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0-圣济总录-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煮为粥,空心顿食之,食不尽,分作两度,一日取尽。 
治热淋,小便不通。真酥粥方 
真酥(一两) 粟米(三合净淘) 淡浆水(三升) 
上三味。以浆水煮米作粥,候粥将熟,下酥更煮取熟,适寒温,空腹恣意食之。 
治小便淋沥涩少疼痛。青头鸭羹方 
青头鸭(一只净去毛并肠肚骨等细切) 冬瓜(去瓜瓤四两细切) 莱菔(四两细切) 葱 
白 
(四握细切) 
上四味。浓煎豉汁二斗,煮鸭肉,候熟,入冬瓜等三味,更煮取熟,又入少许盐醋,空 
心任意食之。 
治淋,小腹结痛,小便不通。榆皮索饼方 
榆皮(去粗皮细锉二两) 白面(四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榆皮至五合,绞去滓,取汁和面作索饼,于浓煎盐豉汁中熟煮, 
空心食之,续以热葱茶投之。 
治小便淋痛。酥粥方 
真酥(一两) 滑石(三两捣如麻子粒大) 白茯苓(二两捣如麻子粒大) 葱白(三 
七茎去 
须叶细切) 生姜(一两湿纸裹灰火煨细切) 
上五味。先以水四升,煮后四味至二升,以生绢滤去滓,取清,更入浆水一升,添入粟 
米三合净淘煮作粥,候粥将熟,方入酥搅匀取熟,空心任意食之。 
治久淋不瘥宜食。粳酥粥方 
真酥(三合) 芜荑仁(微炒别捣末三钱半) 
上二味。先取白粳米半升净淘,以水多少煮粥,候熟下酥并芜荑末搅匀,任意食之,食 
不尽,分作两度。 
治五淋小便涩痛。冬麻子粥方 
冬麻子(一升烂研用水三升投以生绢滤取汁) 粳米(三合净淘) 
上二味。取麻子汁煮令沸,下米煮,将熟,入葱白并椒各少许,煮熟空心食之。 
治五淋,小便不通。紫苏粥方 
紫苏(一两) 糯米(三合净淘一方用粟米) 
上二味。以浆水二升,煮紫苏令沸,去紫苏下糯米煮粥,空心任食之。 
治五淋,小便疼痛壮热,腹胀气闷。冬瓜羹方 
冬瓜(去皮瓤一斤细切) 葱白(一握细切) 冬麻子(一升洗研碎) 
上三味。以水三升,漉麻子成浆,生绢滤取汁,煮冬瓜葱白作羹,候熟入少许盐醋,空 
心食之。 

卷第一百九十
食治小便数
属性:治小便数下焦虚冷。方 
羊肺(细切一具) 羊肉(切四两) 
上二味。入五味作羹,空腹食之。 
治小便数下焦虚冷。方 
生山芋(半斤削去皮) 
上一味拍碎,慢火煎酒二升,候酒沸,旋下山芋,入盐椒葱白,空腹食之。 
治小便数。方 
生山芋(削去皮半斤) 小豆叶(嫩者一斤) 
上二味。豉汁中入五味,煮羹食之。 
治小便数。方 
鸡肠菜(一斤) 
上一味。豉汁中入五味,煮羹食之。 
治小便数。方 
生山芋(半斤削去皮) 薤白(切一握) 
上二味。以豉汁煮羹,入五味如常法,空腹食。 

卷第一百九十
食治蛔虫
属性:治蛔虫。槟榔粥方 
槟榔(生用五枚) 酸石榴根皮(东行者洗锉半斤) 
上二味。粗捣筛,分作三度用,每度以水一升半,煎至一升,绞去滓,用粟米一合净淘 
煮为粥,平旦乘饥顿食,得快利虫出为效。 
治蛔虫。绿豆汁方 
绿豆(三升水五升煮烂绞取汁二升) 大麻子仁(一升烂研入水半盏同研绞取汁) 
上二味。先取麻仁汁一半煎微温,后入绿豆汁一升同搅,更煎微温,欲服时,先吃炙羊 
肉干脯一片,吐滓只咽津五七度,顿服药汁,须臾或吐或利,即其蛔已消,若未尽更服。 
治蛔虫心痛。苦楝根粥方 
苦楝根(洗去土取皮细锉半升) 
上一味。都以水二升半,慢火煎至八合,绞去滓,以粟米三合净淘,量水多少,并楝根 
汁同煮为稠粥,隔宿不食,平旦顿食之,即蛔虫尽下。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骨度统论
属性:论曰凡用针当先明骨节,骨节既定,然后分别经络所在,度以身寸,以明孔穴,为施刺 
灸,观病所在,或浅或深,若在皮毛,若在血脉,是动者治其气,所生病者治其血。在浮络 
者取其浮络之血,在筋者以燔针劫刺之,有余则泻,不足则补,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之 
大体也,然人身骨节之数,三百六十有五,以应一期之日,骨节所在,大小长短,广狭浓薄, 
或隐或显,有势无势,有体无体,有液无液,皆有定体,实刺法之先务也,内经具载,但有 
骨空去处,其骨度之说,徒有其名,未载其法。至于三百六十之数,因亦泯然,使用针之人, 
妄意 穴,不知骨节本原,徒为针灸,未得其法,枉伤肌肉,良可惜也。今摭自古医经,有 
骨度之数,析骨之论,凡三百六十五骨之法,以此论骨胳,其庶矣。故着于篇,以冠针法之 
首云。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骨空穴法
属性:人之周身,总有三百六十五骨节,以一百六十五字都关次之。首自钤骨之上为头,左右 
前后至辕骨,以四十九字共关七十二骨。巅中为都颅骨者一(有势微有髓及有液),次颅为髅 
骨者一(有势微有髓),髅前为顶威骨者一(微有髓女人则无此骨),髅后为脑骨者一(有势 
微 
有髓),脑左为枕骨者一(有势无液),脑右为就骨者一(有势无液),枕就之中附下为天盖 
骨 
者一(下为肺系之本),盖骨之后为天柱骨者一(下属脊窳有髓),盖前为言骨者一(言上复 
合 
于髅骨有势无髓),言下为舌本骨者左右共二(有势无髓),髅前为囟骨者一(无势无液), 
囟 
下为服委骨者一(俚人讹为伏犀骨是也无髓势),服委之下为俊骨者一(附下即眉字之分也 
无 
髓势),眉上左为天贤骨者一(无势无髓下同),眉上之右为天贵骨者一(眉上直目睛也), 
左 
睛之上为智宫骨者一(无髓无势),右睛之上为命门骨者一(无髓势两睛之下中则为鼻),鼻 
之 
前为梁骨者一(无髓无势),梁之左为颧骨者一(无势无髓),梁之右为 骨者一(有势无髓), 
梁之端为嵩柱骨者一(无髓势其颧 之后即耳之分也),左耳为司正骨者一(无髓无势),右 
耳 
为纳邪骨者一(无髓无势),正邪之后为完骨者左右共二(无势无液),正邪之上附内为嚏骨 
者 
一(无势少液)。嚏后之上为通骨者左右前后共四(有势少液)。嚏上为 骨者一(无势多 
液),其KT 后连属为颔也。左颔为乘骨者一(有势多液),右颔为车骨者一(无势多液), 
乘 
车上下出齿牙三十六事(无髓势庸下则不满其数),乘车之后为辕骨者左右共二(有液有势)。 
复次,钤骨之下为膻中,左右前后至 ,以四十字关九十七骨,辕骨之下左右为钤骨者 
二(多液),钤中为会厌骨者一(无髓势),钤中之下为咽骨者左中及右共三(无髓),咽下 
为喉 
骨左中及右共三(无髓),喉下为咙骨者环次共十事(无髓),咙下之内为肺系骨者累累然共 
十 
二(无髓势),肺系之后为谷骨者一(无髓),谷下为鬲道骨者左右共二(无髓),咙外次下 
为顺 
骨者共八(少液),顺骨之端为顺隐骨者共八(少液),顺下之左为洞骨者一(女人无此), 
顺下 
之右为棚骨者一(女人无此二骨),洞棚之下中央为 KT 骨者一(无髓俚人呼为鸠尾), 
KT直下为天枢骨者一(无髓),钤下之左右为缺盆骨者二(有势多液),左缺盆前之下为 
下 
厌骨者一(无髓),右缺盆前之下为分膳骨者一(无髓),厌膳之后附下为仓骨者一(无髓), 
仓 
之下左右为 骨者共八(无液有势), 下之左为胸骨者一(男子此骨大则好勇), 下之右 
为 
荡骨者一(女人此骨大者多夫),胸之下为乌骨者一(男女此骨满者鬓发早白),荡之下为臆 
骨 
者一(此骨高则使人多讹妄),钤中之后为脊窳骨者共二十二(上接天柱有髓),脊窳次下为 
大 
动骨者一(上通天柱共成二十四 ),大动之端为归下骨者一(道家谓之尾闾),归下之后为 
篡 
骨者一(此骨能限精液),归下之前为 骨者一(此骨薄者多处贫下)。 
复次,缺盆之下左右至衬,以二十五字关六十骨(此下止分两手臂至十指之端众骨也), 
支其缺盆之后为伛甲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多液),伛甲之端为甲隐骨者左右共二(此骨长则 
至 
贤),前支缺盆为飞动骨者左右共二(此骨消则病痱缓),次飞动之左为龙 骨者一(有势多 
髓 
多液),次飞动之右为虎冲骨者一(有势多髓液),龙 之下为龙本骨者一(有势多髓),虎 
冲 
之下为虎端骨者一(有势多髓),本端之下为腕也,龙本之上内为进贤骨者一(男子此骨隆 
则 
为名臣),虎端之上内为及爵骨者一(女人此骨高则为命妇),腕前左右为上力骨者共八(有 
势 
多液),次上力为驻骨者左右共十(有势多液),次驻骨为搦骨者左右共十(有势多液),次 
搦 
为助势骨者左右共十(左助外为爪右助外为甲),爪甲之下各有衬骨者左右共十(无势有液)。 
复次, KT 之下,左右前后至初步,以五十一字关一百三十六骨,此下自两乳下分 
左右至两足心,众骨所会处也, KT 之下为心蔽骨者一(无髓), KT 之左为胁骨者 
上 
下共十二(居小肠之分也),左胁之端各有胁隐骨者分次亦十二(无髓),胁骨之下为季胁骨 
者 
共二(多液),季胁之端为季隐骨者共二(无髓), KT 之右为肋骨者上下共十二(处大 
肠之 
分也),肋骨之下为 肋骨者共二(各无隐骨唯兽有之),右肋之端为肋隐骨者共十二(无髓), 
骨之前为大横骨者一(有势少髓),横骨之前为白环骨者共二(有势有液),白环之前为内 
辅 
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多液),内辅之后为骸关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多液),骸关之下为楗骨者 
左 
右共二(有势多液),楗骨之下为髀枢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多髓),髀枢下端为膝盖骨者左右 
共 
二(无势多液),膝盖左右各有侠升骨者共二(有势多液),髀枢之下为 骨者左右共二(有 
势 
多髓), 骨之外为外辅骨者左右共二(有势有液), 骨之下为立骨者左右共二(有势有液), 
立骨左右各有内外踝骨者共四(有势少液),踝骨之前左右各有下力骨者共十(有势多液), 
踝 
骨之后各有京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少液),下力之前各有释欹骨者左右共十(有势有液),释 
欹 
之前各有起仆骨者左右共十(有势),起仆之前各有平助骨者左右共十(有势),平助之前各 
有 
衬甲骨者左右共十(无势少液),释欹两傍各有核骨者左右共二(有势多液),起仆之下各有 
初 
步骨者左右共二(有势无髓有液女人无此骨),凡此三百六十五骨也,天地相乘,惟人至灵, 
其女人则无顶威左洞右棚及初步等五骨,止有三百六十骨,又男子女人一百九骨,或隐或衬, 
或无髓势,余二百五十六骨,并有髓液,以藏诸筋,以会诸脉,溪谷相需,而成身形,谓之 
四大,此骨度之常也。 
昔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对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 
长短,而脉度定矣。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 
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复者,颅至项尺二寸, 
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 KT ,长九 
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 KT 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 
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 
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 
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 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 
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 
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 
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 
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 
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 
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