有 
痔漏人。每日侵晨食狗肉。勿令间断。取其 
性温益肾。肾主二便。百日中管自消。不药而愈。又法。外用土墼烧赤。放罐中。以乱发烧烟。 
日熏二三次。无论新久痔漏。日渐管脱焦枯而愈。 

卷八七窍门上
目疾统论
属性: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 
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五轮八廓盖本诸此。)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 
阴阳合传而精明也。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 
视。心合脉。诸脉皆属于目。目者宗筋之所聚。上液之道也。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 
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气脱者。目不明。目 外决于面者。为锐 。(属少阳。)近鼻上为内 
。上为外 。(属太阳。)下为内 。(属阳明。)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 
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邪客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 
东垣曰。经云。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又云。心事烦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故 
脾胃虚弱。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胜。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土。 
而上贯于目。目者血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心者君火也。主人 
之神。宜静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胞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 
及因邪气所并。而损其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不明正理也。 
子和云。目不因火则不病。如气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医。火乘 
肝与肾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故内经云。热胜则肿。治火之法。在药 
则咸寒。吐之下之。在针则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血之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 
已。昧者可使立明。肿者可使立消。惟小儿不可刺囟会。为肉分浅薄。恐伤其骨。然小儿水在上。 
火在下。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不足。故目昏。内经云。血实者宜决之。又云。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如雀目不能夜视。及内障。暴怒大忧之所致也。皆禁出血。止宜补肝养肾。目暴肿。隐 
涩难开者。以三棱针刺前顶百会穴。出血大妙。宜浅勿深。深则伤骨。惟后顶强间脑户风府四穴。 
不可轻用针灸。以多忌犯故也。目忽盲不见物。此相火也。太阳阳明气血俱盛。乃刺其鼻中攒竹 
穴与顶前五穴。大出血立明。他经出血。其病转剧。故曰。刺太阳阳明则目愈明。刺少阳阳明则 
目愈昏。近世有以光明草于上下胞打出血丝。往往获效。即三棱针刺血之法。惟可施之于有余暴发耳。 
外障属风热上壅。上下胞 肉。蓓蕾磨荡其睛。久之生翳蔽其睛明。当消风散热。外用点药退之。 
内障属虚挟气郁。黑水神光昏翳。外似好眼而不能照物。不痛不痒。惟不能睹。须分气血脾胃治。 
银海精微曰。夫眼者。乃五脏之精华。如日月丽天。昭明而不可掩者也。其首尾赤 属心。 
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裹撷属肝。其上下肉胞属脾。而中间一点黑瞳如漆者。肾实主之。是随 
五脏各有证应。然论所主。则瞳子之关系重焉。何以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取木。肾取水。 
水能生木。子肝母肾。焉有子母而能相离者哉。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 
蒙眩晕。乌轮赤晕。刺痛浮浆。此肝热也。眼生新泪。枯黄绕睛。此肝虚也。瞳神开大。淡白偏 
斜。此肾虚也。瞳神紧小。或带微黄。此肾热也。一虚一实。以此验之。凡热冲发于眼。皆当清 
心补肝。又不可拘执其水生木之说。析而论之。则拘急牵飕。瞳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谓 
风眼。乌轮突起。胞硬红肿。眵泪湿浆。里热刺痛。是谓热眼。眼昏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 
酸涩微赤。是谓气眼。其或风与热并。则痒而浮赤。风与气薄。则痒而昏沉。血热交聚。故生淫 
肤粟肉红缕偷针之类。气血不至。故有眇视胞垂雀目盲障之形。淡紫而隐红者。为虚火。鲜红而 
赤者。为实热。两 逞露。生 肉者。此心热血旺。白膜红膜如拘轮者。此气滞血凝。热证瞳 
神肉壅。白睛带湿。色浮而赤者也。冷证瞳神青绿。白睛枯槁。气沉而浊也。眼热经久。复有风 
冷所乘。则赤烂。眼中不赤。但为痰饮所注。则作痛。肝气不顺而挟热。所以羞明。肝热蓄聚而 
伤胞。所以胞合。此外证之大概。然而五脏不可缺一。脾与肺独无预。何也。曰。白睛带赤。或 
红筋者。其热在肺。上胞下睑。或目胞间如疥点者。其热在脾。脾主味也。五味荣养诸中。则精 
神发于外。肺主气也。水火升降。荣卫流转。非气孰能使之。前所云五脏各有证应。于此又可推 
矣。虽然。眼之为患。多生于热。其间用药。大抵以清心凉肝。调血顺气为先。有如肾家恶燥。 
设遇虚证。亦不过以当归、地黄辈润养之。轻用温药不可也。至于退翳一节。尤关利害。凡翳起 
肺。肺家受热。轻则朦胧。重则生翳。如珍珠。如碎米者易散。翳状如梅花者难消。虽翳自热生。 
然治法先退翳而退热。若谓热极生翳。先去赤热。则血为之冰。而翳不能去矣。其有赤眼。凉药 
与之过多。又且涤之以水。不反掌而水凝矣。眼特一团水。且水性澄清。尤不可拘拘于点洗。喜 
怒失节。嗜欲过度。穷役眼力。泣涕过多。凌寒冲风。当暑触热。不避烟火。饮啖热多。此皆患 
生于脏腑者也。专事点洗可乎。有能静坐澄神。爱护目力。放怀息虑。心逸目休。调和饮食以养 
之。斟酌药饵以平之。明察秋亳。断可必矣。 
五轮八廓所属。五轮者。肝属木。曰风轮。在眼为黑睛。心属火。曰血轮。在目为二 。脾属土。 
曰肉轮。在目为上下胞。其上属脾。而下属胃。肺属金。曰气轮。在目为白仁。肾属水。曰水轮。 
在目为瞳神。此为眼目之根本。又藉血为之胞络也。逮夫八廓。有名无位。胆之府为山廓。又名 
清净廓。大肠之府为天廓。又名传送廓。膀胱之府为泽廓。又名津液廓。肝之府为风廓。又名养 
化廓。肾之府为水廓。又名会阴廓。命门之府为火廓。又名抱阳廓。脾胃之府为地廓。又名水谷 
廓。小肠之府为雷廓。又名关前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