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素》〕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 
〔《难》〕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 
,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在 
脐下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三十一难》) 
〔《灵》〕黄帝曰∶愿闻荣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荣,出于中焦;卫,出于 
上焦。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荣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 
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 
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 
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荣气。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 
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荣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 
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 
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此之谓也。(《荣卫生会篇》) 
〔海藏〕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此三焦者,足太阳之别也 
。又《灵枢经》云∶脐下膀胱至足为足三焦。右手尺脉为命门,与包络脉同诊,此包络亦有 
三焦之称,为命门之火,游行于五脏之间,主持乎内。手三焦主持乎上,足三焦主持乎下, 
上、中、下三焦通为一气,卫于一身为外护。既云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是有状也。呼 
为三焦,是有名也。以为无状,可乎?经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却是有形状,何以然? 
上焦者,主内而不出;中焦者,主腐熟水谷;下焦者,主出而不内。故经曰上焦如雾,中焦 
如沤,下焦如渎也。手经者,主持上也;足经者,主持下也;命门者,主持内也;为卫者, 
主持外也。三焦真气为父,气散于包络,相从母也。并行而不相离,母之真气也,故俱会于 
胸中。经云∶膻中之分,父母居之,气之海也,如天地之尊,不系五行也。清邪中于上焦, 
名曰洁也,头项强,腰脊痛。浊邪中于下焦,名曰浑也,阴气为栗,便溺妄出。表虚里急, 
上焦、下焦与中焦相混。上焦怫郁,脏气相熏。中焦不治,卫气上冲,荣气不通,血凝不流 
。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阴气前通,阳气 
后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 咽塞,寒厥热壅,必下血。阴阳俱厥,脾弱液 
下。下焦不固,清便下重,便数而难,腹筑湫痛,命将难全。此命门之脉,诊在右手尺也。 
经曰∶五脏不和,五液不下,当阖不阖,便溺俱脱,生气绝矣,所以腹脐湫痛也,故曰命将 
难全。前三焦自外而入,后三焦自内而出。雾不收则为喘满,此出而不内也。沤不利则为留 
饮,留而不散,久为中满,上不能内,下不能出也。渎不利则为肿满,此因上内而下不出也 
。此三焦之所不归也。三焦有脏而无腑,在内则游行,是血也,在外则固护,是气也。上焦 
如雾者气也,中焦如沤者血也。中焦者,血气之分也。下焦在脐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出 
而不纳,即传道也治在脐下。名曰三焦,其腑在气街中,又云有脏无腑。成氏云∶血室者, 
血之所居也,荣卫停止之所,经脉流会之处,冲脉是矣。夫冲者,奇经之一也,起于肾下, 
出于气街,并足阳明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焉,为诸经之海也。 
启玄子云∶冲为血海,诸经朝会,男子则运而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是皆谓之血室。 
《内经》云∶任脉通冲脉,男既营运,女既停止,故营运者无积而不满,动也;停止者有积 
而能满,静也。不满者,阳也,气也。能满者,阴也,血也。故满者以时而溢,为之信有期 
者动也。干道成男,坤道成女,故营运者,阳之象也;停止者,阴之象也。血气荣卫,男女 
皆有,内外谐和,其脉同诊,脉者,血之府也,故为气血之室,为藏物之舍,亦为府也。三 
焦之府,在气街中,为男、女血海之府。经又曰∶有脏而无腑,从无形而言之也。有脏而有 
腑,从有形而言之也。清邪浊邪所伤,三焦齐病,亦同两感。经云∶心包络主之脉,出胸中 
,下膈,历络三焦,此其所以与相火并行,与命门脉同诊于右尺中也。东垣云∶三焦有名无 
形,主持诸气,以象三才之用,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待此以通达。是以上焦在心下, 
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脘,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统而论之, 
三才之用,本于中焦。中焦者,胃脘也,禀天五之冲气,阴阳清浊自此而分,十二经络自此 
而始。或不得其平,则寒热偏胜,虚实不同,荣卫涩滞,清浊不分,而生诸病。故曰气会三 
焦。手少阳脉通于膻中,膻中者,臣使之官,为气之海。审此则知三焦者冲和之本也。三焦 
相火及包络之脉,人之元气也,周身何处无之,是名相火用事,主持阴阳之气,神明之府也 
。 
〔《素》〕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此九字着意玩味。王太仆云∶论天谓元气,即天真也) 
,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 
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夭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 
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 
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主动,凡人之知觉运动耳目视听言嗅,皆阳气熏 
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而充之耳。若阳气一失其所,则散解不行,而熏充泽溉之道涩, 
所以九窍闭塞于内,肌肉壅滞于外,而知觉运动视听言嗅之灵皆失也。故人之阳气犹天之日 
光,人失阳气而知觉运动视听言嗅之灵明隳坏不彰,寿命易折,犹天之失光明则万物无以发 
生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丹溪云∶“欲如运枢”以下三句皆衍文也 
。下文“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两句当移在此。夫寒邪初伤,客于肌表,邪郁而为热,有似 
燔炭得汗则解,此仲景麻黄汤之类是也)。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丹溪云∶君火为病也,火主动而散,故自汗烦喘多言也)。因于湿,首如裹,湿热 
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丹溪云∶湿者,浊土之气,首 
为诸阳之会,其位高而气清,其体虚故聪明得而系焉。浊气熏蒸,清道不通,沉重而不爽利 
,似乎有物以蒙冒之。失而不治,湿郁为热,热留不去。大筋 短者,热伤血不能养筋 
,故为拘挛。小筋弛张者,湿伤筋不能束骨,故为痿弱。“因于湿,首如裹”各三字为句, 
“湿热不攘”以下各四字为句,文整而意明。王太仆谓反湿其首,若湿物裹之,以“因于湿 
首”为句,“如裹”为句,则湿首之湿、如裹湿之湿皆是人为,文义舛乖也)。因于气为肿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 
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辟,偏也,盖阳者,视听动作之体也。若烦劳而 
不清静,则视听动作所张之精竭绝偏枯,至夏月而剧,故目盲耳闭而视听失,溃溃汨汨而动 
作废。正仲景所谓春夏剧、秋冬瘥之病,俗人名曰注夏者是也。或曰郑康成云∶口鼻之呼吸 
,为魂;耳目之聪明,为魄。夫魄者,阴血也,耳目之聪明乃阴血所为,今经言阳气烦劳则目盲 
耳闭者何也?曰∶以耳目与口鼻对言则口鼻为阳,耳目为阴。以耳目口鼻与脏腑对言,则耳 
目口鼻为阳,脏腑为阴。故阳气行阳二十五度,于身体之外,则耳目口鼻皆受阳气,所以能 
知觉视听动作而寤,行阴二十五度于脏腑之内,则耳目口鼻无阳气运动,所以不能知觉而寐 
,聪明者岂非阳气为之乎。夫人之耳目犹月之质也,月质必受日光所加始能明,耳目亦必受 
阳气所加始能聪明,是故耳目之阴血虚,则阳气之加,无以受之,而视听之聪明失。耳目之 
阳气虚,则阴血不能自施,而聪明亦失。是故耳目之聪明必阴血阳气相须始能视听也)。阳 
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 
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 , 
郁乃痤(王注云∶菀,积也。 曰粉刺,形如米如针也。痤,小疖也)。阳气者,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陷脉为 , 
留连肉腠, 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十二字, 
旧本元误在“及为惊骇”之下。夫阳气因失卫而寒气从之为偻,然后荣气逆而为痈肿,痈肿 
失治然后陷脉为 ,而陷留连于肉腠焉。偻,力主切,背俯不能仰也)。魄汗未尽,形弱而 
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 
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 
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生气通天论》) 
帝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 
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 
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 
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 
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 
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举痛篇》)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阴阳应象论》)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痹论》)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生气通天论》) 
〔垣〕《劳倦所伤论》《调经篇》云∶阴气生内热。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 
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举痛论》云∶劳则气耗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夫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倦,皆损其气,衰 
则火旺,火旺则乘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语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 
心烦不安。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以甘寒泻其热火,以酸味收其散气,以甘温 
调其中气,经言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是也。仲景云∶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夫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热,春夏剧,秋冬瘥。脉大者,热邪也。极虚者,气损也。春 
夏剧,邪助时也。秋冬瘥,时胜邪也。以黄 建中汤补之,此亦温之也。夫上古圣人,饮食 
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谓治未病也。中 
古以下,去圣久远,饮食失节,起居失宜,妄作劳役,形神俱伤,故病而后以药之,是治已 
病也。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饮食劳倦,胃气元气散解,不能滋荣百脉,溉灌脏腑,卫护周身 
之所致也。故苍天之气贵清净,阳气恶烦劳,则饮食喜怒之间,寒暑起居之际,可不慎欤。 
上东垣《劳倦所伤论》。余论见治虚实法补中益气汤方条。 
〔《素》〕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 
,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调经论》) 
此阴阳以内外言之,而总诸阴阳形气之伤,东垣先生谓内外伤者是也。谓男女饮食喜怒 
所伤者,皆属内为阴也,诸寒温风湿所伤,皆属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