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法于此。补订加详焉。倡诸公之刻则盛。中天隐德君子也。方本曰锡类者。天池先兄夸言之。今曰永类。诚欲 
着吾永感也。至顺二年辛未至日。栖碧山中李仲南序。 
滕宾序略曰。是编曰锡类钤方者。吾天池李君名乃季栖碧所为也。栖碧平生无世俗嗜好。见其光四方。其弟 
馆百里 
外。念伯季既不可以俱出。而双亲老恩。有以寿之者。则谢诸公馆聘,结道院水月间。以延方外。必有如眇道士 
回先生者。过之有以寿其亲也。既于还丹之学有得会。而乃翁还。初先生不相待矣。则慨曰。丹之道远矣。庶几 
明方脉。以寿吾母耳。则大集古人医书。条其钤列。为锡类之书,盖诸科之方药。一阅而无不在目者矣。仓卒遇 
证。如暮夜求水火。无不应者。嗟乎。栖碧方着是书。岂搜猎岐黄之遗哉。求以生其亲。而不可得。则是衔哀茹 
痛。恨得其道之不早。而先君子之不可复生也。而其寿母夫人者犹在此,则此书之传。岂非以锡类为孝哉。 
钱曾曰。永类钤方二十二卷。栖碧山中人李仲南。校检古今医书。并以脉病因证治。增为五事。钤而为图。 
贯串彼此。发明成书。使人一览了然,其初名曰锡类。后改为永类者。仲南以书成于亲殁之后。衔哀茹痛。所谓 
着其永感耳。 
〔危氏(亦林)世医得效方〕国史经籍志二十卷 存 
自序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自难经汤液灵枢伤寒 
论等篇出。而后之医师。着述者殆数百家。盖发纵指示。俾对病而知证。因证而得药。其用心亦仁矣哉。仆幼而 
好学。弱冠而业医。重念先世授受之难。由鼻祖自抚而迁于南丰。高祖云仙游学东京。遇董奉二十五世孙京。授以 
大方脉家。而医道日行。伯祖子美。复传妇人正骨金镞等科。其父碧崖。得小方科于周氏伯熙。载进学眼科。及 
疗瘵疾。至仆再参究疮肿咽喉口齿等。及储积古方。并近代名医诸方。由高祖至仆。凡五世矣。随试随效。然而 
方浩若沧海。卒有所索。目不能周。乃于天历初元。以十三科名目。根据按古方。参之家传。 
昕夕弗怠。刻苦凡十稔。编次甫成。为十有九卷。名曰世医得效方。首论脉病证治。次由大方脉杂医科以发端。 
至疮肿科而终编。分门析类。一开卷间。纲举而目张。由博以见约。固非敢求异于昔人。直不过欲便于观览云耳。 
敛惟国朝念群黎之疾苦。惠民有局。设教有学。于医尤切。然自愧山林鄙陋。见闻不博。妄意纂集。舛谬惟多。 
尤赖当道缙绅医师。进而教之。订其讹。补其偏。俾绣诸梓。则庶几广圣皇好生之仁于无穷。岂不韪欤。仍至元 
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嘉禾后学达斋危亦林拜手谨书。 
啥刺歹等题辞曰。南丰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编次有法。科目无遗。江西提举司校正之。笺上于院。下诸路提 
举司重校之。复白于院。院之长二僚属皆曰善。付其属俾绣梓焉。噫。是方之效。岂以此一言。而遂传欤。至元 
五年。太医院识。 
四库全书提要曰。世医得效方二十卷。元危亦林撰。亦林字达斋。南丰人。官本州医学教授。是编积其高祖 
以下五世所集医方。合而成书。一曰大方脉科。分子目九十有一。二曰小方脉科。分子目七十一。三曰风科。分 
子目十。四曰产科。兼妇人杂病科。分子目三十有三。五曰眼科。分子目十二。六曰口齿兼咽喉科。分子目六。 
七曰正骨兼金镞科。分子目二十九。八曰疮肿科。分子目二十四。共十九卷。附以孙真人养生法节文一卷。其总 
目针灸一科。有科无书。校检其文。皆散附各科之中。盖标题疏舛。实非阙佚。自序称,创始于天历元年。迄功 
于后至元三年。其用力亦云勤笃。前有至元五年太医院题识。备列院使十一人。同知院事二人。佥院事二人同佥 
院事二人。判官二人。经历二人。都事二人。 
掾吏一人,衔名盖江西官医提举司。以是书牒医院。下诸路提举司重校。覆白于医院。而后刊行。亦颇矜慎。序 
中称其高祖遇仙人董奉二十五世孙。传其秘方。虽技术家根据托之言。不足深诘。而所载古方至多。皆可以资考据。 
未可以罕所发明废之也。 
〔仁存孙氏(阙名)治病秘方〕十卷 阙 
文渊阁书目。孙氏仁存方。一部四册阙。 
按 先子曰。是书。向有同僚藏去者。借而阅之。旧人钞本。盖二百年前物。缺自首卷至第四卷。所存第五 
卷以下。仅六本。是虽零残。然希世之异编。因钞而藏之。甲子冬。偶诣少将云州公(治卿)邸。座间有书数卷。 
公举见示。乃是书 本。亦恨阙第一卷。然文本端雅。纸刻精妙。实元板也。余遂贷归,钞补前四卷。虽未至完。 
然各病门类。于是始具矣。但无序跋。故不得知孙氏何代人。熊均医学源流曰。仁存孙氏治法方。虽有板刻以行。 
未详其年代出处。今考其书体例。论病集方之旨。亦为元人无疑矣。本草纲目附方。引孙氏仁存堂经验方。考诸 
是书。靡有载者。岂别有其书者欤。 
〔孙氏仁存堂经验方〕未见 
按上见于本草纲目附方。 
〔亡名氏神异诸方〕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 佚 

卷五十三
方论(三十一)
属性:〔罗氏(知悌)心印绀珠〕一卷 佚 
戴良曰。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学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 
李杲二家之说,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云。(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 
朱震亨曰。泰定乙丑夏。始得闻罗太无并陈芝岩之言。遂往拜之。蒙叱骂者五七次。趑趄三阅月。始得降接。 
因观罗先生治一病僧。黄瘦倦怠。罗公诊其病因。乃蜀人。出家时。其母在堂。及游浙右。经七年。忽一日念母 
之心不可遏。欲归无腰缠。徒尔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时僧二十五岁。罗令其隔壁泊宿。每日以牛肉猪肚甘 
肥等。煮糜烂与之。凡经半月余。且时以慰谕之。言劳之。又曰。我与钞十锭作路费。我不望报。但欲救汝之死 
命尔。察其形稍苏。与桃仁承气。一日三帖。下之皆是血块痰积。方止。次日只与熟菜稀粥将息。又半月。其人 
遂如故。又半月余。与钞十锭遂行。因大悟攻击之法。必其人充实。禀质本壮。乃可行也。否则邪去而正气伤。 
小病必重。重病必死。罗每日有求医者来。必令其诊视脉状回禀。罗卧听口授。用某药治某病。以某药监某药。 
为引经。往来一年半。并无一定之方。至于一方之中。自有攻补兼用者。亦有先攻后补者。有先补后攻者。又大 
悟古方治今病。焉能吻合。随时取中。其此之谓 
乎。是时罗又言。用古方治今病。正如拆旧屋揍新屋。其材木非一。不再经匠氏之手。其可用乎。(格致余论) 
钱曾曰。罗知悌心印绀珠一卷。知悌字子敬。号太无先生。集六散三丸十六汤。以总持万病。意在康济斯 
民。甚盛心也。是册缮写精楷。乃名手所书。宜珍秘之。 
〔朱氏(震亨)格致余论〕国史经籍志一卷 存 
自序曰。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学人以易心求 
之。宜其茫若望洋。淡若嚼蜡。直以为古书不宜于今。厌而弃之。相率以为局方之学。间有识者。又以济其方技。 
漫不之省。医道隐晦。职此之由。可叹也。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 
读之。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 
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然犹虑学之未明。至四十岁。复取而读之。顾以质钝。 
遂朝夕钻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又四年而得罗太无讳知悌者。为之师。因见河间戴人东垣海藏诸书。始 
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又知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 
何以模仿。夫假设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着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 
医之为道。至是始明。由是不能不致疑于局方也。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间南政。翕然而成俗。岂无其故哉。 
徐而思之。湿热相火。自王太仆注文。已成湮没。至张李诸老。始有发明。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虽谆谆 
然见于素问。而诸老犹未表章。是局方之盛行也。震亨不揣芜陋。 
陈于册。并述金匮之治法。以证局方之未备。间以己意。附之于后。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故目其篇。 
曰格致余论,未知其果是否邪。后之君子。幸改而正诸。 
宋濂题辞曰。金之以善医名。凡三家。曰刘守真氏。曰张子和氏。曰李明之氏。虽其人年之有先后。术之有 
攻补。至于惟阴阳五行。升降生成之理。则皆以黄帝内经为宗。而莫之有异也。张一再传。其后无所闻。李虽多 
门弟子。又在中州。人有罕知之者。独刘之学。授之荆山浮屠师。师来江南。始传太无罗知悌于杭。太无。宋 
宝中人。受幸穆陵。得给事禁中。性倨甚。无有能承其学人。又独至乌伤朱君。始能传之。初君之未从太无也。 
手抄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有七方。昼夜而习焉。既而悟曰。故方新病。安有能相值者。泥是且杀人。 
乃尽弃去。渡浙河。走吴中。寻师而求其说。久之不能得。复走宛陵。走南徐。走建业。皆无。吴中时累累道途。 
闻方不能所适。忽有以太无为告者。遂还杭拜之。凡十往返不得通。君乃立其门。终日不动。太无怜其志。为敷 
畅三家之旨。而一析以经。越数年。悉受其学以归。乡之群医。方泥裴陈之学。闻君言皆大惊。已而又皆大服。 
翕然共尊事之。君年既高。所见益粹精。其自得者。类多前人所未发。乃徇门人张翼等请。着为书若干篇。名之 
曰格致余论。持以示金华宋濂。濂窃受而读之。见其立言深察证详。未尝不叹君用志之勤也。盖当大观之方盛行。 
世之人乌知有所谓内经之学。君独能崎岖数十百里。必欲求师而受其说。虽险阻艰难。更婴迭挫。曾不为之少动。 
所以卒能成其学。向使君之志稍变焉。乌有今日哉。传曰。用志不分。其道乃成。殆君之谓矣。君之此书。其有 
功于生民者甚大。宜 
与三家所着。并传于世。故濂得备书传学用功之所自于篇端。其见君之自序者。因不暇及也。君名震亨。字彦修。 
许文懿公之高第弟子。公讲学人华山。时君即从之游。而闻道最先。刚明正直。不可干私。其安贫守道。虽古君 
子弗过也。而医又特其一事云。至正七年冬十有一月日南至。金华宋濂书于浦阳东明山中。 
刘桂曰。丹溪。医之圣者也。其为格致余论一书。超迈今古。奚容轻议。然沉潜反复。窃有可疑者焉。论中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之说。丹溪独指气血之阴阳。反遗脉位之阴阳。乃以医人之左右手立论。有戾经旨者。可疑者 
一也。醇酒宜冷冻饮料之论。吾见世人饮热酒者亦无恙。饮冷酒者。虽盛暑亦致病焉。可疑者二也。至如倒仓一法。 
丹溪自云得之西域异人。近世余目击士大夫数人。信行此法。死者相继。可疑者三也。噫。西域之人。殊方异城。 
风气不同。禀赋亦异。此法岂可行于东南柔弱之人乎。门人误录于劳瘵吐血门中。为祸甚大。且劳瘵咳血。真阴 
亏损。脏腑脾胃虚弱。津液枯竭。不宜吐泻。昔徐文伯治范云之疾。有取汗之戒。尚促天年。况吐下之法。施于 
劳损之人可乎。或以是罪余轻议前人。余应之曰。孙真人千金方。有房中补益法。丹溪辩之曰。苟无圣贤之心。 
神仙之骨。未易为也。又曰。若以房中为补。杀人多矣。丹溪能为孙公之忠臣。余顾不能为丹溪之忠臣乎。语曰。 
不以人废言。使丹溪复生。其殆不废余言矣。(续医说) 
四库全书提要曰。格致余论一卷。元朱震亨撰。震亨字彦修。金华人。受业于罗知悌。得刘守真之传。其说 
谓阳易动阴易亏。独重滋阴降火。创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 
张介宾等。攻之不遗余力。然震亨意主补益。故谆谆以饮食色欲为箴。所立补阴诸丸。亦多奇效。孙一奎医旨绪 
余云。丹溪生当承平。见人多酗酒纵欲。精竭火炽。复用刚剂。以至于毙,因为此救时之说。后人不察。遂以寒 
凉杀人。此不善学丹溪者也。其说可谓平允矣。是编前有序云。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特以是名书。 
盖震亨本儒者。受业于许谦之门。学医特其余事。乃性之所近。竟不以儒名。而以医名。然究较方伎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