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23-疡医大全-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有六气御下,地有五行奉上。当岁者为上,主司天。承岁者为下,主司地。不当岁者,二气居右,北行转之,二 
气居左,南行转之。金木水火运,北而正之,常左为右,右为左,则左者南行,右者北行而反之也。)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征,信也。兆,先也。以水火之寒热,彰信阴阳之先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 
(木主发生应春,春为生化之始,金主收敛应秋,秋为成实之终。终始不息,其化常行,故万物生长化成收藏自 
久。)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气有多少,谓天之阴阳三等,多少不同秩也。形 
有盛衰,谓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也。由是多少盛衰,天地相召,而阴阳损益昭然彰着也。)帝曰∶愿闻五运 
之主时也?鬼臾区曰∶五气营运,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一运之日,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 
度之一乃易之,非主王时也。此言五运治政令于内,合于六气之治政令于外者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 
也。在天则为天干之五行,如甲乙属木之类;在运则为气化之五行,如甲己化土之类;在中运则为甲己太宫少 
宫之类;在地则为地支之五行,如子丑寅卯之类;在岁气则为子午属少阴君火之类;故天有五行生六气,天之 
六气又生在地有形之五行,无非五行之妙也。五位者,东西南北中央也。寒暑燥湿风火者,即六气也。五脏者,心 
肝脾肺肾也。五气者,五脏之气也。喜怒思忧恐者,五志也。三阴者,少阴、太阴、厥阴也。三阳者,少阳、太 
阳、阳明也。天地初分之时,天分五气,地列五行,五行定位,布政于四方,五气分流散支于十干,当是时黄 
气横于甲己,白气横于乙庚,黑气横于丙辛,青气横于丁壬,赤气横于戊癸,故甲己应土运,乙庚应金运,丙 
辛应水运,丁壬应木运,戊癸应火运,天有此五行之气,以御于东西南北中央之五位,而寒暑燥湿风火所由以 
生,正谓之六气也,在人则有心肝脾肺肾之五脏,以化五脏之气,而喜怒思忧恐之五志,所由以生也。《六节脏 
象论》云∶五日谓之候,言五日即有一候,如立春初五日东风解冻之类。三候谓之气,言半月有三候,则为一 
气,如立春正月节为一气之类。六气谓之时,然六气则有三月而为一时,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 
雨而为春,自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而为夏之类。四时则合春夏秋冬而为一岁,皆各从其所旺 
之时而主治之。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金而水,水而木,五运之气,相为承袭,而皆治之。每终一岁之日, 
周而复始,今岁之候如此,明岁之候亦然,帝言已知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但五运者,地之 
木火土金水,治政令于内者也。三阴三阳者,天之风热湿燥寒,治政令于外者也。故五运相袭而治者,其于三 
阴三阳外治之候,如何合之?区言太极分为阴阳,阴阳分为五行,故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彼五运乃天地 
初分之气,而列之于五方者也。阴阳者,虽有三阴三阳之分,而天气运气地气举不能外之也,天干主于降,地 
支主于升,而五运则主于升降,行于天地之间,乃谓之中运,是谓天地之道也。万物以之为纲纪,变化以之为 
父母,生杀以之为本始,真有神明为之府也。盖万物初 
生,谓之化,物之已极谓之变,阴阳莫测谓之圣,神用无方谓之神,由化与变,故万物无能逃五运阴阳,由圣 
与神,故众妙无能出幽玄之理,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茂败之所由也。又《五常政论》云∶ 
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在天为玄,其理玄远,而玄之所生者为神。在 
人为道,其性咸备,而道之所生者为智。在地为化,孕育万物,而化之所生者为五味。惟玄生神,而为风、为 
热、为湿、为燥、为寒,此乃三阴三阳之气也。故风之气为木,热之气为火,湿之气为土,燥之气为金,寒之 
气为水,而成五运之形,由是在天之气,与在地之形相感而化生万物也。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五营运大 
论》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五营运大论》曰∶左右者,俱上见厥阴, 
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 
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 
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 
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 
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王注云∶面北者面向北而言之也。上,南也。下,北也。左,西也。右, 
东也。主岁者,位在南,故面北而言其左右在下者,位在北,故面南而言其左右也。上,天位也。下,地位也。 
面南,左东也,右西也,上下异而左右殊也。此在天三阴三阳之气,右旋于外,以加地也,水火者,阴阳之征 
兆,金木者生成之终始,此在地五运之形,左转于内以临天也,天上之气有多少,地下之形有盛衰,故天上多 
少之气,与地下盛衰之形相召,而损益彰,以为物极之变也,其气之多。与形之盛相召者,益益为变之盛也。气 
之少与形之衰相召者,损损为变之虚也。盖物生之化者,天地之常,气在五运曰平,气在六气曰常化也。物极之 
变者,天地之变,气在五运曰太过不及,在六气曰淫胜反胜相胜也。其变之盛者,则五运之太过,六气之淫胜 
也,其变之虚者,则五运之不及,六气之反胜相胜也。凡此五运六气,所谓变化盛虚,本经后篇,千言万语,皆 
所以发明此四者,学人当清心以究之也。五运气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者,言木火土金水治政,各终一岁之期 
日,不独治岁内六步之时令也。)帝曰∶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 
故曰三阴三阳也。(由气有多少,故随其升降,分为二别也。阴阳之三也何谓?太阴为正阴,太阳为正阳,次 
少者为少阴,次少者为少阳,又次为阳明,又次为厥阴。)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 
(气至不足,太过迎之,气至太过,不足随之,天地之气, 
亏盈如此,故云形有盛衰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 
迎知随,气可与期。(言亏盈无常,互有胜负耳。)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应天,谓 
木运之岁上见厥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土运之岁上见太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水运之岁上见太阳,此 
五者天气下降,如合符运,故曰应天为天符也。承岁,谓木运之岁,岁当亥卯;火运之岁,岁当寅午;土运之岁, 
岁当辰戌丑未;金运之岁,岁当巳酉;水运之岁,岁当申子,此五者岁之所直,故曰承岁为岁直也。三合,谓 
水运之岁上见少阴,年辰临午;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年辰临丑未;金运之岁,上见阳明,年辰临酉,此三者天 
气,运气与年辰俱会,故云三合为治也。岁直亦曰岁位,三合亦为天符。《六微旨大论》曰∶天符岁会,曰太一天 
符。谓天、运与岁俱会也。此承上文而明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之义,不外乎天气、地气、运气而已,阴阳之气 
合有多少者,谓三阴三阳之气各分多少,阴多者为太阴正阴,次少者为少阴,而又次者为厥阴也。阳多者为太 
阳正阳,次少者为少阳,而又次者为阳明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者也。五运之形,各有盛衰。土 
有太少宫,金有太少商,水有太少羽,木有太少角,火有太少征,而太者太过,少者不及也。始,谓甲子岁也。 
《六微旨大论》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运气全书》曰∶运有盛衰,气有虚实,更相 
迎随,以司岁也。阳盛阴衰,如土运甲阳而己阴,阴虚阳实,如六气子实而丑虚,迎随如六十甲子,一阳一阴, 
盛衰虚实,递相接送,以司岁次而推之以终。六甲故有余,已则不足,随不足,已则有余,从亦有岁运非有余 
非不足者,盖以同天地之化也,若余已复余,少已复少,则天地之道变常,而灾害苛疾至矣。知其来而迎之,知 
其往而随之,则岁气自可与期也。) 
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太阳为寒,少阳为暑,阳明为燥,太阴为 
湿,厥阴为风,少阴为火,皆其元在天,故曰天之阴阳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 
藏下应之。(木,初气也。火,二气也。相火,三气也。土,四气也。金,五气也。水,终气也。以其在地应天, 
故云下应也。气在地,故曰地之阴阳也。)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生长者天之道,藏杀者地之道。 
天阳主生,故以阳生阴长。地阴主杀,故以阳杀阴藏。天地虽高下不同,而各有阴阳之运用也。)天有阴阳,地 
亦有阴阳。(天有阴故能下降,地有阳故能上腾,是以各有阴阳也。阴阳交泰,故变化由之成也。)木火土金 
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之气,极则过亢,故各兼之。 
阳中兼阴,阴中兼阳。易之卦,离中虚,坎中满,此其 
义象也。)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 
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天有六气,地有五位,天以六气临地,地以五位承天,盖以天气不加君火故也。 
以六加五,则五岁而余一气,故迁一位。若以五承六,则常六岁乃备尽天元之气,故六年而环会,所谓周而复始 
也。地气左行,往而不返,天气东转,常自火运数五岁已,其次气正当君火之上,法不加临,则右迁君火气上, 
以临相火之上,故曰五岁而右迁也。由斯动静,上下相临,而天地万物之情,变化之机可见矣。)动静相召, 
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天地之道,变化之微,其由是也。孔子曰∶天地设位,而易行 
乎其中,此之谓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又云∶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 
而复位是也。)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 
周。(六节,谓六气之分。五制,谓五位之分。位应一岁,岁统一年,故五岁为一周,六年为一备。备,谓备历天 
气。周,谓周行地位。所以地位六而言五者,天气不临君火故也。)君火以名,相火以位。(君火在相火之 
右,但立名于君位,不立岁气,故天之以气,不偶其气以行,君火之正,守位而奉天之命,以宣行火令耳。以 
名奉天,故曰君火以名。守位禀命,故曰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 
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历法一气十五日,因而乘之, 
积七百二十气,即三十年,积千四百四十气即六十年也。《经》曰∶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 
故六十年中,不及太过,斯皆见矣。此承上文论上下相召之义,而合之以周纪之数也。上者,天也;下者,地 
也。上下相召,天右旋之阴阳加于地下,地左旋之阴阳临于天上而相召,以治岁治步也。天之阴阳,风热燥湿 
寒,又增火为六数者,在天之热分为暑火二气,故三阴三阳各上奉之也,地之阴阳,木火土金水,亦增火为六 
数者,在地之火分为君相二形,故生长化收藏各下应之也。生长者,天之道,藏杀者,地之道,天阳主生,阳 
中有阴,故以阳生阴长,地阴主杀,阴中有阳,故以阳杀阴藏,天地虽高下不同,而各有阴阳之运用,天惟有 
阴,故能下降,地惟有阳,故能上升,是以谓之各有阴阳也。即如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天之阴阳下加地气,共治岁也。则应天之气动而不息,盖地之 
治岁,君火不主运,惟五运循环,故天之六气加之,常五岁右余一岁,与地迁移,一位而动不息也。地之阴阳, 
上临天气,共治步也,则应地之气静而守位,盖地之治步,其木君相土金水无殊,皆各主一步以终期,故其上 
临天之六气,共治也常六,期齐周复于始,治之步环会而静守位也。故治岁动者,与治步静者相召,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