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胡(一钱半) 
上 咀,每服半两,姜五片,豉百粒,同煎。 
x大黄散x 治阳毒伤寒未解,热在内,恍惚如狂。 
大黄(一两半) 桂心(三分) 甘草(炙) 芒硝 木通 大腹皮(各一两) 桃仁(二十一枚) 
上 咀,水煎服,以利为度。 
〔海〕x葛根散x 治阳毒身热如火,头痛躁渴,咽喉干痛。 
葛根(七钱半) 黄芩 大黄(醋炒) 甘草 山栀 朴硝(各半两) 
上 咀,水煎服。 
〔《活》〕x黑奴丸x 治时行病六七日,未得汗,脉洪大或数,面赤目痛,身体大热,烦躁,狂言欲走, 
大渴甚。又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为坏伤寒,医所不治。或人精魄已竭,心下尚暖, 
拨开其口灌药,下咽即活。兼治阳毒及发斑。 
麻黄(去节,泡,三两) 大黄(二两) 釜底煤(研) 黄芩 芒硝 灶突墨(研) 梁上尘 小 
麦奴(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新汲水研下一丸。渴者,与冷水尽饮之。须臾当寒,寒竟汗出,便瘥。 
若无汗,再服一丸,须微利,效。小麦奴,即小麦未熟时,丛中不成麦捻之成黑勃是也。此药须是病患大 
渴,倍常躁盛者,乃可与之。若不渴者,服之反为祸耳。 
脉洪大,内外结热,舌卷焦黑,鼻中如烟煤,宜以水渍布薄之。叠布数重,新水渍之,稍 去水,搭 
于胸上,须臾蒸热,又渍冷如前薄之,仍换新水数十易。热甚者,置病患于水中,势才退则已,亦一良法也。 
x丹砂丸x 治伤寒阴阳二毒相伏,危恶形症。 
舶上硫黄 水银 太阴石 玄精石(各一两) 硝石(半两) 太阳石(一两) 
上为末,用无油铫子,以文武火炒上项药,令匀,如灰色,研极细,生姜自然汁浸,炊饼丸如绿 
豆大。每服五丸,龙脑、生姜、蜜水下,压其躁也。若阳毒,枣汤下。阴毒,白汤下。不许于屋底炒。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太阴病
属性:吐与利、下三门,并附入少阴病。盖此三门之病,本属太阴病,因在少阴者反多,故附入少阴也。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
腹满
属性: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 
宜桂枝汤。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小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便实痛者,桂枝加大 
黄汤主之。 
x桂枝加芍药汤x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芍药(三两)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x桂枝加大黄汤x 
桂枝(一两) 芍药(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大黄(半两,大便实痛者,加一两,虚者减五钱) 
上 咀,大枣三个,生姜四片,水煎温服。 
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用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太阴中风, 
四肢烦疼,阳微脉涩而长者,为欲愈。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腹满时痛吐利者,为太阴。(论见前太阴条。) 
霍乱吐利,头痛发热,身痛不渴而腹满者,理中丸加附子主之。(论见吐利霍乱条。)下利腹胀满身 
痛者,四逆温里,后用桂枝攻表。(论见下利。) 
哕而腹满,视前后部有不利者,利之则愈。(论见哕。)少阴腹满胀,不大便者,宜大承气汤。(论见 
不大便。) 
腹满,小便不利,身黄者,茵陈蒿汤。(论见黄。)若兼胁下痛,脉弦浮大者,宜小柴胡汤。(论见鼻干。)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时减复如故,此虚寒从下而上也,当以温药和之。 
太阴病,腹满时痛,脉浮者,宜桂枝汤。(论见前太阴条。)阳明脉弦浮大,胁痛身黄而腹满者,小 
柴胡汤。(论见鼻干。)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宜刺期门。阳明病,腹 
满,脉浮紧,口苦咽干而痛,若其人发热恶寒者,下之则腹满,小便难。若其人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者,下之则懊 ,汗之则谵语,加烧针则怵惕不眠。(论见胃家实。注云,当和解之。) 
阳明病,腹满脉迟,苦头眩,小便难者,不可下;若潮热汗出不恶寒者,大承气主之。(论见胃实。)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转侧,谵语遗尿,自汗者,宜白虎汤。(论见合病。)伤寒发热,脉涩恶寒, 
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宜刺期门。腹满汗出,不 
恶寒而喘,若脉迟潮热者,大承气汤。若脉浮紧,口苦咽燥者,忌发汗,忌烧针,忌下。(论见腹满脉 
浮迟条。) 
发汗后腹胀满者,浓朴生姜人参甘草半夏汤主之。 
x浓朴生姜人参甘草半夏汤x 
浓朴 生姜(各二两) 半夏(六钱) 人参(一两) 甘草(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下利清谷,若发汗,必胀满。(论见下利。)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下后心烦,腹满, 
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论见烦。)极吐下后,温温欲吐,胸痛便溏,腹满而烦者,调胃承气汤。(论见呕。) 
不大便六七日,少与小承气汤,不转矢气者,不可攻之,攻之则腹满不能食。(论见不大便。)腹 
满吐利者忌下。 
(论见太阴。)腹满,脉浮紧,口苦咽干者,忌汗、下、针。(论见自汗。)腹满脉迟者,忌下。(论见前脉 
迟条。)腹满,脉弱,自利,设用大黄、芍药,宜减之。(论见太阴条中。)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
腹满续法
属性:〔《活》〕若饮食不节,寒中阴经,胸膈不快,腹满闭塞,唇青,手足冷,脉沉细。少情绪,或腹痛, 
急作理中汤加青皮,每服一二剂,胸即快矣。枳实理中丸、五积散尤妙。腹胀满者,宜桔梗半夏汤。 
x桔梗半夏汤x 治伤寒心腹痞满,时发疼痛。 
桔梗(微炒) 半夏(姜制) 橘红(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海〕少阴症,小便遗沥,大便遗失,其人病六七日,静重如山,目不视,体如冰,腹胀满,与物 
则咽,不与则不求,其脉沉细而微疾,按之有力,宜急下之,与大承气汤。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
腹痛
属性:腹满而痛,吐利者,属太阴,宜四逆汤。(论见腹满太阴条。) 
若兼头痛发热身痛者,属霍乱。霍乱腹痛不渴者,理中丸加人参。(论见吐利。)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宜大承气汤下之。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烦疼,发作有时者,有燥粪,故使 
不大便也。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汗下后不大便而渴,日晡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 
痛者,宜大陷胸汤。(方论见结胸。) 
少阴病,腹满下利,若小便不利,四肢重痛者,真武汤;便脓血者,桃花汤;若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 
微欲绝者,通脉四逆汤去葱白加芍药。 
少阴病,腹痛,若四肢逆而不温者,四逆散加附子。(方论见欲寐。)若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者,通 
脉四逆加芍药汤。(方论见下利。)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宜x黄连汤x 
甘草(炙) 黄连 干姜(各三分) 大枣(三枚) 半夏(半两) 人参 桂枝(各三分) 
上 咀,水煎服,分二服。 
往来寒热,胸胁满,心烦喜呕而腹痛者,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汤。(方见往来寒热条。)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再与小柴胡汤。 
x小建中汤x 
桂枝(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 胶饴(八两) 
上 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渣,下胶饴两匙许,再煎化服。(东垣云∶芍药 
味酸,于土中泻木为君。饴糖、甘草甘温补脾养胃为臣。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脉弦而腹痛。肉桂 
大辛热佐芍药以退寒水,姜、枣甘辛温发散阳气行于经络皮毛为使,故建中之名始于此焉。)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矢气及少腹满者,此欲自利也。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
腹痛续法
属性:〔云〕伤寒邪在三阴内不得交通,故为腹痛。手足之经,皆会于腹。如脉弦而腹痛,过在足厥阴肝,手太 
阴肺,刺太冲、太渊、大陵。如脉沉而腹痛,过在足太阴脾,少阴肾、手厥阴心包,刺太溪、大陵。如脉沉细 
而痛,过在足太阴脾、手少阴心,刺太白、神门、三阴交,此刺腹痛之法也。 
〔丹〕干霍乱,此系内有所伤,外为邪气所遏,有用吐药者,则兼发散之义,有用温药解散者,不可用凉 
药,宜用二陈汤加解散药,如川芎、苍术、防风、白芷之类是也。 
〔无〕x盐汤x 治干霍乱,蛊毒,宿食不消,积冷,心腹烦满,鬼气。 
用煎盐汤三升,热饮一升,刺口令吐宿食,使尽,不尽更复,吐讫复饮,三吐乃止。此法大胜诸治, 
俗人以为田舍浅近之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先用之,吐讫后详症脉,以加减理中汤、治 
中汤款缓调之。 
〔直〕x姜盐汤x 治欲吐不吐,欲泻不泻。 
盐(一两) 生姜(半两,切) 
上同炒色变,以水一碗煎,温服。病甚加童便一盏。 
〔世〕x胜灵丹x 治干霍乱,腹痛甚者。 
取千年锻石汤泡服。 
〔成〕病有干霍乱、湿霍乱。干霍乱死者多,湿霍乱死者少。盖吐利则所伤之物得以出泄,虽甚重,胃中 
水谷泄尽则止矣,所以死者少。及干霍乱死多者,以其上不得吐,下不得利,则所伤之物不得出泄,壅闭正气, 
隔绝阴阳,烦扰闷躁,喘胀而死者多矣。 
〔无〕干呕霍乱者,忽然心腹胀满绞痛,蛊毒烦冤,欲吐不吐,欲利不利,状若神灵所附,顷刻之间,便 
致闷绝。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太阴病

属性:(王叔和原入阳明篇)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当发身黄。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 
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腑秽当去故也。 
〔海〕色如烟熏黄,乃湿病也,一身尽痛。色如橘子黄,乃黄病也,一身不痛。 
〔成〕湿家之黄也,身黄似熏黄,虽黄而色暗不明也。热家之黄也,身黄似橘子色,甚者勃勃出,染着衣, 
正黄如黄柏,是其正黄色也。色如熏黄,一身尽痛,发热者为湿痹,若脉沉缓,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汤、五 
苓散。若脉大头痛鼻塞者,纳药鼻中则愈矣。(论见体痛。) 
〔许〕一人病身体痛,面黄,喘满,头痛,自能饮食,大小便如常。予诊之脉大而虚,鼻塞而烦。予曰∶ 
非湿热宿谷相搏,此乃头中寒湿,非茵陈五苓不可行也。仲景云∶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 
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初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攻鼻故塞,纳药鼻中则愈。仲景无药方,此方见《外台》。 
《删繁》症云∶治天行热病,盖通贯脏腑,寒湿沉于骨髓之间,或为黄胆,宜瓜蒂散,即此方也。(瓜蒂散方 
见后黄续条。) 
又有一舟梢,病伤寒发黄,鼻酸痛,身与目如金色,小便赤而数,大便如常。或者欲用茵陈五苓。 
予曰∶非其治也,小便利,大便如常,则知病不在脏。今眼睛鼻 痛,是病在清道中。清道者,华盖肺之经也, 
若下大黄,则必腹胀为逆。亦用瓜蒂散,先含水,次搐之,鼻中黄水尽乃愈。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 
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汤主之。阳明胃家实,身无汗,但头汗出,小便不利,饮水浆发黄,亦x茵陈蒿汤x主之。 
茵陈蒿(嫩者,一两) 大黄(半两) 山栀(二钱) 
上 咀,用水三大盏,先煎茵陈减半,纳二味,煎熟温服,日三服,小盒饭利,如皂荚汁状,色正赤。过 
一宿,腹满减,黄从小便中去也。 
身黄胁痛,小便难,未下者宜柴胡,下后者忌柴胡。(二法俱见胸胁痛门。) 
伤寒发汗后而身目俱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法不可下,当于寒湿中求之。(与熏法同。) 
太阳病,脉浮数,为表未解,医反下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论见结胸。《活人》云∶茵陈汤主之。)阳明病,面赤,攻之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论见胃实。)阳明病, 
黄而腹满,脉迟,饱则头眩,小便难者,虽下之,腹满如故。(论见腹满。)下后不能食,胁下满痛, 
颈项强,小便难而身黄者,与柴胡汤必下重。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风温脉浮汗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