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热为主; 一曰劳伤; 宜以理损为主; 一日努伤; 初宜以破逐为主; 
久亦宜以理损为主也。 
犀角地黄汤 
4。热伤一切失血病; 犀角地黄芍牡丹; 胸膈满痛加桃大; 热甚吐衄 
入芩连; 因怒呕血柴栀炒; 唾血元参知柏煎; 咯加二冬嗽二母; 涎壅 
促嗽郁金丸。 
【注】热伤一切失血之病; 皆宜犀角地黄汤。 若胸膈满痛; 是为瘀血 
;加桃仁; 大黄。 若吐血热盛; 加黄芩; 黄连。 因怒致吐血及呕血者 
;加柴胡; 炒栀。 唾血加元参; 黄柏; 知母。 咯血加天冬; 麦冬。 嗽 
血加知母; 贝母。 涎壅气促; 阵阵急嗽带出血者; 宜郁金丸; 方在后 
。 
加味救肺饮加郁金汤 
5。劳伤吐血救肺饮; 嗽血加调郁金汤。 形衰无热气血弱; 人参养荣 
加麦良。 
【注】救肺饮; 即虚劳门之加味救肺饮; 加调郁金末也。 若气血虚弱 
不见火象; 宜用人参养荣汤; 加麦门冬也。 
芎归饮 
6。饱食用力或持重; 努破脉络血归芎; 呕血漉漉声上逆; 跌扑堕打 
有瘀行。 
【注】饱食用力; 或因持重努伤脉络; 失血涌吐; 宜用芎归饮; 引血 
归经。 及呕血跌扑堕打; 伤其脉络; 令人大吐者; 亦皆宜之。 其有瘀 
血者; 或加大黄以下之; 或加桃仁; 红花以破之。 或加郁金; 黄酒以 
行之。 
参地煎 
7。参地衄吐血不巳; 热随血减气随亡; 气虚人参为君主; 血热为君 
生地黄。 
【注】参地煎; 即人参; 生地黄也。 凡因热伤衄; 吐血不巳者; 则热 
巳随血减; 然气亦随血亡也。 气虚甚者; 当倍人参为君。 血热者; 宜 
倍生地为君。 时时煎服自止也。 
泻肺丸 
8。嗽血壅逆虚苏子; 积热痰黄泻肺丸; 蒌仁半贝金葶杏; 三黄惟大 
有除添。 
【注】嗽血痰壅气逆; 形气虚者; 苏子降气汤降之。 方见诸气门。 痰 
黄积热; 形气实者; 用泻肺丸下之; 即栝蒌仁; 半夏; 浙贝母; 郁金 
;苦葶苈子; 杏仁; 黄连; 黄芩; 大黄也。 惟大黄形气实者加之; 若 
形气虚者; 或大便溏泻; 则减去不用。 
保肺汤 
9。保肺肺痈吐脓血; 白芨薏苡贝金陈; 苦梗苦葶甘草节; 初加防风 
溃耆参。 
【注】保肺汤; 即白芨; 薏苡仁; 贝母; 金银花; 陈皮; 苦桔梗; 苦 
葶苈; 甘草节也。 初起加防风; 溃后加生黄耆; 人参。 
牛膝四物汤 
10。尿血同出痛淋血; 尿血分出溺血名; 溺血精窍牛四物; 淋血八正 
地金通。 
【注】淋血; 溺血二证若尿与血同出而痛; 名曰淋血。 尿与血分出; 
名曰溺血。 溺血为精窍之病; 用四物倍加牛膝。 淋血为尿窍之病; 用 
八正散; 加木通; 生地; 郁金治之。 
珀珠散 
11。溺血诸药而不效; 块血窍滞茎急疼; 珀珠六一朱砂共; 引煎一两 
整木通。 
【注】溺血一证; 乃精窍为病; 每因忍精不泄; 提气采战; 或因老年 
竭欲而成。 服诸药不效者; 所溺之血成块; 窍滞不利; 茎中急疼欲死 
者;用珀珠散; 日三服; 每服三钱; 引用整木通去粗皮黄色者; 煎汤 
调服。 其方即琥珀末一钱; 珍珠末五分; 朱砂末五分; 飞滑石六钱; 
甘草末一钱; 合均; 分三服。 若其人大便结燥不通; 以八正散加牛膝 
;郁金下之。 有热尿涩; 以导赤散加牛膝; 郁金清之。 痢后仍服此药 
;自有奇功。 
槐花散 
12。便血内热伤阴络; 风合肠风湿脏疡; 槐花侧枳连炒穗; 风加秦防 
湿楝苍。 
【注】便血二证; 肠风; 脏毒。 其本皆热伤阴络; 热与风合为肠风; 
下血多清; 热与湿合为脏毒; 下血多浊。 均宜槐花散; 即炒槐花; 炒 
侧柏叶; 醋炒枳壳; 川黄连; 炒荆芥穗; 为末; 乌梅汤调服。 肠风; 
加秦艽; 防风。 脏毒; 加炒苦栋; 炒苍术。 若大肿大痛; 大便不通; 
当以脏毒未溃之疡治之; 非脏毒下血之病也。 
升阳去湿和血汤 
13。便血日久凉不应; 升补升耆苍桂秦; 归芍丹陈二地草; 热加萸连 
虚人参。 
【注】便血日久; 服凉药不应; 宜升补; 用升阳去湿和血汤。 即升麻 
;黄耆; 苍术; 肉桂; 秦艽; 当归; 白芍; 丹皮; 陈皮; 生地; 熟地 
;生甘草; 炙甘草也。 有热; 稍加吴茱萸; 炒川连。 虚加人参可也。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消渴总括
属性:1。试观年老多夜溺; 休信三消尽热干; 饮多尿少浑赤热; 饮少尿多 
清白寒。 
【注】上消属肺; 饮水多而小便如常; 中消属胃; 饮水多而小便短赤 
;下消属肾; 饮水多而小便浑浊; 三消皆燥热病也。 然试观年老好饮 
茶者; 夜必多溺; 则休信三消皆热; 而亦有寒者矣。 饮水多; 小便少 
而浑赤者属热; 是火盛耗水而浑也。 饮水少; 小便多而清白者属寒; 
是火虚不能耗水也。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消渴生死
属性:2。三消便硬若能食; 脉大实强尚可医; 不食舌白传肿泻; 热多舌紫 
发痈疽。 
【注】三消; 饮水多不能食。 若能食大便硬; 脉大强实者; 为胃实热 
;下之尚可医也。 若不能食; 湿多舌白滑者; 病久则传变水肿泄泻。 
热多舌紫干者; 病久则发痈疽而死也。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消渴治法
属性:竹叶黄耆汤 
3。便硬能食脉大强; 调胃金花斟酌当; 不食渴泻白术散; 竹叶黄耆 
不泻方; 黄耆黄芩合四物; 竹叶石膏减粳姜; 气虚胃热参白虎; 饮一 
溲二肾气汤。 
【注】谓胃; 谓调胃承气汤。 金花; 谓栀子金花汤。 方俱在伤寒门; 
酌其所当用可也。 不食而渴; 巳属胃虚; 兼之泄泻; 胃虚无热矣。 故 
用七味白术散; 方在虚损门。 若不食而渴; 亦不泻者; 是虽虚而犹有 
燥热也; 宜用竹叶黄耆汤; 即黄耆; 黄芩;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竹叶; 石膏; 人参; 炙草; 麦冬; 半夏也。 若气虚胃热盛者; 宜用 
人参白虎汤。 若下焦虚寒; 饮一溲二者; 宜用肾气汤。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神之名义
属性:1。形之精粹处名心; 中含良性本天真; 天真一气精神祖; 体是精兮 
用是神。 
【注】动植之物; 一有其形; 则形之至精; 至粹之处; 即名曰心。 动 
物之心者; 形若垂莲中含天之所赋; 虚灵不昧之灵性也。 植物之心者 
;即中心之芽; 中含天之所赋; 生生不巳之生意也。 此形若无此心; 
则形无主宰; 而良性; 生意亦无着落矣。 此心若无良性; 生意; 则心 
无所施用; 不过是一团死肉; 一枯草木之芽耳。 盖人虽动物之贵; 而 
其中含良性与一切动物皆同; 本乎天真也。 天真之气; 分而言之为精 
;气; 神。 故曰: 以精为体; 以神为用也。 合而言之; 浑然一气; 故 
曰:天真一气; 精神之祖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神之变化
属性:2。神从精气妙合有; 随神往来魂阳灵; 并精出入阴灵魄; 意是心机 
动未形; 意之所专谓之志; 志之动变乃思名; 以思谋远是为虑; 用虑 
处物智因生。 
【注】魂; 阳之灵; 随神往来; 魄; 阴之灵; 并精出入。 盖神机不离 
乎精气; 亦不杂乎精气; 故曰: 妙合而有也。 故指神而言; 则神超乎 
精气之外。 指精气而言; 则神寓乎精气之中。 意者; 心神之机; 动而 
未形之谓也。 志者; 意所专注也。 思者; 志之变动也。 虑者; 以思谋 
远之谓也。 智者; 以虑处物之谓也。 此皆识神变化之用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五脏神情
属性:3。心藏神兮脾意智; 肺魄肝魂肾志精; 气和志达生喜笑; 气暴志愤 
恚怒生; 忧思系心不解散; 悲哭哀苦凄然情; 内生惧恐求人伴; 外触 
骇然响动惊。 
【注】五脏所藏七神: 心藏神; 脾脏意与智; 肺藏魄; 肝藏魂; 肾藏 
精与志也。 五脏所生七情: 心生喜: 肝生怒; 脾生忧; 思; 肺生悲; 
肾生恐也。 气和则志达; 故生喜笑。 气暴则志愤; 故生恚怒。 系心不 
解散; 故生忧思。 凄心则哀苦; 故生悲哭。 内恐外触非常事物; 故生 
恐惧惊骇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神病治法
属性:朱砂安神丸 
4。内生不恐心跳悸; 悸更惊惕是怔忡; 善忘前言曰健忘; 如昏似慧 
恍惚名; 失志伤神心胆弱; 痰饮九气火相乘; 清热朱连归地草; 余病 
他门治法精。 
【注】惊悸; 怔忡; 健忘; 恍惚; 失志; 伤神等病; 皆因心虚胆弱; 
诸邪得以乘之也。 心气热者; 先用朱砂安神丸以清之。 其余虚实诸邪 
;则当以虚损; 九气; 癫痫; 痰饮等门合证拣方; 自有效法之处。 
仁熟散 
5。恐畏不能独自卧; 胆虚气怯用仁熟; 柏仁地枸味萸桂; 参神菊壳 
酒调服。 
【注】恐畏不能独自卧者; 皆因气怯胆虚也。 仁熟散; 即柏子仁; 熟 
地黄; 枸杞子; 五味子; 山茱萸; 桂心; 人参; 茯神; 菊花; 枳壳; 
为末; 老酒调服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癫痫总括
属性:1。经言癫狂本一病; 狂乃阳邪癫是阴。 癫疾始发意不乐; 甚则神痴 
语不伦。 狂怒凶狂多不卧; 目直骂詈不识亲。 痫发吐涎昏噤倒; 抽搐 
省后若平人。 
【注】李时珍曰: 经有言癫狂疾者; 又言癫疾为狂者; 是癫狂为兼病 
也。邪入于阳者狂; 邪入于阴者癫。 盖癫疾始发; 志意不乐; 甚则精 
神呆痴; 言语不伦; 而睡如平时; 以邪并于阴也。 狂疾始发多怒不卧 
;甚则凶狂欲杀; 目直骂詈; 不识亲疏; 而夜多不卧; 以邪并于阳也 
。然俱不似痫疾; 发则吐涎; 神昏猝倒无知; 口噤牙紧; 抽搐时之多 
少不等; 而省后起居饮食皆若平人为别也。 痫虽分而为五; 曰: 鸡; 
马;牛; 羊; 猪名者; 以病状偶类故也。 其实痰; 火; 气; 惊; 四者 
而巳; 所以为治同乎癫狂也。 
三圣散 青州白丸子 滚痰丸 遂心丹 矾郁丸 控涎丹 抱胆丸  
镇心丹 
2。癫狂痫疾三圣吐; 风痰白丸热滚痰; 痰实遂心气矾郁; 痰惊须用 
控涎丹; 无痰抱胆镇心治; 发灸百会自然安; 初发皂角灌鼻内; 涎多 
欲止点汤盐。 
【注】癫狂痫疾初起多痰者; 先以三圣散吐之。 风盛有痰者; 用青州 
白丸子。 热盛有痰者; 用礞石滚痰丸 ( 青礞石; 沉香; 百药煎; 川 
大黄; 黄芩 )。 痰而形气实者用遂心散; 甘遂; 朱砂; 猪心也。 痰而 
兼气郁者用矾郁丸; 白矾; 郁金也。 痰而兼惊者用控涎丹; 无痰神轻 
因而惊悸者用镇心丹; 抱胆丸; 皆成方也。 痫病发时炙百会; 不拘壮 
数;以苏为止。 再发再炙; 以愈为度。 初发用皂角汁灌鼻内; 其风涎 
即从鼻口中涕唾而出; 若苏后其涎不止; 以盐汤服之自止。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诸气总括
属性:寒气 ?? 气 喜气 怒气 劳气 思气 悲气 恐气 惊气 
1。一气触为九寒??; 喜怒劳思悲恐惊。 寒收外束腠理闭;?? 泄内蒸 
腠理通; 喜则气缓虚极散; 劳耗思结气难行; 怒气逆上甚呕血; 下乘 
脾虚飧泻成; 恐则气下伤精志; 惊心无倚乱怔忡; 悲消荣卫不散布; 
壮行弱着病丛生。 
【注】一气流行不为邪触; 何病之有? 若为寒触; 外束皮肤; 腠理闭 
;其气收矣; 即寒病也。??; 火也。 若为火触; 热蒸汗出; 腠理开; 
其气泄矣。 即暑病也。 若为喜触; 喜则气和志达; 其气缓矣。 素中虚 
极者; 缓则气散; 即暴脱也。 若为劳触; 劳则喘息; 且汗出; 其气耗 
矣;即劳倦也。 若为思触; 心有所存; 气留不行; 其气结矣; 即郁气 
也。若为怒触; 怒则气逆甚呕血; 其气上矣。 上极而下乘脾之虚; 则 
为飧泄也。 若为恐触; 恐则精却伤精志; 其气下矣。 若为惊触; 心无 
所根据; 神无所归; 虑无所定; 其气乱矣。 怔忡心动; 不安之病也。 若 
为悲触; 心肺气戚; 荣卫不散; 其气消矣。 凡此九气丛生之病; 壮者 
得之气行而愈; 弱者得之气着为病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诸气辨证
属性:2。短气气短不能续; 少气气少不足言; 气痛走注内外痛; 气郁失志 
怫情间; 上气气逆苏子降; 下气气陷补中宣; 臭甚伤食肠胃郁; 减食 
消导自然安。 
【注】短气者; 气短而不能续息也; 少气者; 气少而不能称形也; 皆 
为不足之证。 气痛者; 气为邪阻; 气道不通; 或在经络; 或在脏腑; 
攻冲走注疼痛也。 上气; 乃浊气上逆; 下气; 为清气下陷。 气郁者; 
或得于名利失志; 或得于公私怫情; 二者之间也。 浊气上逆; 苏子降 
气汤。 清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 甚者加诃子; 五味子。 然清气下陷; 
下气不甚臭秽; 惟伤食下气; 甚臭甚秽; 乃肠胃郁结; 谷气内发; 而 
不宣通于肠胃之外。 郁在胃者; 上噫气也。 郁在肠者; 下矢气也。 补 
中益气汤; 方见内伤门。 

卷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