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曰人有患酒食毒发背者。此疾非近得之,乃脏腑久积,乘饥乘困,食之便睡,或多食酒肉, 
冷热粘滑,肥鲜炽腻,未下胸膈,房室不禁,恣意当风取快,脾脏气虚不能受,乘发毒攻背,两夹 
脊不问椎数。初起痈头如小弹子,后大如拳,坚如石,痛遍四肢,加之拘急,口苦舌干,腹急,大 
小便涩。十数日后,头面手足虚肿,及脏腑通泄如利,内急痛者,是其症也。喜方肿引,急用收肿 
发穴溃脓汤药,内实外泄,脓水不可放纵,迟缓则皮肉腐坏,伤骨烂筋,渐成脓多,因而感邪内 
败者,死矣。 
五曰人有冒山岚瘴气发背。毒瓦斯先在脏腑,年月浸远,气血虚损衰弱。初起肿色青黑如靴, 
皮顽痹痛,深附筋骨彻髓,按之如木石,引手加深,方觉似有痛处。至五七日,毒瓦斯浮浅,肿高 
色变青白,有如拳打之状,寒战似疟,及有风候,头动口偏,手足厥逆,眼黑睛小,白多而慢。 
此内有邪气相搏,急破出清血三五升,方有黄脓白汁相和发泄,其皮不宽不慢亦急,胀痛亦不住,直 
至色退热疼方愈。亦宜急急追赶脓与毒瓦斯外出无害。 
初患肿,三日内灸者生。八日内脓成,针烙导引者生。未瘥,慎劳力者生。慎忌食者生。慎 
喜怒者生。惧肿猛疗者生。急疗者生。不讳发背者生。 
待脓自出,不导引者死。未内攻,而针烙用药导引者生;内攻后,导引针烙者死。 热 
痛方盛以前疗者生,如过此后已内攻者死。脓成后,不出不导引,但敷药者死。如赤白痢气急者,是 
已内攻,医疗无益,必死。痈不救,十得五生;疽不疗,十全死。轻肿怕痛者必死。不遇良方 
者死。节候不根据法者必死。愚执恣意用性逸情者死。 
有发背痈,有发背疽,如毒瓦斯勇猛而发,如火焚茅,易于败坏。初发即可如黍米粒大,三 
两日渐赤引肿如手掌面大,五七日如碗面大,即易为攻, 热赤引如火烧之状,浮面渐溃烂阔开, 
内发肿如炊之状,外烂皮肉如削,去紫瘀脓汁多而肿不退,疼亦不止,发渴发逆,饮食不下,呕 
吐气急,浮浅开阔者,尤宜发脓托毒汤药,用之必愈。(阳证,实也。)其间有只如盏面大者,此 
非不大,缘为毒瓦斯深沉,内虚,毒瓦斯近膜也。此必内攻,近入脏腑,却外入四肢。先攻头面虚 
浮,后攻手面,次攻两足面肿,名曰毒瓦斯散入四肢。其人声嘶气脱,眼睛黑小,十指肿黑干焦不 
治。(阴证,虚也。) 
〔《精》〕凡痈疽初发肿硬高者,而毒瓦斯却浅,此乃六腑不和为痈,其证属阳,势虽急而易治。 
若初发如粟粒,甚则如豆许,与肉俱平,或作赤色,时觉痒痛,痒时慎勿抓破,此乃五脏不调为疽, 
其证属阴,盖毒瓦斯内蓄已深,势虽缓而难治。 
始发一粒如麻豆大,身体便发热,生疽处肿大热痛,此为发于外,虽大如盆,治之百可百活。(阳 
症,实也。)或身体不热,自觉倦怠,生疽处亦不热,数日后渐大,不肿不痛,低陷而坏烂,此 
为发于内,虽神仙无如之何。(阴症,虚也。) 
〔《保》〕x木香散x治小儿斑后生痈如神。(出小儿门。) 
地骨皮(一两) 木香(半两) 穿山甲(炙黄,二钱五分) 麝香(一字) 
上末,米饮下三钱。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痈疽
溃疡
属性:痈疽已溃,脓出者也。 
〔仲〕诸痈疽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为无脓。 
〔《精》〕凡痈疽,按之牢 ,未有脓也。按之半软半 ,已有脓也,宜急破之。( ,未 
详何切。半软,谓中央脓熟处。半 谓四旁无脓肿肉也。) 
凡疮肿,以手指从疮旁按至四畔上赤黑者,按之色不变,脓已结成。又按之随手赤色,此 
亦有脓。按之白,良久方赤,游毒已息,可就赤白色尽处灸断,疮肉平实,久而方消。夫痈则 
皮薄肿高,疽则皮浓肿坚,初发并宜灼艾,惟痈脓成则宜针,疽脓成则宜烙。切宜熟视详审, 
候其溃熟脓透于外,其势盈盈欲出,只用替针丸自疮头咬开,不半日许,其脓自出,切不用针刀 
也。(丹溪云∶《精要》论戒用针刀,业外科者,当拳拳服膺。) 
x替针丸x治痈疽已溃未破,或破后脓出不快者。 
白丁香(一字) 砂(一字以上) 没药(一字) 乳香(一字) 
锻石饼药纳种糯米十四粒,其法用锻石五升,炉灰三升,以水五升,淋取清汁,入大锅 
内熬浓汁,至三五升,用瓦器盛贮,临用时以小青盏盛取半盏浓汁,却用皮纸贴盏中浓汁面上安 
定,然后取糯米十四粒,种在皮纸面上,一宿即是。 
上为细末,糯米饭丸,如麦粒大。每用一粒。未破用津贴疮头薄处即破,脓滞不快,则用一粒 
纳疮口内,使脓不滞,好肉易生。 
〔无〕x替针丸x 
雄雀粪(二十粒) 砂 陈仓米 没药(各一字) 
上研匀,以米饭丸,如粟大。每用一粒贴疮口眼中,即溃脓出。 
〔梅〕治诸痈不消,已成脓,惧针不得破,令速决。取雄雀粪涂头上,干即易之,雀粪中竖者 
为雄。 
〔《本》〕 治痈疽已有疮眼,未出脓,痛不可忍,用此药 即脓出。巴豆一个,去皮膜,不 
去心油,盐豉十四个,口中含去皮令软,同研烂,真麝少许,如难丸,入少稀糊,捏作饼子,如 
鼠粪大。大小临时看疮口 之,只以纸捻子送入药,须臾必痛,忍之,良久脓遂出。 
〔丹〕出一切疮口。出蛾茧壳,烧存性,无灰酒调下,每服一枚。服下一个时辰,便有疮口一 
个。若服两枚,出疮口两枚。 
〔《精》〕 痈成脓,宜针,其铁用马衔铁为之,形如韭叶,两面皆利,可以横直裂开五六分 
许,取其毒血。如觉病轻,须先灸而后裂。 
按痈如椒眼数十粒,或如蜂窠莲房,而脓出痛不除,宜用针者,以针横直裂之,则毒血挟脓 
出而愈。如无椒眼之类,只消直入取脓,不必裂之也。又法当椒眼上,各各灸之亦佳,不必裂也。 
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全文见针灸门。) 
〔《素》〕 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病能篇 王注云∶息, 也,死肉也。今世 
用刀割去死肉者是也。)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 
为故正。(长刺节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八字,衍文也。大小深浅刺七字,取脓之法,尽 
矣备矣。) 
〔《精》〕疽成脓宜烙。可用银篦大二分,长六寸,火上烧令赤,急手熨烙毒上,得脓为效。 
〔涓〕凡痈觉在虚处,及眼不见处,皆是恶症。如发高肿紫赤,皮薄光泽,觉里有脓毒, 
诸药贴 不破者,宜用熟铜针于油火上燎透,先用墨笔点定,却当头以针浅刺入。随针出脓者,顺 
也。有不随针脓出,当用白纸作 , 入针孔,引出脓毒,当时肿退,可及三分。如肿不退,是 
一逆也。肿不退,疼不除,但脓出,二逆也。脓疼不退,患人不觉疮轻,三逆也。虽用针破出脓, 
亦无所济,须急用引脓托里汤药,以助其势力可也。更有 
痈生实处,不问深浅,如有脓即用针烙无害。稍迟缓,即恐伤筋骨内疼。凡近筋脉骨节处,不 
得乱行针烙,反致他病也。患疽初生赤硬,或在处处毒瓦斯浅,或在实处毒瓦斯深,切须仔细辨认, 
仍问患人疼痛觉浅觉深。其患处疮头不拘多少,其间须有一个最大者,即是大脓窍。当用熟铁大 
针头如钗脚者,于麻油灯上烧令热透,以大头处按定,插入一寸或至二寸,脓当下,恐未有脓毒出, 
却用白纸作 子, 入,直候次日取出,其脓即随 下矣。脓色黄白即好,若赤黑色,防复有鲜血 
出,即患人寒战不禁。其有虚处,不得乱行针烙。凡患发背,觉似有脓成,便用大熟铁烙,当 
正头上烙之。其烙并用麻油灯上烧令通红,烙入可二寸许。初入肉即须横插入,不得正入,恐烙 
透膜也。如已有破处,皮烂溃熟,更不得用针烙。如是横长,赤引开阔,当须两头下火针,令脓毒随 
针引出。肥人脓汁多,瘦人脓汁少。如肥人却少,瘦人却多,多是肉败坏成脓,少是肉不腐烂,变气 
实也,犹宜审详,不可造次,便行针烙。亦看患者气脉匀和,荣卫气不节滞,血脉不致凝涩,即 
行针烙无畏,切须仔细。患者气虚脉气大者,亦不可乱行针烙。针烙之法,不可容易,先看皮纹紧 
慢浓薄,紫赤色大光泽者,即可用针烙,如皮肉未变,不可用针,针亦无济。大抵用针,只欲引脓, 
如针刺无脓,是气伏也,不可用针烙。 
〔丹〕或问烙法如何?曰∶脓或汪洋欲出,奈何皮浓肉深难穴者,既前无内托之药先致力于内,后 
又不用烙以开窍脉,脓何由出?脓本肉腐所成,皆挟毒热之气。若久留肉腠间则毒瓦斯浸淫,好肉 
亦化为脓腐,此所以烙法有功于溃疡也。彼根浅而皮薄者,何必假此以卖弄假法,恐吓而胁取利 
也。 
〔《灵》〕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 
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 
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 
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五脏应中州,其大禁太乙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 
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r身形应九野图ps91a7。bmpr 
〔涓〕十岁,二十二岁,三十三岁,七十三岁,以上四人,百神在上部,不可患痈疽发背, 
见血者死。申子辰年,血忌,余年不妨。男女同。 
二十五岁,三十一岁,六十八岁,七十四岁,以上四人,百神在额,不可患疮肿,见血者死。 
十八岁,二十四岁,三十五岁,四十五岁,五十六岁,六十七岁,七十二岁,八十九岁, 
以上八人,百神在两肩隅,不宜患痈疽疮肿,见血者死。 
十二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五十九岁,六十六岁,九十七岁,以上六人,百神在中部, 
不可患痈疽发背,见血者死。巳西丑年,血忌,余年不妨。男女同。 
三十二岁,四十二岁,五十五岁,六十一岁,以上四人,百神在肩背,不可患痈疽,见血者死。 
十九岁,二十六岁,四十九岁,五十六岁,五十七岁,六十二岁,八十岁,九十一岁, 
以上八人,百神在肝肺俞,不宜患痈肿,见血者死。 
十一岁,二十三岁,二十四岁,五十八岁,九十六岁,以上五人,百神在胁肋,不可患痈疽, 
见血者死。 
十四岁,二十九岁,三十九岁,四十六岁,五十二岁,六十岁,六十九岁,七十六岁,八十 
一岁,八十八岁,九十五岁,以上十一人,百神在下部,不可患疮漏疾,见血者死。下部尤忌见 
劳瘵人,不宜下部出脓,难瘥。 
十一岁,十五岁,二十七岁,六十三岁,七十五岁,以上五人百神在尻尾间,不可患痈疽, 
见血者死。 
十三岁,二十八岁,五十二岁,七十二岁,九十三岁,以上五人,百神在足下,不可患痈疽, 
见血者死。 
二十一岁,三十八岁,四十一岁,五十岁,以上四人,百神在遍身,不可患疮肿,见血者不 
治。 
凡发背及痈疽,皆在背上,不问大小,有疼无疼,或热或不热,或冷或不冷,但从小至大, 
肿起至一尺以上者,其赤肿 热者,即用紧急收赤肿药围定,不令引开,中心即用抽脓聚毒散贴 
之,急令散毒外透,内服排脓缩毒内托汤药。候脓成,相次破穴,看疮大小深浅,内发其脓汁。 
脓水大泄,急须托里内补。虽破穴脓汁不多,再须排脓拔毒,透后慎不令再肿,须疼止肿消,患 
人自觉轻便,即是顺疾也。最宜节慎饮食。其热毒方盛, 
或发大渴,多饮冷水及冷浆之类,此是毒瓦斯攻心,令口干烦渴,但以心气药内补脏腑即止矣。 
(内补谓参、 之属,排脓谓皂角刺之属。) 
〔丹〕《精要》云∶凡疽疾,勿食羊、鸡、牛、鹅、鱼、面、煎爆、炙炒、法酒等味,犯之必 
发热,只有栀子黄芩汤,用之取效。夫栀、芩、苦参、犀角辅佐人参,固可解食毒之热,若寒 
月与虚人,宁无加减乎?《内经》谓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此原痈疽之因也。禁戒浓味,盖以浓 
味能引起宿火之热,此诚富贵豢养口腹者所宜谨守,若素贫者,大不然矣。予治章兄,背疽径尺, 
家贫,待死而已。视疮穴黑深似有近内之意,急作参 归术膏。饮三日,略以艾芎汤洗,气息奄 
奄,不可支持。幸其身不发热,而可进饮食,每日作馄饨大碗与之。尽药膏五斤,馄饨多肉者三 
十碗,疮口渐合,以其因肉与馄饨助气之有益也。 
〔罗〕凡治病必察其下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