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23-疡医大全-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鲁瞻曰∶腮痈,乃胃家经络也。(《锦囊》) 
又曰∶咽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羌活胜湿汤加黄芩、甘草、桔梗各五分。 
朱丹溪治两腮肿,用细辛、草乌等分为末,入蚌粉、猪脂调敷。口含白梅,置 
腮边良久,出涎,肿退消时,肿必先向下。 
古一人因惊骇后,常用手指甲掐住两颊,遂致两颊破损,心懊 不安,脉数而 
实,诸药不愈。用《活幼方》中牛黄清心凉膈丸,数服而愈。 
澄曰∶腮颔发者,其势大,即腮痈,又名鱼腮毒。而金腮疮者,其势小,多生于 
嗜酒之人,糟粕之味熏蒸胃腑,是以腮颔结肿 痛。初起,四妙汤主之,寒热加荆 
芥、防风、葛根、赤芍;已成加白芷;将溃加穿山甲、皂角刺;溃后四妙汤加白芷 
排脓。二三剂脓尽,速于生肌收口,不得妄自追蚀提药,防其透膜。此症全赖补托, 
兼戒房事,庶不致收口腮凹,亦可免夫成鱼腮漏,终年淌水也。均照痈疽门治法,毋 
庸另立主方。 
r腮颔发p04…a41a66。bmpr 

卷十二颧脸部
颐发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颐发生于颧骨之下,腮颔之上,耳前一寸三分,古云不治,属足阳 
明胃经热毒上攻。若治不得法,延及咽嗌溃烂,穿口不食者死。(《准绳》) 
又曰∶《素问》云∶肾热者颐先赤。故颐属足少阴肾经也。而今医师以耳后一寸 
三分发锐毒者,名曰发颐,则是少阳分野,而薛氏亦以为属足少阴经,当补肾水者,何 
也?盖肾为相火之宅,宅完且固,而火得归息焉,则治肾正所以治少阳也。此证伤 
寒汗出不彻者,多患之。亦有杂证客热,久而不散,而发于颐者,宜以药速消散之。失 
治成脓,则费手矣。倘误服克伐之药,而不滋补其气血者,即穿口破唇而死。 
申斗垣曰∶颐发,乃足阳明胃经多气少血,在唇旁腮上颊车穴、(穴在耳下曲颊端陷 
中。)大迎穴。(穴在曲颔前一寸三分陷中动脉。)上下左右相同,双发最凶。如肿痛不可忍者,八 
日可刺。脓汁出,四畔软者生;如反硬,牙关紧,不能食,似蜂窠涓流黄水,十无一 
生。女子患此,主四五日死。(《启玄》) 
r颐发p04…a41a67。bmpr 
窦汉卿曰∶发颐乃伤寒发汗未透而成。在头耳一寸三分、在心窝两胁、在身者可 
治;在身后,相连咽喉,恐毒瓦斯内攻,难进饮食药饵,鼻流清脓,两耳闭塞者,即死不治。 
陈实功曰∶发颐又名汗毒。此症原因,风寒用药发表未尽,日久传化为热,不散, 
以致项之前后结肿疼痛。初起身热口渴,当用柴葛汤清热解毒;如患上红肿热痛者,如 
意金黄散敷之。(《正宗》) 
又曰∶如身凉不渴者,宜牛蒡甘桔汤。 
冯鲁瞻曰∶头痛肿大如斗,是天行时疫,大头病也。夫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 
半以下,地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之间,阳明少阳之火复炽,且感天地四时瘟疫之气, 
所以上焦壅热不散,干犯清道,湿热上乘 
巅顶而为肿,木挟火邪而为痛,甚至溃裂脓血,复染他人,所以谓之疫疠。轻者名 
为发颐,肿在两耳前后,有以承气下之,泻胃中之实热,是诛伐太过矣。治法不宜药 
速,速则过其病,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必伤人命。宜用缓药,徐徐少与;再 
视肿势在于何方,随经治之。阳明为邪,首大肿;少阳之邪,出与耳前后也。大概普 
济消毒饮主之。 

卷十二颧脸部
颐发门主方
属性:x牛蒡甘桔汤x 颐毒表邪已尽,耳项结肿,微热不红,疼痛者。 
黄连 赤芍药 桔梗 广陈皮 苏木 牛蒡子 川芎 天花粉 甘草 水煎服。 
汗颐 腮 
平头红豆(即平常红豆,每升用生姜四两,取自然汁拌晒,研为细末) 
用鸡蛋清调敷,中留一孔透气,干以葱汁润之,一日立消,又且定痛。 

卷十二颧脸部
腮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 腮乃风热湿痰所主,或冬温后,天时不正,感发傅梁,两腮肿痛。 
初发寒热,以柴胡葛根汤散之,外敷如意金黄散;如在里,内热口干,二便不利者, 
四顺清凉饮利之,表里俱解;如肿仍不消必欲作脓者,托里为主。脓熟者针之。(《正宗》) 
r 腮p04…a41a68。bmpr 
冯鲁瞻曰∶胸膈蕴积热毒,致生风痰,上攻头面,壅滞不散,发为 腮,重则磁 
锋刺去恶血,轻则或涂或点,次投汤剂,散风清热,解毒消痰,自愈也。(《锦囊》) 
王肯堂曰∶所患在肌肉、浮而不着骨者,名曰 腮。属足阳明经风热所致。 
《心法》曰∶ 腮一名髭发,一名含腮疮,生于两腮肌肉不着骨之处,总发端于 
阳明胃热也。初起高肿色红 热者,系阳 
明风热;若平肿色淡不鲜者,由胃经湿热。 

卷十二颧脸部
腮门主方
属性:敷 腮 染坊靛花频敷自消。 
又方 肥皂同砂糖捣敷,纸盖留顶出气。 
又方 黄柏、铅粉各等分,研匀凉水调敷。 
又方 
猪胆汁(三个) 生姜汁 米醋(各半酒杯) 
和匀磨京墨,一敷即消。 
腮肿 
土茯苓(二斤) 天花粉 苦参(各二两) 
咀片分七剂,每剂加皂角子七粒水煎,露一宿,食后温服,并治瘰 。 
时行风热腮肿 赤小豆捣细,鸡子清或米醋调敷,立消。 
又方 霜后丝瓜 存性,猪胆汁调 
敷,即消。 
又方 扁柏叶捣汁,调蚯蚓泥搽上,立消。 
宋仁宗患 腮,道士赞宁用赤小豆七粒为末敷之,立愈。(《朱氏集验方》) 
腮毒 大黄末、姜汁调敷,中留一孔透气,自消。 
两腮红肿 
百合(一两) 贝母 山芝麻根(去皮) 元明粉(各一钱) 银朱(七分) 白面(少许) 同捣敷。 

卷十二颧脸部
大头伤寒门主论
属性:发于鼻额,红肿,以至两目肿盛而不开,额上面部皆赤而肿者,属阳明也。或 
壮热气喘,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不利,脉来数大者,用普济消毒饮主之。如内实热 
盛者,用通圣消毒饮。若发于耳之上下前后,并头角红肿,此属少阳也。或肌热日 
晡热,寒热往来,口苦嗌干,目疼胁下满,宜小柴胡汤加花粉、羌活、荆芥、连翘、芩、 
连主之。若发于头上,并脑后项下,及目后赤肿者,此属太阳也,宜荆防败毒散主 
之。若三阳俱受邪,并于头面耳目鼻者,以普济消毒饮,外用清凉救苦散敷之。治法 
当先缓后急,否则邪伏也。先缓者,宜退热消毒;虚人兼扶元气;胃虚食少者,宜 
助胃气;候其大便内结热甚,方以大黄下之,拔其毒根,此先缓后急之法也。盖此 
毒先肿于鼻额,次肿于目,又次肿于耳,从耳至头,上络后脑,结块则止,若不散必 
成脓也。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泰和间多有病此者,医以承 
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视之曰∶夫身 
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盛,以 
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普济消毒饮子,全活甚众。 

卷十二颧脸部
伤寒瘥后遗毒门主论
属性:伤寒汗下不彻,余部结在耳后一寸二三分,或两耳下俱硬肿者,名曰遗毒。宜 
速消散,缓必成脓,以连翘败毒散治之。如项肿痛,加威灵仙;大便实,加大黄、穿 
山甲。如发肿有脓不消,或已破未破者,但用内托消毒散加皂针、升麻、银花、甘草 
之类。然古人方书之论如此,但实多由于久热伤阴。盖少阳、少阴,阴亏已极,乃 
因虚火上冲,所以腮颊耳后肿痛也。经曰∶荣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况耳后 
方圆一寸,皆属于肾,有何毒之谓欤!治宜以滋阴化痰,散郁和肝,而肿自愈。如 
熟地、麦冬、土贝母、白芍、连翘、甘、桔之类,略佐青皮、柴胡少许足已。若尺脉 
甚弱者,竟用上病疗下之法,投以引火归源之药,则肿不治而自散。若误认以毒为 
事而攻之,不惟肿结愈固而愈甚,必致变生别病而危矣。当详酌之。 

卷十二颧脸部
时毒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天行时气感之而发,初起与风寒相类,惟头面耳项为真。寒热、体 
强、头眩、脉浮紧数者,为邪在表,宜荆防败毒散、万灵丹发汗;如两目鼻面渐次 
传肿者,乃正阳明受病,其患 肿,发热便秘,多热少寒,口干,脉数有力,为邪 
在里,宜五利大黄汤下之。又头角两耳前后结肿者,乃手少阳经受之,其患耳鸣筋 
痛,寒热呕吐,口苦嗌干,烦躁时甚,当以知母石膏汤、小柴胡汤和之;如凶荒沿 
门传染者,普济消毒散、藿香正气散以安之。表里俱解,肿尚不消,宜砭去恶血;肿 
热甚者,如意金黄散敷之。自后仍不消者,必欲作脓,宜托里消毒散加白芷、皂角针 
托之;脓秽食呕者,香砂六君子汤。又有毒中三阳,自颈项以上俱发肿,光如水色, 
双目合缝,唇似猪形,口角流涎,肿痛不消,声音不出,饮食不入,咽喉肿闭,牙 
关难开,破流臭水,秽气连绵不绝者,犯此俱为不治。(《正宗》) 
r时毒p04…a41a69。bmpr 
李东垣曰∶夫时毒者,乃四时邪毒之气,而感之于人也。其候发于鼻面、耳项、 
咽喉,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令人憎寒壮热、头痛、肢体作疼甚者,恍惚不宁,咽 
喉闭塞,人不识者,将谓伤寒,便服解药一二日,肿气增益,方悟始召医治。原夫 
此疾古无方论,世俗通为丹瘤,病家恶言时毒,窃恐传染。尝考之与经曰∶人身忽 
经变赤,状如涂丹,谓之丹毒,此风热恶毒所为,谓之丹瘤,与夫时毒特不同耳。盖 
时毒者,感四时不正之气,初发状如伤寒,五七日之间乃能杀人,治之宜精辨之。先 
诊其脉滑数浮洪,沉紧弦涩,皆其候也。盖浮数者,邪气在表也;沉涩者,邪气深也。 
识的时毒瓦斯实者,攻之下之;有表者发之;年高气弱者,连翘汤主之。又于鼻内 通 
气散,取十余嚏作效。若 药无嚏者,不可治之。如出脓血者,治之必愈。如左右 
看病之人,日日用 药取嚏,必不传染。病患每日用嚏药三五次,以泄热毒,此治时 
毒之良法也。经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犹宜和解之;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头 
面肿起高赤者,可服托里黄 散,宜针镰砭割出血泄其毒瓦斯;十日外不治,自愈也。 
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乱,咽喉闭塞,语声不出,头面大肿,食不知味者,必死之 
候,治之无功矣。然此疾有阴有阳,可汗可下,切不可但云热毒只用寒药混治。(《精义》) 
窦汉卿曰∶时毒乃凶荒劳役患之,安里为主,用普济消毒饮最善。然而此症有 
阴有阳,有可汗有可下,若误认为热毒而用寒药,则误矣。(《全书》) 
《心法》曰∶时毒初起状类伤寒,或兼咽痛,一二日间,发于腮项颔颐,作肿无 
头,渐渐红赤疼痛,或似结核,方有根漫肿色赤,俱由感冒四时不正邪气,客于经 
络酿结而成,非发于病后之颐毒也。惟在医者精察疮色,辨别虚实,治法须宜疏解, 
不可骤用寒凉,致毒不得外发,而内攻咽喉者,则险矣。 

卷十二颧脸部
时毒门主方
属性:x加味甘桔汤x 
甘草 桔梗 荆芥(各三钱) 牛蒡子(炒,二钱) 贝母(一钱五分) 薄荷(五分) 水煎服。 
若两颐肿盛者加丹皮三钱,柴胡一钱五分。 
x普济消毒饮x 神治天行疫毒、大头诸病。 
牛蒡子(炒) 连翘 桔梗 甘草 板蓝根 马屁勃 橘红 玄参 柴胡 僵蚕(炒,各二钱)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五钱) 新升麻(七分) 人参(三钱) 
为末。汤调服之或蜜丸嚼化,或有加 
当归、川芎。如便闭加酒炒大黄一钱利之,肿热甚者砭法刺之。一方有薄荷一钱,无人参。 
此方黄连、黄芩味苦,泻心肺热以为君;橘红、元参苦寒,生甘草甘寒,泻火 
补气以为臣;连翘、鼠粘、薄荷味苦辛平,板蓝根味甘寒,马屁勃、僵蚕味苦平,散 
肿消毒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不得伸之郁气,桔梗味辛温为舟楫,不 
令下行。如是调治,方可保全。 
耳边腮肿 五倍子湿纸包烧存性研末,鸡子白调糊遍敷,立消。 
无风寒腮赤肿 安丝鱼煨汤吃自消。 
敷法 如意金黄散用葱汁、黄蜜调敷,中留一孔透气,外用桑皮纸扯碎贴之, 
如干,纸外以蜜水润之,自消。 
时毒 腮 治风寒郁热,耳边腮颐结肿,恶寒发热, 赤口干,每年仲春小 
阳时令,必多此症。有只肿一边者,有先肿一边,一二日又肿一边,亦有两边齐肿 
者,名曰时毒。更有两颏硬肿颔下肿者,名曰蛤蟆毒。均宜疏寒散热,不得骤用寒凉冰伏。 
葛根 荆芥 防风 桔梗 甘草 白芷 赤芍 连翘 泽泻 
白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