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涩为无血,故解名谓之解 也。) 
尺内弱者解 ,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全文见诊生死。)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消烁 酸,体解 然不去矣。(全文见禁刺。)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 
少阳。(全文见疟。)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属性:舌属心脾二脏。经云∶心主热。又云∶在脏为心,在窍为舌。又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 
能知五味。是舌属心也。又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属脾也。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舌肿痛
属性:〔无〕x金沸草汤x治风寒伤于心脾,令人憎寒热,齿浮,舌肿痛。 
荆芥穗(四两) 旋复花 前胡 麻黄(去节,各三两) 赤芍药 半夏(各一两) 
上锉散,每五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渣,漱口,吐一半,吃一半。世医用 
此发散伤寒伤风,及加杏仁、五味子治咳嗽皆效,独未知用之舌肿牙疼。辛未年,有人患舌肿满塞, 
粥药不入,其势危甚,大煎此一剂,乘热以纸笼气熏之,遂愈。 
〔世〕乌犀膏 治重舌木舌。(方见咽喉痛。) 
〔《本》〕治心脾壅热,木舌肿胀。 
玄参 升麻 大黄 犀角(各三分) 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不拘时。 
〔世〕舌肿胀退场门。硼砂细末,切生姜蘸药,揩舌肿处即退。又云,蓖麻取油蘸纸捻烧烟熏之愈, 
又治牛舌出亦好。 
〔丹〕重舌,用好胆矾研细敷之。 
〔无〕x黑散子x治舌忽然肿破。用釜底煤研细,以醋调敷舌上下,脱去更敷,能先决出血竟敷之, 
尤佳。一法用 
盐等分调敷。 
〔《山》〕舌肿,乱发烧灰水调下 
〔丹〕飞丝入口,喉舌间生泡。紫苏嚼,白汤下,立效。 
针灸舌痛独取脾脉,经云∶脾足太阴之脉,所生病者舌本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摘》〕治舌下肿,难言,口疮,舌纵,涎出,及舌根急缩∶廉泉(三分,得气即泻,灸三壮。) 
〔《集》〕治舌肿∶廉泉(三分,灸。)金津 玉液(各用三棱针出血。)天突 少商 
〔东〕又法∶廉泉 然谷 风府 天突 关元 
〔垣〕廉泉一穴,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口噤,舌根急缩, 
下食难。刺疟论云∶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刺禁论云∶刺舌下中脉太过,血不止,为喑。刺节真 
邪论云∶取廉泉穴,血变而止。以明宜出血,禁用针。或问取廉泉穴,二说不同,一说取颔下结喉上, 
一说取舌下两脉,何者为当?答曰∶舌本者,乃舌根蒂也,若取舌下两脉,是取舌梢也,舌标也, 
此法误也。当取颔下者为当,此舌根也。况足阳明之脉,根于厉兑,结于廉泉,颔下乃足阳明之 
所行也。若取舌下两脉,非足阳明经也。戊与癸合,廉泉足少阴也,治涎下。解云∶胃中热上溢, 
廉泉开放涎下,当出血泻胃中热,又知非舌下两脉也。颔下结喉上者为准矣。胀论曰∶廉泉玉 
英者,津液之道路也。(按《针经》云∶少阳结于廉泉,今曰阳明者误也。) 
〔子和〕南邻朱老翁,年六十余岁,身热数日不已,舌根肿起,和舌尖亦肿,肿至满口,比 
元舌大三倍。一外科以燔针刺其舌两旁下廉泉穴,病势转凶,将至颠 。戴人曰∶血实者宜决之, 
以针磨令锋极尖,轻砭之,日砭八九次,出血约一二盏。如此者三次,渐觉血少,痛减肿消。 
夫舌者,心之外候也。心主血,故血出则愈。又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燔针艾火,皆失此义也。 
〔无〕凡舌肿,下必有噤虫,状如蝼蛄卧蚕,有头尾小白,可烧铁烙,烙头上即消。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舌强舌卷
属性:〔无〕x矾石散x治风湿寒,舌强不能语。 
枯矾 桂心(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安舌下。 
针灸舌卷,独取手少阳络与筋。经云∶邪客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 
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又云∶手阳明之筋,其病支痛, 
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是也。 
〔《诊》〕舌卷,若唇青卵缩者,必死。经云∶厥阴络者,甚则舌卷,卵上缩。经又云∶肝 
者筋之合也,肝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也。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舌纵涎下多唾
属性:〔萧〕治口角流涎不止,口目 邪,手足痿软,方如下。(流涎者,自然流出也。) 
x神龟滋阴丸x治足痿。 
龟板(炙,四两) 知母(酒炒,二两) 锁阳(酒洗,一两) 黄柏(炒赤,二两) 枸杞子 
五味子(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上为末,清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x通天愈风汤x 
人参(一钱) 威灵仙(去芦,半钱) 南星(汤泡) 贝母(去心。各一钱) 连翘 防风(去芦。各五分) 
栝蒌仁(十五粒) 白术(一钱半) 桔梗(三钱) 甘草 荆芥穗(各五分) 生姜(三片) 
上水一钟半,煎七分去渣,入荆沥一呷,姜汁些少,半饥时服。吞下清心导痰丸五十粒,日 
一服。 
x清心导痰丸x 
白附(一两) 南星(姜汁,二两) 半夏(姜汁,二两) 黄连(炒,七钱半) 天花粉(一两) 
白僵蚕(炒,去丝嘴,半两) 川乌(盐制,二钱) 郁金(七钱半) 天麻 羌活(各半两)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通天愈风汤吞下。 
x清心牛黄丸x 
胆星(一两) 牛黄(二钱) 黄连(一两) 归身 甘草 辰砂(各半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时唾津咽下。 
尝治宣文炳,口流涎不止,喜笑舌喑,脉洪大。用连、芩、柏、栀、白术、苍术、半夏、竹 
沥、姜汁,服之五日,涎止笑息。 
〔仲〕云∶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东垣云∶多 
唾或唾白沫者,胃口上停寒也,药中加益智仁。(此多唾者,用力吐方出也。) 
〔《灵》〕舌纵涎下,烦 ,取足少阴。(寒热病篇)黄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 
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口问篇) 
〔《甲》〕 舌纵涎下,烦闷,阴谷主之。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自啮舌
属性:〔《灵》〕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 
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舌苔、舌黑
属性:(二条见伤寒)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属性:〔《素》〕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脉要 
精微论)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经脉别论)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汗
自汗
属性:〔《素》〕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全文见五脏。)阳加于阴谓之汗。(阴阳别论 阳气入 
内,加于阴气也。凡伤寒始病脉浮,至汗出则沉入内,加于阴也。) 
〔垣〕表虚自汗,秋冬用桂枝,春夏用黄 ,能治虚劳自汗。(脉证有寒者亦用桂枝,无寒者 
用黄 。) 
〔无〕x牡蛎散x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许学士方亦治盗汗不止。) 
黄 麻黄根 牡蛎( 研)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一百粒,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垣〕x周卫汤x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 
黄 麻黄根(各一钱) 生甘草(五分) 猪苓 羌活(各七分) 麦门冬(三分) 归梢(五分) 
生地(三分) 生黄芩(五分) 五味子(七粒) 苏木 红花(各一分) 半夏(汤洗七次,五分) 
上 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中风症必自汗,汗多不得重 
发汗,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 
张芸夫,己酉四月,天寒阴雨,寒湿相杂,因官事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 
沾濡数日,恶寒,重添浓衣,心胸闷躁,时躁热,头目昏愦,壅塞,食少减。此乃胃外阴火炽甚, 
与夫雨之湿气挟热,两气相合,令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邪,以助东方甲乙。以风药 
去其湿,以甘药泻其热,x羌活胜湿汤x主之。 
甘草(炙,三钱) 黄 (七分) 生甘草(五分) 生黄芩(三分) 防风(三分) 酒黄芩(三分) 
人参(三钱,以助气益胃。以上药泻胸中热) 本(三分) 独活(二分) 升麻(五分) 川芎(三分) 
柴胡(五分。以上风药胜其湿) 细辛 蔓荆子(各三分) 薄荷(一分。以上清利头目) 
上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半,后入细辛等四味,再熬至一盏,去渣热服。一服而止,诸 
症悉去。 
〔丹〕人参、黄 少佐桂枝汤,甚者附子亦可用。 
〔严〕x 附汤x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 (去芦,蜜炙)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十片,煎八分,食前温服。 
〔《本》〕补精气,止肝邪,平补五脏虚羸,六腑怯弱,充肌肤,进饮食。x人参丸x。 
人参 山药 白术 白茯苓 石斛 黄 (取头末) 五味子(各一两)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饮下,久服不热,尤宜少年。 
平人气象论云∶尺涩脉滑,谓之多汗。王注谓尺肤涩,而尺脉滑也。肤涩者,荣血内涸。 
又《针经》云∶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脱。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按此二经论自汗多 
而血涸津脱者,其治法乃东垣正阳汤,用炒黄柏、知母及当归六黄汤之类是也。汗,以脏腑言之, 
皆属心。经云∶心为汗。《难》云∶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者是也。 
〔垣〕或问湿之与汗,阴乎阳乎?予应之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则为脾胃。阳之汗,以天地之 
雨名之。湿主淋淫,骤注者,湿胜也,阴滋其湿,为露为雨,此阴寒隔热火也。隔者,解也。 
阴湿寒下行,地之气也。仲 
景云∶汗多则亡阳,阳去则阴胜也。重虚则表阳虚极矣,甚为寒中湿胜,则音声如从瓮中出, 
若中水也。相家有言,土音如居深瓮里,言其壅也,远也,不出也,其为湿也审矣。又知此二者, 
亦为阴寒。《内经》云∶气虚则外寒,虽见热中,蒸蒸为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者,表虚 
无阳,不任外寒,终传为寒中者,多成痹寒矣。夫色以候天,脉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阴 
阳也。故以脉气候之,皆有形之可见者也。 
上湿胜自汗,治法并见阴虚条。 
〔丹〕痰症亦有汗。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作汗,可用凉膈散。 
〔《素》〕帝曰∶有病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风。帝曰∶ 
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病能篇 麋衔一 
名薇衔,俗名吴风草。) 
〔河〕x白术散x治饮酒中风,汗多不可单衣,食则汗出如洗,久不治,必为消渴症。 
牡蛎( ,三钱) 白术(一两二钱) 防风(二两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不计时。如恶风,倍防风、白术。如多汗面肿,倍牡蛎。 
酒风,一名漏风。经云∶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 
则身喘息恶风,衣裳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此即酒风同治也。凡五脏风,皆自汗恶风。 
(经文见风门。) 
〔丹〕周师脉弦,左大于右不数,身易得汗,小便赤,口燥,此为虚。 
白术 陈皮 归尾 青皮(各半两) 白芍药 人参(各七钱) 黄芩 川芎(各三钱) 木通(二钱) 
甘草(炙,五钱) 
分九帖,煎三之一,稍热饮之,煎药下保和丸二十粒。 
动而汗出,有虚者,有热者。 
〔垣〕x安胃汤x治因饮食汗出,日久心中虚风,虚邪令人半身不遂。见偏风痿痹之病,先除 
其汗, 悍之气,按而收之。 
黄连(去须) 五味子 乌梅(去核) 生甘草(各五分) 熟甘草(三分) 升麻梢(二分) 
上 咀,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一盏去渣,温服食远。忌湿面酒五辛大料物之类。 
刺灸 汗出有二∶ 
其一取肺。经云∶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输,背 
三节五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